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第731章神童傳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二十四監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1章神童傳說

第731章神童傳說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09日  作者:夢難成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夢難成 | 大明二十四監 

“孫老師,聽了剛才對于殿試的說法,朕有一條最大的意見,以前也曾與孫老師、徐愛卿等談過,關于中進士之后實習之事。(思路客.siluke.us)”朱由校舊事重提說。這個東西他老早就在朝廷上吹風了,并且也在舉子們已經風傳開了。特別是在京城圍捕鰲拜的時候,更是讓這些進京趕考的舉子們,一個個的提前經歷了一番考驗,并找到了左光斗這個人才。當時指定了有十名舉子可以不中進士也有實業機會。

“老臣對此并無異議。通過而且老臣也知道皇上對皇上選天門城這種新型城市為實習之地,也相當贊同。天門城的一切對于大明來說都是新鮮的,連老臣都想去看看,那里的有軌馬車到底是怎么個快、穩法。”關于實習的問題早有研究,現在倒無須多說。現在大明上下,將天門城傳的是沸沸揚揚。

以二十余萬宗室子弟為主,山西移民為輔,以蒙古俘虜為主要勞動力,平地起城,還是那種沒有城墻的城市,在冬季來臨之時,孤身在大草原上,竟然沒有被草原上的部落搶掠燒殺,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全新的建筑材料、工部高尖人才所設計規劃的城市,一切都是全新的。更有諸多的作坊不斷的在那里興建而起,大明聞到商機的商人紛紛而至,還有大明最快的首創的有軌馬車,堪稱神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著人們前去。

“計劃沒有變化快,這批進士朕不想讓他們去天門城了。”朱由校淡淡的說。

“皇上。為什么啊?如果他們能將天門城的經驗學到手,對于皇上新型城市的建奴有這巨大的意義啊,皇上是害怕安全嗎?”天門城寄托著皇上多大的心血,孫承宗當然的知道。那里看似孤懸在大明之外。其實相當的安全,有最好的光報示警系統。宗師子弟手中因為京城源源不斷的支持,手中掌握的豎盾、神弩,有上萬套之多,比起大同精忠隊、薊州鐵血隊手里還要多。在農閑以及冰凍季節,他們展開著訓練。憑著那一套套水泥房屋,他們可以輕松的組成城市防線,根本不懼任何人的進攻。

“不是安全問題,是遼東的問題。孫老師你看,趙率教那邊已經舀下了寧遠。而秦良玉與盧象升他們對于遼陽以北的邊墻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遼東地區。就會恢復平靜,最起碼蓋州到鐵嶺開原線以西、邊墻以里,能夠徹底的收復。并且牢牢的掌握在我大明的手中。三個月之后,就進入了豐收的季節,那時候不僅僅要夏收、夏種還有開墾荒地、造水利,要把這塊土地利用起來。這里不僅僅要管上現在近百萬人口的糧食供應。還要再次成為大明的糧食生產基地。”

朱由校看著地圖說,遼東地區因為寒冷,所以莊稼是一年一熟,但地方大,又是平原地形,河系發達,土地肥沃。相當容于大面積的農莊經營。這個時代也就是機械化不強,需要的人力太大。不過有大量的牲畜,以及眾多的奴隸在。先期管飽肚子自給自足,那是肯定不成問題的。一百多萬人,扔在一個城市里,并不算什么,分在蓋州到開原這邊,也顯不出多少人來。

“皇上,那些新科進士差不多都是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雙手無縛雞之力弱不禁風之輩,他們多不能辯五谷識雜糧,皇上將其招至遼東,又有何益?”孫承宗真不明白皇上了,主要是因為他太知道這幫讀書人了。可以說他們大多都是富裕家庭里出來的,按皇上的話說,就是官二代官三代,或者是富二代等高富帥的人物,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是一路過關斬將的考試考試再考試,最終將進士舀到手里。為此他們不可能有多余的精力去研究什么農活、技藝。

安全問題自不用談,這點孫承宗相當的有自信,這種自信來自大明親軍戰斗力的兇猛。皇上只是在蓋州沈陽線以西,邊墻以內設計,無論是建奴殘余分子還是遼西蒙古諸部,都沒有能力突破進來,可謂是固若金湯。

但遼東這邊不是中原腹地,那里人煙稠密,土地都是有主之地,新官上任,需要要的并不是太多,可以平穩的接過權利,慢慢的學習。即便是到了天門城去學,那里也已經有了一套班子。

