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關云長第366章 眾諸侯反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關云長 >>重生關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6章 眾諸侯反應

第366章 眾諸侯反應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1日  作者:白氏傳奇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白氏傳奇 | 重生關云長 


謀士郭圖道:“關羽以朝廷的名義向我們催繳錢糧,如若不予定要以此為借口刀兵相向!”

“上次汜水關的仇還沒有報呢,這次居然索要錢糧,我還不知道向誰要呢!這個萬難接受!”袁紹當即表示道。

謀士逢紀進諫道:“主公不必動怒,此事先不要著急等一等再說,看看情況但如果我們與關羽交兵這絕非明智之舉但也不要因為這個損失錢財,這個事情不要急于定論最好的辦法就是托,靜觀其變,看關羽下一步的動作!”

“如此連年征戰軍士多有疲敝豈能再戰不若休養生息以待時機!”謀士許攸出列道。

幾個謀士再次爭論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階下爭論不休,袁紹在階上不斷踱步不知道何去何從,他尋思了一會兒道:“此事先放著吧,錢糧我是萬萬不能給的,至于出兵之事再議!先加強一下邊境的防衛和警戒!”

卻說公孫瓚得到檄文不禁笑道:“此事真是笑談,朝廷讓我進剿錢糧,我就有好戲看嘍!”

大將田楷不解的問道:“主公此事若何解?”

“此乃是朝廷一計,作為諸侯向朝廷納貢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不繳納朝廷就可以發兵攻討之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次朝廷向眾諸侯征繳錢糧,眾諸侯當然有不從者,自然就有倒霉的嘍!”公孫瓚接著分析道。

田楷接著問道:“那朝廷的征繳錢糧之事主公到底是給還是不給呢?”

“當然不給!”公孫瓚堅定的說道。

田楷驚問道:“按主公的意思如果不奉詔繳納錢糧那朝廷豈不是要發兵討伐?”

“這你就錯了,我們與朝廷并不相鄰中間還有個袁紹呢?朝廷肯定是攻擊不到我們的,如果朝廷要發兵討伐我們也只是得借助袁紹的力量,而我們與袁紹之間遲早還要發生戰事。這是必然,所以我們不繳納的后果也是在情喇中的!我想袁紹能不能奉詔繳納錢糧還在兩可之間,我們何必著急呢?袁紹要是不繳納的話,朝廷定會發兵討伐,沒準還有用著我們的時候呢!所以這個買賣對我們來說怎么著都是贏!”公孫瓚接著對田楷分析道。

田楷聞后大悟道:“主公英明!主公英明啊!”

二人說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卻說曹操收到了朝廷征繳的檄文,先是一愣不過很快就鎮定下來,曹操尋思了一下遂召集眾謀士商議對策開來,謀士程昱首先薦道:“這分明是關羽鼓動的,剛剛當上丞相就一改之前的章法。看來他野心巨大啊!”

曹操問道:“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既然是向眾諸侯都發了檄文,主公先不要著急行動,關羽此招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其實他征繳錢糧是假,發展改革是真,即便是主公不予繳納他也不會興兵討伐主公的!所以主公不必理會就是了!”謀士荀彧分析道。

曹操聞后點了點頭:“荀文若分析的有理!”

“固然有理!不過關羽并非一般的對手,他要行改革之事不能相攻,但這并不代表他不會讓別人相攻!”軍師祭酒郭嘉說道。

曹操聞后問道:“奉孝仔細說來!”

郭嘉出列激昂的分析道:“關羽固然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他不相攻也許為了改革他沒有精力大戰,但他可以發動別的諸侯向主公進攻。而進攻的借口就是主公違抗了朝廷旨意!這樣一來主公需做好與其他諸侯征戰的準備!”

“奉孝的意思是河北的袁紹和淮南的袁術了?”曹操接著問道。

郭嘉笑了笑道:“關羽很有可能利用這個機會挑起眾諸侯之間的紛爭!而他則可以利用紛爭之際安心行他的改革大計!”

“朝廷向眾諸侯發檄文征繳錢糧,眾諸侯都背負了擔子,對朝廷多有怨言又怎會自相攻擊?”曹操問道。

郭嘉接著分析道:“關羽為人和氣了得,他發了第一道檄文就會繼續發第二道檄文,我想第二道檄文就會告知主公了!”

曹操納悶道:“奉孝詳細說來?”

“主公不必著急,此事不必行動就是了。坐等第二道檄文來到之后再行定奪就是了!”郭嘉接著說道。

曹操聞后笑了笑道:“給我留個懸念,不過我已經猜出九分!”

二人對視一下紛紛笑了起來,倒是程昱和荀彧愣在那里有些不解,曹操接著決定道:“此事不必理會,既然他關羽忙著改革圖發展大計。咱們自然也不能落后,我們也要大興屯田之事努力發展生計!”

