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火器稱王第106章 機制火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火器稱王 >>明末火器稱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章 機制火箭

第106章 機制火箭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5日  作者:頑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頑城 | 明末火器稱王 
第一卷冰與箭

作為機械所的“總設計師”,金士麒向5個“項目組”各提供了一套設計稿。

那些圖稿是他多rì來的血汗,在山海關的風雪中,它們就孕育著;在龍澤號的路途中,它們被繪成草圖;在天野號的旅途中,它們逐漸成型。金士麒為此傾注了大量的精力——當別人喝酒吟唱時,他在思考;當別人游山玩水時,他在試驗;當別人閨房行樂時,他在書房發呆。身為尊貴的千戶老爺,他的床上只有一個女人,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的。他把身心都撲在了工作上,化作5個項目組的幾百張設計稿。

5個項目組中,金士麒的工作重點就是“火箭”。

他相信,火箭將成為戰爭的奇葩。它就像“天啟六式手雷”一樣,將徹底改變軍隊的作戰模式。

金士麒是一個“遠程攻擊”教派的信徒,是“火力之神”的崇拜者。他要靠著工業力量去贏得未來的所有戰爭。就像二戰時的美國,無論坦克飛機都不算最先進,但依靠著10倍數量的兵工優勢,敵人的所謂“名將”和“精兵”都被推平!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前藏寶港的金屬和化學工業都剛剛起步,無法研制連射槍械。所以金士麒的把希望都寄托在“火箭”的身上。

他的“火箭項目組”人手很少,總共有7個爺們,其中只有1位火藥匠人算是個專家,其余的都像是打雜的:2名木匠、1名廚師,還有3名前龍武水營的弓箭手——這3位弓箭手都經歷過覺華島鑿冰的苦難,他們6只手總計只有44根完整手指,都沒法射箭了。不過他們都粗通弓箭修造,仍心懷著對箭的熱愛。

金士麒的團隊中連一名真正的“箭匠”都沒有。也正因為如此,他可以不受現有技術的束縛。

所謂“剡木以為栝,落鵬以為翎”,傳統工藝造箭技術繁雜,各個部件都需特定材料和工藝,一絲馬虎不得。

箭桿須用樺木、楊木、柳條或者箭竹制造,要自然干燥、鋸斷刨圓、打磨做細。箭桿不是簡單的圓柱形,要磨成“中間粗兩端細”的流線型,很是繁瑣。

而箭羽更麻煩,“上等箭”需用猛禽的大羽,其次是大雁,最次從鵝身上拔。猛禽大雁都是天上飛的,而且都飛得很高,射一只少一只。

國家為了能夠制造大量弓箭,常年以“稅收”的方式征集各種實物。你若是獵人,你就要上繳飛禽的翎毛;你是地主,就要種植指定品種的樹木;你是漁民,就要上繳魚鰾,用來熬膠;如果你家里養牛,而且恰好那牛死掉了,就必須先把牛角牛皮牛筋割下來上繳,官老爺簽收之后你才能吃牛肉。

總而言之,箭矢的主要材料都來自大自然,因此深受限制。天上飛翔的大雁、水里的魚、每年能宰殺的牛都有限,箭的產量就被限制在這些環節上,銀子再多也沒地方買去。

但金士麒看破這個問題——他造的是“火箭”,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之前那些“火箭”,只是在普通箭矢上增加一個火藥管,因此它的價格永遠降不下來。金士麒的目標是把火箭當作壓制武器來用,那就要使用機器成千上萬地生產,而且價格要低廉。因此,他必須進行一場技術革命,針對火箭的特性來重新設計。

金士麒的設計需求是:高精度、低成本、可規模化生產——不能指望大雁什么的。

他要制造的,是工業時代的火箭,是“機制火箭”。

新式火箭的箭桿用木料直接鋸成,無需“刨邊”、“打磨”等環節。沒錯,就是一根方條木桿。火箭不需要徑向旋轉效果,方形的截面也沒問題。另外,火箭承受的不是來自弓弦的“壓力”,而是火藥的持續“拉力”,所以箭桿可以做得更纖細,省了大量的木料。

新式火箭的藥筒也不再一根根單獨卷制,而是用卷紙機械一次性卷出3尺長一條,然后再切割成6段。藥筒的前緣呈斜面,這不但能減小了空氣阻力,還可以把部分推力轉化為升力,使飛行彈道更平直。

金氏火箭的最大特色就是“箭羽”,不再使用鳥毛。箭尾安裝的是一種“環形尾翼”,就是一截空心紙管,成本低廉得要命。而且環形尾翼與藥筒的外徑尺寸一致,因此火箭具備了“前后一致”的規則外形,在發射軌道上滑行時的不會彈跳。

