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九年的夏天來得非常的早。入春后連著干旱,天氣一日比一日炎熱,直到七月才痛痛快快下了一場透透的雨,可惜誤了春時,這一年的糧價不知要跌到什么價格。不過,京城的貴婦人們沒有誰會操心農田那點事情,她們忙著開宴會,忙著裁剪制服,忙著攀比誰的首飾更精巧,論煩惱,可一點不比農婦們少呢。
這一天,又發生了一件讓京城內所有女眷集中耳目關注的事情——宮里來的傳旨太監,騎著快馬,直接往顧侍郎府邸,一下馬就賀喜:皇上傳下圣旨。禧嬪娘娘,也就是三年前入宮的顧嬪,終于升為貴妃了。
傳旨不到一刻。這個小道消息傳遍了全京城。也證實了一直以來沸沸揚揚的留言,皇后之下,顧妃最受寵愛!至于前兩年冒出來的半夜歌者、捧膳宮女、掌上飛什么,都是虛的,不過吸引了皇帝短暫注意,不到一陣子就沒有以后了。皇帝真正喜愛并倚重的,還是大家閨秀。
顧妃晉升之后,六宮還有不少位置,不少人都在眼巴巴觀望著,自家的女兒看著也青春靚麗、聰穎過人,不求占據高位,那其他位份呢?皇帝一天天大了,充盈后、宮已經不是說著玩的,是要實際行動了!
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新晉升的顧妃忽然邀請各家命婦進宮。以她如今的貴妃之尊,也有足夠的資格在宮苑內招待可人了。眼睛盯著六宮其他位置的婦人,不為自己女兒,家里總有侄女、外甥女之類的,不可錯過,又掀起了新一輪裁制新衣、制作首飾的高氵朝,在宴請那日打扮得隆重光輝,體體面面的進宮了。
這當中。三品淑人房氏絕對是最顯眼的,從頭到腳都被人夸贊了一番。出身庶女是房氏一輩子的心痛,但如今她的女兒身為貴妃,這一段就被人徹底遺忘了似的,人人都只看到她的福氣。
宴會的氣氛輕松溫馨,不同于拜見朝賀皇后娘娘,須得謹言慎行、亦步亦趨,貴妃年輕不大,笑起來更如佛前的龍女,叫人一看就心生親近。這一親。距離就拉近了,各式各樣的恭維如流水一般流淌出來。房氏在一旁聽了,都覺得臉上發燙。
但轉頭看大女兒一臉淡然如水的模樣。她的心才漸漸安定。
她的眼睛一時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小女兒,若不是顧靜妍色如春曉之花,氣色好極了,一看就知道過的很不錯,她都要后悔了——后悔不該把小女兒送到咫尺天涯的宮廷內。明明同出一座城市,母女相見都彷佛隔著千山萬水。
顧靜妍為什么要在晉升之后立刻舉辦宴會呢?刷新存在感?有這層的考慮,但更多的是為另一個目的!她要為親姐姐盡快找一個夫君,嫁出去!
至于原因……
趁著氣氛正歡的時候,她輕聲問母親,“元元最近女紅進益了嗎?”
等房氏點點頭。她故意感覺非常“欣慰”,“那就放心了!”
這一番表演,自然引起其他貴婦人的注意。紛紛問及“元元是何人”。很快得到答案,元元是房氏的另一個女兒,養在深閨人未識。既然貴妃娘娘一直牽掛娘家姐妹,肯定有人樂得湊熱鬧,
“不知為何不見那位顧氏千金?想來娘娘在宮里思念妹妹。房夫人若是攜著幼女一道進宮,豈不是圓了娘娘的期盼。”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句“妹妹”。戳中了兩個人的心。
房氏勉強敷衍的笑了笑,而顧靜妍笑容不改,可惜眼神就意味深長了。
是的,這就是她一定要把顧靜媛盡快嫁出門的原因。
她竟然跟胞姐的身份弄顛倒了。
起因如何,已經無法追究了,到底是她冒了姐姐的名,還是姐姐替了她的,怎么演變成如今的局面,說不清楚。顧靜妍只知道,當她趁夜偷偷進宮而不是光明正大,就無法理直氣壯的告訴旁人,她的姓名。否則,等于昭告天下她是何等的卑劣——利用親姐姐冒著生命危險騎馬進宮,然后她坐享其成。何況再往前數,似乎進宮的名額,也是姐姐讓給她的!
