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洛神出世
伴隨“嗵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寂靜的養心殿隨之動起來,十余名宮女來往穿梭于宮殿之中,趕在陛下踏進宮門之前做好一切。
片刻工夫,宮殿里再度恢復平靜,一名身姿靚麗的內侍女官揮手屏退宮女,獨自跪坐在御案旁邊煮茶,靜候出宮巡視的陛下歸來。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偌大的宮殿里煮茶,沸騰的茶水“咕嘟咕嘟”作響,隨著熱氣緩緩升騰、飄散,宮殿里充斥著清香的氣息,聞之令人心曠神怡,見之令人心情愉悅,將煩惱和憂愁全都拋卻。她是專管養心殿的女官,只要李利在宮里,她就在養心殿里侍弄煮茶,隨時恭候李利的到來。這是近幾年里一成不變的規律,她的存在似乎只為等候李利,為他煮茶,給他一個停下腳步歇息的空間。
她的身份很特殊,整個皇宮都可以隨意走動,無論是長樂正殿還是內府后院,她都不受限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沒有人阻攔,還可以隨意支配各個宮殿里的侍女和禁衛,地位超然。
原本她可以得到更加豐厚的封賞,成為晉國第一位正式受封的女官,可她卻毫不猶豫地推掉封賞,只求能夠長期待在養心殿里。這樣的要求曾一度讓皇帝李利很為難,奈何內府上下一致同意,共同舉薦她出任養心殿主事,于是皇帝也無法拒絕,只能聽之任之,只要她高興就好。
不多時,出宮視察的李利大步流星地走進殿門,跟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相國李玄、衛將軍郭嘉、中常侍李儒、右將軍諸葛亮和長安尹陳宮等五位當朝重臣。
乍見這些人進來,這位身姿靚麗的女官并未立即起身上前行禮。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儼然視若無睹。直到李利走近之后,她才起身迎上去。欠身施禮,卻并不言語。隨即動作嫻熟地走到李利面前,解下他的裘皮大氅,抱在懷里,遂躬身退到一旁。而李利似乎早已習慣了她的存在,僅是微微頷首而已,沒有額外表示,這時被女官屏退的宮女再次現身,奉上溫熱的毛巾為李利凈手。
隨著宮女們快步離去。李利在御案后坐下,靚麗女官跪坐在他身邊,斟上一杯熱茶,遞到他手里,遂坐在一旁靜默不語。堂下自有宮女為李玄等五人奉茶,而他們見到女官之后紛紛揖手施禮,而后方才落座。
這一套無聲的禮儀,如果讓不明內情之人見了一定會感覺很奇怪,堂堂六部尚書和位比三公的將軍為何要向一個內侍女官施禮,而她卻擺出高姿態。甚是傲慢,儼然故作矜持。可是李玄和郭嘉等人早就習慣了這種特殊的見面方式,早已見怪不怪。或者說他們同李利一樣默認了她的存在,并且將她視作內廷十幾位娘娘之中的一份子,身份尊貴,地位超然。
她就是甄宓,甄氏張藹的掌上明珠。自從張藹跟隨李利之后,她就跟著母親一起住進內府,那年她剛滿十周歲,不經意間十年過去了。如今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早已過了及笄之齡。平日里幫助母親打理內府名下產業,天資聰慧。乖巧喜人,加之又生得花容月貌。深得李欣、滇無瑕等人的喜愛,說是寵愛絲毫不為過。
由于甄宓打小就愛纏著李利,她的母親張藹跟隨李利多年卻沒有生養,顯然是對未來心懷顧慮,或者說有著長遠考慮。而今張藹已經步入不惑之年,全身心投入到打理內府名下產業之中,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如果李利不主動找她,甚至很少和李利單獨相處。并且,在不久前的賜封內府妻妾之時,張藹不在封賞之列。這并不是李利不愿意給她名份,而是她堅決推辭,于是她沒有接受嬪妃的名分,轉而成為內府總管,正式接管皇室名下產業,地位之高、權柄之大不遜于任何一位貴妃。此外,張藹還擔任宗正府內事監,相當于宗正府主事,而宗正李傕不過是掛名而已,并不參與具體管理事宜。這是李利對她的變相補償。
同樣作為補償,李利有意敕封甄宓為晉國第一位有正式名號的公主,卻遭到張藹母女倆和一眾妻妾的一致發對。由此封賞甄宓之事便不了了之,權當什么事也沒發生過。實際上李利知道眾女的心意,也知道甄宓一直就沒把他當成繼父,從十幾歲開始就黏著他,除了她的母親張藹之外,對李欣等女從來都是以姐姐相稱;真正是人小鬼大,身體還沒長成呢,但心智卻不次于成年人。但是李利一直邁不過心里的那道坎兒,一直對甄宓寵愛有加,有的只是經年累月中積累的親情,卻沒有男女之情,從不逾越雷池半步。
