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43章 海軍的新司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章 海軍的新司令

第43章 海軍的新司令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部起步


對于這一件東西,李振華對羅世軍說道:“明天,我要給你安排一個外國人,你和他把這個東西繼續進行研究,要讓我們的水下機船能夠上陣和敵人打仗才行。明天也讓你的人帶幾個人回去把你的家屬也接來。”

羅世軍馬上表示:“李大人,以前世軍只是為了愛好,才造的此船,知道大人要把他用來和敵人打仗,世軍今后定把自己全部精力用于此船的設計制造。”

到了這時,他們三個人這才明白原來這位商人的目的,還是放在了國家的利益上的,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說的那樣,自己只是一個商人。

鄧世昌很高興,因為他在北洋水師當中,并不是很舒心的,因為作為閩系的帶頭人劉步蟾,在北洋中大搞派系,把一個北洋弄的都是以福建人為主了,鄧世昌的家鄉是廣東,所以也在排擠的范圍內,

雖說李中堂和丁汝昌十分看好他,他個人在北洋的諸管帶中以善于帶兵而著稱,但是因為他比較直言,所以劉步蟾也不是十分地喜歡他,這一次聽說李振華點名要他,李鴻章倒是有些不舍得,但是劉步蟾是十分高興的也就順水推舟,把他給了李振華了,對于除名劉步蟾也同意,于是也就順水推舟把他從北洋水師中給除了名了。

一開始鄧世昌心中是十分地不情愿的,但是自從和李振華見面以后,他卻是慶幸自己到了南方。更不用說是讓自己上了大軍艦,原來他的軍艦只有2900噸,現在自己都成了艦隊司令了,自己的旗艦是4400噸的,火力猛、速度快他是沒個不高興的。

在幾個人的談話中,鄧世昌和楊玉苓都表示了北洋水師困難現狀的擔憂,由于翁師父的那個“要命折”,朝庭每年只給北洋水師維持的銀子,根本不能發展,現在就是有了李大人的配方,也生產不了多少炮彈出來,他們三人都表示出了憂慮的神色,李振華一見說了一聲:“是我考慮不周了,那就再給北洋水師一百萬兩銀子作為支援吧。”

一聽李振華這話,讓那三個人大吃一驚,一句話就是百萬兩銀子,這人的手筆也太大了吧,但是不由得讓人不佩服李振華的出發點,就光是一個苦味酸炸藥的配方就何止百萬哪,再一者那清除日本間諜的提議又能值多少銀子呢?。

第二天,三個人在李振華的安排下,各自進入了自己的角色,尤其是防城的海軍司令鄧世昌,他在李振華的陪同下到了艦上,李振華向全體人員介紹:

“這是我們防城海軍的鄧世昌,鄧司令。”全體水兵向鄧世昌敬舉手禮,鄧世昌先是向大家還禮,然后馬上發布他的第一個命令:“誰是軍艦上的理發師?”

一個水兵向前一步大聲說道:“報告司令,我是。”

“好,把你的剃頭刀拿來,給我把這個辮子剃了。”

那個水兵楞了一下,馬上去拿工具,同時一個水兵跑去打開水,兩人侍候著鄧世昌剃了一個光頭,鄧世昌早就看到了這里所有的人都是是光頭,自己身為一個海軍司令,那是絕對不能留下這條辮子的,他在英國留學多年,他從心里早就討厭這條辮子了,但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也沒有辦法,但是今天自己終于可以把這個愚昧落后的象征給去掉了。

他的第一件事就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然后他把將要成為自己屬下的幾艘軍艦,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然后又讓軍艦上的軍官報告各項數據。

一個年輕的軍官向他報告說:“‘珠江號’軍艦具體數據為:排水量4500噸,滿載排水量為5100噸、輪機為三座往復式鍋爐,輸出動力為6500馬力,裝甲部分:前裝甲厚度為XXX側裝甲為XXX、主炮三門,前二后一,中線排列,口徑為286毫米,射速每分鐘三發、備彈450發、瞄準方式為六分儀、副炮十門,口徑為一五零毫米,各備彈500發,出廠年限為一八八七年十月。”

其它兩艦也分別向鄧世昌進行了報告。

看著自己穿的各式各樣服裝的水兵們,鄧世昌對李振華說道:“請大人為我們的海軍設計一下服裝吧,這樣穿出去,與世界海軍相比可就太寒酸了,人家還不把我們當成海盜啊。”

李振華看了一下自己的海軍戰士們,有的是美式水兵服裝、有的是法式水兵的,還有清軍的,也有普通老百姓的服裝,這也的確是不好看,于是他對鄧世昌說道:“你是海軍司令,這里一切由你作主,就由你來設計吧。”

鄧世昌的心放了下來,這樣的大事,大人都下放權力,看來以后自己可要把自己的能力全使出來了,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這位大人是真的要放權給他了。

鄧世昌也不含糊,馬上就根據自己的想像開始設計自己的海軍制服,旁邊一些軍官和水兵也在一邊幫助參考,很快防城海軍的制服樣式就出來了。第二天鄧世昌把自己設計的服裝式樣拿到了李振華那里,李振華認真地看了一下,并且建議他作了幾處修改,然后對鄧世昌說道:“好,就按你設計的樣子制作,讓最好的裁縫來給戰士們量體裁衣,要讓我們的海軍一見面就和別的國家不同,可別一出門別人再把我們給當成海盜了。”說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

說干就干,一批裁縫馬上來給海軍戰士們量體裁衣,王欣又把一些婦女們給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服裝廠,又從廣州那里從德國商行進口了一批手搖式的縫紉機,李振華一看馬上幫他們把縫紉機改進成腳踏式的,解放了縫紉女工的一只手,同時也作為一種專利,賣給了德國人。

以后光是軍服的任務就不少,這個廠算是固定下來了。第一批海軍服裝很快出來了,要說這位鄧世昌的設計還是不錯的,再加上李振華最后的修改,具有國際流行風格,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海軍服裝出現了。

上身是白色上衣,下身是藍褲子,軍官為大沿帽,戰士為無沿帽,戰士的帽子后面還設計了兩條飄帶,他們的肩上還有以后裝軍銜的地方,現在還沒有以后是一定會有的。這不是李振華的天才,這是他剽竊的后世的海軍制服式樣,同時還給他們設計了工作服,那就是一身的藍色工裝。這和原來清軍海軍的式樣是沒有一點的相同之處。

海軍的軍旗設計也是別具一格,紅色為底下面是白色的一條,上面有四條藍色的條紋(這也是剽竊),軍旗的當中是一條騰飛的東方巨龍。左邊旗子的邊上一條白色,上面是“防城海上護衛隊”,這和“安南救”的設計是一致的。

換上了新式軍裝的戰士們士氣更加高漲了,他們馬上開始了正式的訓練,鄧世昌已經根據各國以及北洋方面的情況,安排了戰士們的訓練計劃。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