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24章 開發防城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章 開發防城港

第24章 開發防城港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1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山上的兵工廠正在忙活著,他們在李振華的授意下,一個種新型的小炮出現了,它的炮管只有幾十公分的高度,口徑為五十毫米,炮彈很小,只有幾公斤,后面幾片尾翼,射程只有幾百米,炮彈飛行很慢,但是它的彈道卻是呈拋物線狀的,可以直接打擊敵人的火力點或者是敵人的指揮官。但是這些都是秘密,他們是絕對不許對外人說的。

經過幾次的試射,他們把小炮的各種情況加以處理,很快地就過到了李振華的設計要求,但是由于原材料的緊張,只是生產了不多的一些,就停止了,以后還要從美國或者其它的地方再進口一些無縫鋼管才行的,要不真正要是用起來那問題可就大了。

丁繼先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火箭炮的研制上了,韓志超專門給他配備了幾個人手,另外李振華把這些人也都分了一下工,謝纘泰主要攻飛艇,高強負責港口的建設,黃建新和韓志超負責槍支彈藥的生產和研制。

謝纘泰那里的進展很快,他的飛艇已經全部重新安裝好了,李振華看了它的試飛情況,又重新提出了一些意見和要求,謝纘泰馬上就又開始了新的一輪的試驗。雖然生活不如在香港,但是在這里人與人的關系卻是非常的好的,這讓謝纘泰的心里覺得是非常的舒暢的。

李振華來到了后世的一處港口,廣西的防城港,他到處看了一下,覺得這里應該是一處良港,但是現在的防城卻是非常的荒涼,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各種雜草樹木長了一地,遠近幾十里地幾乎沒有人煙,李振華決定就是這里了,他讓人到南寧去找那個自己手下的敗將赫布里,和他說了一下,他要在防城租借一塊地皮,用于進行建設。

赫布里很是義氣,馬上親自跑到了防城,去找當地的知縣,和他說自己的一個朋友要在防城的海邊租借一片地皮用于建設,知縣一見上官到了,熱情招待,對于赫布里的要求,表示全力支持,反正這里是天高皇帝遠,借又不是給外國人,他表示全力支持,對于租借的租金問題也好說,那里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年到頭也不能給自己創造什么收益,全當是送給省里官員的人情罷了。

赫布里一看十分高興,馬上跑到防城去告訴李振華這個消息,于是李振華立刻就寫了一個租借的合約,然后請赫布里再跑一趟去和防城知縣去蓋印。

合約的期限為長期,每年給防城縣一百八十兩銀子,先給三年的,以后情況好了的話,再多給一些,按現在一些YY書是所說,那銀子不多,可實際上銀子已經相當不少了。

(后世王家范先生曾根據《沈氏農書》、《閱世編》、《陳確集》等書提供的資料列出了幾種物品的價格(注: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費風氣與消費結構描述——明清江南消費經濟探測之一》,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2期。):

豬肉(每斤)二分或二分五厘,鵝(只)一錢四、五分,淡酒(每斤)二分,雞蛋(10斤)五分,魚蝦(每斤)二分,鴨蛋(10斤)四分,雞(每斤)五分,

王先生所依據的大致是明清之際的書籍,沒有確切的時間。為了印證相關資料,我們從姚廷遴《歷年記》中選擇了兩個具體的年份對此進行排列:

(1)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底白米(每石)九錢五分,花價(每斤)一分六厘,栗(每斤)十五文,鮮肉(每斤)二十二文,棗(每斤)十二文,桂圓(每斤)四分,桃(每斤)二十文,糖(每斤)二十文,橘(每斤)十五文。

(2)康熙三十二年(1693)白米(每擔)九錢五分,花價(每斤)一分六厘筍乾(每斤)三分,鮮肉(每斤)二分三厘,咸肉(每斤)二分五厘,糖(每斤)二分,燭(每斤)五分。

(3)康熙三十四年(1695):豆價(每石)五錢五分,腌、鮮肉(每斤)各二十文,池魚(每斤)十三文,魚大者(每斤)十文,白米(每石)價八錢)。

防城南面的海邊上,一群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要在這里建設一個港口,那位縣太爺收了他們的銀子,大筆一揮很大方地給他們劃了一塊地,有個幾百平方公里,他認為這里是鳥都不拉屎的地方,你愿意要你就去折騰吧,我也不管,只要給我銀子就行了,給了多少銀子,大概也就是他兩年的俸祿吧。

