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761章 永遠的提爾皮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1章 永遠的提爾皮茨

第761章 永遠的提爾皮茨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7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二卷發展


來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有名的軍事戰略家,原德國的參謀總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元帥。他從參謀總長的位置上下來已經兩年了,他最有名的軍事謀略,則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名計劃:“施里芬計劃”,現在計劃早已經完成,并且已經交給了他的繼任者小毛奇將軍了。

幾位年輕的中華帝人并不認識他,甚至現在就連他是哪個國家的軍人都不知道,但是不管他來的是誰,是不是軍人都不重要,關鍵是自己的攤位前終于來了人了,哪怕就是在賣小蔥、韭菜的人,看到自己的攤位前來了客人,也要露出笑臉的,更何況他們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銷售人員。

首先是敬禮然后是一聲整齊的問候聲:“您好!各位將軍!歡迎光臨我們的展廳。”

雖然是身穿便衣,但是他們還是一起停下把手一起舉起來向對方回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動作整齊劃一,一絲不茍,真正是訓練有素。讓幾位中華帝國的軍人,從心里對他們升起了一份敬意。

對方一位年輕的軍官上前一步,向中華帝國的幾位年輕的軍人敬禮,然后用漢語和他們作著介紹:“這是我們德意志帝國的參謀總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元帥。”

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馬上用漢語對他的話進行了糾正:“是前參謀總長。”

隨后那個軍官又在介紹下一位了:“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將軍,現任德意志帝國的海軍大臣。”

提爾皮茨于1865年加入普魯士海軍,成為基爾海軍學校的一名軍校生。1869年被任命為一個小型魚雷艦隊的指揮官,后來他成為這個艦隊的監察長。在任職期間,他對于潛艇在戰爭中的潛在威力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到19世紀80年代,他已成為德國海軍中的主要魚雷專家。

1892年,提爾皮茨擔任海軍參謀長,進入了海軍高級指揮層。提爾皮茨于18961897年間在東亞指揮遠東巡洋艦隊,他曾經滄海青島駐扎過。1897年提爾皮茨被任命為帝國海軍大臣,這次任命標志著提爾皮茨。與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密合作關系的開始。

當時的德國海軍只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實力上僅和瑞典丹麥相當,或者略強少許。對于野心勃勃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而言。具有優良傳統的德國陸軍不值得擔憂,他所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海軍了。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正處于全盛時代,不但擁有規模龐大的艦隊,而且全英國最優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到海軍。這支艦隊守衛著從加拿大到澳大利亞,從印度到南非的幾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領地。

英國皇家海軍的戰斗力對德國具有絕對優勢。德國要想實現其野心,必須認真考慮這一嚴酷的事實。提爾皮茨是一個極有膽魄的人物,他不但決意為德國創建一支真正的遠洋艦隊,而且還希望這樣一支艦隊能與英國皇家海軍相匹敵。顯然。對提爾皮茨所提出的擴充德國海軍艦隊的計劃,這位毫不掩飾自己對馬漢的崇拜的德國皇帝,是十分的熱心和渴望的。

威廉二世對提爾皮茨的膽略和雄心十分欣賞,對提爾皮茨寄予了深厚的信賴,全力支持他的擴充計劃,并在不久后封他為伯爵。這種信賴是如此的深厚,以至于提爾皮茨最后獲得了“永遠的提爾皮茨”這樣一個稱呼。這個稱號是因為當他身邊的人如走馬燈一般來來往往時,提爾皮茨始終保持著自己在海軍中的權力。即使是皇帝的親兄弟海因里希親王。他在和提爾皮茨的一次爭吵之后。也出乎意料的以一個有名無實的晉升方式被調離其崗位。

這兩位德意志帝國的軍方大佬,立刻受到了那些官兵們的熱烈歡迎,在軍火武器展廳內對他們進行著介紹,不過兩人的興趣并不在一起,施里芬的興趣是在陸軍武器上,而提爾皮茨的興趣卻是在海軍的武器上。很快他們二人就分開了。各人專注于自己所感興趣的武器。

施里芬對于中華帝國在對俄羅斯的幾次戰爭中,能夠輕易地把俄羅斯族人打敗。這武器不能不說是一個先決的條件,于是他就耐心地在聽著那些解說員們。在介紹著他們的陸軍用的各種武器,但是作為一個資深參謀人員來講,他并不單純地認為武器是決定一切的,重要的還有那些參謀人員的謀略在里面。

