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發家史第九十四章 男人為功名而戰,女人為自己而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縈索>> 地主婆的發家史 >>地主婆的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 男人為功名而戰,女人為自己而斗

第九十四章 男人為功名而戰,女人為自己而斗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05日  作者:縈索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縈索 | 地主婆的發家史 

高靜媛和高靜嫻,乃至周邊十里八鄉所有生了病的小孩子,可以說都拜過一個干娘——位于連云山山腳下一棵足有數百年的大樟樹。此樹高大百米,樹干枝干彎曲茂密,枝葉累累疊疊,遠遠地望去,如一朵綠云,十分有名。

樹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古人封建迷信,拜了干娘送了瓜果,就是正兒八經的干親了。那干娘活了那么大年紀,總要分一點“生氣”給小孩子吧?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怎么地,很多小孩子拜過干娘后,身體真的一天天好起來。因此,拜干娘也算是本地一大風俗了。

且說翁氏也是受過正統閨閣教育的,剛嫁過來時對這種迷信風俗不大待見。但是,連房氏那樣出身高貴的媳婦都管不了親生女兒拜一棵樹為干娘,她呢,過門一年生了個女兒,立足不穩,怎好標新立異?于是只好順從了。

高靜娟、靜嫻都拜過。

翁氏仔細想了想,若干年前不樂意的情緒還記憶猶新。當時她不好直言反對,在孩子拜過干娘后,就借口以后不能拜其他人為干娘了,乳娘都不行……好像還了身契?

高守禮急忙去翻家中下人的花名冊,果然沒看見高靜娟乳母英嬤嬤的名字!這么多年來,大家都習慣了英嬤嬤照顧大姐,英嬤嬤忠心耿耿、老成周到,大姐出嫁誰人都沒想過她壓根不是高家的下人。這本該是個失誤,可現在卻是能使梁家、梁汝真受到應有報應的關鍵!

六月,耽誤了足足半年的云陽縣終于上任了新任縣令吳說。他梁家不是倒打一耙告官了么,倒要看看梁汝真謀害良家子的罪名板上釘釘,還敢不敢張狂了!

初一十五是衙門開衙的大日子,無數看熱鬧的老百姓涌到縣前街上,連樹上圍墻上都早早有人爬上去預定了座位。就等著衙役敲著水火棍齊齊低聲“威武”。

新縣令吳說是個貌不驚人的小矮個,盡管穿著官袍帶著烏紗帽,可惜上堂后坐在“明鏡高懸”匾額下,只露出一個頭。他努力吧脖子伸啊伸,還是看不到堂下的人。于是乎,當著全縣多少人的眼睛,不得已讓人速速去后衙拿幾個厚厚的墊子。

經過這一幕,緊張的氣氛沖淡了不少。梁家來的人更是不放在眼底,當高家提出受害的仆役中有良民時,冷笑著說“放良不是幾句話隨便說說的。得在官府衙門有備案”。高守禮氣怒,加上相信他母親不是出爾反爾的人,說放良肯定就是放了英嬤嬤的人身自由。當場請縣令查看……結果,自然不用說。英嬤嬤是奴籍。

吳說看了一眼,一拍驚堂木,“這上面白字黑字,膽敢戲弄本官焉!”勃然大怒。要不是看在高守禮是本縣教諭的得意弟子,便要大刑伺候了。

不過,梁家的人想要乘勝追擊,吳說再拍驚堂木,否決了“還未婚妻”的說法,聲勢逼人。就差爬在桌案上了,

“高家已把長女送上花轎,路上出事也是你梁家守護不利。沒聽說迎親路上丟了新娘還要跟娘家索要的。爾等當本官是糊涂官不成!再說高家二女非高祈恩于翁氏所出,只是同族同姓。若高家無女,梁家所求,難道要陪個男妻不成!休要啰嗦!”

把梁家來人嚇得夠嗆。

要是昏官吳說真的判了個男妻給梁汝真……天,哪不是雪上加霜嗎?用腳趾頭都能想象。梁家以后會怎么成為茶余飯后的笑料了。

這次審案的結果高家不滿意,梁家也不滿意。但對于新任縣令都沒其他辦法,只能受著。但對于趕來看戲的普通群眾來說,各個看得心滿意足。

不管是縣太爺的尊容、舉止,還是審案的起伏跌宕,到最后的意猶未盡,都比說書先生還要高明一些。很快的,審案的始末又飛速的傳出去。無數人議論紛紛,到底誰能勝誰會輸呢?

