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劉宏84 對外政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帝劉宏 >>大帝劉宏最新章節列表 >> 84 對外政策

84 對外政策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7日  作者:代號強人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代號強人 | 大帝劉宏 
·

移民的準備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可是這么多的事情,卻又都要做好,無論哪一方面做不到位,都有可能出大問題。

所以說,這一段時間,不要說實際cāo作的劉倏等人了。就連劉宏這個甩手掌柜,都忙的昏天黑地的。

劉宏都忙成這樣了,可還是有人給他添亂。他剛剛來到大殿,參加這每月兩次的,固定朝會。還沒等他坐穩呢,就有人發話了。

“陛下,微臣參奏段颎,他對先零羌實施滅絕政策,使得先零羌哀鴻遍野。我們大漢是天朝上國,是禮儀之邦,怎能對領邦做斬盡殺絕之事呢?我們要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樣才符合圣人之道啊!所以微臣奏請陛下,下旨斥責段颎!”

“是啊陛下,狗咬了人一口,難道人還能去咬狗一口嗎?要徹底的解決外患,就必須去教化那些外族才行。”

“尼瑪,把我的軍政分離當耳旁風了。你們一些文臣,攙和軍隊干什么?再說了,這仗才剛打完,兵權還沒收回來呢。就挑和著我斥責領兵的將軍,就算我不怕被別人說成卸磨殺驢。我還怕這樣做,可能引起兵變呢!”劉宏差點兒被這些糊涂蛋給氣樂了,“真是一群傻缺啊!這么一幫玩意,充斥在這朝堂上,大漢朝不完蛋才怪呢!”

劉宏看了一下,有這種想法的大臣,還真不在少數呢。不過這也難怪,大漢獨尊儒術二百多年了,朝堂上儒生遍地,也難怪這種聲音占主流。

“這幫缺心眼,從來就不干正事。這本國的百姓,你都還沒教化完呢,哪來的閑工夫考慮外族啊?這尼瑪的不是閑扯淡嗎!”

再說了,外族是你想教化就能教化的嗎?就算有閑工夫,劉宏也不會去做教化外族,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世界的本質,就是弱肉強食,所以劉宏只信奉強權。雖說狗咬人一口,人是不能反過來咬狗。可是人完全可以把狗打死,然后燉熟了,一口一口的把它吃掉啊。

雖然劉宏不知道,這缺心眼到什么程度,才能想出這教化外族主意。可是他們這些傻缺,既然全都是缺心眼,劉宏也犯不著為他們生氣了。

不過這樣的人,劉宏是絕對不會,再讓他們呆在朝堂上了。省的一不注意,這大漢朝,就讓他們帶到溝里去。

“可是要怎么樣,才能把這些傻貨打發出去呢?”就在劉宏考慮著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損主意。“既然他們要教化外族,我滿足他們不就行了。他們也滿意了,我也省心了,這絕對是兩全其美。”

“諸位愛卿,段颎的事情,歸軍方管,你們就不要攙和了。畢竟現在,軍政已經分離了。”劉宏看到那些大臣想要接茬,趕緊的說道:“不過,你們說的也很有道理。朕也認為,應該好好地教化教化那些外族。”

聽到劉宏的贊成,那些大臣全都高興了。

看到那些大臣上套了,劉宏又說道:“可是諸位愛卿,我們要如何教化那些外族呢?”

那些大臣不知道是套,紛紛的獻言獻策。

“諸位愛卿,你們說的辦法都很好,值得嘉獎。”說到這里,劉宏看了一下眾臣,說道:“從眾位愛卿,出了這么多主意,就能看出,諸位愛卿對這項崇高的事業,是多么的熱愛了。君子有成rén之美,朕決定了,就派諸位愛卿去執行這項崇高的任務。”

劉宏的記性那是沒的說,絕對的過目不忘。剛才獻言獻策的大臣,他是一個也沒放過,全都點名,讓他們前去教化外族了。

那些大臣,現在全都傻了眼了。外族的地盤,要什么沒什么,他們全都身嬌柔嫩的,怎么能受得了那個罪,他們一下子就全都蔫了。

“就知道這些家伙,全都是些嘴貨。一旦真動了真格的,就全都歇了菜了。”劉宏最煩這樣的人了,現在看到他們這樣,就更不肯放過他們了,“諸位愛卿,朕知道,教化外族,肯定無比的艱難。可是朕也知道,諸位愛卿肯定會成功的。朕會在京城等著諸位,等著諸位凱旋的時刻。到時候,朕一定會為你們慶功的!”

事情,被劉宏定下來了。那些大臣,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到外族那里走一圈,要不就是欺君之罪,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缺心眼,倒是被劉宏打發了。可是劉宏,卻也沒指望著他們,真能夠把那些外族,全都給教化了。戰后的準備工作,他還是要繼續做的。

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幾乎是全民皆兵。所以為了不留后患,只要能夠抓回來的先零羌人,就全都抓回來。反正大漢現在各種工程都有很多,開礦,挖運河,修道路,修大壩,哪里不用人,這些免費的勞動力,正好用來干這個。

先零羌人的土地,也必須要占領,不能再放任不管了,否則以后還是大患。

既然劉宏定下了政策,要劫掠外族實現大漢的崛起,劉宏又怎么會留下后患呢。不僅是先零羌,附近所有的外族,劉宏全都不打算放過。在這片土地上,只能有一個民族,就是漢族,要不你就當漢族,要不你就當奴隸,沒有別的選擇。

對于后世的那五十六個民族,劉宏相當不以為然。弄這么多民族干什么,這不是人為的制造分歧嗎?管他什么民族,不都是華夏人嗎。孔子曾經曰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外族入了華夏,就是華夏人,華夏人入了外族,他就是外族人了。總共兩種人,除了華夏人,就是外族人,這多有利于民族融合。

尤其是給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這不明顯拿人家當外人嗎。不僅讓人家沒有歸屬感,也讓自己人很不舒服,拼命的想把自己變成外人。

看看后世的網上,都傳些什么?少壯不努力,一生在內地。年少不拼搏,老死在中國。這種想法這么普遍,能怪得了老百姓嗎?還不都是那些個,胳臂肘往外拐的倒霉政策引起的。

畢竟縱觀近代史,那啥認為的自己人,就從來沒得過好。你要是不信,看看那些什么黨外友好人士、貧下中農、工人老大哥、港澳臺僑胞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例子。

有這么多的例子擺在那里,老百姓有機會,不拼命的往外跑才怪呢。

為了不出現哪些情況,劉宏決定了,只有漢族一個民族就夠了,其他的民族就讓他們消失吧。

這個還不是關鍵,每個朝代的滅亡,幾乎都是土地兼并引起的,就算不是主因,也站著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而這個東西又無法根治,最多只能緩解。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子民過的好過一點兒,劉宏就只能犧牲外族了。

要占領那些土地,現行的政策肯定是不行的。別的不說,就說現在的稅賦制度,幾乎就將百姓全都拴在當地了,不允許他們隨便走動,老百姓又怎么能夠隨意的移民。所以,劉宏就要先一步推行稅賦改革了。


上一章  |  大帝劉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