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火器稱王第249章 波濤洶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火器稱王 >>明末火器稱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9章 波濤洶涌

第249章 波濤洶涌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05日  作者:頑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頑城 | 明末火器稱王 
頑城)


天啟七年,九月二十日。

時隔一年之后,金士麒再次抵達廣州。

記得去年來廣州時,金士麒乘的是條二手老破船,今日的他卻親率著數十條大船浩浩蕩蕩而來,把廣州南沙河港都塞滿了。去年的金士麒僅僅是個偏遠山區來的小千戶;如今的他已官居巡海參將,是兩廣軍界一爍爍發光的新星。

瑤妹,汝君郎來也!

但首先來迎接金士麒的,卻不是他那魂牽夢繞的小美人。他的船隊剛剛進入廣州的河道,便有一條小船高速迎來。笑嘻嘻地站在船頭之人,是水營軍官劉東升。

劉東升本是龍澤號的船長,柳州水營成立后就擔任“軍備司”把總,負責水營的“硬件”方面的事宜。后來金士麒發覺劉東升這人會經營、擅結交、做事極精明,就派他常駐廣州。

劉東升到了廣州,真是如魚得水!他建立了一家小小的商館,并借助金士麒和丁老西的背景結交廣州澳門各地的商人。無論中土的、海外的、金發碧眼的、黑皮卷毛的、海寇或者山賊、官家還是軍家,都成了他座上客。通過各方面的人脈,他也獲得了無數的情報資源。

劉東生見了金士麒,便眉飛色舞地介紹起海上的最新局勢。

金士麒最關注的,就是荷蘭人。

幾年前,那幫荷蘭紅毛番曾一度霸占澎湖,妄圖以澎湖為據點控制大明海域。但天啟四年時,福建明軍遠征澎湖戰敗了荷蘭人。他們只能避到臺灣島去。

紅毛番如今盤踞之處名叫“大員”,就在臺灣島的南端。他們一邊修造城堡、營造基地。一邊拉攏扶持福建一帶的海賊。荷蘭人與賊子們合謀走私,為賊子們提供船只、火炮和情報;那幫不肖賊子們就充當鬼佬的爪牙,四處截擊前去馬尼拉和日本的商船,還時不時地上岸放個火、殺個官、搶掠些婦女兒童什么的,真是罪行滔天。

但荷蘭人人算不如天算,他們并沒通過海賊們打開局面,卻養虎為患——幾年間,那些賊子們就發瘋般地成長起來。迅速霸占了大明的海疆。頭號賊首就是鄭芝龍,還有楊天生、陳德、劉香老、李魁奇……有名有號的賊首數十人,如今他們控制的船只數百條,聚眾數萬計。

現如今這東方的海洋——從福建沿海到臺灣之濱,從珠江口直至杭州灣,從泉州廈門之近,直至琉球長崎之遠。萬里海疆已經完全是賊子的天下。只有福建籍的船只才能出海行商,但也要繳納巨額保護費。而廣東、浙江等外省船去一條就被劫一條,商人們哭慘了。

那幫海賊的性子生猛歹毒,即便是舊主子荷蘭鬼的船,他們也照搶不誤。荷蘭人雞飛蛋打有苦難言,可悔死了!

劉東升說得開心。面色變得有些紅潤。“老爺!最近福建那邊正打得歡呢。鄭芝龍已占了福建所有的外島,然后帶著主力四處出擊、圍追截殺官兵,他要把官兵全都……剿滅了。”

“海賊剿官兵”金士麒驚愕道。

“正是。”劉東升點點頭,“福建總兵俞咨皋被壓在漳州城里,都不敢出港!他連月里損兵折將。可哭慘了。那俞總兵實在沒轍了,竟想騙荷蘭人襲擊鄭芝龍。還許諾說一旦事成,就容許荷蘭人登岸通商。”

金士麒早就聽說了鎮守福建之總兵官俞咨皋的大名。

這俞咨皋家世顯赫,他乃是前朝大將俞大猷之子。那俞大猷是與戚繼光齊名的軍中豪雄,二人并稱為“俞龍戚虎”,為大明軍將們當作“軍神”般所敬仰。這俞咨皋繼承父職,多年鎮守福建,三年前就是他領三萬大軍強攻澎湖,趕走了荷蘭番鬼。

只可惜如今福建軍隊渙散羸弱,官兵被海賊困港口里狠揍。俞總兵在無米之炊的窘迫下,只能使用“借刀殺賊”之策。將心比心,換作是金士麒也只能如此。

金士麒不禁贊嘆:“嗯,此計還算妙啊……俞咨皋這佬兒倒是鬼精!”

