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征天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鳥銃騎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重征天下 >>崇禎:重征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鳥銃騎兵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鳥銃騎兵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9日  作者:飽吹餓唱  分類: 歷史軍事 | 飽吹餓唱 | 崇禎:重征天下 

聽說又有官軍來援,“老回回”馬守應一下子來了精神。在這兩天的攻城戰中,他只讓賀一龍、賀錦、馬進忠等人出兵,自己的兵力卻很少使用。因為他素來用兵狡猾狠辣,也很了解自己的手下,知道他的“回營”主力最擅長騎戰,攻城并非所長。

此前雖然關寧鐵騎也出城作戰,但身后總有揚州城做為依托。現在終于來了可以野戰的官軍,他們可是被擋在流賊連營之外的,如果戰而勝之,一來可獲實利,二來可更加確立自己在流賊中的威信。況且據手下稟報,這支官軍騎兵僅有三千人左右,如此“肥肉”哪能不吃?

因此老回回讓其他三位首領繼續攻城,自己則立即率領本部精銳騎兵三萬,浩浩蕩蕩地殺出連營,直奔官軍而去。

這三萬騎兵,是老回回的“老底子”,全部都是“回回”人。其時“回回”并非一個清晰的概念,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用來泛指唐代以來安西一帶的“回鶻”人,“回回”實為“回鶻”或“回紇”的俗寫。

但自唐宋以來,尤其是蒙元滅南宋,統治中國以后,由于海上貿易的發達,大量中東地區的商人來到中國。這些人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但也有信奉基督教、猶太教的。中國的老百姓對這些人缺乏了解,認為他們都是一路人,便籠統地稱其為“回回”。

由于蒙元執行民族等級政策,包括“回回”人在內的民族被劃分為第二等級的“色目”人,地位高于“漢人”與“南人”,所以這部分人在中國境內迅速繁衍。其后基督教、猶太教在中國逐漸式微,但信奉伊斯蘭教的教徒卻越來越多,一些漢人也改信伊斯蘭教。由于伊斯蘭教教規嚴格,信徒生活習慣與普通老百姓迥然不同,所以這些改信伊斯蘭教的的漢人也被稱為“回回”。

因此“回回”其實是個民族與宗教信仰混淆在一起的概念。真正有中東血統的人,后代亦有不再信奉伊斯蘭教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鄭和與鐵鉉,史料中均不見明顯的有關其信奉伊斯蘭教的痕跡。當時的“回回”人中便有“官到五品必反教”的說法,因為這些人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浸淫的是中華文化,讀書越多,伊斯蘭教義便越難以占據他們的心靈。

而“老回回”手下這三萬人,全部生活在甘陜“回回”聚居區,向與當地漢人不睦。馬守應起兵造反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強大力量,很快把這部分人招至帳下。這些人本來就好勇斗狠,又對宗教有著狂熱的信仰,所以戰斗力在流賊中首屈一指。

不過殺出連營之后,老回回卻發現對面的官軍似乎并不想向自己發起進攻,而是在連營外逡巡,看起來是想找塊合適的地方安營扎寨。老回回心中略松了一口氣,暗想這股官軍肯定沒有揚州城內的那支騎兵能打。于是立即大吼一聲,命令部下向對方發起沖鋒。

騎兵對戰無非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硬碰硬對沖,另一種是草原游牧民族擅長的游走迂回。但對面這支騎兵十分奇怪,明明老回回這邊已經發起沖鋒,頗有地動山搖之勢,那邊卻既不迎戰,也不撤走,反倒是原地立定。

騎兵沖鋒的速度何其之快,轉眼間雙方之間的距離就縮短到一百步。這時官軍才開始放箭,但數量并不多,遠非關寧鐵騎那樣黑壓壓的箭雨可比。雖然也給流賊造成了少許殺傷,但還不足以阻止流賊的攻勢。老回回不禁心中暗喜,心想這支官軍大概是不會打仗的衛所軍,這么個軟柿子讓自己給趕上了。

可是還沒等他竊喜完,戰局風云突變!只聽對面突然“砰砰”之聲大作,緊接著老回回的手下便人仰馬翻、血流成河,沖鋒的隊形一下子就亂了!

“鳥銃!他們有鳥銃!!!”剛才還窮兇極惡的“回回”騎兵,這時卻全都魂飛魄散地亂喊著,紛紛撥馬敗退!

原來讓老回回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支官軍騎兵竟然配備了大量的鳥銃。在這些流賊看來,官軍里最厲害的就是盧象升,所以盧象升才能得了“盧閻王”這個可怕的綽號。而盧象升之所以可怕,除了作戰勇猛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支以火器為主的部隊。這支部隊對火器的運用嫻熟程度,遠非普通衛所軍所能比,此前張一川、劉國能、李萬慶等部兩次碭山大戰,兵力占絕對優勢,卻被盧象升殺得潰不成軍,也正是火器的功勞,所以“十三家”的流賊無不對官軍的鳥銃心有余悸。

但盧象升的火器部隊全是步軍,老回回還沒太放在心上:硬打他當然打不過,但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盡量躲開盧象升遠一點,這個還是可以做到的。

可今天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對面這支騎兵竟然也配備了大量的鳥銃,自己再硬往上撞,只能落得與張一川等人同樣的下場。而且這三萬回回騎兵是他賴以生存的老底子,就算要與官軍拼消耗,也不能用這些人去拼。因此他立即下令收兵,等人馬敗回來粗粗一點,連頓飯時間都沒到,已經折損了三百多,心疼得老回回恨不得給自己個大嘴巴。

可是接下來官軍的動作,又讓老回回看不懂了。按理說官軍完全可以挾首戰獲勝之威發起進攻,但對面這支騎兵卻并未攻過來,但是也沒撤走,而是真找了塊地方,遠遠地安營扎寨了,看樣子如果流賊不去招惹,他們也不想出來。

老回回略一思忖,覺得大概明白了:各地衛所軍互不統屬,都想保存實力,不想賣力和流賊廝殺,這在過去是常事。對面這支部隊可能是接到嚴令不得不趕來,但為求自保,并不敢真的發起攻擊。而且騎兵能攜帶的彈藥畢竟有限,對方可能也不想消耗得太快,一旦消耗光了,這三千人對幾十萬流賊大軍來說,就像一只小螞蟻,一碾便粉身碎骨。

想通了這一節,老回回放下心來。他覺得自己和官軍是“麻桿打狼兩頭怕”,那索性不打了,只讓手下嚴密監視官軍營寨,自己仍返回大營,繼續猛攻揚州。只要揚州城破,這支官軍自會敗逃。

眼見流賊騎兵陸續撤回連營,帶隊的官軍將領也松了一口氣,笑罵道:“幸虧這幫慫包沒繼續猛攻,要不還麻煩了。快去天長稟報總督大人,就說我李來亨已經抵達揚州城外,揚州仍在堅守。還有,快去看看劉全忠走到哪了,讓這個兔崽子快點,他來了咱們好馬上大干!”


上一章  |  崇禎:重征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