周氏三國第114章 天為何會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周氏三國 >>周氏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章 天為何會旱?

第114章 天為何會旱?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0日  作者:朝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朝蓋 | 周氏三國 

第114章

宛城,太守官邸。

周堅看完邸報,隨手遞給戲昌,道:“果然不出志才所料,西涼叛軍退兵了。在這個時候退兵,實在是一記昏招。眼看就到歲除了,這一退兵,士兵們歸心似箭,哪里還會奮勇殺敵,董卓只要不傻,只需尾隨追擊,必可擊破叛軍。”

戲昌頷道:“主公所言甚是,不出所料,平定西涼叛軍當在明春。”

周堅‘嗯’了聲,喟然道:“自去歲以來,各地叛亂不斷,朝廷為了征討叛軍,數度征兵納糧,百姓實在已經苦不堪言。沒了活路,就只能造反。西涼叛軍雖平,但各地卻多有亂民生事,朝廷大軍班師回朝后,怕也閑不下來。”

戲昌嘆道:“是啊,朝廷只知一味剿匪,卻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南陽境內的匪寇雖然被大人悉數討滅,但其他州郡的亂民卻如燎原之火,討之不盡,黑山賊、白波賊等叛軍更是聲勢浩大,國不以民為本,實乃自絕生路耳。”

周堅沉聲道:“所以漢室這艘大船已經腐朽不堪,無藥可救。當權者的利益更是盤根錯節,要想革新,就只能把這艘船燒掉重新造船,才能重新建立太平盛世。”

戲昌訝然道:“主公的這比喻可真是形象,不過卻也是一針見血。”

正說間,隨從來報,周暉求見。

周堅揮手道:“還通報什么,快請。”

隨從忙應聲而去,很快,就見周暉風塵仆仆地寺步走了進來。

“見過府君大人。”

周暉見戲昌也在,連忙拱手施禮,有外人在的時候,就不好太隨便。

“兄長不必多禮。”

周堅忙起身將周暉讓到一邊落座,道:“兄長若欲見我,直接進來就是,不必通傳。”

戲昌則向周暉拱手道:“見過子安兄。”

周暉忙回了一禮,“志才也在。”

戲昌笑道:“昌還有點私事要辦,就先告辭了。”

說罷起身欲走。

周暉忙道:“在下與子淵所議乃是公事,正好有幾處疑難之事要商議,志才若無緊要之事不妨聽聽,在下才學淺陋,正需志才之計。”

戲昌灑然道:“子安兄就別妄自菲薄了罷!不過既然是公事,在下就姑且聽聽!”

周堅見周暉風塵仆仆,顯然是剛從外面回來,還沒來得回府換洗,當下道:“兄長這么急著過來,不知有什么大事難決,要與我商量?”

周暉彈了彈衣衫,肅容道:“中原地區自光和年間以來,就連續大旱,每年不是旱災就是蝗災,世人皆謂之老天作怪,子淵可知是何緣由?”

周堅哂笑道:“什么老天作怪,不過是愚人自憂罷了,氣候變化,人也能影響。中原連年大旱,不過是當權者無能,水利失修,破壞了自然的生態平衡罷了。”

戲昌目露訝然,道:“主公明鑒,天下大旱,固然有天氣變化的原因在內,不過若是能及時興修水利,引水灌溉,又豈會導致農田干旱。昌本想找個機會為主公進言,不想主公也知其中緣由,到是昌杞人憂天。”

周暉也有些驚訝,原以為周堅不事勞作,不想竟也能看到這些問題,當下道:“既然子淵已知其因,那愚兄就直說了。去歲中原大旱,南陽也不利外,致使秋糧欠收。南陽境內并不缺水,淯水、均水、丹水、湍水、溠水、沔水等水道交錯縱橫,水網密布,雖不及江夏、南陽水量豐富,但引水灌溉農田也綽綽有余。暉這些天來到各縣實地查訪,現南陽的水渠十分完善,只是年久失修,大半已被堵塞,因此暉決定征召民夫,抓緊時間疏通境內水渠,爭取在明春耕種之前能修通大半水渠,則秋糧便可大收。”

周堅欣然道:“這是好事,利國利民,兄長盡管去做便是了。”

戲昌卻道:“不知子安兄要征召多少民夫?”