曹操說完階下群臣紛紛領命而去

再說檄文發到袁術處,袁術也著實一驚,朝廷居然讓自己出一佰萬兩的紋銀,給自己分派了這么個擔子,袁術遂召集手下眾人商議對策開來,謀士楊弘及眾將紛紛被召集到了府上,袁術將檄文對手下做了一番通報,眾人聞后多有疑慮,謀士楊弘首先說道:“朝廷征繳錢糧如若拒絕那就是抗旨不尊。朝廷就有了發兵的口實,但如若給了朝廷這么多的錢糧那無異于是壓在我們頭上的重擔!要解決此事,主公切莫著急,先觀察一下,我們與洛陽并不接壤,即便是關羽要發兵進攻也要接道才行。所以主公大可不必擔心!”

袁術聞后捋了捋胡須突然眼前一亮道:“一說這征繳錢糧之事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來,前番曹操邀我們進攻洛陽,稱只要我們發兵就給我們一萬石糧食作為酬報,對了有了,馬上給朝廷回信就說我們愿意繳納,曹操還欠下我們一萬石糧食折合一百萬兩紋銀就當是我們孝敬朝廷的了,盡管向曹操要就是了!你們說這個主意怎么樣啊?啊?”

袁術說完階下眾文武都不約而同的贊嘆道:“主公此計甚妙!妙啊!”

袁術聞后露出了陰險狡詐的表情眼睛里冒著寒光,嘴角冷笑著,十分的猙獰。隨后說道:“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哈哈哈哈哈!”

袁術就這么的將關羽的檄文打發了。

卻說孫策接到了朝廷的檄文不禁憤道:“我曾經有難時不曾有朝廷,這次我發跡了,朝廷卻看到我了,我的這份基業不是朝廷給的,是我自己闖出來的,自然我也不能向朝廷進貢了,這不符合章法,朝廷向我伸手我自然要予以拒絕!”孫策當即下了決定對朝廷的征繳斷然拒絕。而且是一個人下的決定都沒有同群臣討論。

卻說孫策,在孫堅死之后孫策一時之間雖沒能要回父親的舊部。卻在壽春結識了孫河與呂范兩個家臣。孫河是孫策的同族兄弟,之前跟隨著孫堅四處征討,孫堅對他是孫堅最信任的心腹家臣之一。孫河在壽春見到孫策年少英發,便從此跟隨驅策。呂范是豫州汝南人,因為豫州戰亂連年而來到壽春避難,二人也樂遇明主。不但將豢養的上百名家客歸孫策驅使,還跟著孫策一同渡江,前往丹陽開展事業。

孫策到了丹陽,卻擔心起住在江都的母親與弟妹。因為袁術已經號稱“徐州伯”,顯然有覬覦徐州之心。現下自己又依附了袁術,孫策十分擔心陶謙會對自己的家人不利,於是派了呂范前往江都接家人來聚。呂范到了江都果然被陶謙拘捕拷問,多虧呂范豢養的家客將他劫救出來。於是呂范便陪著吳夫人及孫策的弟妹一起渡江,在吳郡的曲阿安頓下來。

丹陽位居揚州的心腹地帶,丹陽除了長江沿岸一帶較繁榮的縣城外,南邊山谷萬重的地區聚集了大批躲避官府追捕或逃避稅賦的山民,這些山民好勇習戰,在當地豪帥或說山大王的指揮下不時成為寇盜。這種現象其實不只出現在丹陽郡,在整個揚州南部的群山中都相當普遍,因為大多數是先秦時代的越人,一般就統稱他們為山越或山賊。正因為丹陽地區人民有好勇習戰的特性,所以袁術會說丹陽是精兵之地,要孫策在此地募兵。這時吳景雖然身為丹陽太守,能控制的區域也僅限於長江沿岸的幾個縣城,南部群山仍然是眾多山賊蟠踞的地區。

孫策在丹陽南部剛徵募到幾百人,就在秦淮河上游的涇縣遭到山中豪帥祖郎的襲擊,幾乎丟掉小命。孫策退回宛陵后,便與吳景共同領兵沿著秦淮河南下討伐祖郎,祖郎不敵敗走,往西南逃到了陵陽縣繼續做他的山大王。

孫策眼見丹陽山賊一時之間難以平定,在當地徵兵實為不易,只好再回到壽春,希望從袁術那裡拿回父親的舊部。孫策再回到壽春,孫策由於年輕英俊,個性爽朗,又愛說笑話,在袁術軍中頗得人緣,大家都以孫郎稱呼他,袁術手下的大將喬蕤、張勛也都傾心敬焉。連袁術都常嘆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后來孫策手下的騎兵犯了罪,逃到袁術營內的馬廄,孫策毫不避諱地派人入內斬殺,之后才向袁術報告。

袁術回答說:“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這不但顯示了孫策治軍嚴謹,也說明了袁術對孫策的偏愛,於是大家對孫策的畏憚更加重了幾分。在壽春期間,孫策繼續收攬各方人才。蔣欽、周泰、陳武等人便在這段時期開始追隨孫策。

