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25章 開始掙錢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章 開始掙錢了

第25章 開始掙錢了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老沈陽)




于是留下了一個人專門向那倆口子進行解釋,其它的人一起和李振華到外面去開會。

李振華嚴肅地對大家說道:“我們現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現在他們的生活條件很苦,我們要想辦法給他們改善一下,一,解決防雨問題,最起碼也要讓他們雨天不能漏雨,一家先給兩塊雨布,下雨時不漏雨,下一步從廣州或是南寧進一批布來,給他們建帳篷;二、從山上引泉水下來,不要讓人們再喝咸水,三、要給他們解決一些防蚊子、防毒蛇的藥,把好安全關。

以后凡是來防城工作的人家,提前給兩個月的薪水,一半糧食一半現款,讓他們安了家以后再上工。特別是那些少數民族,以后要專門找一些懂他們的話的人幫助他們,有什么事情,提前給他們解決。對于集體住的工人,也要搞好這些工作,不能讓他們因為生活不適應而影響工作。這是命令,以后這里無論是誰來管理,都要把我的話告訴他們。”從此以后這句話作為一條規定,長期地執行下來。

第二天,一隊糧食車隊來到了他們的住地,同時還有一些衛生人員在他們的住地周圍撒了滅蚊子和防毒蛇的藥,同時有一隊工人來了,他們要幫助那些新工人們安排住處。

李振華親自領著幾個人上山去找水源去了,中國的南方天氣是非常熱的,李振華親自率領著一些技術人員和士兵到了山上,他們先是順著山泉的水流逆流而上,找到了山水的源頭,然后仔細地和技術人員勘測地形,如何把山泉引下山來,如何開挖渠道引水,還要考慮到以后如何能夠能讓水力改變成電力的問題,以后要在這里進行大工業建設,沒有電力資源是不行的,用火力發電明顯是不如用水電的。

幾天后一隊士兵和民工們上了山,然后他們忙了幾天,終于把山泉引下山來了,通過他們的住地再流入大海里。李振華又和那些民工們約定好,要他們保持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不要在山泉水中洗衣服和向水中傾倒垃圾,提高工人們的身體素質,如果需要洗衣服,那就把水打上來,冼過衣服的水,不要再倒入泉水中去了。

那些原來簡易的窩棚旁邊,開始興建起了一座座具有民族風格的簡易小竹樓,和一片片的帳蓬,那些工人們看到那些人如此地對他們,他們非常感動,不等家里的事情完工,他們就跑到工地要求上工了。原來每天的中午人們都要下班回家去吃飯,但是現在已經改成,讓家屬們往工地上送飯,飯后那些家屬們還要幫忙干到天快黑時,她們才一起回家,那些工人們的勁頭更大了,每天都要很晚才收工回家。李振華一見馬上就讓人給他們增加一個人的工資,這樣一來工程的進度就快多了,很快一條大路就修建完成了。

對于那些民工們的孩子,李振華也想了一個辦法,不讓他們到處亂跑了給他們建立了一所小學,以后的中國人必須是要提高素質的,沒有文化從何說起,那就從現在開始,對他們的孩子們進行文化學習的教育,就近安排,一個人管理著一幫子孩子們,少的地方十向個多的地方要的幾十瞪眼孩子,那就多安排幾個人就可以了,教材不光是要有什么“三字經”,“百家姓”,同時也要讓他們學習算術,以后不會這個是不行的。

高強的任務是修建碼頭,先是在海邊清淤,然后他們在那里開始修建碼頭,一開始李振華就告訴高強,要修建成可以停靠六千噸貨輪的碼頭泊位,一開始高強是不明白的,但是李振華要求他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高強是個明白人一下了就明白了,他馬上重新修改了設計圖,按新的思路來進行設計。

在建碼頭的事情上,牽扯的問題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水泥問題,水泥在1796年時英國人就發明了,雖然說買英國人設備投資比較大,但是自己現在不能生產這樣的設備,只好是用他們的了,好在自己的興華公司在廣州已經打開了局面,英國人一看他們的業務量很大,有以后長期合作的可能,因此在興華公司提出購買設備時,沒有胡要價,比較合理地給他們進口了一套中型廠的設備,因為當時中國的情況比較落后,他們把設計圖紙和安裝及生產的技術工人也給帶來了,李振華一看對英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馬上就讓人開始了工廠的建設,很快水泥廠就上馬了,不久水泥就生產出來了。

