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759章張氏手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9章張氏手爐

第759章張氏手爐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23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想來這個朱由檢裝瘋,也挺有意思的,裝瘋買傻一直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運動,史上多少人樂此不彼。新思路文字版小說這個弟弟志大才疏,整天就愛搞個小聰明,還生性多疑,不信他舅舅,絕對是正常的。從來不信任的人,好不容易信任了,還是那種滿口花花,肚子里沒貨的貨色,比如孫新甲、周延儒。

歷史上,朱由檢就是個無常而又勤快的皇帝,在他的折騰下,股肱之臣只有兩條路可走:一者犧牲;二者投敵。就是不能伴崇禎這個君主太久,否則會死得很難看。滅國前三年,被關押在監獄里的具有大臣資格的官員就多達145人,這個數字幾乎占當時具有大臣資格官員的一成比例。

現在還想著玩這點小把戲,自欺欺人罷了,回京時還真得去瞧瞧。這樣一個蠢貨,到底還能玩出什么把戲。要知道信王府砥,依然還在宮中,周圍的人全部都是心腹,東廠的力量對于監視他,那是不遺余力,自己又是大兵在握,他能再怎么跳?

夸贊了一下劉效祖,再賞了點東西,把劉效祖高興的三呼萬歲,才打發走了。

然后召見了張鳴岐,對于這個四十余歲的中年男人,這可是朱由校前世就崇拜的偶像人物,那張氏手爐市面上流傳了不少相當多,但多為清代仿照的。按行內人仕說,目前確定是真品的,也只有慈禧那老妖婆手里的才是確定真品。所以對于這種大匠,朱由校哪里能不見上一見。

手爐這東西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爐。多為銅制。它是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與腳爐相對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手”、“捧爐”、“袖爐”;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

上輩子就想收藏一個,世面上倒是不少,但誰也不敢說這個‘張鳴岐制’到底是出自這位大匠,還是在清朝時高仿的,真貨的價格對于前世的朱由校來說,那只能是傳說了。

張氏手爐特點比較明顯。選用精鑄紅銅。銅質純凈,可塑性強,光澤柔和,造型樸實而富有變化。爐體嬌小。大不盈掌。爐壁卻厚約在三毫米左右。鍛打而成不加雕鑿。光潔圓渾、平整、素凈,手感份量重。爐蓋的工藝制作繁復,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紋飾多為幾何狀的冰裂紋。及纏枝菊、梅、牡丹等,華麗精美。張氏手爐的特色是爐體不銹蝕;爐蓋爐身吻合緊密,經千萬次開合而不松動;爐的內壁光滑;爐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書法自然有度,運刀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每個手爐上都有‘張鳴岐制’這四個字,這是一種商標,倒是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味,比如王致和豆腐乳、陶碧華老干媽等。

朱由校對于在大明這個時代,就有人如此重視商標效應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古人也不傻,能人無數,這個張鳴岐能把一個手爐作成一份產業,也是一種本事了。

“皇上,草民特意為皇上打制了一把手爐,請皇上不棄。”張鳴岐把三跪九叩都搞完了,起身說道。

“哦,呈上來,”朱由校現在用了四五個,一邊取暖一邊把玩,相當的享受。現在當然不用了,天氣都暖和了。從宦官手里接過來手爐一瞧,比那幾把,更是精致。

只見此爐高約五寸、腹寬四寸半,腹長也是五寸余。銅胎鍍金,通體四瓣菱花形,提梁彎折成菱花形線條,爐內置一銅炭盆。蓋頂平,鏤空成連續卐紋圖案,蓋側飾折枝花卉紋。肩部飾花葉邊飾,腹部設四個菱花形開光,內飾三羊開泰及花鳥圖案,開光圖案兩兩相對。開光外淺綠釉地,間飾折枝花卉紋、蝠紋和桃紋,寓福壽之意。

看得朱由校越看越喜,在手里把玩片刻,這東西留給后人,將是多大的財富,現在又得了張鳴岐專門給自己訂制的,得意之色更濃了,恨不能直接帶著穿越回去。

“張匠師果然好手藝,巧奪天工啊!”朱由校誠心的贊嘆不已。

“草民謝皇夸贊,在萬歲面前萬不敢當此匠師二字,誰人不知萬歲的木雕手藝鬼斧神工直追魯班祖師,何人敢在圣上面前稱匠師二字呢。”張鳴岐面有得意,心里狂喜的說道。皇帝稱自己匠師,這是何等的榮耀,切不說皇帝這個身份,就是就工匠而言,上面坐的也是在大明有數的人物,有此夸獎,此次遼東之行不虛矣。

