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第八十九章 又見蔣元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客 >>清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又見蔣元瑞

第八十九章 又見蔣元瑞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10日  作者:賊道三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道三癡 | 清客 
后將能永久保存閱讀記錄

小說:

電影:



(吾讀小說網無彈窗全文閱讀)

此前兩次參加廣信府院試,曾漁都是住在祝家畈姐姐曾若蘭家里,對姐姐與姐夫祝德棟關系不甚親睦也有知道一些,姐姐對他是很好,但祝德棟對他一直頗為冷淡,這也是今年院試他和鄭軾同住客棧沒去祝家畈的原因,其實是憋著一口氣想等榜上有名進學成了生員后再去見姐姐姐夫,但當時落榜了,羞愧難當,失魂落魄,都不及與鄭軾告辭就匆匆離去,自然也沒去見姐姐。

曾漁今日去祝家畈倒不是因為補考中了生員要去姐夫面前揚眉吐氣一回,他還不知道進學公文到了沒有呢,他只是想去看望一下姐姐,問姐姐三十歲壽誕何日舉行,姐姐比他大十歲,是九月初一生日,他是十二月初一,所以記得牢。因為廣信府風俗,生日壽宴往往擇日改期,一般都是比正式誕辰提前,所以要預先問知。沒想到半路會遇上姐夫祝德棟,起這樣的沖突實非曾漁所愿,不是親眼看到、親耳親到,哪里會知道姐姐在祝家的日子這么煎熬,祝德棟明顯是另結新歡想休掉他姐姐曾若蘭,實在是欺人太甚,婚姻并不僅僅男女雙方個人的事,更關系到各自的家族,娘家勢力不強的媳婦忍氣吞聲總是難免——

祝家有甘蔗地數百畝、砂糖作坊兩座,在縣城還有四間店面,家境比石田曾氏殷實得多,五年前曾漁父親病逝,曾家地位明顯頹落,曾若蘭就是從那以后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就是回家也沒個可以傾訴的人,曾若蘭之苦可想而知,時至今日,祝德棟竟想要休曾若蘭,雖不知到底是何緣故,但在曾漁想來,總歸是祝家的不是,他定要為姐姐出這個頭

“大小姐那么好的人,祝姐夫竟要休她,真是太氣人了。”

四喜也很憤怒,問:“少爺,我們這就回石田嗎?”

曾漁有些躊躇,這個時候回石田,只怕大嫂謝氏要先和他鬧一場,上回他可是連謝子丹、蔣元瑞一塊打的,說道:“先回客棧,和我娘商量一下再說。”

主仆二人回到茶圣客棧,曾母周氏聽曾漁說了路上經歷,不禁落淚道:“沒想到若蘭日子竟是這么難過啊,若是石田待不住,那她可怎么辦,她還帶著兩個小孩子呢。”即命曾漁立即趕回石田,把曾若蘭母女三人接到這里來,再與祝家理論,曾若蘭雖不是她的女兒,但她是看著若蘭長大的,自有長輩愛護之心。

曾漁道:“兒子明日就回石田,今天走不了,要等傍晚時去見府學教授。”

四喜在客棧門前留心看著祝家畈那邊可有人進城去告狀,等到夕陽西下也沒看到祝德棟現身,料想祝家自知理虧,也不敢輕易見官。

已經是申末酉初時分,曾漁備了兩斤臘肉、兩斤新鮮五花肉、一斤悟峰云霧茶、一盒點心,總共四樣禮品,讓四喜用考籃提著跟隨他去府學拜見廣信府學張教授,來到廣信府儒學,這回大門、儀門都開著,曾漁給了門子兩文錢、遞上名帖,門子持帖進去,不一會出來,說張教授請曾生員進去相見

曾漁和四喜對視一眼,都是喜不自禁,曾漁問那門子:“張教授是稱呼在下為曾生員嗎?”