李振華知道生產水泥那里的粉塵是很多的,他特別地要求關注工人們的身體健康問題,最起碼要保證工人們的生產中要有一個口罩,但是沒有人見過這個口罩,于是李振華就先設計了一個,然后組織一些婦女們進行加工,很快就達到了一人一個,并且給那些工人們增加了營養餐和提高了他們的工資,這讓那些英國人很不理解,就連他們國內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李振華這個落后的中國人卻都想到了,他們沒想到的多著呢,李振華心里說道,以后要是有了外國的俘虜,那些臟活、累活都給他們留著呢。

這一段時間以來,李振華的投入是很大的,但是他的那位財政大臣看來是一點也不耽心他的投入,只是眼睛都不帶眨的,把銀子丟出去,在這一方面王欣要比所有的人看的明白,港口建好了,再有上幾條船,那銀子就會滾滾而來的。

事情已經看出來了,李振華的第一艘海船已經在開始運輸了,從廣州把自己需要的東西運過來,這里的物產運出去,這兩地之間的物產也開始流動起來。

他們一開始先是買了兩條舊船,加以修理就跑了一趟廣州,開始了他們的楚女航行,收入了他們的第一筆商業運營的資金,為此李振華把自己的那些弟兄們召集到一起慶祝了一番,在會上他對大家說道:“各位弟兄們,今天我們有了自己的第一筆收入,這是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這是我們奉行富國強兵之路以來,收入到的第一筆銀子,沒有一個強大的軍隊,就不能保證我們的國家不受列強的欺負,但是一支強大的軍隊要是沒有一個有力的富裕的國家支持它,那是絕對不行的,這就是以后我們發展前進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牢牢地記在心里,一個是軍事,一個就是經濟,保證這兩條的一個前提是,要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也就是要讓孩子們都能讀書學習,要是沒有文化那是不行的。”

人們都明白為什么李振華要在緊張的工作中,還要抽出人來給那些孩子們上課,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同時他也給那些工人們開辦了夜校,組織工人們進行學習,同時也給他們講解一些比較淺明火執仗道理。這出就是一些晚清時的知識分子們說的開啟民智吧。

今天的聚會,人們沒有像往常那樣,喝的大醉而歸,人們都在思索著李振華的話,人們原來對李振華只是崇拜,你怎么指揮我就怎么行動就可以,但是李振華今天的話,卻是要大家都要去認真思考了。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放到一個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那就不是李振華如何指揮下面如何動的問題了,而是在他的指揮下,如何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智慧的問題了。

李振華又派出人到福州,那里是中國海軍的發祥地,在那里的馬尾船廠附近招收了一批工人,還有一些馬尾海戰以后,失落在民間的一些水師的士兵們,那里由于中法戰爭以后,中國海軍沒有什么軍艦定單,很多優秀的設計人員和工人失業了,當興華公司前去招工時,人們沒有一點的猶豫,很快他們就來了,到了這里以后,工地上的人們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活是有的是,只要是肯干,工作和生活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就看員工們的住處,人們就非常高興,給的薪水也要高的多,那些工人們都安定了下來,他們馬上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李振華在新來的人員當中發現了幾個人,游學詩和喬德祿,在他們自己寫的經歷上,原來他們都是曾經在國外留學的“海歸”人員,他們也曾一起設計出了中國的第一艘巡洋艦“平遠”號。李振華一看這下好了,以后這里就要生產自己的巡洋艦了,馬上拍板就讓他們作為防城造船廠的廠長和總工。

廠長游學詩就讓他先負責船廠和船塢的建設,總工喬德祿開始設計自己的第一艘運輸船吧,等到約翰遜從美國進來了設備以后,就可以投入生產了。

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在大名鼎鼎的詹天佑,原來他在福建水師是海軍的軍官,由于戰敗,他也灰了心,興華公司一去招工,他也來了,李振華當然不能讓他再去干海軍當炮手了,就讓他先設計從港口區到防城縣,然后再到欽州,到南寧的鐵路,以他為主,自己組建一個鐵路建設設計組先進行實地考察,然后從財力物力上全力支持他。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