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190章 處理邊疆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處理邊疆問題!

第190章 處理邊疆問題!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第190章處理邊疆問題!

半個月之后,司馬遹終于回到了闊別三個月之久的京師洛陽。(。。)

皇后王惠鳳領著幾個孩子,在宮城門口熱切地期盼皇帝的歸來,淑妃王惠鳳挺著大肚子在她身旁,惠妃、德妃和賢妃自然也在。

這一刻,就宛如經歷了一場生離死別。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她們整日提心吊膽,生怕司馬遹有個三長兩短。

“陛下,您……您總算回來了!”

司馬遹上前好好勸慰了她們一番,“朕不是好生生回來了嗎?愛妃們無需過分憂傷,這事已經過去了,朕保證以后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一次他被鮮卑人弄得卻是有點灰頭土臉,剛剛被內閣大臣好一頓勸諫。司馬遹在涼州受了那么大的侮辱,難道他不想發動百萬大軍,一舉平滅北方的鮮卑人?

可是這有點不太現實,西北廣闊的草原,騎在馬背上居無定所的鮮卑人……

百萬大軍,散入茫茫戈壁草原,其實是那么渺小!

后勤如何解決?都是相當困擾的問題。

與前朝漢初比起來,大晉尤其是關中地區因為剛接受了大批氐族、羌族內附,并與漢族融合,再加上司馬遹的刻意經營,使得民間非常尚武,因此關中騎兵還是比較強大的,但是這也只是和漢初相比,與后來漢武帝時期的精銳漢軍比起來,卻又要差上許多。

而在廣闊的戈壁草原,步兵無論行軍還是戰斗。比騎兵都要差太遠。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是很難與鮮卑人抗衡的。

但是此次禿發務丸無疑是和大晉撕破了臉皮。中原與鮮卑人之間,不久必有一場決戰!

皇帝的工作其實真的不輕松。司馬遹剛到洛陽,就有一大堆事情等著司馬遹,說起來,倒也不全是壞事。

首先,出使大漠的裴嶷平安回來了,草原一行他的收獲非常大,不但從漠北訂購了大批羊毛緩解了中原個紡織廠的危機。更重要的是他摸清了漠北的底細,為將來朝廷出兵漠北打下了基礎。司馬遹回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裴嶷,向其詢問漠北之行。

“裴愛卿請坐,呵呵,愛卿你很不錯,成功完成了朕交給的任務,來。(百度隨夢,最快更新)給朕詳細講講!”司馬遹輕松地坐在龍椅上,從涼州回來之后他總算是可以放松下來了。

“臣不敢居功,全賴陛下聲威!”裴嶷倒是很謙虛,像他這樣的智者非常清楚進退之道,該謙虛的是絕不會出頭搶功。

“朕聽說你還讓鮮卑人跟匈奴人在雁門關大戰了一場?”

“是的,臣用一部分我朝淘汰掉的武器誘使南部拓跋南下。在雁門關與匈奴人大戰了一場,雙方損失都不大,不過卻也牽制住了匈奴人一部分兵力。鮮卑人所能起的作用也就這些了,他們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為了咱們拼掉老本。”

“嗯。愛卿所言甚是,朕也沒指望他們能跟匈奴人死磕。”

司馬遹從沒有把任何人當傻子。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簡單。在原本歷史上北中國能夠被各個少數民族占領,除了西晉本身不給力外,其他各民族相繼出現杰出人物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今的漠北草原是拓跋鮮卑一家獨大,自拓跋力微之后,拓跋部落分裂成三大部落聯盟。表面上看三大聯盟實力相差無幾,但以臣看來,不出五年南部拓跋定然一統整個草原。”

“哦?愛卿細細道來。”司馬遹聞言一驚,無論從哪方面來看,草原民族的分裂對中原王朝而言都是有利的,他當然不希望草原的統一。

“啟稟陛下,中部拓跋首領拓跋祿官身體不太好,最多一兩年時間就會出現問題,北部拓跋猗迤雖然身體沒有問題,但能力上卻沒有拓跋猗盧強。”

“這么說來將來我們最大的敵手就是拓跋猗盧嘍?”

“是的,當然南部拓跋也不是沒有隱患,由于拓跋猗盧偏愛幼子,使得長子非常不滿,將來這或許成為我朝對付南部的殺手锏!”

