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431章 哈啤的淵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1章 哈啤的淵源

第431章 哈啤的淵源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再有就是云南等地的卷煙也要擴大生產,現在已經正在搞禁止鴉片的運動,讓他們那些癮君子改成吸紙煙,不要再吸鴉片了,那個東西是有毒的,從林則徐開始到現在幾十年了,一直禁不住不行,一定要把這個毒品問題堅決禁止住。]對于它的危害人類的危害也已經知道了,那就全民動員大搞禁毒品的運動吧。

香煙在一個國家來說那也是一個高稅率的產品,同時它也是一種消耗品,煙的稅率最高可以達到66,用它來出口那國家受到的益處是相當大的,適當的進行生產相對來說是很有益處的。

給庫頁島運送酒的包裝瓶子,人們分成了兩路運送,南方生產的包裝品,它們要從海上走,在東北生產的饈物,它們要從陸地上走,海上沒什么說的,只是要有軍艦進行護航,防止那兩個國家要對我們進行搗luàn,不過他們應該是不敢來搗luàn的。

陸地上的運送,也不能掉以輕心,也是要用部隊進行保護的。陸地上的路線是從原來的伯力出發一直向東,到達海邊以后選擇合適的地方渡過大海,直接上島

東北三省也動員了一些會作酒的匠人過去,幫助那里的酒廠建設,這是個技術活,不是什么人都會的,要牢牢地抓住這個利潤增長點,同時東北三省也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始大規模生產白酒了。

在哈爾濱駐軍司令長瑞的號召下,由于黑龍江的快速發展,外國移民大量進入哈爾濱,主要是一些俄羅斯人為主,為滿足外僑們的生活需要,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在哈爾濱開辦了第一家啤酒廠,以后又有捷克人、德國人相繼興建了幾個小啤酒廠,分布于哈爾濱市的各處。]

很快,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年生產能力就達到了年產300噸,后來他們兼并了德國人哈蓋邁耶爾留杰爾曼啤酒廠。該廠轉由俄國商人烏瓦洛夫經營,他們一直用哈爾濱啤酒廠的名字。又轉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國人李竹臣共營,不久又轉由耶普魯盧娃(加夫列克夫人,俄籍)和李竹臣共營。至此,年生產能力達1200噸,啤酒商標為中文“哈爾濱牌”,大量產品為木桶裝生啤酒,瓶裝熟啤酒量小,且酒質差,保存期短。主要銷售對象為哈爾濱當地及鐵路沿線城鎮中的外籍人及部分中國人。從開始到一戰后,哈爾濱先后有8家啤酒廠,后來都合并到了哈爾濱啤酒廠,這也就是哈啤的由來。

長瑞一開始并不喜歡喝啤酒,但是后來他也喝習慣了,他還專mén給李振華送了幾桶到北京,李振華對哈爾濱的啤酒表示很滿意。說比青島的質量不錯。

青島那里也在生產啤酒,德國人也是很喜歡這一口的,李振華知道雖然現在的中國人不喜歡,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還是要大受歡迎的,事情就是這樣,慢慢來就行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各地報來了關于國旗、國徽的圖案,各地收集到了很多,另外關于國歌也有了一些參加選拔的曲譜。李振華請大家到一起進行篩選.先是國旗的選擇,這些年來,李振華的興華集團公司一直在用龍的圖案,人們對于這個圖案已經是深入人心了,再說了中國人是一直以龍的傳人來自喻的,因此一面紅sè為底,當中是一條飛騰的巨龍的圖案就被選中了。

其次就是國徽,這就比較難定了,送來的圖案很多,有的是龍,有的是麒麟,有的是雄獅,……等很多,大家也沒有定下來。李鴻章有一天從天安mén前經過,他看到前面的兩支華表很有意義,于是他對李振華說道:“我看算了我們就用一顆華表吧。”

李振華馬上就同意了:“這個提議不錯,華表很有氣勢,簡單樸實,造型比其它國家的那些雕塑強多了,上面的盤龍也有明顯的中國特sè。”

其它的人也都同意了,下面就是關于國歌的事情了。有一首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李振華說這樣的東西,廣大的群眾不一定聽的明白,那就把它加工一下吧。

于是梁啟超把它重新進行了潤sè,搞成了白話文,李振華又把它加以修改,為的就是讓全國人民都能聽的懂,聽的明白。但是相對于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們來說(也就是那些飽讀四書五經的人),可能感覺會不舒服、不認可,但是只要是眾多的基層民眾認同了那就行了。

風雷動,呼聲急,中國人民在崛起,古老華夏換新顏,試問天下誰能敵。

三軍威,誰能敵,貧窮落后甩遠去,科技強軍爭在先,四海風云收眼底。

聚全力,人心齊,全國人民齊奮進,士農工商同努力,富國強兵向前進。

梁啟超讓原來禮部的樂司給譜曲,李振華提醒了他一下,還是讓民間的人士來搞吧,這是一個“陽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關系,要想人們聽的懂,那就要來自于民間了。

于是,國歌的歌詞詞就又被報紙發放到了民間,讓基層的戰士、工人、農民和一些民間的音樂家去改編它們了。

中艦的總設計師魏翰來了,他和他的幾位同行,拿來了關于第一艘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和水上飛機母艦的圖紙,李振華先和他們研究水上飛機母艦的圖紙,他們計劃用一艘貨船來改裝的,現在的法國就有這樣的水上飛機母艦了,他們的水上飛機,下面是兩個像是滑雪板一樣的東西,但是它們是中空的,增加了在水上的漂浮力,先是用吊桿把它們從軍艦上吊下去,然后在水面上進行滑行,到了一定的速度以后它們就可以飛起來了。

李振華看了一下以后覺得還是可以的,那就先改裝一艘,看一下效果,也就是用實踐去進行檢驗,就知道行與不行了。關于飛機的改裝那不是什么大的問題。既然能制作飛機,那還怕制造一副飛機的“腳”嗎?

關鍵是從軍艦上向下吊裝飛機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也就是說當它們遇到緊急情況時,是不是來的及進行吊裝了。軍艦上的飛機是用鋼纜固定在上面的。

下面就是關于“航空母艦”的問題了,最早的航空母艦出現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當時的航空母艦是被高大的艦橋給隔斷的,他們的前面用于飛機的起飛,后面用于飛機的降落,但是根據李振華給出的設計方案,我們現在就要讓他們是全通長的。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