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九十九章 改制(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 改制(下)

第九十九章 改制(下)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第九十九章改制下

司馬遹介紹完尚書省的權力后,在場眾人都意識到今后尚書省就是朝廷權力中心,九部尚書將代替九卿行使具體的行政權。不出眾人所料,第一任尚書令果然被張華獲得,而左右仆射分別是張賓、杜錫,這兩人都是太子的心腹之人。

張華、張賓、杜錫分別還兼任農部、陸軍部、戶部三部尚書,不久之后,張華更是被司馬遹加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成為第一任內閣首輔。

介紹完尚書省后,司馬遹開始跟眾人分說中書省。

“大家都知道,我朝中書省承襲曹魏,主要負責中央中樞決策機構。其職能是典學書奏事,參與機密決策。故而時人有云‘職在中書,詔命所出’;又言‘中書職掌詔命當否是寄’。按照孤的打算,今后中書省將繼續掌管制令決策、負責起草并制定朝廷律法。”

“中書省的設主官中書令一名,副手中書郎兩名中書侍郎,它下面將設督察院,設左右都御史并九科御史五十余人掌朝廷綱紀、舉百官得失,由吏部選拔有識之士擔任,同時中書省還將設三百六十五名承事郎,負責審議、制定朝廷相關法律。”

“這些御史每天分巡各地,監督眾官。一旦發現官員犯法違規之事,可以向中書省各科彈劾。相應的各科接到彈劾后會立即立案,要求被彈劾地尚書省所屬官員或者該州刺史等官員前來聽候咨詢與彈劾御史對質。一旦證據確鑿即可行彈劾案審議。一旦彈劾案在中書省通過立即上報給皇帝,皇帝會依據結果罷免被彈劾的官員。”

聽到這兒,在場眾人又有些心思活泛了,裴危等人覺得與張華爭奪尚書省有些不太現實,但若是能到中書省也不錯啊,就沖著能彈劾百官的權力,也不錯啊!

似乎比晉朝的司隸校尉的權力還要大,而且中書省似乎也不太需要什么處理俗物的能力,正適合他們這樣世家出身的名士!

行政權、監察權都分完了,剩下的監督審議的權力被司馬遹給了門下省。

門下省被司馬遹改成另外一個樣子了,以黃門侍郎為主官總領門下省,副官散騎常侍兩名。除此之外門下省將設三百六十五名承議郎,行使“承(民)意參議”的職權。承議郎每郡推舉兩人無論身份任期五年常住京都,其他的有洛陽地區補充。

“殿下何為承議郎?”

“承議郎嘛,呵呵,今后將由從事軍、工、商、農、學等諸職,功績顯著者選拔。以后無論是當兵的,經商的,還是種地的,只要被選為承議郎都有權審議朝政得失。”

司馬遹此意引起王衍等世家大臣們的不快,一想到今后他們這些出身高貴的世家子,要跟一群泥腿子坐在一起非議朝政,心中就有些不滿。可是看太子不容反駁的樣子,他們也不敢去觸霉頭。

門下省按照司馬遹的設置和定義代表著天下民意,主掌審計朝廷的賦稅度支。尚書省負責收稅和各項開支,而門下省則負責監督如田地賦稅、鹽鐵稅等基本稅的稅率、稅種和審查每一個銅板都用到哪里去了。

“各位,每年尚書省都要在門下省進行‘春度秋計’。也就是尚書省每年春天要到門下省去進行‘上一年度支總結報告和下一年預算報告’;秋天還要去門下行省進行一次‘半年度支總結報告’。除此之外尚書省對基本稅進行任何數量的增稅都必須通過門下省的審核通過。”

聽著太子述說門下省的職權,張華等人若有所思,剛剛太子大大增加了尚書省的權力,卻又通過門下、中書二省對其進行監督、限制。眾人覺得太子雖然年少,卻精通帝王平衡之術,若當年武帝也有這份見識,恐怕朝廷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份地步。

門下省下設審計署,也就是將來朝廷的查帳部門。專門負責對各部門度支用項進行審查,每年春秋會在尚書省做完報告之后,也做個審查報告以供承議郎們參考對照。

而在平時審計署一旦發現尚書省某部門或者某地出現度支問題后,也可以提請門下省審查然后進行對質彈劾。

“同時為了處理朝廷上的日常事務,孤打算成立內閣,這內閣成員將由加錄尚書事的官員參與。舉個例子,若張華大人此時是尚書令,孤在其頭上加了個錄尚書事的頭銜,他就是內閣成員。內閣成員的官職大小如何區分呢?將由他們本身的大學士等級區分,為此孤打算設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太極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光明殿大學士五個等級大學士,同時還將有次一級如協力大學士頭銜。”

