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218章 你們去死吧 (喝吧、吃吧,這都是我們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8章 你們去死吧 (喝吧、吃吧,這都是我們的)

第1218章 你們去死吧 (喝吧、吃吧,這都是我們的)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7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前面所說的是關于如何在經濟上對富農進行限制,但是很快他們的行為就又升級了,1928年初,農業人民委員會責成自己的地方機構沒收富農多余的土地并將其轉交貧農。(第三中文)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開展了這項工作。

同時在政治上也開始對富農施加壓力。如1928年12月的土地法令提出,剝奪富農在村社大會上的表決權和被選舉權小說章節。1929年6月27日,聯共(布)中央《關于組建農業合作社》的決議宣布“剝奪各合作社中富農的發言權。”

1929年12月27日,斯大林在馬克主義者土地問題專家代表會議上發表演說,他出人意外地以個人的名義提出了“消滅富農”的口號。斯大林以全盤集體化運動中出現了“日益增長的反富農巨浪”為依據,提出剝奪富農,并宣布:從限制富農剝削趨向的政策過渡到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

伏爾加河中游地區在1月20日就已經決定在2月4日以前消滅一類富農,2月5日15日驅逐10000戶富農(二類),并為此專門成立了戰斗司令部。除此以外,伏爾加河下游地區(1月24日),中央黑土地區(1月28日),北高加索地區(1月29日和2月2日),莫斯科省(1月31日),烏克蘭共和國(2月1日)等都在法令發下之前就規定了消滅富農的具體步驟和期限。

這一次行動與早些年剝奪富農時不同,這次剝奪的富農財產不是分給貧農,在主要是轉交給集體農莊。如北高加索地區剝奪到的1320萬盧布中,830萬盧布歸集體農莊所有,相應的統計數字在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分別為2470萬和1270萬盧布。其余的財產用來償還富農欠國家的債務和分給貧農。據農業人民委員雅可夫列夫宣稱。在1931年中。集體農莊得到了從富農那里剝奪的財產達4億盧布。

很多基層機關工作人員和下鄉的工人工作隊成員在剝奪中,隨意沒收富農的財物,甚至從富農身上扒下衣服,自己分掉。發現了食物當場就吃。碰到燒酒當場就喝。他們的口號是:“喝!吃!這一切都是我們的!”“讓富農們去死吧。”

具體的處理方法就是逮捕、判刑或強迫遷居。如在伏加爾河中游地區,被剝奪的富農戶達5萬個,其中12歸入第一類,被逮捕判刑。40歸入第二類,全家遷居到北極地區,48歸入第三類,全家遷居到本省區集體農莊地域以外的邊遠地區去自謀生路。

1930年8月,烏克蘭、伏爾加河沿岸地區、中央黑土地區、北高加索及中亞地區各共和國黨中央,都下達了在秋播結束前盡快將過去被剝奪的農戶遷出的命令。這樣,到1930年底,在全國被剝奪的大約40萬農戶中,有20左右(77975戶)的農戶被遷移到烏拉爾、哈薩克和歐俄北部地區。

第二次全盤集體化以后,富農已經很難再找到了。這從征收個人稅的稅收數字上就可以看的出來:31年為7000萬盧布。而1932年的3000萬也沒有完成,以后直到取消了這一稅種。這就是這一行為的惡果。不過現在他們根本就看不出來,他們反而是以為集體農莊已經收入了大部分的資金。

在這其中對于一些在清除富農的工作中,有許多工作不得力的干部,各級政府也沒有放過他們,對他們的處理也是極為嚴格的,他們有的是丟官罷職,有的甚至為此被判刑進入了監獄,還有人被判處了極刑。

新經濟政策關于限制富農的政策就這樣變成了消滅富農的政策。提出這一政策性轉變的理論依據,就是斯大林堅持的階級斗爭尖銳化,這一后來廣為流傳的“公式”,而堅持限制富農的政策的理論依據,則是布哈林關于“農民和平進入社會主義”的論述。

在他們的這一輪針對富農的斗爭中,那些被流放和被驅逐的人,他們的出路只有一條開始向四周的國家逃難,而他們的首選則是前些年和他們進行戰爭的烏拉爾、哈薩克等地,這讓那里憑白的就得到了一批勞動力。跑過來的人他們只能說是非常的幸運,都得到了很好地安置。

在烏拉爾的邊境城市薩馬拉那里,從伏爾加河邊放眼望去,就在河的對面,那里是一片想要過來的人群,這樣的情景已經連續幾天了,看到自己的同胞們經受那樣的磨難,一些群眾自發地行動起來,他們劃著小船向那邊去,接了一些人過來。

聽到了那些過來的人,他們對于自己政府的控訴,讓那些烏拉爾的老百姓們非常的氣憤,讓老百姓們富裕的是你們的,限制的還是你們,現在消滅這些人的還是你們的,你們的還讓不讓老百姓們活了,看他們的樣子,要是在這里也是最窮的一些人了,可還要受到這樣的折磨。

要是我們這里的人們在他們那里,還不得全讓他們給槍斃了呀,要知道我們這里的生活可是比他們強了不止一點半點的呀。

當地的政府和駐軍馬上把情況向上面進行了匯報,上面的回答是:“過來的人讓他們自由選擇,愿意留下可以成為我們的人,不愿意留下,可以讓他們自行決定他們的去處。”

經過了詢問,答案是一致的,可沒有人再想回去了,回去以后那絕對是死路一條了,這一回還不得給他們再加上一條“叛逃”的罪名嗎?

當地的政府和駐軍還有老百姓們,馬上就對這些逃難過來的人進行了安置,先是安排工作一批人住到了老百姓們的家中,后來一看安排不了了,又緊急調撥過來了一批軍用的帳蓬,由當地的老百姓們和軍人們,給他們捐獻了一批衣物,讓他們不再風吹日曬的,夜晚也不會再冷了。

吃飯問題也好說,部隊方面已經過來了幾輛炊事專用車,負責運輸的汽車又運來了大量的面包和火腿腸,還有蔬菜,一切工作緊張有序,兩個小時以后所有的人都已經吃上了飯。(。。。)

(第三中文)♂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