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奇謀奪關
第148章奇謀奪關
小說:
作者:
類別:其他類型
這個名喚彭羕的年輕人竟然一語道破趙云的職位(李利麾下五虎上將之一的揚武將軍),并冠以尊稱,這表明他早已知曉趙云等人的身份,此番他名為獻策,實則是有求而來。[
彭羕此行不僅是有備而來,而且是有求而來,這是趙云見到他之后的直覺。
這種直覺突兀出現,沒有緣由,但趙云清晰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存在于彭羕的言行舉止之中。
心有所感之余,趙云面帶微笑的問道:“不知先生何以知悉我軍屯駐于此?莫非先生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了?”乍聽這番說辭,甚是唐突,明顯不妥,失禮于人。
并且,話中另有所指,暗指彭羕監視大軍行蹤,行跡可疑,其身份和來意有待查證。趙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彭羕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僅是報上名號,卻沒有直接說明來意,以及其身份來歷。由此便使得趙云對彭羕頗感不滿,如此語焉不詳、閃爍其詞,絕非正人君子所為,倒像是別有用心的陰險小人。
更何況,時下局勢非同一般,兩軍正在交戰之中。而彭羕身為益州官吏,貿然出現在西涼軍的大營里便是奇事一件,可他卻聲稱專程前來獻策,攘助趙云等攻克劍門關,此等反常之舉怎能不令人起疑?
誰知道他此來究竟是真心獻策還是巧言耍詐,蓄意誆騙趙云等十萬西涼大軍?
最為可疑之處在于,昨日傍晚趙云臨時決定在此屯軍。今日清晨黃忠率軍攻打劍門關,戰敗之后黃忠前腳趕回大營,前后不到半個時辰。彭羕后腳便到了。這意味著什么?
顯而易見的是,彭羕早就知道趙云大軍進入劍門棧道,并且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大軍的一舉一動,因此他才能在趙云大軍扎營于此的一天之內找到大營,進而前來謁見趙云。不僅如此,他很可能還知道黃忠率軍攻打劍門關之事,于是趕在黃忠戰敗之際。掐準時間趕來大營獻策。因為他算準趙云等人必然對劍門關無計可施,加之黃忠又攻關失利,是以他此時趕來大營無異于雪中送炭。很容易贏得趙云等人的信任。
所以,正當趙云下定決心準備下令強攻劍門關之時,彭羕出現了。不早不晚,分秒不差。來得正好是時候。
只是。這未免也太巧了!難道這純粹是巧合嗎,世間竟有如湊巧之事?
身為西路軍主將,趙云身負近十萬將士的身家性命,擔負著主公李利交付的艱巨使命,寄托著李利和周瑜的信任和重托,是以他片刻不敢松懈,更不能疏忽大意,一言一行都必須慎之又慎。反復掂量,力求萬無一失。畢竟。他此刻下達的任何一項命令,都關乎著帳下近十萬大軍的生死存亡,直接決定著此番征討益州的成敗。
此等千斤重擔壓在他身上,他豈能疏忽懈怠,豈能輕易相信旁人?尤其對彭羕這樣突然出現的陌生人,他豈能不懷疑,焉能不提高警惕?
就在趙云心中疑竇叢生之際,彭羕眉頭微皺,神情頗為不悅的輕聲道:“此地人多眼雜,絕非商議此等機密之所在。況且,趙將軍乃統御十萬大軍的西涼上將,如此拒人于門外,豈是待客之道?此舉若是傳揚出去,豈不讓天下人恥笑!”說完話后,彭羕臉上浮現出幾分冷笑,昂著頭,瞇著眼睛,神情高傲地從趙云等一眾將領臉上掃過,目光中流露出一絲鄙夷之色。
看到彭羕鄙夷眼神的一瞬間,黃忠怒火中燒,右手攥緊成拳,隨即揚起砵大的拳頭便要砸向彭羕高高昂起的頭顱。試圖將彭羕打成豬頭,好生教訓他一番,看他還敢目中無人,還敢冷言冷語地挖苦諷刺!
正當黃忠舉手揮拳的一霎,趙云身形未動,背在身后的左手精準無誤地抓住黃忠的右臂,旋即微微搖頭,示意稍安勿躁,克制情緒,不必動怒。被趙云抓住右臂的黃忠見狀后,怒氣沖沖地冷哼一聲,隨即松開拳頭,惡狠狠地瞪了彭羕一眼,既而撇過頭去,懶得看彭羕不可一世的欠揍模樣。
黃忠松開拳頭的同時,趙云也隨之松開他的手臂,自始至終都沒有轉身,目光仍舊盯在彭羕身上。卻見彭羕看到黃忠正欲行兇之時神情自若,身形紋絲不動,眼神中非但沒有畏懼之色,反而鄙夷之情愈發濃厚,其中還夾雜著些許挑釁的意味。這一幕落在趙云眼中,反倒讓他對彭羕高看了幾眼,心中暗暗贊許,對彭羕的懷疑不由淡了幾分,愈發好奇。
誠然,彭羕雖然身形高大,儀表堂堂,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書生文士;雖不至于手無縛雞之力,但在黃忠面前無疑是個一碰就倒的“軟腳蝦”,不堪一擊。然而他面對黃忠暴怒之中揚起的鐵錘般的拳頭,卻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腳下生根巋然不動,僅憑這份膽識就不得不讓趙云對他另眼相看,青睞有加。
“先生言之有理,確是本將軍怠慢了。請先生入帳歇息,請!”
