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愣了一下,明顯被呂布的話驚到了。
呂布此言乍一聽也沒有什么,不過是取一個名字而已,作為長輩而且是權柄極重的朝中大臣和武將這似乎很正常,但放到這個時代下就不算正常。
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皇權社會中,一般能夠為小孩兒起名的有兩個,一為君一為父,這是自周朝時候就確立下來的禮制,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國之君一家之主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如今這嬰兒的父親公孫瓚已死,那就只剩一個天子有資格給他取名,或者該說是賜名,但是時天子遠在雒陽,而偏偏呂布又要這么說,表達野心倒是其次,恐怕這就是在給趙云這么一個信號:呂布可以給這公孫瓚幼子名字,甚至可以跟自己姓,收養下他,成為他沒有血緣關系的父親。
這個孩子對他有什么吸引力呢?尚在襁褓中的嬰兒,誰也不能保證他的未來會是怎么樣,而趙云可不覺得呂布是那種沒有好處也樂于去做一些吃力不討好之事的人,這些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的人沒有一個是真正簡單的人物,更何況是現在在天下諸侯中都算是佼佼者的呂奉先,真要將他當成只是在虎牢名揚天下的武夫,那絕對要吃大虧。
趙云想來想去,以現在呂布的實力,橫掃幽州都不在話下,且還不用費太大力氣,控制住這公孫瓚幼子雖然很容易就可以將幽州內那些公孫瓚的舊部籠絡起來,再加上背后站著朝廷這棵參天大樹,為自己所用進而控制幽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如果只是為了這點目的這呂奉先還能是呂奉先么?
可若不在于公孫瓚幼子身上,那難道呂布真正的目標是自己才對?
趙云不是一個自負自傲如關羽那般永遠都只認老子天下第二——第一當然得是他的大哥劉備(關二爺再次被拖出來鞭尸。鄙視深幻)的人,但他也不會妄自菲薄,在公孫瓚手下,他不管是從個人能力還是從領軍才能以及沖鋒陷陣的執行力來看,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就連被烏丸人恐懼稱為白馬將軍的公孫瓚,也要遜色一籌。
如果他沒有想錯,呂布真的對他有所求又是他能夠做到的話,那就是自己歸順于他,為其所用,成為他手上最鋒利的槍尖這件事情了。
對此趙云心里是猶豫的。因為公孫瓚的緣故他現在心有些疲憊,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先休息一會兒,更重要地是他覺得呂布未必就是自己最好的機會,尤其是在自己還不算很了解他的情況下。
盡管呂布的名聲早已揚威大漢,可是真正能夠了解他的人又有多少,或者說真正能夠看清楚全面的他的人又有幾個呢?
在原本的歷史上。趙云之所以在公孫瓚覆滅后愿意立刻追隨劉備而去,是因為在之前兩人就打過很多次交道,通過那幾次他自認已經真正了解了劉老大是個什么樣的的人,認為他值得托付,自己跟著他絕對有前途,后來他就成了蜀漢五虎上將;但是呂布呢?
雖然趙云沒有明說,但他臉上的猶豫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呂布也能想到這些,所以他想了一會就笑道:“子龍無需急著回復,先回去休息好恢復體力了再說吧。”
呂布說不急著答復,就真的沒再管趙云,拍一拍赤菟的大屁股,赤菟希律律一聲馬上奔跑了起來,趙云的心思也隨即被呼嘯而過的風吹走了一般,只是坐在赤菟馬背上,卻讓他不由自主又想到了自己那剛剛死去的坐騎,雖然肯定是比不上赤菟這樣的寶馬。
趙云是個重感情的人。即便現在的對象只是一匹馬,也正因為如此,呂布的話才讓他不好回答,否則直接拒絕了就是,但小少主怎么辦?