“殿下,如此一來這內閣豈不是就是朝廷的最高領導機構?都有哪些人能出任內閣成員呢?”聽了司馬遹介紹完內閣功能后,王衍迫不及待的問起來,他非常想知道中書省的主官有沒有權力入內閣。

“嗯,孤初步打算內閣共設十一名成員,包括三省主官以及某些重要部門的尚書,再加上掌管全國軍隊的樞密院主事。”

王衍聞言頓時放下心來,若是按照司馬遹所說,他估計自己還能撈一個大學士干干。司馬遹對他這個便宜岳父有點無語了,自從太子掌權之后,王衍頓時活躍起來,不但緊隨其后支持太子提出的大農場計劃,還事事跟司馬遹保持步調一致。

在司馬遹分配完行政、立法、監督等權力后,他又開始拿司法權說事。司馬遹非常看重司法獨立,他始終認為司法獨立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因此他將歷史上的刑部直接從尚書省脫離開來,以大理寺主之。

司馬遹把行政權給了尚書省,把立法監察權分別給了中書省和門下省。而他準備把三權分立的第三權——司法權,交給大理寺。

大理寺相當于晉朝最高法院一是掌司法訴訟、審刑斷事、斷案。凡各地所判案件定罪至流、死皆上大理寺審定核準,而大理寺也有權力從地方各級法司調閱審查任何一件它覺得有問題或者是檢察總署、都察院申訴的案件,而它的審判裁決具有最高法律效果。

大理寺具有律法最高裁定權。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和它們下屬的機構有司官員,一旦被大理寺直接裁定違法,連內閣成員、錄尚書事也難逃被追究的結果。

“大理寺將由七名大理寺正卿和十八名大理寺少卿組成,十八名少卿分為:審刑少卿和斷事少卿,分別主理刑事和民事。正卿和少卿由尚書令提名、中書省通過,而門下省有權對其行封駁權,一旦通過,最后由皇帝任命,任期終身。”

“尚書省主官不能任意任免大理寺正卿和少卿,尚書令擁有的只是提名權而已。只有在正卿和少卿缺額時,尚書令才有機會提名,要不然就是全體大理寺正卿和少卿跟他意見不合也只能干瞪眼。”

“大理寺在各地設分支機構。設州、郡、縣三級理判署。是為法司行理法裁判職權。州理判署設十六名以上州判官,郡理判署設十四名以上郡判官,縣理判署設十二名以上縣判官。州判官和郡判官均由大理寺正卿和少卿和議任命,縣判官由州判官合議任命。而所有判官和檢察官都必須是律法學院畢業且精通律法的學子。”

眾人這才明白,大理寺及其下屬地各級法司職權極重,可以極為有效地監督地方各級官府。所以說地方各級官員除了畏懼喜歡神出鬼沒“微服”四處探訪地都察院御史,剩下的就是這各級法司的判官。

根據司馬遹所述,斷事判官和當地官府的行政官員有很大不同,從進學到為官都不是一個“系統”的,根本攀不上什么交情。而且斷事判官在每一個地方只能任職三到五年過后就會轉到其它地方去了。

加上法司的費用俸祿等撥款都是由戶部直接撥付,再在內部一級級下,跟各地官府沒有太多地關聯。所以法司判官們斷起案子來可沒有那么好交情可講,而一旦被他裁斷違法不但以前的行政處理無效,還要背上處分,不比被御史彈劾來得輕松。

太子這一手實在是太厲害了,可以說今后晉朝的地方官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優哉游哉,他們時時刻刻就要小心自己不被御史、判官揪住小辮子。

“下面孤要說的是兩個比較重要的直屬機構,檢察總署和巡警總署,這兩個部門跟大理寺一樣,脫離三省管轄,直接向皇帝本人負責。”

“檢察總署地職責就是與巡警總署配合偵緝刑事案件,而且兩者相互監督制衡。巡警總署負責抓捕罪犯,而檢察總署負責向大理寺提起訴訟。”

“檢察總署下屬的檢察官還有一個最重要地職責就是參劾權,負責監察行政事務。如果檢察官發現下面的大理寺、刺史官吏等有違法行為,有權向上級檢察機構檢舉揭發。”

至于巡警總署,司馬遹將其把當成“異世”的公安部來設置,只是剝奪了一些權力只留下了維持治安偵查案件等執法權力了。各地設各級巡警署接受巡警總署和地方官府的“雙重領導”。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