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關云長第235章 擬詔事宜(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關云長 >>重生關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5章 擬詔事宜(二)

第235章 擬詔事宜(二)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23日  作者:白氏傳奇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白氏傳奇 | 重生關云長 


關羽此話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沸騰起來,獻帝一聽這又是個難事啊,遂端坐在那里遂道:“諸位大臣以為如何啊?”

太尉楊彪首先出列道:“關將軍所提之事涉及諸多方面,別的我不管單說這袁術,我想袁術乃是四世三公,作為漢室名門之后,他豈能有反叛之心?何必要動用漢室宗室討伐名門之后呢?這豈不是自相殘殺么?老夫堅決反對這么做!再說讓袁紹討伐曹孟德一事,此事唯恐師出無名啊,曹孟德何罪之有?就要袁紹興兵討伐呢?吾認為此事欠妥!”

朱儁聞后遂道:“此乃驅虎除豹之計,更是一箭雙雕之計謀,如果用之的話,既讓我們省了力氣又能攘除外患,此計甚妙!吾認為沒什么不妥!”

車騎將軍、國舅董承遂道:“老夫認為袁氏四世三公,樹恩四世,應該不會夾攻洛陽,袁術為人奸詐,我們先不要急著動手,一旦他有所企圖,再通知劉表勤王也來得及,如果貿然的叫劉表夾攻勢必得罪袁術;至于袁紹進攻曹操之事吾認為還是妥當的,這樣做一方面試探袁紹對陛下的忠心,另一方面可以打壓曹操,防止他這個老虎養成;叫韓遂夾攻李傕,吾認為此事未嘗不可,一方面可以試探韓遂的忠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我們的壓力!”

左將軍、皇叔劉備聞后遂道:“國舅說得有理!我看這么辦最妥!”

劉備說完,朝堂之上在沒了聲音,兩位皇親出乎意料的達成了一致,關羽聞后再道:“這么著吧就依國舅建議,不知大家還有沒有什么意見啊?”

眾大臣聞后互相對視了一下,沒人再進諫開來,獻帝見大臣們沒了聲音,遂道:“我看此事準奏!就依國舅的意思辦!”

關羽見這第二條建議也折中的通過了,接著出列道:“為臣的第三條建議就是關于以下幾個人的人事安排問題,懇請皇上予以定奪,經過臣再三斟酌,反復醞釀,擬決定提拔:“陳宮為中郎將、行軍司馬(正三品)、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正三品)、張飛為虎威將軍(正三品)、高順為典軍校尉(正四品)、周倉為都尉(副四品)還望陛下恩準!”

關羽說完,獻帝遂道:“準奏!”

還沒等眾大臣發言,獻帝就下了決定,原來在人事任免上,只要當事人決定提拔了,到了皇帝這邊就是走個形式的事,只要沒太大出入一般都予以通過,關羽作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在人事任免上有自由裁定的權力,可以推薦正二品的官員,可以任免三品以下的軍事主官和副官,但是基于對皇帝的尊重,他所提拔任免的官員需要向皇上做一下匯報,作為軍隊系統內的官員提拔,關羽有其決定權,也不容別的大人摻和,所以這件事情很快就通過了...................

三件事情雖有爭議不過鑒于關羽在朝中重要的人脈還是得以通過,接下來獻帝便開始擬詔了,最先開始的就是第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其實之所以推動這件事情,就是為了引周邊諸侯歸順,其實就是針對河內太守張揚的,因為別的諸侯不可能歸附,圣旨馬上發給各方的諸侯,第一個要發的就是河內太守張揚。

這張楊字稚叔,云中人,早年時因為武勇過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為武猛從事。漢靈帝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以所寵小黃門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蹇碩在京都統領軍隊,想要統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為自己的偏將,當時袁紹和曹操都被征為校尉跟隨蹇碩,而丁原則派遣張楊率領士兵去蹇碩那里去,蹇碩讓張楊暫行軍司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蹇碩被大將軍何進所殺,何進派遣張楊回并州召集兵馬,留在上黨,并平定了上黨的山賊之亂。但何進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張讓等誅殺,董卓趁機進京,掌握朝中大權,無惡不作。于是張楊率兵進攻上黨太守于壺關,但未能攻下,于是張楊率所領寇略諸縣,隊伍發展到幾千人。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張楊率軍參加,山東諸侯組成以袁紹為首的討董聯盟軍。張楊于河內與袁紹軍回合,后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于漳水,於夫羅想要叛變,但是袁紹和張楊都不肯相從,于是於夫羅挾持張楊奔走,袁紹派遣大將麹義進行追擊,在鄴城南部大破於夫羅軍。於夫羅挾持張楊逃到黎陽,攻破度遼將軍耿祉軍,張楊得以東山再起,于是董卓封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自此駐守河內郡。

這河內郡擁有人口80萬,稱得上是一大郡,張揚當下收到圣旨,當即便表示擁護獻帝,俯首歸順,并在第一時間給獻帝寫了回信,為表示誠意將河內太守的印綬也一并交上,就這樣張揚歸順了洛陽,河內郡沒動刀戈便收復回來......................