最核心的技術往往最隱藏,那就是一系列“火藥技術”。

要讓每根火箭的彈道都相同,每根箭的火藥裝量和性能就必須一致。

誰都知道火藥是用硝、硫磺、木炭混合而成,這三種物質都來自大自然,必然含有雜質。每一分雜質就會影響一分威力。根據金士麒的計算,火藥威力相差1,火箭的最大射程就相差2步(3米)。你瞄準了一位將軍的肚皮,射中的卻是他的膝蓋,那真是太可悲了。

明代的工匠們摸索出一番火藥提純的方法,將硝和硫磺分別處理,還使用石灰、草木灰、油脂、狗血等五花八門的添加劑,這在各營衛的兵工圖譜上都有記載。

金士麒也粗通化學,那些資料他看幾眼就領會了——硝提純,就是“融化再結晶”的方法。硫磺提純,就是“蒸發再凝結”的方法。那些添加劑可以促進再結晶、再凝結的過程(為了世界和平,不能說太細)。而木炭則是簡單了,應選擇指定的木材種類,規范燒炭的工藝,并對木炭進行精細研磨。

火藥不僅要提純,還要配置成多種型號。

兵工所需的火藥,分為:推進藥、爆炸藥、燃燒藥、引信藥等幾大類。每種火藥的硝、硫、炭比例都不同,還要再加上不同的添加劑,起到鈍化、黏著、助燃等作用。譬如金士麒在遼東時就用了面粉作為鈍化劑,制造了慢燃速的引信。

遷江機械所機密技術:新式火箭中,灌裝了兩種火藥推進劑。

火箭武器特性,導致它必然有一個加速過程,達到高速之后才能穿透目標。因此一個月前金士麒被小瑤迎面射了一箭,他胸口上只留下豆大的傷,被眾人誤解為神仙附體。同樣道理,以后兩軍接戰時,火箭武器對于近距離的敵人也是無效的。

為了縮短這個“無效距離”,就必須讓火箭加速更迅猛,因此金士麒在藥管中裝填了兩種火藥。首先燃燒的是“威力型”火藥,裝藥1錢,可以迅速將火箭加速推出。此時火箭處于發射管中,物理結構可以校正飛行軌跡。隨后被點燃的是“持久型”火藥,裝藥5錢。雖然推力略小,但其燃燒穩定,避免灼穿藥管,彈道也更規整。

金士麒還有一種“重型火箭”的設計,其定位類似于“重機槍”。不但個頭大、裝藥多,它的藥管中甚至有第3種裝藥:“爆炸型”火藥。可以在最后關頭再狠狠來上一下,使火箭帶有穿甲效力。

金士麒苦心琢磨,思緒飛揚,他從大處著手,從細微處調節,終于締造了全新的火箭設計。他火箭箭桿和尾羽極廉價,制造環節也簡化,又使用機械加工。因此他的火箭成本極低,甚至與普通的箭矢成本相近:1兩銀子可以造80根箭。

若是湊一箱“百虎齊奔”,再加上發射箱,成本也不過1兩5錢。他從遼東帶來的老型號的標價是5兩銀,二者的差值就是碩大的利潤。

知識就是白銀,技術就是黃金。

軍隊就是市場,戰爭就是機會。

所謂“技術在手,天下我有”,那些匠人們只要根據金士麒的天才設計做出成品,就大功告成、開工生產、推向市場賺銀子……這段話,純屬扯淡。

真實的情況是:設計一件成功的產品,是一個非常艱苦、不斷反復的過程。

更何況金士麒不是武器專家轉世,他是半路出家的小教師。

金士麒的圖稿只能算是一種“概念設計”。他苦苦思索、他靈光一閃、他提筆草就、他反復修改、他信心慢慢。但他的設計交給各個“項目組”之后,工作還剛剛開始。

各組的人員在他的創意上進行反復論證、測試、修改,甚至徹底推翻、揉成紙團丟到垃圾箱里重新勾畫新設計。各項設計進展順利的話,也要十天半月,不順利的話甚至要數月才能獲得一個“可行的”的工業樣品。

那段rì子,金士麒很忙、很充實,他輪番與5個項目組的人員過招。吃喝起居在一起,開心時擁抱呼喊,爭吵時面紅耳赤拍桌子。

“金老爺,你想把煤磨碎了充當木炭,嘿嘿……你不知道那煤里也有殘渣嗎?”

“金都司,你這里畫錯了吧,兩個人一起踩水車?那一個快一個慢是不是會崴了腳?”

“不成啊!甘蔗的渣滓泡不爛,沒法造紙,真不行,饒了兄弟們吧!”

“啥?把馬放在后面推車?后驅馬車?金千戶,你很傻很天真啊!你想過馬的感受嗎?馬是一種傲氣的生靈,它不愿居車后啊!”

“呀,使用蒸汽的力量?金都司,這你也想得出來!快說,你莫不是幾百年后的能人托生了?”