又聊聊天之后,朱由校更想把張鳴岐招到宮里來,但想想也不合適,這張鳴岐人家都有產業了,在這大明已經算是一代土豪了。自己發那點工錢,夠干什么的?不能給人家提供一個合適的薪金,靠著王霸之氣收小弟,朱由校總感覺不太習慣。

不過但是可以合作一下,將張家的作坊擴大一些安置在遼東和天門城,當個產業吧。這樣的技術型人才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如果可能的話,這人有大用。

“張匠師,這遼東雖然初建,朕在此卻增設了不少的作坊。以后的發展勢頭必將不小,而且比起天門城來,無論是物產還是水上便利等優勢更大,朕有意與張匠師合作,在遼東建起一處專做手爐、腳爐等日常用具的作坊來,由張匠師過來入股共營,可好?”

宮里的手爐制作當然也是不錯,畢竟銀作局代表著國內最高水平,但并不是說銀作局能在每一樣玩意上都能拔了尖去。大明人身邊的玩意太多,從衣著服飾到日常陳設,從交通出行到居家住所,每樣物件都有每樣的講究,銀作局的規模能面面俱到,但想每件都得冠也難。

比如這個張氏手爐,就比宮里的要強上一點,基本上與宣德爐收藏價值相仿了。

張鳴岐沒想到,竟然能得皇上如此大的圣眷,這是他作夢都不敢想的。他在那皇商團本身就是個打醬油的,沒辦法,雖然現在錢多的用不完,對于買賣一通也算得上精通二字。但自己算什么?沒有任何的地位可言,一個匠人或者商人,在大明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一個七品縣令就能把自己辦了。雖然拼命的把手爐辦成了貢品,讓自己有了稍稍的底氣,但那太不足了。

當田爾耕大人找到自己的時候,他都懷疑是不是錦衣衛要拿自己當‘肥羊’宰了。如果是的話,他不會有任何的猶豫,要多少錢給多少錢,畢竟錢財到底是身外之物。有錢得有命花才是。

但沒想到,因為自己也是手藝人,田大人為了取悅于皇上,才將自己塞進了皇商團,讓自己面圣。他差點驚慌失措起來,沒想到這樣的大運能撞到自己的頭上。這才來了遼東,沒想到自己盡然真的得見圣上,并賜了在天城門、遼東建作坊的好事。祖墳上冒青煙了!

“皇上,草民萬沒想到能得此恩典,萬歲但有差遣,草民萬死不辭。”張鳴岐是一個多么聰明的人,皇上與皇商團談時,基本都是勉強的,到了自己這里,卻得天之寵,立刻的謝恩,表忠心,順竿就爬,這個機會可不多。

“要說差遣,朕倒還真有一個,”

“皇上請吩咐,草民必殫精竭慮死而后已。”

“沒這么嚴重,張匠師放松下來。”唉,這娃要逆天啊,這一個勁的發誓表決心,失了一個高級技術人員的本分了。

“是,皇上。”

“情況是這樣的,建奴斬我漢民十萬雙手,此事可知?”

“回皇上,此事大明百姓人盡皆知,建奴殘害我大明同胞,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草民恨不能生食其肉,渴飲其血!”張鳴岐激動的一副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狀。

“嗯,”朱由校不由一愣,這貨上弦了怎么的,一臉五四青年、紅衛兵狀,這年紀也不小了,怎么這么愛現,受不了,說正事吧,“朕為了這十萬漢民,專門的張榜請天下匠人可以制出假手以供他們使用。目前雖有所進展,但仍然不盡人意,朕想請張匠師一個同參與研制,如何?”

張嫣帶的那些工匠與后面不斷趕到的銀作局王朝輔帶人前來,已經研制了一段時間了,作出了幾代的假手,但仍然形似為主,使用起來,方便、靈活度還是差強人意。對于假手的把握仍然有所不足,幾次交樣總是那么差強人意。不過的確是向著一個良性方向性發展,只是最后的臨門一腳就是不知何時能踢中了。

而張鳴岐的技藝明顯高人一等,腦子也活,有這樣的人不用,放著也挺浪費的,所以朱由校提議道。

“回皇上,十萬漢民本為我大明同胞,建奴在其身上所施加傷害,但凡是我大明人為其提供幫助都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皇上有言此更是草民的榮耀,草民愿意盡綿薄之力,協助完成假手研制。”

對于這樣喊口號跟搞文革一樣的貨,朱由校真不知道怎么說了。沒人告訴他文革結束了?

排行: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