周暉道:“最少也得十萬,若是有二十萬民夫,明春耕種之前,定然能將所有的水渠全部疏通。”

周堅眉頭一皺,二十萬民夫可不是個小數字。

就算十萬民夫,所需的費用也不是現在的官府所能負擔的起的。

戲昌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略作沉吟,便道:“現今府庫中雖有些錢糧,但要負擔十萬民夫的錢糧也遠遠不夠,不過,昌道是有個辦法。”

周堅欣然道:“志才但講無妨。”

周暉也看向戲昌,要是能解決錢糧,那所有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戲昌道:“眼看正值深冬,并非農忙之際,主公只需以免稅為餌,想必定能召集到一部分民夫,再跟郡內豪族大戶立下字據,借得部分錢糧,諒能征召二十萬民夫。”

周堅當即道:“善,就此志才之言。”

周暉卻道:“上次向豪族富戶借糧,官府已經立下了字據。若是這次再借,官府欠下高額外債,怕是三五年內都還不清了。”

周堅和戲昌對望一眼,各自心領神會。

戲昌微笑道:“子安兄不必多慮,只管借便是了。府庫若有余糧,自然便還了,若是府庫無糧,那就一直欠著便是,反正主公又沒說過不還。”

周暉又豈會不知周堅和打算,只是始終覺得這樣不太妥當。

雖然覺得長此以往會有損官府威信,但眼下也沒其他的辦法,只能照辦了。

廬江,舒縣。

眼看歲除又到了,各家各戶張燈節彩,喜意濃濃。

周尚雖然心情不佳,但也勉強收拾心情,指揮府中的仆傭掛上了燈籠,將府中里里外外收拾打掃了一番,和妻妾兒女共同迎接新年來的到來。

入夜,眾妻妾子女剛剛給周尚辭完歲,管家周良就匆匆奔了進來。

“老爺,大公子的家信。”

周良奔到近前,施了一禮,將一封書信遞了過去。

周尚頓時眉頭一皺,揮揮手,待眾妻妾兒女退下后,才將書信拆開視閱。

周良不敢打擾,連忙躬身退了出去。

良久。

周尚才將書封折好,長嘆一聲,喃喃道:“子不肖,父之過也!然育子成家,頂門立戶乃父之責,不能辭耳!罷了,吾便去一趟南陽,為那豎子下聘。”

頓了頓,向堂外叫道:“來人。”

周良一直侯在門外,應聲而進道:“老爺有何吩咐?”

周尚淡然道:“你去收拾一下,三天后隨吾前往南陽。”

“這……”

周良怔了下,忙道:“屬下遵命。”

周尚揮揮手,周良連忙退下。

出了內院,周良卻沒有回房,而是徑自出了周府,轉過三條街后,來到一座和周府隔著三條街的宅院,推門走了進去。

剛進門,周武已經迎了上來,問道:“周叔,怎么樣了?”

周良道:“大公子成家事大,老爺已經決定要去南陽。不過現在廬江不太平,黃穰叛軍正在四亂作亂,你們帶了多少人來,路上可千萬不能出半點差錯?”

周武奮然道:“周叔放心吧,只要老爺決定去南陽就好。我帶了五百人,全都是追隨公子征討過黃巾叛軍的精兵,現在就藏在北郊二十里外的山林中,不會有事的。”

“那就好。”

周良道:“三子后出,路程你安排好就行,我先回去了。”

“周叔慢走。”

周武連忙將周良送出宅外。

宛城北郊,軍營校場。

北風呼嘯,大雪漫天。

歲除剛過,南陽大地就下起了一場大雪,一眼望去,曠野上人畜絕跡。

地寒風中,數騎快馬沖進了軍校,直沖到校場邊,才勒馬駐足。

周堅身著長服,外罩銀色披風,翻身跳下馬背,隨手將韁繩扔在隨從手中,一邊走上點將臺,一邊對迎上來的勝道:“兩千人全部到齊了嗎?”

周勝忙道:“全都召集齊了,而且都是嚴格按照公子制定的標準挑選的,每一條漢子都能舉起三百斤的石墩,力氣最大的能舉起五百斤的石墩。”

周堅點點頭,放眼望去,只見兩千條漢子以屯為單位,排成二十個方陣,年齡最大的不過三十五歲,最小的不低于十六歲,雖然隊形不是很整齊,但腰桿卻是挺的筆直。

為了組織破軍營,周堅可是下足了本錢。

不但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至少也得有舉起三百斤石墩的力氣才能入選,而且對年齡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最大的不能過三十五歲,最小的不能低于十六歲。

如此嚴格的要求,就算是從五萬降卒中挑選,也無法湊齊兩千人。

最后周堅又從一萬大軍中挑了三百多人,才湊齊了組建破軍營的人數。

“不知主公要如何訓練這兩千兵卒?”

戲昌站在身堅身邊,穿了厚厚的裘襖,盡管如此,依舊凍的直哈氣。

周堅嘴角邊綻起一絲冰冷地笑意,道:“稍后志才就知道。不過,關于組建破軍營本將軍還有幾個不太成熟的想法,要與志才商議。”

戲昌搓了搓手,又哈了口氣,道:“主公請講。”

周堅肅然道:“為了區分破軍營將士與普通士卒的不同,本將軍決定給入選破軍營的將士每人賞賜良田二十畝,軍餉也在原有基礎上大幅提高。當然,這些只是基本待遇,若是日后立了軍宮,還會根據軍功大小和軍職高低進行賞賜,志才以為如何?”。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加收藏

看完了表些評論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上一章  |  周氏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