“此計嘛,已被荷蘭鬼識破了。”劉東升毫不留情地說,還一聳肩膀。“那幫紅毛鬼,雖然跟海賊也不少爭斗,但關鍵時刻還是沆瀣一氣、坐同一條船……將軍爺,怎么跟你解釋呢……”劉東升撓撓腦袋,心想金士麒太年輕,怕他不理解這復雜的利害關系。

金士麒點點頭,“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劉東升瞪大了眼睛,琢磨著金士麒的話。半晌之后才點點頭,“小爺,這話說得太好了……你是從哪兒讀來的”

“是我想出來的。”金士麒一揮手,“荷蘭人又怎樣了派船去福建助戰鄭賊”

“沒。”劉東升搖搖頭,“他們卻派船來廣東,沖我們來了!”

“來……廣東”金士麒驚聞,“是……為了我”

“還不清楚。”劉東升急忙說。他也只得到了些模糊的消息——廣州這邊某些海商得到內線傳言,荷蘭人派了一支船隊向廣東來了,而且絕不是為了和平而來的。至于荷蘭人的具體兵力和意圖卻一無所知。以這時節的季風估算,最多三五日就會抵達。

“三五日!”金士麒怒吼,“如此緊要,你不早說!”

“爺,卑職也是今晨才得到消息,飯都沒吃就趕來告知你。”

這一刻,金士麒渾身血脈賁張,右眼嗵嗵亂跳。他這次名義上是去進攻福建海域的賊盜,以顯示兩廣官兵的實力。但其實是與西班牙人合作,要把荷蘭人驅離臺灣。

從柳州到廣州,再到靖海和澎湖,最后才抵達臺灣大員城。總計數千里航程。如果遠征軍在海上遭到攔截,或者漫長的補給線被掐斷。都會導致全軍覆沒的悲劇。因此這是一場非常艱辛、兇險的遠征。金士麒一直擔心與此,他甚至做過很多的噩夢,譬如一個人住在小島上鉆木瑞啦、小瑤被紅毛鬼搶走啦、大船進水不停地舀啊舀啊舀……

但人算不如天算,荷蘭船隊竟直奔廣東而來!

莫非對方已得到了情報,來截殺他對方是要在外海伏擊他還是直攻入廣州內港來或者只是威懾他

更要緊的是:金士麒的快船編隊,面對著荷蘭人的歐洲帆船編隊,勝率又有幾何呢

說句實在話,金士麒心中也沒底。

不知不覺。金士麒的船隊已經抵達廣州內河。靠岸之后,便有丁老西和西班牙人的代表前來迎接。金士麒忙召集他們和所有軍官們,商議海上局勢。只可惜當前情況不明,各部只能嚴陣以待。

金士麒本想派出幾條小船出海探查軍情,但他到了廣州就是“客將”,必須嚴格遵照當地軍政機構的指令行事,絕不能私做主張。否則一個不慎。就會犯下縱兵之罪名。大明朝向來對武將有所忌憚,對于出征在外的將領都如同罪犯一般監管,金士麒萬不敢犯禁。

當日中午,金士麒便前往分管廣州府周邊的“嶺南兵備道官衙”報道。他還試圖打探荷蘭番賊船隊入犯廣東之消息,嶺南道的幾個主官卻全都一問三不知,什么荷蘭人什么海賊不是趕走了嗎

有人還笑他:“金將軍。你問得太唐突了。咱嶺南道管的是陸上軍情,那海上之事可不歸咱操心。”“你們別留府城太久了,兵多添亂9是趕緊出港去吧。”“呀,到中午了!金將軍呀,咱門去喝酒吧……”

