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60章 詹天佑(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章 詹天佑(二)

第60章 詹天佑(二)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卷起步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制造業的迅展贊嘆不已。豆丁豆丁原創論壇(Bbs.Docin.net數十萬的))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后,我們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于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紐海文中學。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后,詹天佑滿腔熱忱地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筑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管輪),指揮海軍士兵進行操練。豆丁豆丁原創論壇(Bbs.Docin.net數十萬的))1883年,中法戰爭爆,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于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準備。當法國艦隊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右沖突;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

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后來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到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豆丁豆丁原創論壇(Bbs.Docin.net數十萬的))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后來請日本工程師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后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進行,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后,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經過周密的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后才確定橋墩的位置,并且大膽決定采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的設計果然成功了,不久灤河大橋建成通車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當時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么以后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筑。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并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況我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

“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

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于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