卻說荊州的劉表收到了洛陽來的圣旨,很快召集手下眾下屬商議開來,一直以來他劉表盤踞荊州不問世事,即使在遇到董卓進犯長安,18路諸侯興兵討伐之際,他劉表所在的荊州仍然按兵不動,作為漢室宗親,曾經何進一手提拔的人才,面對這種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董卓,卻依然保持著克制與冷靜。其實劉表有自己的打算,作為剛剛上任5年的荊州牧,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真的很不容易,不惑之年的他才熬上這荊州刺史的位置,在官場上奮斗了這么多年,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這個位置來之不易啊!這是其一;其二是劉表年齡方面的問題,年過五旬的他面對這宮廷變故,反映已經沒有年輕人那么強烈了,老來持重么,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劉表的荊州只有按兵不動,畢竟董卓還沒有攻打荊州的打算,身在荊州便能求的自保;其三就是劉表藏有私心,什么私心呢?那就是作為整個荊州的“掌門人”他要坐看荊州強大起來,當別的州郡忙于戰事的時候,荊州卻安享太平,求的發展,依然是歌舞升平、太平世界;其四是與劉表的性格心理有關,一直以來他都以保守自居,沒有野心容易安于現狀,還有作為文人出身的他對于“武功”方面自然要少了很多激情,文人治國理政方面是行家里手,對于征戰殺伐之事還不是很熱衷............

鑒于以上這幾點,劉表一直都沒有出兵攻打長安,試想如果他肯起兵的話,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各個方面都有著別人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最終的結果是他選擇了沉默,也許只有這樣他的地位才能得以鞏固。

劉表作為漢室皇親當下接到圣旨,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啊,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在荊州坐著這土皇帝,什么事都是自己說了算,而且荊州富庶之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好不容易他將荊州治理成如此局面,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政通人和,自己將荊州打理的是井井有條,這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啊,這下可好好不容易經營的結果就要拱手相讓了,朝廷一道圣旨要他交出兵權,將荊州拱手相讓...............

劉表心里這個不是滋味啊,沒錯朝廷現在是撥亂反正了,自己作為漢室皇親理應擁護朝廷決定,但是朝廷現在不過是一個10來歲的孩子,

一切都是一個姓關的說了算,這姓關的乃是董卓的手下,殺了董卓乃掌控了兵權進而霸占了洛陽,天子年幼根本不懂政事,其實是姓關的說了算,他這是拿天子以令群雄,名義上是天子要自己交出兵權,實際上卻是那姓關的占了便宜,劉表這么一思量心中甚為復雜,這姓關的將了自己一局啊,如果自己不同意,首先作為漢室宗親,于面上過不去,試想如果自己作為漢室宗親都有令不行,那么別人會怎么看?其次就是違抗圣旨,給人家找到一個興師問罪的理由,姓關的就可以以此為借口興兵討伐荊州;但如果自己拱手相讓的話,自己又有些不舍,劉表越琢磨心里越是矛盾。

劉表自己越尋思越不知道如何是好,既然自己無法作出決定就只有問計于自己的手下了,看看他們有沒有什么好的主意了,第二天劉表便召集手下商議開來,謀士蒯良、大將蔡瑁、將軍蒯越很快被召集到了自己府上,這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廬人,是蒯越之兄,其人足智多謀,兄弟二人輔助劉表,佐其成業。蒯良精通天文,極善相馬。蒯越則是個武力不凡的將軍,二人一文一武輔佐劉表,堪稱劉表的左膀右臂,而這蔡瑁則是自己的大舅子,乃是親信。

三人當下被劉表召集到了府上商議開來,劉表首先向這三個人通報了一下情況,然后問幾個人道:“今夜請諸位來就是想讓幾位給我出出主意,看看此事如何是好!”

蒯良聞后問劉表道:“主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想依圣旨行事還是另有打算呢?”(。

79網提醒:在“79免費小說”或“79網”可以迅速找到我們


上一章  |  重生關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