不過要是看起來,中華帝國的軍隊并沒有什么過多地重視于謀略方面,典型的就是打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那根本就是靠的是運氣,那位中華帝國的將軍也太順利了,他居然在五天之內就把一個重要的城鎮一舉拿下,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這關鍵是他對于敵人情況的了解。

要是說運氣好,那么中華帝國對俄羅斯人的戰爭,就全是運氣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是運氣,難道他們就一直是靠運氣嗎?還有現在中華帝國剛剛用七十二萬美元,買下來的那一塊秋明地區的小型戰爭,那里的人們根本就不用正規的作戰方式去和你們打,他們是在用一些極為令人不屑一顧的手法去進行戰爭,施里芬不由想到:“要是自己的德意志軍隊遇到他們,我們的軍隊會有幾分的勝算呢?”

另一邊的海軍大臣提爾皮茨,他對于常規的海軍艦艇并不感興趣,他真正看上的東西,中華帝國并沒有什么長處,現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巨艦大炮,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現中華帝國人在搞大型的戰列艦,他們一直是在重視自己的近海防御,所有的艦艇也全是一些近海的,充其量中華帝國的海軍,也只能是一支黃色的海軍,他們也只能是守在自己的家門口,要是讓自己來衡量,他們的實力在世界海軍中只能是排到第五、六位。

可是再一想,那龐大的俄羅斯海軍可是敗在了他們的手中的呀,還有那原來也不可一世的rì本海軍,不也是敗在了他們的手下嗎?他們是如何打敗了那些曾經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艦隊的呢?

可明顯的是中華帝國并沒有什么出色的巨艦大炮,他們有的也就是一些快速巡洋艦,要是那些巡洋艦遇到我們的戰列艦,他們也只能是一炮死了,提爾皮茨清楚地知道,只要是有一發自己的主炮炮彈打中了他們的那些巡洋艦,他們也就會立刻沉入海底了。

不過他們的那些巡洋艦也太快了,他們的速度比自己那些戰列艦的速度要快上將近十節,他們對于逃跑那可是太有利了。不過現在他們的燃料已經是在用重油作為軍艦的燃料了,這讓他們的續航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這中華帝國人的一切都讓人是那么的難以捉摸。提爾皮茨和施里芬兩人又走到了一起,他們一起走到了那些中華帝國的陸軍武器前面,他們要認真地把自己的武器與他們的武器進行對比,首先大量裝備軍隊的是步槍,自己的毛瑟步槍和中華帝國的半自動式步槍相比,毛瑟步槍射程遠、殺傷力強,而他們的半自動步槍卻是射程近殺傷力小,光是那子彈就小了三分之一,彈體小,裝藥少,而且他們的子彈消耗量要大的多,這會給后勤運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壓力。

他們的確是在認真地進行了對比,但是他們比的卻不是對方,因此中華帝國的步槍卻是在他們的眼中不值一文了,而自己的步槍從設計到實際的應用都是經過實際的戰斗檢驗過了的,要不然李振華也決不會用一支廢物步槍去取得如此多的戰績。

半自動步槍的設計思路是在和原來的步槍進行對比,原來的步槍主要的特點是明顯的,射程遠殺傷力強,但是真正的戰斗卻是沒有那么遠的射程,誰也不會在七八百米的距離進行對射的,而中華帝國的一些基層部隊的軍官們,有時卻要讓敵人靠近到幾十米才開始射擊的,但是他們要求的卻是射擊的速度,也就是讓子彈像潑水一樣的射出去。

所以很多戰斗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卻是要發揮出快速射擊的能力,你打一槍拉一下栓那就慢多了,而自己的步槍卻是打五槍才裝一次子彈的,這在時間上要省了許多,就是這個時間在戰場上會產生許多的變數的。

由于子彈的縮小,節省了材料節約了資金,而戰士們的本身又增加了攜帶的數量,這戰斗力就增強了,細致呆板的德國人,他們不會想到這里的,他們以后的步槍改進,也是在吃了許多俄羅斯人的苦頭以后才想到的。

剩下的其他武器也就是那些大炮了,自己的克虜伯是世界第一,而中華帝國也是從克虜伯而來的。只有他們的七五炮有些亮點,那也是盜取了法國人的技術以后,同時出提供給了德國方面的。(。。)

2011()拒絕彈窗免費閱讀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