門子點頭道:“是啊,張教授還說等候你多日了,快請吧。”

四喜提著籃子跟在曾漁身后往里走,一邊喜孜孜道:“卻原來黃老爺的公文下到府學這邊,難怪在永豐縣學問不到,少爺這下子放心了吧。”

曾漁心里一塊大石頭終于砰然落地,雖說在袁州他就已經由黃提學親自賜給了方巾褥衫并游街祭孔,但那畢竟是在異地他鄉,真正落到實處還要在廣信府、要在永豐縣——

張教授與老妻稚子一家三口這時已經在用晚飯,青菜豆腐冬瓜湯,很是簡樸,教官俸祿低,沒什么油水可撈,生活都頗清貧,曾有《竹枝詞》寫教官分胙吃肉的事:“風送鄰家午飯馨,兒童爭告又爭聞;老妻忙撫兒童慰,為說明朝是祭丁。”祭孔春秋各一次,二月和八月的上旬逢丁日,所以祭孔又叫祭丁,這是說教官家里想要吃肉還得等祭孔完畢瓜分那些豬肉,平時都少有肉吃,可見清苦。

張教授將半碗冬瓜湯喝了,漱口洗手,換上鵪鶉補子官服,這才去致道齋,這時暮色初起,西邊天際晚霞已經呈暗紅色,仿佛炭火即將燃盡,明日又是大晴天啊。

一個青衿文童躬立在致道齋階墀下,眉清目朗,神氣清雋,這文童身邊還有一個小書僮提著一個籃子,籃子沉甸甸的看來禮品不少,張教授看著便有些心喜,開口問道:“你便是永豐縣的曾漁曾九鯉?”

上次廣信府院試時曾漁在考棚里面見過這位張教授,張教授五十多歲,小頭瘦身,表情呆板,講課時扭著瘦長的脖頸呆呆的盯人,有些儒生暗地里給這位張教授取個綽號叫“張呆鵝”,確實挺形象

“稟張教授,學生就是曾漁。”

曾漁趕緊跪倒行禮,秀才見了知縣可以不必行跪禮,見教官卻要下拜,因為與教官是師生關系,學生跪拜老師,天經地義。

張教授道:“起來吧,你怎么今日才來,學政的公文半月前就到了,我一直等著你來呢。”

曾漁道:“學生六月十三在宜春恭送黃提學上船,就動身趕回來了,路上也沒敢多耽擱。”

張教授點頭道:“嗯,也有一千多里路,行路難是吧——你隨我去儒學公廨,我還有話問你。”

曾漁跟在張教授身后,四喜提著籃子跟在曾漁身后,張教授扭著瘦長脖子看著四喜臂彎挽著的籃子,說道:“書僮不必跟去,就在這里等候。”

曾漁接過籃子道:“這是學生給張教授的束惰,請教授笑納。”

張教授道:“何須多禮。”就命在儒學服役的膳夫把禮籃提進去了。

四喜在明倫堂外等著,曾漁跟著張教授進到教官公廨,齋夫筆墨侍候,張教授讓曾漁把袁州府試時的四書題八股文“立賢無方”的破題和承題當場寫給他看,曾漁提筆用應試時的那種書體把破題和承題的幾十字寫了出來,然后呈給張教授。

張教授仔細看了看,方笑道:“這算是驗明身份和磨勘。”說著,取了學政的公文給曾漁看,公文里附著曾漁在袁州府院試時的考卷,早幾日張教授還把曾漁縣試和府試的考卷也調來了。

“曾漁。”張教授訓丨話道:“學政大人準你補考進學,這是為國家惜人才,你要知進學之不易,更要勵行端心、勤學苦讀,莫辜負學政大人所望。”

曾漁躬身受教。

張教授又道:“學政大人在袁州已為你舉行了入泮祭孔儀式,這邊就不再多此一舉了,從今日起,你就是廣信府府學增廣生員,學政大人有言,年底的歲考你若考在一等,就讓你享受國家廩膳成為廩生,你要好自為之,莫要懶惰——記住,每月初七、初八、初九三日是府學開講和月考之日,不得無故曠課,對了,明日就是初九,你來明倫堂參加七月的月考吧,辰時三刻就要趕到。”

曾漁心道:“我明日要回石田接姐姐呢。”這話沒敢說出口,到府學報到第一天就請假,教官定對他沒有好印象,就晚一天回石田吧,應道:“是,學生一定按時趕到。”

張教授道:“講學期間,儒學膳堂會提供午餐和晚餐,當然,你若吃不慣,要在外面用餐那也由你,住宿的話育英齋有房間,四人一間,席墊被褥自帶,住不慣要住在外面親戚家或者客棧都可,并不強求一定要住在學堂里,只要按時完成學業便可……”

張教授啰啰哩嗦說了一大通,就在曾漁以為訓丨話要結束時,張教授忽然壓低聲音道:“曾生,你從袁州來,可知這科舞弊案究竟是什么情況?”

