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905章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5章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第905章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9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二卷發展

第985章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5月30日,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與巴爾干同盟的4個國簽訂《倫敦條約》。[e點]條約規定,埃內茲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線以西的土耳其歐陸屬地(阿爾巴尼亞除外),和克里特島割讓給巴爾干同盟國家;阿爾巴尼亞獨立,但須受俄、英、法、德、奧、意6大國監督;愛琴海諸島問題則由德、奧、英、俄4國處理。

這一次巴爾干戰爭以簽訂1913年5月《倫敦和約》而告終。根據這項條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喪失了它在歐洲的幾乎全部領土。巴爾干各國人民擺脫奧斯曼帝國壓迫的愿望得以實現。使得阿爾巴尼亞從表面上獨立了。這場戰爭客觀上具有進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質。

在這里奧匈帝國恐怕塞爾維亞得到塞國西南面的阿爾巴尼亞以后,會變得更加強大,堅持阿爾巴尼亞必須獨立,奧匈帝國的動議正與塞爾維亞一直希望通過奪取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建立一個包含塞爾維亞、黑山、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及阿爾巴尼亞的“大塞爾維亞”夢想相違背。

從此以后,塞爾維亞國內更加仇視奧匈帝國,成為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以后的戰爭,以至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

北京的北海,風玉清正在和李振華在一起,研究著巴爾干地區錯綜復雜的形勢,表面上的暗地里的。在這一片地區,他們的茅盾可是太多了。

風玉清對李振華說道:“他們現在終于算是消停了,他們就可以有一段時間的緩和了。”

李振華馬上說道:“不可能的,你就看吧,由于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很快他們就會再次的打起來的。”

風玉清道:“不可能吧,剛停止了就又要打呀?”

“不信你就看著。很快他們就會再次的打起來的,因為他們分臟不均,沒個不打起來的。”

他們正在說著。尼古拉特斯拉來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原國籍就是塞爾維亞,尼古拉特斯拉對形勢看的很清楚。他知道現在的塞爾維亞與奧匈帝國茅盾非常的大,而奧匈帝國與德國的關系又是同盟關系,而德國是又和中華帝國走的比較近,尼古拉特斯拉來的目的,就是請求李振華能幫助自己的祖國一下。

李振華笑著對尼古拉特斯拉說道:“你的意思是什么,就請你直來直去的說好了。”

尼古拉特斯拉想了一下說道:“陛下,據我的判斷,歐洲將會有一場大戰發生,而我的祖國塞爾維亞一定會是首當其沖。”聽到這里的李振華馬上就是一楞,怎么這樣的事情他會知道。難道他也是一個穿越者不成,于是他馬上就問道:“您覺得歐洲的戰爭,會在什么時候發生啊?”

“我覺得應該在1914年的6月份。”尼古拉特斯拉說道。

李振華馬上就大吃一驚,他怎么會知道的?我知道是因為我原來學習過這一段的歷史,而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楞了一會兒李振華問道:“你想讓我怎么幫助你的祖國?”

尼古拉特斯拉又想了一下說道:“只要是您不出兵去打我的祖國就行了。”

李振華馬上就回答說道:“爵士。就這一點要求啊?沒有別的了?”

“陛下,我知道這就讓您已經很為難了,我不會再提別的要求的。”

李振華松了一口氣,對尼古拉特斯拉說道:“那現在我就可以明確地答應你,我保證不會向你的祖國出去一兵一卒的。并且我還會在合適時候幫助他們。”

尼古拉特斯拉馬上就站了起來,對李振華深深地鞠了一躬:“陛下。我真的是太感謝了。”

“爵士,感謝就不用了,我只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知道歐洲會在1914年打起來的?”

“陛下,到時再說吧,我相信我說的錯不了的。”

李振華心里話,我是知道錯不了的,可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卻是非常的想要了解一下的。

而風玉清卻是在一邊想著,這兩個人可是真的有些不可思議了,怎么以后的事情他們怎么會知道啊?其實犯猜疑的不光是風玉清,這李振華也在為尼古拉特斯拉的提前知道而疑惑著。同樣地尼古拉特斯拉也是在想著,這位皇帝陛下可是什么都知道的,相信他對于我的塞爾維亞是一定有辦法進行幫助的了。

