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302章 張有財的走西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2章 張有財的走西口

第302章 張有財的走西口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聽到這個消息的張有財,和村子里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到縣里去看一下打聽一下,看這個事是不是可行,要說“走西口”這個事以前也有過,聽說那里地廣人稀,也容易找點地,hún口飯吃。

幾個鄉下人到了縣城里,果然看到了那貼在城mén旁邊的告示,上面有縣衙mén的大印呢,旁邊有個桌子,說是那個招工的人,聽認字的人給念了一遍,心里這才相信了還直是有招工這一說,而且人家那里還說可以去一家子,可以管吃、管穿、管住還可以掙銀子,這可是官府說的,不會騙人的,當下張有財幾人就下了決心要去“走西口”了,那兒招工的人還給他們寫了一張條子,也有一個印在上面,可是那印就小多了。

回到家天已經晚了,晚飯早就給自己留下了,這可是不能不留下的,有財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是一定要吃好的,婆姨是疼愛自己,那老娘哪有不疼愛自己兒子的,不過也就是兩塊黑饃和一碗野菜粥。

張有財把今天到縣城拿到的條子拿出來,把去縣城的情況和老娘、婆姨一說,兩個人都沒有說什么,呆了一會兒,老娘擦了一下有些昏花的眼睛說:“你就自己去吧,別管我們了,我和你屋里的就拉著孩子在家里過吧,常說的話‘在家千日好,出mén萬事難啊’你就自己去吧,不管掙不掙錢,出去一個人還可以省下一個人的口糧不是。首..發”老太太說的也是有理。

張有財說道:“娘,不行啊,我聽那些人說了,這可是好事啊,我們去了這一家子就能活了,不去這一家子還不都得餓死啊,今年受災的地方大了去了,就是明年天也不能挖到野菜了,剩下你們在家,……娘不行啊。”

婆姨是個孝順的兒媳fù,看到婆婆不愿意去,她也不好說什么,但是她也是三十歲的人了,她知道今年這個災年可是不好過呀。看到娘倆的意見不一樣,她就說:“娘,不行我們聽聽別人家是怎么說的,我們再商量吧。”老娘只好答應了他們。

張有財又到其它的人家去了一下,別的家也是一樣,這些老百姓們誰出過mén呀,也就是年景不好的時候出去要過飯,現在一聽要“走西口”,人們的心中也是不好下這個決心,這事眼看就要黃了。

其實張有財的婆姨王桂花,這可是個明事理的人,她一看婆婆反對,當時也沒說什么,但是她卻是自己心里有本帳,要是一家子都呆在家里,就這一點的糧食,別說是天了。就連年也過不去啊,那肯定是要餓死人的,還真不如去闖一下,也許能活下幾口人。

她扶持著婆婆和孩子們睡下,她出來找張有財了,自己的老漢正在一個表哥家里,她進了mén就看到大家都在那里發楞,她知道這事一定是沒有通過。于是她就擠了一下坐在了自己的老漢旁邊,想先聽聽大家的意見,等了一會兒,表哥沒有說話,表嫂卻是說了:“有財家里的,平常有事都是你給大家拿個主意,今天也聽聽你的,你說這事怎么辦?”

有財家里的王桂花,她也沒有扭捏,開始說了起來:“我家的情況和你家也差不多,要是這樣下去,連年也不一定熬過去,要是到了天,那就更不好過了,到時也得出mén要餓去,到了那時后悔也晚了,我們不如現在出去闖一下,別人去“走西口”沒有人幫著還去呢。我們不是還有人家那招工的啥公司能幫我們一把嗎?”

對呀,別人去那是瞎闖著的去,我們去還有個念想呢,于是這一家子算是通過了,這時一起到縣城去的幾個人也都來了,聽了王桂花的話,人們也都想明白了,同時下定了決心,要一起去了。

夫妻二人回來,看到婆婆還沒有睡,這不是小事,不能輕易就下決心,老太太也是睡不著啊,王桂花就把對別人說的話又對婆婆說了一下,老太太想了一下,這兒媳fù是個孝順的孩子,她不會看不透這個事的,有很多的時候這個媳fù比兒子有主見,最后老太太也同意了。

第二天整個小村子里的人都忙了起來,這幾家先一起去,大家也來幫一下忙,幫助收拾一下,男人們在一邊說著,等在那里安下了家,來個信,如果行我們再去,你們的家我們幫助照看著。都是窮人家也沒什么可準備的,張有財讓老娘和八歲的女兒上了獨輪車,帶上了那幾升糧食,兩條破被子和一些衣服也放到了車上,王桂花胳膊上挎上了一個包裹,兒子的背上一個小包袱,張有財和鄉親們招了一下手,推著老娘和孩子,一家子一步三回頭的走上了這一條遷徙之路。

兩個月后張有財的信回到了村里,一家五口人的一張全家福也在信中,看到他們一家子那幸福的笑容,那身上的衣服,人們的心都動了,雖然說天已經很涼了,但是村子里的人還是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條“走西口”的路,那里有他們的念想,有他們的希望。

后來隨著大量的人口流入,又有一批軍用帳蓬運送到了油田,油田的領導們說了,困難再多也要讓災民(應該是新工人)們有一個舒適的家。來的都是災民,他們在原來的地方已經生活不下去了,到了這里以后,看到有數不清的人再為他們cào勞,他們表示說,只要是有口吃的,住的不要緊,但是那些當官的說了,無論如何也要安排好大家的住房問題。

鐵路方面也一樣,把人們都安排好了,另外這里有的是地,那些勤勞的人民明年一開就可以自己再種一些,也可以省些錢的,這日子慢慢地也就好起來了,不過這些新來的工人家庭,他們沒有忘記在屋子的正當中,供上一個牌位,那就是那位救了自己一家的那位國公爺,要不是他自己這一家子就不好說,哪個災年不得餓死數不清的老百姓啊,那句話是怎么說的,叫什么“餓殍遍地”。

可是這些老百姓們走了這三千多里路卻是沒有凍餓而死的人,這能不說人家好嗎?這做人要有良心,人家對咱們這么好,咱可不能忘記了,最少也得初一、十五的給這好人上個供吧。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