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203章 準備太后的“萬壽慶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3章 準備太后的“萬壽慶典”

第203章 準備太后的“萬壽慶典”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6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原來他不光是給太后送了一輛汽車,同時他也讓雅琦給太后那里送了一臺小型的發電機,皇上那里也有一臺太后那里現在每天的晚上,可是亮堂堂的了,一開始她還說:“這個東西不好,嗓音太大了,吵的人睡不好覺。”但是老年人老眼昏花的,可是在電燈下可就好多了,那種誘惑是誰阻擋不了的,雅琦又給她把電線延長,把發電機放的遠了一些,放在遠處的一間閑房子里,她也就聽不到了,晚上再看書看戲什么的那可就方便多了,最起碼不用聞那些蠟燭的味道了。

這樣在太后的身邊就又多了一些興華集團公司的人,同樣的那些電工,也是一些情報處的一些女特工在擔任的,這些些人可都是有特權的,就是太后的寢室她們也可以進去,而且這些司機和電工都是一些好手,和那些太監宮女們處的關系很好,同時比她們可是會來事多了。

當翁同和對太后說要在北京修建一座發電廠時,太后非常爽快地答應了。慈禧太后和翁同和倆人都覺得有些奇怪,太后奇怪這些守財奴怎么想到花錢了,而且還是在一種新事物上進行投資,平時他可是凡是新事物他都要反對的呀,翁同和也在想,怎么這一次太后壓修“園子”的錢怎么如此痛快呀?

不管怎么說,反正項目是批下來了,施工的事情自然輪不到外國人干,那就是直接讓額駙解決就行了,很快銀子就打到了興華公司的帳戶上了

北京城西南幾十里外的一處煤礦,那里忙了起來,原來國內最大的興華集團公司要在這里施工了。

一位年輕的總工程師率領著一群同樣年輕的建設者們進入了建設工地,他們先是進行勘探,他們看到當地大量的煤,高興壞了,他們馬上開始了工作,用鉆機鉆了許多的眼,察看了那里的煤層厚度,然后就在那里開始施工,大量的煤開采了出來,送到了北京城里解決人們的生活,和一些小工業的使用問題,然后就是在附近建設發電廠,先是上一臺機組,十萬千瓦,先解決一部分照明問題,以后再上工業方面的。

一座座高高的鐵塔修建起來,一直通向了北京城區里,這些工作要到明年才能完工的,不著急慢慢地來吧。

既然修建了發電廠,那就要考慮到以后的熱能不能浪費的問題了,冬天那么冷,必須要解決取暖問題,現在向北京送暖不太現實,但是在東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于是李振華扔下了北京的事情,他跑到東營去了。

李振華之所以跑去了東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看了一個原來朝庭的圣旨,那是關于太后六十大壽的,他對于此事是非常的反感的,下面的一些數據就足以讓李振華反感了: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即1894年11月7日),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萬壽慶典”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籌辦光緒十八(1892)年十二月初二日,光緒帝發布上諭:“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壽宇宏開,朕當率天下臣民臚歡祝嘏。所有應備儀文典禮,必應專派大臣敬謹辦理,以昭慎重。著派禮親王世鐸、慶郡王奕劻、大學士額勒和布、張之萬、福錕,戶部尚書熙敬、翁同龢,禮部尚書崑岡、李鴻藻,兵部尚書許庚身,工部尚書松溎、孫家鼐,總辦萬壽慶典。該王大臣等其會同戶部、禮部、工部、內務府,恪恭將事,博稽舊典,詳議隆儀,隨時請旨遵行。”隨后于此年春,成立了慶典處,專司辦理慶典事宜。

下面就是用錢的地方了

一、備辦太后專用器物、修繕等情形:

龍袍、龍褂、氅衣、襯衣,各色蟒緞、絲綢等面料。以上共耗資二十三萬二千余兩銀子。

加徽號所用玉冊、玉寶、冊文、寶文,金箱、金印池等,合銀三十八萬六千兩。

金輦一乘,耗銀七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兩。

各式暖轎、亮轎、漆車燈,共耗銀七萬八千九百余兩。

彩綢工費、津貼等用銀十四萬四千一百五十兩,彩綢用銀八十六萬六千六百一十兩。

頤和園等處彩棚、彩殿物料工價等銀四十六萬零八百七十八兩。

頤和園和中南海所需鋪墊,共耗銀二十二萬四千五百四十五兩。

紫禁城等處燈只需銀二十萬兩。

各處破舊殿宇、門座、寺廟等修繕、漆飾“以壯觀瞻”,計其大者,已達八十六萬。

二、修葺街面、點設景物情形

慶典期間,凡慈禧太后由頤和園進宮所經過的道路兩旁,街道鋪面要修葺一新,并分段搭建龍棚、龍樓、經棚、戲臺、牌樓、亭座及點設其他景物。

龍棚、龍樓、經棚,每段用黃緞龍旗一面,祝嘏牌一對,上書“某處某官恭祝萬壽無疆”字樣。每段安設鮮花數盆,派官員、茶役、士兵三十八人照料,僧眾、樂師二十九人。共六十四段,每段需銀四萬兩,共需銀二百四十萬兩。

三、筵宴、演戲、儀仗情形

慶典期內,照例要給慈禧太后加封徽號,至此徽號長達十六個字,即“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他們還真是不嫌啰嗦。

單筵宴一項,要求戶部預撥銀二十三萬兩;樂師等所用各項約用七萬兩。

唱戲所用各項耗銀五十二萬余兩。

慶典期間,慈禧太后乘“金輦”自頤和園還宮,或從宮中前往中南海、頤和園及舉行儀式、筵宴時,需大量請輦校尉、太監及浩浩蕩蕩的儀仗隊。請輦校尉達七百九十八名,蘇拉一千六百二十八名,執役校尉一千三百六十二名。上述人等衣飾等項耗銀約十五萬兩,黃金三百六十四兩。置辦賞賜物品等約三十多萬兩。

四、經費來源

籌辦“萬壽慶典”所需經費,一部分由“部庫提撥”,一部分由“京外統籌”。部庫提撥之款,從“邊防經費”提用一百萬兩,鐵路經費中“騰挪”二百萬兩。京外統籌,也即京內外臣工攤派的報效銀兩,達二百九十八萬一千五百余兩。以上只是有據可查的現銀數據,其他帳外的巧取豪奪,無法統計。據史家估計,慶典共耗銀一千多萬兩,相當于清政府歲入的六分之一,足以再裝備一個北洋艦隊。

一看這份上喻李振華的心里早就煩了,他一見趕緊的就跑了,他的,我看過幾天小日本和你打起來,你這個慶典還過不過?.o.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