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劉宏95 普及教育(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帝劉宏 >>大帝劉宏最新章節列表 >> 95 普及教育(中)

95 普及教育(中)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7日  作者:代號強人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代號強人 | 大帝劉宏 
·

對于劉宏的觀點,司馬徽相當的認同。要想普及教育,還是得興辦學校,這才是算得上正途。

“司馬愛卿,你是教育部的尚書,主管大漢的教育事業。這辦學校的事情,你可要上心啊!”

“陛下,這方面微臣已經做了準備了。”說到這里,司馬徽興沖沖的向劉宏匯報,“陛下,微臣打算,將順帝時期興建的校舍全都恢復過來,讓他們全都重新授課。然后在向國庫爭取一些經費,用來興建新的校舍。爭取每個縣,都能有一到兩所學校。”

“愛卿的想法很好,可是卻無法滿足全民教育的需要。”

司馬徽有點傻眼,在他心目中大動作,在皇帝眼中,竟然還無法滿足需要呢。

“愛卿不要疑惑,雖然每個縣都有一到兩所學校,看著是不少了。可是我們要普及教育,所有兒童就都要上學。不說別的了,就是這些兒童,你這點兒學校,也絕對不夠。”

“陛下,要是按您的說法,那學校的建設可就大了。我們剛搞了個全民識字,就弄得國庫吃緊了。現在又要占用大筆的資金,不要說宰相那里了,就是國會上也通不過的。”

聽到這話,劉宏點了點頭,說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事關千秋萬代的大事,耽擱不得。所以經費的問題,朕會親自去和宰相和國會打招呼,這點愛卿不用擔心。只要愛卿,能夠踏踏實實的,將學校辦好就行。”

“陛下,只要您能保證經費,微臣就是肝腦涂地,也一定會將學校辦好。”

司馬徽的人品,劉宏倒是挺放心。現在,他得到了保證,就忍不住開始琢磨了。

“興辦學校,最費錢的,就是校舍的建設了。不過好在順帝之時,教育很是發達。在歷史上,有四海之內學校如林的美譽。就算有些夸大,當時肯定也建設了不少學校。這些學校,總共才建設了三十幾年,就算有些失修,問題也不會太大。將他們修繕一下,肯定比新建要省不少錢的。”

劉宏合計了一下,校舍,一開始不用弄太好,能湊合著用就行了。等以后條件好了,在興建高檔的學校。這樣的話,再加上以前的學校,投資就不會太大了。憑著現在的國庫,應該能夠支撐下去。

想到這里,劉宏就有底了。既然校舍不成問題了,劉宏就和司馬徽討論起教育的問題。

“愛卿,咱們要普及教育,那樣的話,以前的教育方法,就有點不合適了。這個情況,愛卿不知道有沒有考慮到?”

劉宏知道,漢朝的教育,是不分階段的,學子不管大小,全都一起上課。要全民普及教育,這樣就不行了,必須要分層次,分階段的進行教育。

而且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百姓掌握一種生活技能。讓他以后,可以用這個技能,使他無憂的生活的。所以學科的設定,一定要科學,能讓學子學以致用。

像后世,倒是普及教育了,可是教育的那套東西全,都華而不實。別人劉宏不知道,反正他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畢業之后,小學四年級以上學到的東西,他基本上就沒用到過。時間一長,他學到的那點東西,就全都還給老師了。

這也就是穿越之后,他得到了異能,所有的東西全都想起來了。要是沒有這個異能,他上的那么多年的學,幾乎就可以說是白上了,純粹屬于瞎耽誤工夫。

要說后世,他學的東西,好歹也能用上一點。最起碼,小學四年級以前的語文,和小學二年級以前的數學,這兩門課程,他就用上了。

可是漢代,自從武帝以后,學子只讀五經,其他的都不學。

五經雖然不錯,是教人處世的大學問。可是在劉宏看來,這東西幾乎就沒有一點兒實用性。對普通百姓來說,用處基本上就等于零,還不如劉宏前世學的東西實用呢。所以,要想普及教育,還得另外設計學科。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劉宏自身已經有了教訓了,現在劉宏怎么會不給司馬徽提個醒,再讓他走彎路呢。

司馬徽畢竟是大才,劉宏想到的,他也考慮到了。兩人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決定將學校分為蒙學、中學(縣學)、大學(州學)和太學四級。而且劉宏,也將他以前制定的那些學科的教材,交給了司馬徽,讓他看著補充到新教材里去。

蒙學,向全民普及,八歲入學,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全部上學,如若違反,重罰。大漢規定十里為一亭,所以劉宏每亭設蒙學一所,作為啟蒙之地,學習各種基礎學科,學期五年,考試合格后畢業。

蒙學畢業之后,就是中學了。中學就是劉宏和司馬徽設定,讓百姓掌握生活技能的地方。

它一般都設在縣城里,所以也可以叫縣學。它總共五種類型,以文武農工商加以區分,和后世的技校很像。人們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選擇文武農工商五所專業學校中的任意一所進行深造。

中學學期總共三年,分為兩年理論和一年技能實習,務必讓學子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術。完成第一年學業,給予本專業九品士的資格,而通過理論考試或技能實習中的一項,就能成為本專業的八品士,兩項都通過的可為本專業的七品士。

中學畢業之后,可以進入相應的大學進行深造,大學一般都設在每州的首府之地,所以也叫州學。它學制三年,一年一考,分別對應六到四品士。

大學,就不是一般的學子可以上的了。它主要是,讓那些有天分的學子繼續深造。根據學子們不同的天分,可以讓各學子根據自己的天分,選擇是主修理論,或是主修技能。這兩項,一個是動腦,一個是動手,學成后都是專業人才。

大學畢業后,極其優秀的,通過專門的考試,或者被太學院的老師看重收為徒弟,就可以進太學院進修了。

太學院是大漢的最高學府了,能進入的,都是該專業的頂尖的人才,學制也是三年,一年一考,對應相應專業的三到一品士。

太學除了常規的授課,還有百家在講課,他們都屬于專門的傳承,與劉宏劃分的專業有所不同。

對于這一點,劉宏不會強迫別人改變,他百家特設了一個百家學士的專門考核,分為初中高三級,對應三到一品的士。只要是通過十場辯論,獲得太學院永久授課許可的,劉宏就允許他為自己學子組織這個考核。


上一章  |  大帝劉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