孫策回到壽春,袁術原本答應讓他接任九江太守,后來食言改派他的部下陳紀。不久后袁術打算對徐州用兵,因為缺糧而向廬江太守陸康求糧三萬斛,陸康認為袁術這家伙是叛逆之徒,便與他斷絕往來。內修戰備。袁術聽了大怒,便和孫策談了個交易,不但把孫堅的舊部一千余人撥還給他,還答應如果攻拔廬江,就讓他接任廬江太守。

孫策一方面為了取回父親的舊部,一方面又懷恨當年陸康對他的冷漠輕視,便答應了袁術。于是,孫堅生前的將領包括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人終于回到了孫策的身邊。得到了這批人馬后,孫策便領兵南進廬江。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場正式戰役。孫策帶領著父親的舊部兵馬一路開往廬江的皖城,廬江太守陸康聽說孫策來攻,趕緊將家人妻小遷走,其中包括了陸康的幼子陸績以及姪孫陸遜。這年陸遜十二歲,因為年幼喪父,所以在廬江投靠叔祖父陸康。陸康怕無辜家小受戰亂波及,所以將他們送回了吳郡老家,自己則留守皖城。

孫策率兵攻打廬江。圍城數重,陸康在城內固守。由於陸康平日為政有德。深得人心,之前休假在外的廬江兵士們紛紛趁夜爬城墻回來協助守城,雙方僵持了一年,城內軍民因為糧食缺乏而餓死許多,皖城最后終于被孫策攻陷,陸康在城陷一個月后病死。享年七十。

孫策攻打廬江期間,揚、徐二州的局勢有了相當大的轉變。才上任不久的揚州刺史劉繇聽說袁術派孫策攻打廬江,擔心袁術遲早要對自己不利,于是先下手為強,派樊能、于糜守橫江津張英守當利口。以防范袁術派兵渡江。

另外,因為吳景與孫賁是袁術所任命,劉繇也將這兩人趕到了長江北岸。袁術聽了十分光火,改任命手下惠衢為揚州刺史,跟劉繇打對臺,并派吳景與孫賁駐軍歷陽攻打劉繇,雙方對峙了一年都無法打破僵局。此外,袁術還改派周瑜的叔父周尚接任丹陽太守,周尚無法到長江南岸的郡治宛陵就任,便在江北一帶調撥軍馬糧秣,以為后援。

徐州方面,在孫策出兵廬江的前一年冬天,曹操為報殺父之仇而東征徐州,在彭城國與下邳國狂屠五城,殺到雞犬不剩,睢水為之不流,原本殷富安定的徐州大亂。下邳國相笮融見徐土不安,帶著上萬名徒眾往南逃到徐州的廣陵郡,廣陵太守趙昱設宴款待他,他竟然在筵席中假借酒醉殺死趙昱,還將他全族屠滅,接著在江陵搶掠一番后揚長而去。笮融接著南渡長江,跑到了揚州丹陽郡的秣陵(今南京),這時,彭城國相薛禮也屯駐在此,兩人便共同依附劉繇為盟主,以抵御袁術勢力的進犯。

說到這位笮融,倒是個挺有意思的人物。當年他帶了幾百名徒眾來到徐州,陶謙很看重他,任命他為下邳國相,還讓他督運彭城、下邳、廣陵叁個郡國的糧食,沒想到他竟然中飽私囊,把糧錢用來建造可容納叁千人的超大浮屠祠,裡頭的佛像以銅為材,全身涂金并加以錦衣。笮融在佛祠裡講讀佛經,每到浴佛日,就在方圓數里擺設免費酒飯招待來參拜的信徒,人數往往聚集上萬。笮融看似對中國早年的佛教推廣頗有貢獻,但史書上對他其餘行狀的記載卻又極其不堪。盜取公糧不說;徐州有難,他棄陶謙不顧跑到江都,又擅殺頗具名望的廣陵太守趙昱,還放任部眾在當地搶掠,所作所為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善男信女。

此時徐州陷入一片混亂,徐州南部與袁術勢力相接攘的有三個郡國,由西到東分別

是彭城國、下邳國以及廣陵郡。彭城國相薛禮和下邳國相笮融跑到了江東的秣陵依附劉繇,廣陵太守趙昱又被笮融所殺,整個徐州南部陷入無政府狀態,袁術便趁此良機出兵佔領了廣陵郡南部與下邳國西南一帶。

卻說孫策,花了這麼大的功夫打下廬江,原本以為可以就此當上廬江太守,也占有一郡之地,沒想到袁術卻再度食言,指派了自己的手下劉勛接任。朱治見到袁術如此不講信用,便勸孫策脫離袁術,靠自己的力量平定江東。孫策連續被袁術擺道兩次,心底也頗不是滋味,反正父親的舊部已經回到身邊,便決定依照先前與張紘擬定的計畫舉兵東渡。

孫策對袁術說:”我家有舊恩在東,我自愿幫舅舅平討橫江,橫江攻拔后可以募得叁萬兵,到時候便可協助將軍匡濟漢室.”(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生關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