呂布沒管趙云什么想法。赤菟馬被他騎走了,他只能再從旁隨意選了一匹戰馬騎乘,至于那戰馬原本的主人,只能自認倒霉,何況他一點不覺得倒霉,呂布能夠騎他的馬是他最大的榮幸才是。
這一次針對公孫度的行動就算是失敗了,呂布本來的計劃是后面的幾萬大軍埋伏在漢昌附近,等到與公孫度約定的那一日到來,公孫度來了之后就對他一擊必殺,可沒想到因為趙云的出現,公孫度為追擊他一直來到了漢昌附近,也不知何故得出了呂布的真實目的,當機立斷逃離了此地。
但返回的途中,呂布卻并沒有絲毫沮喪,反而有些高興,如果重來一次,在預先知道而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他恐怕也會選擇這樣,因為有趙云,就值得。
其實對于三國中的趙云,后世的爭議也并不少,許多游戲還很喜歡將趙云設定為三國無雙第一武將的形象,甚至超過了呂布,但真的細究起來,趙云是不是真有那么強,又是不是只是個人能力出色而不適合帶兵,這些都是疑問。
不過呂布現在至少有一點不會感到懷疑,那就是趙云確實很強,就算他現在并沒有和自己對峙而立,但作為當世第一武將的敏銳感官,呂布還是能夠察覺到趙云身上所具備屬于超一流武將的那種“勢”。
那種關羽有,然后他死了,張飛有,然后他也死了的東西,他們都是死在呂布手下,呂布不希望趙云也死在自己手下,他更希望趙云能夠為自己所用,成為自己最有用的出鞘利刃。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也很自信,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此時趙云最大的軟肋,尤其是回到了漢昌城內,在臨時的住處里安排下了趙云之后,他去探望時就幾次三番看見趙云不顧自己休息的寶貴時間而去哄著在一路追殺途中都睡得香甜結果已到了城中安靜地界終于醒過來卻一直嚎啕大哭個不停的小嬰兒的時候,更是加深了這種信心。
等到終于再將小嬰兒哄睡著了之后,趙云終于神色復雜的看了呂布一眼,然后將嬰孩交給了呂布臨時找來的奶娘照看,“溫侯找我?”
呂布笑道:“本侯只是送這奶娘過來,子龍擅長沙場廝殺、沖鋒陷陣,這照看小孩子的活計還是交給真正懂的人吧,否則本侯真擔心信兒被教壞了,從小就打打殺殺地。”
趙云有些尷尬,隨即卻有些愣神,呢喃道:“信兒?”
呂布道:“是這孩子的名字,本侯決定給他起名為信,叫公孫信,與呂義的義字合起來便是信義二字,本侯希望將來他們兄弟二人也能做到人如其名,信義為本。”
趙云一聽呂布還是讓孩子姓公孫,微微有些動容,但隨即卻又皺起了眉頭道:“呂義……溫侯已經有了子嗣?”
呂布攤手道:“這有什么好奇怪地,難道本侯就不能有自己的子嗣了嗎?”
雖是這么說,呂布卻明白趙云的心思。
子嗣乃是香火傳承之道,這與女兒不同,原本趙云并沒有聽說過呂布有子嗣,只聽說有一個閨女,所以經過一番考慮之后,呂布料定他應該是已經有些動心了。
公孫瓚的托孤和趙云骨子里的性子,使得他在回到城內這段時間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在情感上已經傾向于呂布了,只是理智上他可能還需要對呂布有些試探,要知道這世上不止是主公在挑選人才,有才之人也要則良木而棲,只要呂布在趙云看來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主公那連最后一絲疑慮都不會再有了。
但現在聽說呂布已經有了自己的兒子,這種想法就又動搖了。
雖然就算呂布現在沒有自己的兒子,以后必然也還是會有,趙云總不可能控制著他不要自己的兒子,但到那時候作為義子的公孫信經過一定時間相處,想必也會與其積累下一點感情,盡管趙云也知道對于諸侯上位者們而言那點淺薄的感情當不得什么事情,但在有些時候,這點感情基礎還是會起到一些作用地,至少公孫信能夠因此獲得更好一些的生活,而且安全上也會更有保障。
但既然先有了自己的兒子,呂布還會對這公孫瓚幼子如何,就很難說了,義子畢竟只是義子,就像是歷史上的劉封,劉禪未出世之前,他可能是劉備的掌中寶,劉禪一來,他就成為一根草,甚至都有所不如。
趙云聽著呂布的話,趕忙擺擺手道:“云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只是……”
“本侯知道子龍的疑慮,不外乎就是信兒并非親生,擔心他受到委屈。但本侯可以在此擔保,絕對待他視如己出,與呂義不會相差分毫,當然若是子龍想要離開,那可能就……”呂布故作一臉為難,明里暗里就是一通威脅,這令趙云頓時心頭一凜。
“溫侯放心吧,信……信兒在哪里,云就會在哪里,絕對不會離他而去的。”
“難道本侯要子龍領兵出征,子龍也不走?”
“當然不是……”趙云急忙要辯解,結果才發現自己是老實人被欺負了,不禁懷疑自己此舉到底是不是正確地。
呂布從一開始打的就是這個目的,卻沒想到這么快就能夠達成心愿。
雖然趙云還是沒有明確表態,但他只要不反對留下來,呂布就有絕對的自信讓他再也生不出離去之意,趙云的性格里多少有些感情用事,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有時候卻也能成為別人攻破他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