經過了這一次的巴爾干戰爭之后,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被占去了一大部分,只能保留伊斯坦布爾等少量歐洲的東南方地區,巴爾干同盟等戰勝國在倫敦召開和會,商討對占有領土的利益瓜分問題。剛剛得到的這一片領土,就好像是一塊大蛋糕擺在了桌子上,所有的國家都在為了這一塊蛋糕而虎視眈眈,大有一言不和就動手的架勢。

首先是,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就馬其頓的統治權產生了重大的分歧。保加利亞認為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作戰中他們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到一塊蛋糕,保加利亞國內傾向占領整個馬其頓,因此無法和塞爾維亞談攏。而塞爾維亞由于未得到通往亞得里亞海的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亞劃出馬其頓的一部分作為補償;希臘要求占有馬其頓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參加同盟的羅馬尼亞則要求占有南多布羅加。

《倫敦和約》簽訂后,因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失敗,奧匈帝國和德國在巴爾干半島的地位大大地削弱了。它們原希望在與俄國交戰時,能夠得到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的幫助,而現在一旦同俄國交戰,巴爾干同盟嚴重地威脅著奧匈帝國的后方。所以德國和奧匈帝國利用巴爾干同盟內部為瓜分奧斯曼帝國占領地不均所產生的矛盾,極力煽動保加利亞反對其他盟國。

談判桌上他們在爭,下面各國的使臣們也在如同走馬燈一樣,到處進行著串聯,都在想著如何得到自己的最大的利益。

首先在1913年的6月1日塞爾維亞和希臘秘密地達到了一個反對保加利亞的協議,很快地羅馬尼亞也加入了進來,而保加利亞方面,奧匈帝國卻答應給他們以貸款,并保證他們的領土完整。

到了月底的時候,保加利亞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煽動下,自持強大的保加利亞先發制人,突然就向塞爾維亞和希臘發起了進攻。

時間不長,羅馬尼亞和門的內哥羅兩國相繼參戰,加入塞爾維亞一方。而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這里也不顧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勸阻,他們也想乘機把剛剛丟失的土地收復回來,他們也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亞發動進攻。

保加利亞的軍隊很快就受到了來自北、西、南三方面的進攻,保加利亞的軍隊如何是三國聯軍的對手,他們在戰斗中屢攻受挫,很快就全線敗退。奧匈帝國原打算進攻塞爾維亞的,以此來援助保加利亞。但德國考慮到發動一場世界大戰的軍事準備尚未完成,拒絕奧匈帝國的軍事行動。這樣,保加利亞就完全被孤立了起來。

7月29日,在四面受敵的困境下,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被迫向交戰國求和。

8月10日保加利亞與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羅馬尼亞四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保加利亞被迫同意馬其頓由塞爾維亞、希臘瓜分,塞爾維亞得到了華達馬其頓,包括今天的比托拉和科索沃等地;希臘得到了愛琴海馬其頓,其范圍包括了今天的塞薩洛尼基及馬其頓南部(包括薩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島;戰敗國保加利亞,則得到皮林馬其頓,但保加利亞在戰爭中失掉了在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大部份所得的土地,將色雷斯的大部分割讓給希臘,南多布羅加割讓給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也分得少量領土。

9月29日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土耳其)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將東色雷斯和亞得里亞堡交還給奧斯曼帝國(土耳其)。

帝國總參謀部,總參謀長李彪站在了主席臺上正在對下面的軍官們講解著,剛剛結束的第二次的巴爾干戰爭,他的講話已經進入了尾聲:

縱觀第二次巴爾干戰爭,他們不但沒有真正地解決巴爾干半島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銳化。在布加勒斯特和約的基礎上,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羅馬尼亞、希臘站到了協約國一方。而抱著復仇計劃的保加利亞和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接近起來。

在整個的戰爭中,由于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使用,如飛機、裝甲車、無線電等。而作戰方法也有新的變化:戰斗隊形更加疏散;軍隊行動更注意隱蔽;進攻多采取機動作戰和迂回包圍;防御多采取陣地防御作戰的方式。

我們有的同志可能會說,他們這是吸取了我們的經驗,不過我可要告訴你們,現在人家已經追上來了,我們自己的技戰術水平也要提高一步了,我們如果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水平,下面他們很快就會超過我們的,現在就等于是給我們提出來了一個全新的要求,我們不能繼續保持原來的作戰方式了,我們也要有所進步。(歡迎您來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動力。)2013()沒有彈窗小說免費閱讀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