怎奈甄宓一天天長大,而且越長越漂亮,越來越動人,知書達理,聰慧過人。更何況,她現在已然是二十歲的大姑娘了,放眼天下,像她這么大還沒嫁人的少女實在是屈指可數。閑暇之時,李利都替她發愁,可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一點不著急;只要李利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急眼了,毫無形象地沖上來與李利廝斗一番,打得李利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這讓李利對她一點辦法沒有,只能聽之任之,只要她自己高興就好。
然而不管甄宓心里想什么,李利都沒有非分之念。他可以接受姐妹花,也可以和眾多妻妾大被同眠,卻不能接受母女兩代大小通吃的荒唐之事。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有底線,毫無原則的處世方式斷不可取,至少李利目前還做不到。
此外,登基大典之后,李利明顯感到自己越來越孤獨,正在朝著孤家寡人的方向發展。作為帝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為了達到兩個目的:其一,無限鞏固統治地位;其二,打壓家族勢力,摒棄個人私利,為黎明百姓謀福祉。說是兩個目的,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同一目的:鞏固統治。
正是因為身份和地位的轉變,無形中讓李利失去很多東西,失去了正常人所能享受的生活和快樂,變得越來越孤立,愈發孤獨。在此之前,他和麾下文臣武將可以稱兄道弟,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偶爾還能和他們插科打諢,一起逛窯子。但現在不行了,即使他自己愿意,麾下文武百官卻無時無刻不陪著小心,處處畢恭畢敬,做事說話都要仔細斟酌之后才敢呈報給他,輕易不敢開口,更不敢無的放矢。
好在李利的妻妾們還沒有太大變化,即便這樣,她們之間還是有些改變。例如,她們之間越來越客氣,越來越懂禮數,想方設法討李利歡心,閨房之中越來越火辣,幾乎達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甚至還會做出讓李利都大感吃驚的事情。為此,李利特意將她們聚在一起,好好給她們上了一堂政治課,做做思想工作,然后又是昏天暗地的大被同眠,讓她們姐妹之間坦誠相見,破除她們之間尚未成型的隔閡。事實證明,他和妻妾們十幾年的感情經得起考驗,經過他的開導之后,內府之中的無形隔閡迅速消失,眾女之間再度和睦如初,親如姐妹。
盡管如此,李利依然感覺到她們之間還有一定的隔閡,只是暫時被他壓制下去了,短期之內不會凸顯出來,卻終究無法根除。時至今日,真正沒把他當做高高在上的皇帝之人,恐怕只有敢和他打架的甄宓。就因為這樣,李利允許甄宓自由出入皇宮,并把養心殿教給她打理,還給予她很多特權,盡量讓她不受約束。這是因為李利渴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希望甄宓永遠保持這份難能可貴的純真;只有見到她,李利才會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沒有兩樣,身心才能真正平靜下來,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安寧。
在李利看來,所謂的人間帝王、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實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烘烤,把自己擺在所有人的對立面,自己想的是鞏固統治和黎民百姓的利益,而站在自己對面的文武百官卻時刻被他們的自身利益所困擾,并為此殫盡節慮,想法設法和他這個皇帝周旋。而所謂的忠臣就是他們能夠最大限度的克制自己的私心和私欲,或者說他們考慮的是家族利益如何長遠,真正無欲無求的忠臣并不多,寥寥無幾。相比之下,武將要比文官更純粹一些,更豪爽直白一些,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只是為了建功立業、封妻蔭子而已,很多時候都能顧全大局。
就像眼前的情形,半個時辰前李利在皇家學院鄭重宣布將于四月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從此以后廢除舉薦制,全面推行科舉制。
這不,前后不到半個時辰,李利還沒有回宮,諸葛亮、陳宮和李儒等人就聞訊趕來了。
這并不是說他們都有私心,都不贊成科舉制,而是他們第一時間察覺到科舉制一旦實施,必將掀起軒然大波,從而徹底改變現存的出仕體制,其影響之大之長遠,已然超出他們所能預料的范疇,后果將無法預測。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ps:衷心感謝:龍游商人書友的月票支持,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