回到高家坡,高守禮垂頭喪氣,好不容易找到對方梁汝真的辦法,最后竟然功虧一簣。他去問翁氏,翁氏卻一口咬定,放良文書當年就在官府備案了的。因為高靜娟的出生后的乳娘,不是一個,而是四個!

英嬤嬤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其他三人都放了,唯獨英嬤嬤不放吧?尤其是英嬤嬤失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幾乎把靜娟當成半個女兒看待。翁氏自己管著一大家子力不從心,平素顧及不到的,不都是英嬤嬤小心提醒著?要是只留著英嬤嬤的身契,她怎么會那么忠心,十幾年啊!!

高守禮想起大姐對英嬤嬤的確特別看重,連帶包括自己的幾個弟妹對英嬤嬤都不能稍有不敬,如此看來,英嬤嬤千真萬確是放良的!

可是今日審案又怎么說?梁家又不可能知道他準備利用英嬤嬤是良民對付梁汝真而做好準備……等等!高守禮猛然一驚,他怎么能確定梁家不知道!

高家坡的四周又沒扎上籬笆,假使有人通風報信?

連忙下令徹查。這一查不要緊,把英嬤嬤的嗜酒如命的丈夫查出來。原來他前兩日找到梁家,訛了兩百兩的銀子,順帶按了個手印——手印自然就是按在那自愿賣妻的契書上。死掉的人還能買大筆錢財,他自以為撿了大便宜。高守禮親自去質問,他喝的醉醺醺的,還罵高家坑了他媳婦,完全忘記了十七年前,是誰收留無家可歸的他們。

跟一個渾人說不得道理。高守禮氣的渾身發顫,只不過晚了兩天!難道眼睜睜看著梁汝真逍遙法外?可憐他的姐姐還在山中庵堂過苦日子!

天理不公!天理不公!

云陽縣衙內宅。

勞累了一天的新任縣令吳說脫掉了官服,懶洋洋的躺在藤椅上,一手拿著書籍,一手拿著紫砂壺,一口一口的慢慢品味著。他的獨生女兒準備好了晚飯,氣乎乎的站在父親面前,

“爹爹,您不是答應過女兒,做一個公正嚴明、問心無愧的好官嗎?”

“呵呵,菲菲,爹爹哪里做得不好了?”

“您今天就做得不好。高家明明是受害者,您怎么幫著梁家其他他們!女兒都聽說了,高家是無辜的。”

“嘿嘿,高家是無辜的,但梁家不是好惹的。無憑無據,爹爹怎么偏幫一方?”

“可是,可是……”

“別可是啦!爹爹答應過你一定會做個好官,就不會食言。”吳說笑瞇瞇的看著女兒——他本是一甲之才,因為相貌不佳落到二甲,有機會進入翰林院遴選,可惜年輕時候心火旺盛得罪了人,官途始終不順。現在他甘愿發配到偏遠山地做個七品縣令,只為遠離仇敵的勢力范圍。當然,憑他的智慧,解決這等鄰里糾紛還不手到擒來?

他一點也不急著徹底解決高粱兩家的恩怨,奠定自己的地位,日子還長著呢,不爭一朝一夕。現在的關鍵么,“縣試才是重中之重呀!”

梁汝真和高守禮都是秀才,不需要再考縣試了。但梁家和高家都有其他子弟參加,比如梁汝真的堂弟梁汝華,高守禮的堂弟守智、高守拙,算起來大概有五六個。

縣考安排沒有其他鄉試院試要求嚴格,這一年云陽縣特殊,長達半年內遲遲沒有縣官上任,因此吳說上書州府,說明原因,七月就組織開始縣試了。

高家和梁家的人都有參加。這會兒吳說不用顧及偏向哪一家,看文章說話,直接點中高守拙為縣試頭名!一時間,本地支持高家的呼聲更高了。但少不了梁家尖酸的罵狗屎運云云。

縣試之后是院試,由州府的督學學政主持。幾個半

您正在閱讀本章節的第1段,請繼續翻頁

隨機推薦:隨機推薦:


上一章  |  地主婆的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