曾漁便將袁州舞弊案的大致情況向張教授稟明,張教授伸長脖子驚詫道:“學政大人在公文里說十月或者十一月間要再來廣信府考核新進學的生員,莫不就是要嚴懲那幾個靠舞弊進學的生員?”

曾漁道:“應該是這樣。”

張教授問:“你可知我廣信府舞弊者是哪幾人,傳聞不是說都招供出來了嗎?”

曾漁心想:“既然黃提學都沒公布舞弊者的姓名,我也不好先說出那三人的名字,不過那蔣元瑞嘛,還得說說——”,拱手道:“稟張教授,據案犯招供,廣信府這邊花銀子買進學的有三人,但究竟是哪三個人,學生并不清楚,只知其中一人姓蔣——”

張教授思索道:“莫非是蔣元瑞?”

曾漁不作聲。

張教授皺著眉頭想心事,半晌不說話。

曾漁靜候了一會,見張教授還沒動靜,躬身問:“張教授還有何事吩咐學生?”

張教授“哦”的一聲如夢初醒,擺手道:“你先回去吧,明日早來。”起身送了曾漁出公廨,便梗著瘦脖子回后堂住所,心里想著蔣元瑞舞弊的事,廣信府新進學的四十四名生員姓蔣的只有蔣元瑞一個,而且這蔣元瑞在府學的兩次月考作文都很差,難怪每次來府學參加事先都要給他送些永豐土產,什么三黃白耳雞、九仙山木耳之類的,原以為此人文章雖劣但還懂得孝敬師長,還可以教導教導,卻原來是心里有鬼——

張教授搖著小腦袋,心道:“黃學政尚未傳書革除蔣元瑞功名,我自也不好黜他,不過這人以后送來的禮物收不得了,那些物事雖然不值幾個錢,卻容易敗壞我的名聲。”

迎面見膳夫提了一塊肉出來,張教授問:“哪里來的肉,哪里去?”

膳夫道:“回老爺,這兩斤新鮮豬肉是方才那個生員送來的,太太命小人把肉存到李家肉鋪去。

張教授道:“快去快去,天都快黑了,只怕李屠戶不肯收。”

教官清苦,逢祭孔才能分得二、三十斤豬肉,舍不得幾餐吃完,又不想吃腌肉,就存到附近的肉鋪,肉鋪可以把肉賣掉,等到某日教官想吃肉了就上肉鋪去割斤把回來,可謂是整存零取,只是沒有利息。

曾漁和四喜出了儒學大門,四喜道:“籃子還沒還給我們。”

曾漁笑道:“籃子值幾文錢,難道還好向張教授拿籃子回來。”

出了西門回到茶圣客棧,曾漁向母親說了進學公文已到,他現在是廣信府學的增廣生員了,只是明日要上一天學,后天才能動身回石田。

曾母周氏很是欣慰,說道:“學還是要上,晚一天去接若蘭應該不妨事。”

四喜道:“少爺現在可以戴上方巾穿上褥衫了,沒人敢說少爺了,哈哈。”

四喜很快活,跟在方巾褥衫的少爺后面,那明顯感覺不一樣啊,若是今日少爺是生員打扮去祝家畈,那祝姐夫就不敢那樣對少爺說話——

在客棧用了晚飯,曾漁自己動手烹茶,給母親斟上,母子二人坐著說話,曾母周氏道:“小魚既是府學生員,以后每月都有三天要在這邊學習,我們若是在永豐縣城買房,那你每月都要來回趕路也辛苦,不如就在府城這邊買一處房子,小魚你說呢?”