金士麒很是無奈。便報請水營部隊明日就改往屯門,向他的臨時掛靠機構“巡海道”去駐扎。

負責監管廣東海防的“巡海道”并未設立于廣州城里。而是位于珠江口的屯門鎮。其位置就在后世香港的西北角,與澳門遙遙相對。那屯門鎮是廣州的“外港”,曾一度是繁榮的外貿中心。最近幾十年澳門興起了,代替了屯門的商業地位,但屯門仍是珠江口的一處重要港口。

金士麒又請人去丁老西宅中送了名帖,敬告傍晚就去拜訪他老人家,呵呵。一想到幾個時辰之后要與親親小瑤妹子重逢了,金士麒開心滿臉霞光。

當日下午,金士麒抵達了廣州新榮船場,去檢查柳州水營的幾條大船。那幾船都是提前半月就抵達了廣州,進行各種修繕工作——

4條飛魚級三體快船:延長桅桿、加裝抽水筒、改造帆裝。

武騰號大福船:船體加固、船殼防銹、樹立新桅桿。

時隔兩月,武騰號已是煥然一新,猶如一尊重新武裝的戰神,緩緩地漂浮在江水中!那船體水線下面鋪釘了一片片銅板,被波光照耀得明燦燦的。那甲板上三根大桅桿直刺蒼穹,護欄、望樓和艉樓全都油漆一新。兩側船舷上各開了8個方形大舷窗,那是仿造西洋風格設置的側舷炮位。

半年前,幾家廣東衛所曾在澳門重金打造了20門“紅夷”火炮。其中半數在潯州戰場上淪落賊手,又被金士麒繳獲。金士麒本答應還給廣東朋友的,但隨后又提出了附加條件——把全部20門火炮都“借”給他半年。廣東朋友原本就欠金士麒很大的人情,金士麒又許諾了一些“手續費用”,這就讓人無法拒絕了。

金士麒大炮到手,便把其中4門“紅夷”炮分給三里營炮兵,其余16門全都抬上了武騰號上。這大船便成了明隊序列中首屈一指的“火炮戰船”。

如今,武騰號和幾條飛魚快船都已經改造完成,再進行一番檢驗和試航就能交工了,不會影響到水營的出征。金士麒心中安穩了許多,便與新榮船場的老板和幾位大匠攀談起來。

柳州水營的幾十條“天野級”河船就是從這家船場引進的。包括船只圖樣、技術、設備,甚至還有40多名廣東工匠前往藏寶港工作了整整一年,因此賓主之間非常熟絡。金士麒與幾位老朋友談造船,談行情,談三體快船的戰術特點,談西洋船只的修造技術,談笑風生很是歡愉。后來談及到當今海上局勢,那船場老板才黯然嘆息。

他說這幾年海上局勢緊迫,廣海船運已是一蹶不振,咱這船場的生意也深受影響。當年市場繁榮時,那造船的、修船的絡繹不絕,這幾百步的江岸上停泊的船只層層疊疊那個壯觀。可是將軍你看,現在這河邊只剩了十幾條船,其中半數還都是你柳州的……

說道動情處,那新榮船場的老板和下屬們不禁深深拜向金士麒。都說等到金將軍出征之后,他們一定要日日拜菩薩、祭媽祖,保佑金將軍一帆風順旗開得勝威震海疆滿載而歸……咱廣東的商家船家都指望將軍你啦!

金士麒頓感覺壓力山大。

勝利誰不想要啊,但此次出海作戰絕非易事。

金士麒正要借機詢問此次的“修造費用”是否能打個折扣,或者加送幾十匹帆布什么的。忽然,從不遠處跑來個管事。那人捂著臉沖船場老板哭喊道:“東家!那死軍頭又鬧起來了,還打了人哩!”

“那蠻子,沒銀子還想要領船真是沒天理了!”船場老板怒道,他瞥了金士麒一眼,“幸虧有金將軍鎮在這,替咱小民做主!”

金士麒眉頭一皺,便明白這船場跟別家有了糾紛,竟想借助他的虎威壓場面。他微微一笑,問:“什么人”


上一章  |  明末火器稱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