李振華和高強率領他們的先遣小隊到了防城的海邊上,他先是仔細地看了這里的地形,這里非常荒涼,沒有什么人煙,道路也不行,手下的人們對開發此處不能理解,但是出于對李振華的敬重,大家沒有說什么,但是李振華卻對他們說道:“我們在這里將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基地,這里守著大海,我們從這里可以走向世界,我們以后的軍艦將要從這里出發去傲視世界上的海軍。”他沒有說以后這里將是自己的潛艇基地,當然了他們的目的就是那個可恨的鄰居。

當大批的民工來到以后,這里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工作,先是那些沒有飯吃的人和失去土地的農民都涌了過來,然后就是拉家帶口的人們,清朝時的農民生活是很苦的,什么錢不錢的,只要是管飯就行,他們先是修了一條通往防城縣城的大路,然后就是修建碼頭,

一幫子民工正在海邊上工作,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在那里,雖說也是曬的很黑,但是人卻是非常精神,他和那些民工們在一起工作,他要求人們把路一定要修好,他說了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人們只是一笑了之,沒有人會信他的,誰也沒有想到他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幾十年后,當人們議論起他們的國家領導人時說道:“那時候人們和他一起干活,誰也想不到他會是以后咱們中華帝國的皇帝。”

李振華和人們工作在一起,吃在一起,他對人們的生活很是關心,集體住的,倒好說了,吃的是集體食堂,但是那些拉家帶口的人們,生活相對還是比較差的,李振華專門到一些民工的家里去看了一下。

海邊一處樹林間,用各種材料自己搭建的一處處低矮的窩棚,一幫子婦女坐在了林中的陰涼地方在忙著手中的針線活,看到來了一個年輕的陌生人,她們的目光一起看了過來,這里是從來沒有外人來的,這種社會最低層的人們,是沒有人關心的,見到外人來,這對于她們來說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只見他彎腰進了人們的窩棚,看了一下里面,地上只是用一些草鋪在了地上,他又用水瓢舀起了一瓢水,喝了一口,只見他例著嘴,原來海邊的水都是咸的,年輕人的眉頭一皺,但是他沒有說什么,走了出來,又到了另外一家,里面有一個孩子病了,躺在了地上的柴草上,一個中年婦女守在了他的旁邊,見到生人進來,那個婦女抬起頭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么,年輕人走上前用自己的手摸了一下孩子的頭部,孩子頭上的溫度很高,他問了一句:“孩子病了?”那個婦女只是木然地點了一下頭,李振華上去就把孩子抱了起來,對那個婦女說道:“跟我走。”說完抱著孩子走出了門外/

他一路向那個修路的總部走去,那個婦女跟在了后面,到了那個修路的工棚那里,年輕人對一個工人說道:“快點,去把郎中叫來,這個孩子病了。”一個戰士跑了出去,一會兒一個背著藥箱子的人走了進來。

那個人很快地拿出了自己的東西,先是用手摸了一下孩子的頭部,又用一個東西聽了一下孩子的胸部,他把孩子抱到了一個木床上,從自己的包里拿出了幾個小罐子,從里面拿了一些白色的園型小藥片,又取來一些水給孩子喂下去,又用涼水泡了一下自己的白毛巾,給孩子縛在了頭上。這時他才對孩子的母親說道:“好了不要緊了,在這里休息幾天,孩子就好了。”

這時一臉緊張的中年婦女,臉上這才放松了下來,她急忙跪下就給那個李振華和“郎中”磕頭,這時門外又沖進來一條大漢,只見他進來以后就站在了那個婦女的前面,擋住了那個婦女,對著郎中喊了起來,可是一轉眼他又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孩子,他就又一下子,撲到了孩子的身上,那個婦女急忙去拉他用手指了一下李振華,又指了指那個郎中,嘴里在不停地說著,就見那個人臉上憤怒的表情,換上了一副不知道說什么好的表情,那個婦女強拉著他跪了下來,一起給李振華磕頭。

李振華一見,急忙過去把他扶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坐下,一個衛士給他端來了一碗水,可是他沒有喝水,只是在流著淚水在用手比劃著,但是屋子里的人誰也不懂他的手勢。

大家正在著急,門外又進來了兩個人,他們進來先是向李振華行禮,然后解釋說:“他們是本地的少數民族,在我們這里幫助修路的,孩子病了沒錢看,就一直拖著了,今天一看你把孩子抱走了,他一聽就跑來了,我們也就跟過來了。幸虧沒有出什么事情。”

“好了,你給他們解釋一下,然后告訴他們,孩子要在這兒住兩天才能好了,讓他們不要擔心。其他人和我到一邊去開個會。”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