現在已經不是糾正錯誤的時候了,顧靜妍想的是盡快把危險降到最低。女人出嫁了,之前的閨名少有人用,多半就是某某氏了。那時候誰會介意她在家是姐姐是妹妹?
“呵呵,她年紀小,性子不定。母親定時怕她疏于禮儀貽笑,才未帶進宮。哎,其實細說起來,她年紀也不小了,卻總是貪玩,不知道為父母分憂。本宮在宮內,總是擔憂……”
性子不定、疏于禮儀,可都是貶低的話。顧靜妍也不知怎么想的,急迫的希望姐姐嫁掉,卻又在人前如此描述……只能說,女人的心思都是復雜的。
不過在場的貴婦,那么阿諛諂媚的話都說出口了,看見顧妃娘娘那么關注“妹妹”,有心思活動的,已經向著加深聯系的可能。
話說一半即可,顧靜妍今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剩下的就看之后的結果。
地位不同身份也不同說出的話意義也不同。
房氏回到府邸,細細向著小女兒的意思,略有所得。其實她現在也比較著急了,不知道大女兒的歸宿怎么樣?經過三年的相處,像豪豬那樣找到了最合適的距離,倒不像以前那樣針鋒相對了。
哦,主要是她對你大女兒的要求,降得非常低。只要大女兒不搗亂,不言語詭異,保持表面上的尊重。偶爾有一些小關心、甜言蜜語,就感到十分驚喜了。平時,她不去浪費心思管教,大女兒反倒多幾分敬重。
房氏細心的跟顧祈恩說了進宮的見聞,然后提到大女兒的婚事。畢竟是親生的,再怎么也是關心。恰好,顧祈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想的是,不要大女兒高嫁了。
嫁女兒不是做買賣。一個女兒送進宮嫁給了皇帝,另外一個女兒若他想做權臣,自然是可以加到另外的權勢世家,強強聯合。可如今的形勢……陸家虎視眈眈,顧氏卻因顧太后、顧貴妃烈火烹油,過猶不及。所以,只能犧牲大女兒了。
顧祈恩用“小人之心”推斷顧靜媛,他從來沒覺得大女兒的心智、手腕、見識,會敢于平凡。但形勢如此,大女兒只能低嫁了。
為了補償,他定了幾條規定:家世清白,門風不能有任何指責的地方;其次未來女婿不求功名,但至少通曉四書、人品一定要端正;最后才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個物質基礎不是怕大女兒嫁過去吃虧,而是怕陰盛陽衰,長此以往會使得精神壓抑,影響夫妻感情。
最重要的一條是,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能包容大女兒偶爾的驚世駭俗。
就以上面的標準廣撒網找去。初選了十幾個,都送到顧祈瑞和翁氏哪里。兩夫妻,一個考察年輕后生的人品學識,翁氏去考察一番各人家的家風,篩選了五個各方面比較不錯的。吃早飯的時候,名單直接丟給了顧靜媛。
作為當事人,顧靜媛對對此事得慎重當然超過任何人。
其實顧祈恩當真小瞧自己的女兒了,顧靜媛挑選丈夫的標準,大概跟她看女婿的一樣。
家風如何當然是第一要素,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家里有人做賊,哪怕跟你沒關系,可只要一個姓就逃不了。沒見判刑都有連坐的么?萬一選了個家風不好的,無辜被誅了九族,到哪里哭訴去?
其次才是那人的人品。在這個年代,人品的壞已經不是詐騙殺人放火等,對有特權的階級,這些都不算是大事。所以,顧靜媛關心的重點是——有幾個通房丫鬟?
別以為她是想發現誰誰瞞著外人,家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隨機推薦:隨機推薦:
2013()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