這里不同,土地是大把大把的,但沒有人煙,土地要復墾,班子要組建等等

“孫老師將他們說的太過不堪了,雖然他們沒有管理經驗,但年齡方面都多大了?盧象升二十二歲中進士都已經算是年輕的了。”

“回皇上,國朝中進士的年齡有大有小,盧象升中進的年齡的確是偏小,但更小的卻還有一些,比如最小的是成化五年江西廬陵進士王臣,十六歲就中進士;還有李東陽十八歲二甲第一(第四名);楊廷和十九歲,其子楊慎二十三歲中狀員;徐階二十歲中探花等,這些人都有神童之稱。而年齡最大的,成化十四年狀元曾彥為六十歲。國朝歷來中進的平均年齡為三十一到三十三歲之間。”

孫承宗舉的例子中,李東陽、楊廷和、徐階,那都是大明當時的朝廷大佬、真正的翹楚。沒想到他們這么年輕就得中進士,這是何等的風光。

“那些驚才絕艷之人,當真是了不得啊,”朱由校也跟著感嘆到,十六歲甚至是二十不到,就考上了公務員,不,不能說是公務員這么簡單了,應該說是中央領導后備干部團了。再想想后世,二十歲的時候,應該在大二吧,連找工作的事都還沒想呢。而那十六歲的,也只是上次初三或高一而已,這種才情不得不讓人感慨萬端。

“皇上明鑒,這些人才都是我大明二百余年的人才,為后輩之楷模。”孫承宗不由的也感嘆著,經過這一系列考試,從千軍萬馬獨木橋中殺出來的他,雖然也是翹楚人物,但其中的艱難曲折,當然是明白的。對他們這些神童一般的人物,更是自嘆弗如。

“皇上,說起這類人物,這前朝時的張居正也不一般,”

“嗯,這點朕倒知道,據傳他一歲半就認字了,五歲入學,七歲就能通六經大義,不僅出口成章、落筆成文、揮毫立就,而且也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睿智和膽識。他十二歲就中秀才第一,成為遠近聞名的天才。他是多大中的進士。”

“中進士倒是比盧象升晚上一年,二十三歲中的,那是因為他在十三歲時鄉試失敗的原因導致的晚了四年的時間,考的成績也是第二甲第九名進士,不可小視。”對于張居正的十三歲鄉試為何失敗,這種天才落榜實在是讓人惋惜。

“孫老師,不是傳說那是因為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璘對其有惜才之意,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

“皇上此說的確有之,但實情若何,只有當事人自知了。”

“孫老師,能與朕以知縣為例,談談這官員的職責嗎?”朱由校扯開了話題說。

“是皇上,知縣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也是司法長官,不僅教化百姓忠君愛國,維持社會穩定,而且縣內事務無所不管,因此百姓對知縣尊稱為“父母官”,但知縣最主要的職能是征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

“孫老師啊,剛才朕提及將此次的新科進士調到遼東,孫老師以其沒有經驗為由感覺不妥,但朕卻感覺可行性較強。孫老師也言道進士平均年齡為而立之后了,如此他們的智慧、心性方面已經有所成熟,欠缺的就是管理經驗而已。朕此次就是給他們一片舞臺,供其展示才能。朕在遼東搞的仍然會是大皇莊,比天門城要簡單的是,這里有蓋州等完整的城池,器物不缺,人居條件無需從頭做起,需要做的是農業、工業、交通、采需等,而遼東地區所有違法者,一切以軍法為準,參考‘大明律’,又無地方政務中的征稅納糧、教化百姓、聽訟斷案、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與科舉等,他們面對的相對專一許多,只是單純的搞好大皇莊而已。”

“而朕會從三十六家皇莊、青州府、大名府將有經驗之人從那里招來,在各個城池開展建設。而這些進士,以及朕許諾的十名舉子名額,都將在這里,邊學習邊實踐。他們的起點并不比蔣秉采少上多少,這點孫老師還請放心。”

朱由校問了年齡與職責的問題,就是在這里等著孫承宗呢。這里不是中原腹地,是一個‘大皇莊’,不需要升堂斷案,征稅納糧等事情,來的就是一個莊頭而已,不過是莊子大了點而已。不過因為不要去充當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教育局局長這樣的差事,當然相對又簡單許多。(,XS52,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xs52”,就能進入本站)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大明二十四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