在處理完北方事情之后,接下來就是遼東,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乃是王浚的妻舅,在王浚敗亡之后,他本想接過王浚的權杖,沒想到被半路殺出的慕容廆一下子戳破了他的夢想。

崔毖認為自己乃正宗漢族,意欲以此為號召招納流亡漢人,割據一方,于是不顧謀士高瞻的勸阻,游說宇文部鮮卑、段部鮮卑和高句麗三方共同進攻慕容廆。

洪武元年底,四方聯兵伐慕容廆,不料被慕容廆以離間計擊敗。崔毖懼慕容廆起兵報復,派侄子前往慕容廆處恭賀其勝利。慕容廆于是派兵“護送”其侄回平州,告訴崔毖“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

崔毖不能抵擋,率家族和親兵數千人逃亡高句麗,其部眾和地盤全部被慕容廆接收。

崔毖后人留居朝鮮,為朝鮮崔姓的始祖。

以上的事情,事務繁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實上,朝廷上下已經開始著手削弱慕容廆的實力。處理完這些問題,司馬遹開始查看臣下們上的奏章,當初巡視關中期間他曾讓下面的人上書言事,該是到了檢查的時候。

對于如何處理邊患,大臣的奏章遞上來不少,可是能讓司馬遹滿意的,卻很有限。

一些思想守舊的世家大臣有的建議放棄“夷地夷民”,說什么“華夏人自居華夏,蠻夷人自居蠻夷”之類,這種建議不看也罷。

還有一些激進的民族主義者甚至要求“占其地而驅其民”,把少數民族趕走,這樣的建議,司馬遹恨不得扇逮著對方扇他幾耳光,只是當初一再聲言“言者無罪”,只好隱忍。

還有的建議采取高壓政策,“不歸王化者,盡可誅之”,這也是混賬話,現在胡族數目太龐大,不是幾十萬,而是數百萬,怎么可能殺的完?

相對有些見地的,所提也還是張賓、杜錫、江統這些人,他們借鑒當初關中的做法,主張,“分而治之”。這個法子倒是可取,其實這幾年朝廷在司馬遹的堅持下也在力行,不過僅靠如此,也還不夠。

有兩篇奏折引起了司馬遹的注意。

一篇是剛剛出使漠北草原歸來的裴嶷上的,建議“化蠻夷為王民”,在少數民族地區興辦教育,傳授漢族的先進文化,并使少數民族的知識分子也可以參加科舉,有參與國家政治的可能。

這個建議深得司馬遹之心,他一直以為,古代華夏最有影響的,不是武力,而是文化,裴嶷所言,倒與司馬遹的某些想法相近。

另外一篇是中書左侍郎溫襜的,在他的奏疏中建議籠絡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其實這一點朝廷一直都在做,比如慕容廆、拓跋猗盧等等都是朝廷重點拉攏的對象。不過溫襜認為力度不夠,對其中多數待遇偏低。朝廷應該將范圍擴大,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將宇文部落、西羌等納入其中。

對于裴嶷能寫出這篇文章,司馬遹沒有任何意外,倒是溫襜此次的表現讓其刮目相看。只是后來司馬遹才知道這件事他的兒子溫嶠出力不少,眼下溫嶠才十三歲,今年剛剛獲取長安大學堂的入學資格,是遠近聞名的天才。

司馬遹在參考了各方意見之后,于洪武二年二月初三,下旨任命裴嶷為正五品下理番司員外郎,理番司直隸尚書省,雖然品級較低,卻與各部并列,可以列席內閣會議,全權負責大晉對外事務。

裴嶷署理理番司后,立即根據司馬遹的指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

邊疆各郡學、縣學和鄉學等,招收少數民族子弟入學,與漢人子弟一視同仁,可逐級升學,直至參加科舉;鼓勵漢族知識分子到少數民族地區“授學”,官府予以資助、保護,提供便利;

允許各族通婚,“夷人”可以到漢區生活居住,不過由于除了少量與漢族男子通婚的少數民族女子,其他人很難在漢區獲得土地耕種,所以多數人一般是在城鎮從事商業活動,對于這些人,地方官府要在稅收等方面予以照顧;

漢人到“夷區”,則要受到一定限制,不得強占“夷人”土地,而是限定在屯墾區,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保護漢人的人身安全;

宿衛軍和禁軍、府兵可招募少數民族士兵,有功者也和漢族士兵一樣升遷。不過除了少數情況,一般而言,這些少數民族士兵的招募,通常并非通過當地都督府,地方政府也不能參與,而是兵部和理番司直接派人征募,與府兵制的“義務兵役制”不同,類似于志愿兵或者說雇傭兵。

大晉這些政策很容易吸引一批在草原失意的人前來投靠,果然沒過多久,就有一批混跡在云中、定襄、九原等馬賊前來投誠,還有一些在爭權奪利當中失敗的破落不落首領也帶著殘部向大晉投誠。

總之這些新政策,再次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腳步,司馬遹對此表示歡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將所有胡人統統變成華夏人,盡最大程度彌補漢末三國以來華夏在內戰中損失的人口。(。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