那段rì子,金士麒過得很幸福。

在這個過程中,“遷江機械所”也逐漸發展著,人員的專業素質飛速提升,各種設備也層出不窮。在機械所的毗鄰區域,開始規劃試驗場所和制造場所。

譬如,針對于武器開發,金士麒就規劃了兩個新的測試場:“爆炸測試場”和“彈道測試場”。

“爆炸測試場”是為開發各種手雷、炮彈、火箭彈而準備。它建在城外的山谷里,是一個半徑50步的圓型陣列,宛若一個小型體育場。中間是開闊地,堅石鋪設的地面上撒著厚厚的細沙。圍繞著爆炸圓心,在不同距離上設置大木板,以測試各種炸彈的殺傷效果。

“彈道測試場”是一個長達200步(40丈)的“長廊”,未來還可以擴展到400步,測量各種箭矢和鉛彈的飛行軌跡。為了避免風的干擾,使用最廉價的竹席搭建而成。長廊中間隔20步吊掛一張大宣紙,總計10張。箭矢和鉛彈射出后,將逐一穿透那些宣紙。匯集每張紙上的孔洞高度,就可以拼湊出彈道曲線。

金士麒還想造一座“風洞”……好吧,這個計劃有點太超前,等以后研究真正的火箭彈再說,那大概是天啟10年的事兒。

規劃中“爆炸”和“彈道”測試場,可謂是整個大明帝國獨一份的先進事物。金士麒信誓旦旦,但卻遲遲無法開工建設。這不是因為銀子和地皮的問題,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來建設。

藏寶港已經陷入了“用工荒”。

他們曾向各寨雇用了6000山民,建設藏寶港新城。南邊胡扶龍造反之后,查應才被迫從山民中招募了1600人充實軍隊,還向各寨的大王們多繳納了幾千兩的酬勞。本想請各寨再補充些人,但各位大王們全都拒絕了。

當前時值農忙季節,藏寶港的山民們擔心自家的收成,更擔心繳納不起各寨大王的租子。他們多有離散逃跑的,連軍隊里也開始出現了逃兵,留下來的也人心惶惶。

現在藏寶港的建設速度被大大延遲了,幾座千戶府、岳王廟、碼頭,還有預留的工廠廠房都處于半停工狀態。金士麒都急壞了,他現在還住在遷江縣的臨時小宅里。那老房子的隔音很差勁,晚上想痛快地喊幾聲都不行。

金士麒從遼東帶來的2000戶軍民,二分之一是兵士,四分之一要種田,真正搞生產和技術的只有四分之一。

金士麒的“遷江機械所”總計有100名匠人,他們都忙得稀里嘩啦,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生產和建設。金士麒本盼著這批產品設計定型了,就大規模制造賺銀子,恐怕都要延后了。

但機械廠、榨糖廠可以延遲,兵工廠卻不能等。戰爭明年三月就要開始,兵工生產其實就是戰爭的一部分。金士麒估計兵工廠初期需要100至200名工人,半年內甚至要擴展到500人的規模,可是他目前連10個人都擠不出來,真是急人。

比用工荒更讓人發愁的,是銀子的問題。

金士麒回到遷江之后,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多來自愛晚樓兄弟會中的“中低”階層。公子哥兒們抱怨:來遷江小半年了,只看到你們花銀子,卻沒有什么收益,這不是做吃山空嘛。

金士麒的“榨糖”計劃雖然挺誘人了,但技術還沒成型,市場更沒鋪展。即便有收益,也至少在一年之后,現在只是畫餅一張。金士麒的柳州水營雖然確實成立了,但也只能維持運營,未能向愛晚樓兄弟集團輸送利潤。

本來大家萬里迢迢來遷江,是來賺錢享福的,現在銀子沒著落,反而又要打仗了。遷江陸營奉命出征,更是徹底的賠錢買賣。

南丹衛總部分給遷江陸營的銀子只有1萬,根本不夠用。兄弟們早就計算過:若是以原先關遼軍的那種裝備和軍餉水平,而且遷江營“實打實”地奮勇作戰的話,那么銀糧消耗需2萬兩、馬匹裝備2萬兩、彈藥雜用1萬兩,總預算5萬兩。若是柳州水營也做些大動作,大概還要增加2萬兩。

那些兄弟們發出感慨:戰爭到底能給我們什么!

打仗固然可以讓將領們功成名就、升官晉職,但最關鍵要“發財”才有意義啊。即便不發財,咱們至少把出征的費用5萬兩賺回來才行啊。

開始時,金士麒以“戰爭促進技術進步”來解釋,之后又以“工業化和長遠利益”來勸慰那些兄弟。但基本上,沒什么效果。畢竟每個人的眼光都不同,每個人的耐心都不同。

直到9月24rì,柳州水營軍情司把總——馮虎回到了遷江,他給兄弟們帶來了一個最有誘惑力的“戰爭目的”,兄弟們又全都亢奮起來了。


上一章  |  明末火器稱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