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風流人物第157章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民國之風流人物 >>民國之風流人物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第157章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七匹孤狼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七匹孤狼 | 民國之風流人物 

注冊用戶登陸后不受影響,注冊是完全免費的,感謝廣大書友:)

部分登錄不了會員的用戶,請刪除瀏覽器緩存,給大家帶來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李龍帶著部隊撤出承德之后,便退到了察哈爾境內。冰火!中文這時候問題出現了,由于在承德城內,李龍將承德城搜刮一空,不禁得罪了日本人,還得罪了原來的熱河王湯玉麟。湯玉麟這老家伙一想,好嘛!老子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十年的財富,都便宜你小子了,這還了得!當然了這位湯大帥自然不認為那些東西都是自己來不及帶走丟下的。

于是湯玉麟便派人向李龍討要,吃進嘴的東西,李龍自然不會吐出來。何況就算現在想吐也吐不出來了。因為李龍手下人員有限,所以在撤離承德的時候,將一些不易搬運的東西都分給老百姓了,不然百姓們哪來的這么大的熱情,十天之內將承德搬運一空。為了動員百姓搬離承德,李龍也花費了不少。

本來就對李龍沒有好感的湯玉麟更加懷恨在心,于是便指使手下,希望將李龍的部隊給收編了。還好丁喜春夠義氣,事先通知了李龍。李龍得知這個情況后,自然不肯坐以待斃。但是從承德撤出來之后,李龍手底下已經不足兩千人,而且其中一半還是收編的東北軍,也就是湯玉麟的舊部,如果被湯玉麟收編,這些人未必會排斥。

就在李龍不知所措的時候,機會來了。在中原大戰后失去政治地位,處于隱居狀態的原西北軍頭目馮玉祥,激于民族大義,決定利用其在西北軍舊部的影響。到察哈爾組建一支義勇軍,抵抗日軍。1932年10月,馮玉祥到達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將29軍留在察哈爾的一些后備部隊進行擴編。而29軍軍長宋哲元為西北軍舊部,默許了馮玉祥的行為。不久,大批從熱河潰退的東北義勇軍投至馮玉祥麾下,許多西北軍舊部和土匪會黨,甚至蒙古族地方武裝都投至馮玉祥旗下。

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正式宣告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同盟軍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同盟軍向全國發出通電,主張聯合各黨各派各軍,共同抗日。

馮玉祥一手建立了西北軍,雄踞西北和華北多年。西北軍雖然在中原大戰后已經被瓦解,但是馮玉祥振臂一呼,就有大批舊部投入其麾下。另外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成立,得到華夏各界人民的擁護和。許多群眾團體、社會名流以及高級將領紛紛致電馮玉祥等表示和祝賀。從東北、熱河到察哈爾,愿意抗日的部隊,都云集于同盟軍的旗幟之下,這樣同盟軍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

李龍便想去張家口投靠抗日同盟軍,但是卻遭到了金釗的反對了阻攔。馮玉祥組建抗日同盟軍,是否是真心抗日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借著抗日的旗號想東山再起卻是肯定的。而且金釗知道最后抗日同盟軍還是失敗了,不是敗在了日本人的手里,而是敗在了老蔣的手里。

老蔣本來就視馮玉祥為心腹大患。馮玉祥想自立山頭,老蔣自然不會答應。加之南京政府內部本身派系復雜,軍閥眾多,老蔣只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領袖。華北的西北軍各部本身對老蔣就屬于半服從狀態。萬一這些人都被馮玉祥拉過去,那麻煩就大了。但是由于長城抗戰剛剛失敗,而同盟軍高喊抗日口號,國民政府不敢立即取締同盟軍。只得公開聲明不承認同盟軍的合法地位,斷絕內地與察哈爾省的一切聯系,禁止槍彈。糧食,醫藥從內地進入察哈爾,命令晉綏軍集中于山西北部,西北軍和中央軍集中于冀北,作軍事圍剿準備。同時派出大量人員,對同盟軍各部進行分化,收買等活動。別看老蔣對付日本人不行,對付軍閥還是很有一套的。

再加上馮玉祥為了能夠東山再起,對于投靠自己的部隊可以說是來者不拒,就連一些土匪武裝都拿來濫竽充數,雖然有十幾萬大軍,但是基本都是烏合之眾而已。因此同盟軍在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金釗既然知道同盟軍必敗,自然不會看著李龍往火坑里跳。不能投靠同盟軍,金釗又想讓李龍打下一塊地盤,所以最終金釗將目光對準了察哈爾東北部。

于是金釗命令李龍率部北上,收復察東的沽源縣。熱河抗戰爆發之后,一些投靠了日本人的偽軍在日本人的下,察哈爾東北部的多倫,沽源,康保等縣。但是日軍占領熱河之后,長城抗戰爆發,日軍的主力部隊都被調到了長城一線,而此時盤踞在多倫,沽源等地的只是一些偽軍。李龍現在實力太弱,對上日軍主力部隊無異于找死,想要打下一塊地盤,那就只能選擇這些偽軍下手了。

既然下定了決心,當天晚上李龍便命令部隊緊急集合,然后連夜向北急行軍。部隊經過一夜的急行軍跑出來幾十里之后,李龍才將實情告訴手下的士兵。李龍站在一個土坡上對著下面的將士們說道,“愿意留下跟老子一起打鬼子的老子歡迎,不愿意的老子也不強求,沒人發放五塊大洋的路費就地遣散,何去何從你們自己考慮吧!”說完命人抬上一箱子大洋。

李龍手下的兩個團,一團是李龍帶出來的子弟兵,自然都跟著李龍走。但是二團就不一樣了,因為二團都是收編的東北軍。最終有五百多人選擇了離開,李龍也不在意,沒人給了他們五塊大洋,就地遣散。

最后只剩下一千四百多人,李龍將兩個團并成一個團,由陳朕鵬任團長,王伯璋任參謀長。番號任然是承德守備旅,李龍任旅長,常勝任旅參謀長。

部隊整編完后,繼續北上,很快便趕到了沽源境內。旅部內李龍對手下的一眾軍官說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先請參謀長介紹一下沽源縣敵人的情況。”

常勝也不客氣,笑著說道,“根據我們的情報,盤踞在沽源的的是偽軍劉桂堂部的一個師。說是一個師也就一千多人,兵力和我們相當。”

“劉桂堂!這個名字怎么這么熟悉呀!”李龍皺著眉頭疑惑的問道。(。。)


上一章  |  民國之風流人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