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發家史第九十五章 開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縈索>> 地主婆的發家史 >>地主婆的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開幕

第九十五章 開幕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05日  作者:縈索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縈索 | 地主婆的發家史 

吳菲菲從小是泡在案宗里長大的,能認字起就被老爹教著怎么挑案卷里的蛛絲馬跡。似高梁兩家這樣簡單直接的案情,對她而言簡直跟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她教了高靜媛兩招,一是“引蛇出洞”,二為“將計就計”。

何為引蛇出洞?高家陪嫁的人,大半被梁汝真害死了。但梁家有現場目擊者啊!幾十個,還怕沒個空隙抓到一兩個?有了證人證詞,任憑梁汝真狡辯上天也是洗脫不了了。

將計就計則是備用的,其中奧妙暫時不好對外人言及,以免走漏風聲。

高靜媛假裝懵懵懂懂,到了高家長房,如實對高靜娥、守禮說了。后者一拍桌子,“就這么辦!”

“等等,元元,那位‘菲菲’為什么要幫我們?她爹在堂上一定看過偽造的身契,可他愣是假裝不知!就憑這一點,也知道縣太爺不是站在我們這一邊。”

不是高靜娥多疑,而是自從大姐出嫁后,她無緣無故遭受了許多流言蜚語,心思自然比較敏感。一個并不站在高家一條戰線的縣官,為什么會讓自己的女兒暗地里出計謀?想想也是值得懷疑的事情。

說得高守禮也躊躇起來。他這些日子嘴上起了一圈火泡,上兩個月去看望姐姐,高靜娟還肯見他,這幾日拒絕了所有高家的人探視。留話出來,只說當她已經死了。胞姐如此,高守禮對梁家的恨意深入骨髓、不死不休了。

“他不做主,我要上京告御狀!”

“不可!”高靜娥大吃一驚,“你別胡來!大伯父和大伯母不會同意的。”朝廷并不主張有功名的人告狀,何況是告御狀。

高守禮卻死死咬著牙,眉宇間有一股抹不開的陰郁。

哎,可憐啊。看把半大少年都逼成什么樣子了?高靜媛既然決定背靠大樹好乘涼,就不會眼睜睜看著陽光少年性格大變,難以接近。她轉了轉眼珠,“大哥,二姐,元元也有個小計謀……”

“啊,你這個小東西,又有什么壞點子?”

“二姐壞,元元的計謀怎么成了壞點子,明明是好點子!”高靜媛不滿的嘟囔一聲。然后移花接木——

“菲菲姐說的引蛇出洞很好呀。二姐就是擔心縣太爺不懷好心,使了套套在背后陰我們。那可以讓別人出面啊!除了我們家,平家坳的那誰誰不是也非常恨梁家的人嗎?讓他們做去。”

娥姐頓時眼睛一亮。驚道,“那樣出了事情我們高家一推到底,全然不相干的;得了好處也有占些便宜!小丫頭,你的心是什么做的,彎彎繞繞的。一肚子鬼心眼!”說完,使勁揉搓小堂妹的臉,鬧得高靜媛很快小臉通紅了。

“二姐,不要揉了!”

“不行,不趁你小欺負欺負,等你大了。只有你欺負人的份兒!”

“嗚嗚,二姐欺負人……”

姐妹兩個的鬧騰,讓高守禮想起大姐還未出嫁時候。那時候家中姐妹也是這樣歡鬧,不由勾起他的傷心處。想到大姐,他緊緊握著拳頭,一定要梁家付出代價!

一場婚變,不僅讓高靜娟的命運偏向另一條軌道。也讓曾經有些迂腐不通世事的少年,徹底改變了性格。此后。他雖然也讀圣賢書,張口閉口圣人話語,實際行事卻變得越來越靠近高靜媛——實用為先。世間萬事,能達到目的為上。要是失敗了,就如同他眼睜睜看著大姐被逼上庵堂,青燈古佛,毫無辦法一樣,沒有價值。

他不能接受輸。

為了姐姐,他第一次暗中挑撥平家坳的沈家,果然成功。親眼看著兩個梁家的下人被沈家的綁走,他心安理得的回到家中,算計著下次升堂要如何對付梁家。

引蛇出洞外,他還無師自通使用了一招“無中生有”。英嬤嬤是被她丈夫出賣了,在官府上提前上了奴籍,那給大姐陪嫁的人中,會不會有漏網之魚?查了三天,查到大姐身邊的貼身侍女小蝶,原來是孤女。婢女的名字換來換去,都憑主子的一時喜好。時間久了,至于是否在官府備案,除了大姐和母親翁氏,外人怎么知道?