對于曾母周氏而言,除非是在石田安家,不然的話無論是永豐縣城還是廣信府城都是一個樣,反正都不熟悉,只要兒子方便就好,所以提議說在上饒這邊買房——

曾漁道:“那好啊,等過兩日把姐姐接回來,我就去尋一處合適的房子,兒子看房子是行家里手,好歹也是風水先生呢,娘放心就是。”

曾母周氏笑道:“我兒長大了、出息了,娘沒什么不放心的,就是不知道這府城大地方房子貴不貴,可不能為買房把錢全花進去啊。”

曾漁這次從袁州帶回來了一百四十兩銀子,在龍虎山為張天師撰寫門聯得了六十兩銀子,總計有二百兩銀子,這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了,還有伯父撼龍先生留下的二十兩金子,曾漁現在可稱家底殷實,但曾母周氏是窮怕了的,不敢起半點奢侈之念,家無恒產,要一一置辦,當然要處處節省了,最要緊的是曾漁歲數不小了,娶妻生子都是這幾年的事,花錢的地方很多,那二十兩金子曾母周氏要留著壓箱底救急之用,不能拿出來花的——

曾漁道:“娘,銀子可以慢慢掙,居住的房子不能太馬虎,我們是要長住的,銀子不夠的話可以先典房。”又安慰母親道:“兒子現在進了學,沒有徭役牽累,以后日子會越過越好的,娘不必為銀錢操心。”

曾母呂氏笑道:“是,娘有得福享了。”想到曾若蘭,神情一黯,嘆息道:“不知若蘭現在怎樣了,怎么會鬧到這步田地啊。”

一邊妞妞靜靜聽母親和哥哥說話,這時插嘴道:“阿彤會哭的,阿彤很愛哭。”

阿彤是曾若蘭的長女,比妞妞還大一歲,曾若蘭生了四胎,得了兩個,都是女兒,小女兒叫阿煒,今年五歲——

曾漁就在喜憂參半中入睡,初九日一早起身梳洗畢,喝了一碗豆腐腦,吃了兩個大饅頭,揀了幾樣書籍和筆墨用油布包了挾在腋下,對母親周氏道:“娘,兒子去府學了,要到傍晚才回來,府學里管飯。”吩咐四喜在客棧里侍候,又去叮囑店家多關照。

那店家見曾漁昨日來時是青衿儒童,今天一早又是秀才打扮了,又說是去府學上聽講,心里雖然有些奇怪,面上是滿口答應,請曾相公放心,曾孺人有事盡管吩咐,小店自會小心侍候。

曾母周氏住的樓上客房,窗子正對著街面,這時立在窗前看著兒子頭戴四角方巾,身穿細葛褥衫,腰間系著皂絳軟巾顯得分外精神,曾母周氏微笑著看著兒子快步在行人車轎中穿行,直至人影不見

曾漁左腋下夾著油布包,大袖飄飄地走著,轉過街角,就能看到府學宮高高的檐角了,忽聽街邊有人叫了一聲:“九鯉——”,扭頭看時,一人從街邊小食鋪中走了出來,又驚又喜道:“九鯉賢弟,還真是你啊。”上上下下打量曾漁的衣巾,眼里有疑惑之色。

曾漁作揖道:“原來是吳兄,好久不見,哦,吳兄也是府學生員是吧。”

曾漁稱之為吳兄的這個三十多歲的秀才名叫吳春澤,是上饒縣人,與曾漁是東巖書院的同學,這一科廣信府院試東巖書院有兩人進學,就是蔣元瑞和吳春澤,吳春澤與曾漁關系還算好——

曾漁正與吳春澤在街邊寒暄,陡聽那小食鋪里有人把筷子重重在桌上一拍,大叫道:“曾漁,今日看你還往哪里逃”

吳春澤臉色一變,對曾漁低聲道:“賢弟快走,我幫你攔一下,你快走。”

曾漁微笑道:“多謝吳兄。”轉身冷冷看著從小食鋪沖出來的那個黃胖秀才,大喝一聲:“蔣元瑞,你待怎樣”

五千字大章更到,謝謝書友們的月票支持,小道再向書友們求五張月票,只要五張,明天就又是五千字大章,求支持。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吾讀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清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