稍稍遲疑后,趙云臉上的神色陡變,面帶微笑地邀請彭羕入帳。隨即,趙云抬手一揮,站在他身后的馬超、黃忠和曹性等將領當即讓開道路,目送彭羕大搖大擺地走進中軍大帳。
“哪里來的腐儒文士,竟然跑到我軍大營之中當眾撒野!剛剛子龍若是不攔著我,某定要打得他滿地找牙,血濺當場!”看到彭羕邁上臺階走進大帳,黃忠冷眼看著彭羕的背影,怒氣未消地對趙云說道。
趙云微笑搖頭,勸慰道:“漢升兄息怒,氣大傷身,切莫再生氣了。此人雖然行事乖張、舉止傲慢,且自視甚高,卻頗有幾分膽識,貌似有幾分能耐。且看他究竟有何良策可助我等攻破劍門關,若是所獻之策可行,還自罷了;倘若此人巧言令色,試圖誆騙我等,定叫他有來無回,命喪當場!”顯然,趙云對彭羕的觀感不佳,尤其是那份高傲矜持的姿態更是讓人惱怒,厭惡不已。
所幸趙云絕非意氣用事之人,胸襟寬廣,加之戰事緊急,刻不容緩,心中始終裝著整個大局。是以他強行壓制心中的怒火,多番忍讓,只希望彭羕當真有良策獻上,否則新仇舊恨一起算,勢必將彭羕大卸八塊,方解心中之恨。
說起來,像彭羕這樣清高倨傲的文士,趙云、馬超和黃忠等人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過了。畢竟他們早已不是初上戰場的愣頭青,更不是位卑言輕的一般將領,而是征戰疆場多年,已然功成名就的軍中上將。時至今日,以他們所擁有的官秩身份和權勢地位,沒有誰敢在他們面前擺架子、裝清高,即便是諸葛亮、法正、荀攸和陳登等后起之秀,見到他們也須以禮相待,以將軍相稱。這些深得主公李利賞識的后起之秀尚且如此,遑論其他人等?
所以,像剛才發生的一幕,絕對是趙云等人征戰多年以來遇到的第一個奇葩。正因如此,就連趙云這樣好脾氣的儒雅之士都被彭羕成功激怒了,無怪乎黃忠惱怒之下便要拳腳相加,而其他將領更是滿腔怒火,忿忿不平。
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人自始至終都沒有動怒,心平氣和,神色自若,是以他站在諸將之中甚為顯眼,當即引起了趙云的注意。此人就是新任隨軍主簿,兼領參軍之職的楊阜楊義山。
“義山似乎與彭羕相識,不知其人是何來歷?還請參軍直言相告。”
眼見趙云開口詢問,楊阜不假思索地道:“不敢有勞將軍下問,末將自當據實稟報。不瞞諸位將軍,在下確實聽說過彭羕其人,只是一直不曾謀面,亦無交情。彭羕其人,出身低微,為人孤高輕狂,心大志廣,卻頗有才能,足智多謀,膽識過人。他雖年輕,卻早已出仕,至今已跟隨劉璋兩年了,于劉璋帳下任書佐。只因他性格孤僻,行事乖張,素與同僚不睦,頗受排擠,就連劉璋對他亦甚為不喜。怎奈他做事細致,心思縝密,從無差錯,由此才得以保住職位。然則他絕不是安于現狀之輩,志向遠大,暗中與結交益州權貴,甚為活躍,奈何他年齡尚小,終究無法獲得高位。
有鑒于此,在下認為彭羕此時前來我軍大營,想必定有良策獻于將軍,既而借此謀取晉身之道,脫離劉璋另謀高就。所以,在下建議上將軍和諸位將軍暫且隱忍一時,隨后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說到這里,楊阜話音一頓,似乎又想起什么,當即補充道:“據說軍師法正與彭羕自幼相識,彭羕拜在其父法衍門下,是以他和軍師交情匪淺。時下軍師身在益州境內,想必與彭羕見過面,甚至我懷疑彭羕此番便是受軍師所托,專為我軍攻取劍門關而來的。”
趙云等人聞言后,甚為驚訝,隨即進入大帳,好酒好菜好招待,對彭羕百般禮遇,至此彭羕方才道出實情。而他所說的正如楊阜所料,彭羕所謂的獻策便是傳達法正確定的襲取劍門關的時間,而被李利贊為“奇才”,善于奇謀的法正此刻便潛伏在劍門關之中。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ps:衷心感謝:書友“逸兒849”,“知幻即離、不設方便”書友的月票支持,多謝!
(快捷鍵)[]
[](快捷鍵→)
小說最新章節第148章奇謀奪關版權都歸作者虎賁中郎所有,由網友上傳,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新筆下文學立場無關。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