他使人放出風聲,說陪嫁的人中有一個是良民,預備不時之需。原本梁家的人是不相信的,但說的有鼻子有眼兒——高家嫁的是受寵的長女,當然事事準備周全。預備良家子,是不想萬一生不出只得抱養卑微的婢生子。

而那位良家子受過高家大恩,實在無以為報才答應陪嫁。要是高靜娟過門就開花結果,她自回家尋門親事嫁了,要是不幸,就生個兒子,然后還是可以得錢財回家。總之,是又得錢財又報恩了。

梁家的人收到信,再不信也得仔細排查。然后根據嫁妝單子對比,似乎……真的多出一個人來。這個人是誰,不再被毒死的人當中,那是被賣到什么地方了?

入夏后,高家還有一件喜事。高祈恩遲遲未來的吏部任命書下來了,竟然是往距離上京城不到二百里的順德做縣令。順德境內幾乎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皇家和世家勛貴們的莊子,轄下的百姓也大多是皇家的奴才。在此地做縣令,做得好很容易被貴人們看在眼中,做得不好,顯而易見,極容易得罪人。

收到任命書后,高祈恩和高祈瑞關上書房的門,商談了很久。難道是本家暗中出了力?可上次不留余地的回絕了,恐怕本家沒那么大度。但若說本家暗地里使壞,也不像。那究竟是誰,在這個節骨眼上讓他去做順德縣令呢?

“不管如何,恩弟你此去務必要兢兢業業、處處謹慎!”

高祈恩當然點頭應了,想到誤會他貪戀權勢的父親,是時候解開父子之間的心結了。當夜,他跪在父親房門外,哭訴這些年的不容易。外人看著做官風光,其實上有妄自尊大的上尊壓制,下有貪婪無度的皂吏,如果一心一意和光同塵,做個不思黎民之苦的糊涂官就罷了,偏他滿腹經綸。

“早知今日,父親當初何苦送兒子去學堂讀書?又傾盡家財送兒子科舉?兒子也不愿意拖累父母弟妹。做官數年來,不敢用百姓一針一線,年節連為父母準備像樣的禮物都不成!所用者,都是媳婦的陪嫁……”

“父親只覺得兒子為權勢利祿所迷,卻不知兒子心中之苦,不是為身外之財,而是報國無門啊!縱然學富五車,全無施展余地。如今朝堂上外戚權臣,普通仕林學子想為百姓做點實事,有多么困難!兒子在江於六年,自問對得起青天對得起百姓,可還是觸犯了上尊的諱,被閑置了……”

交心之后,高二太爺發現大兒子一直記得自己當初對他說的話——做個好官!做官有多難?沒有人幫襯著,處處掣肘。更有甚者,從官宦之家淪為官奴。幸甚高祈恩做事十分周全。要不然……

高二太爺實在無法忽視長子的泣血哀求。抵制本家的心,松動了,“我活著不行。等我沒了,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吧。”

高祈恩當然不能接受這種結果,不過任命書催促他趕緊上任,他只能讓祈祿等人想辦法讓老爺子再想開點。

準備離家的時候也出了些事情,房氏在四個子女中猶豫不定,帶哪個好?留下誰,她都舍不得。此去順德不一定是生活條件的苦,也許有未知的危險。所以絕對不能四個全帶上。

長子已經是秀才了,提前進京有好處,可長輩都覺得孩子還小,應該定下心來學習,不然被風氣帶壞,將來的成就有限。幼子年幼,離不開父母,所以必要帶在身邊的。

剩下兩個女兒。長女……過不了幾年就要出嫁的,房氏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隨機推薦:隨機推薦:


上一章  |  地主婆的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