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200章 輿論的力量(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輿論的力量(二)

第200章 輿論的力量(二)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5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現在不光是他們在鬧騰,同時鬧的還有眾多的老百姓,他們一聽到有些大戶人家沒有交納稅糧,一些文人、士子們也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對那些不交納稅糧的人們進行攻擊,特別是一些沒有什么文化的人,他們是在用白話文在,這就讓更多的人參與了進來,原來這晨鐘報上是專門有白話文的地方的,這一來上海馬上就亂了套了

那些主家不在上海的管家們,立即就通過各種形式,在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的東家,上海道要讓他們交納稅糧了。

大部分沒有什么后臺的人馬上就開始膽虛了,他們可是知道這個上海道的后臺是誰的,他們可是知道李振華的能力的,他們立刻向上海道的官倉送去了應該交納的糧食,送糧食的人名馬上就出現在了報紙上,朱保三給上海的報紙發了話,要他們在報紙搞了一個倒計時,即:“今天距離通告結束時間還有三十天。”以此類推,增加了上海道的威懾力度。

終于他們的目光所盯著的人,也就是李中堂的名字出現在了報紙上,李鴻章原來并不知道這信誓旦旦事情,但是當上海的管家向他報告以后,他并沒有打算和李振華為這點小事發生什么茅盾,他反而覺得應該支持李振華的工作,于是他馬上就對自己的管家說道,趕緊著把欠上海道的銀子補上

這李中堂的糧食一交,其它的人也就沒有什么想頭了,原來有些人還以為法不責眾,他們要想拖上一拖的,同時他們也沒有把小小的上海道路放在眼里,但是由于李鴻章都把糧食交了,別人也就沒有什么想法了,要知道李鴻章和李振華的關系,人們可都是知道的,于是所有的欠稅都在公告結束之前交清了,那位老李還專門給李振華發了一封電報:“兄弟此舉,妙也。”

李振華拿著這一封電報對盛宣懷問道:“老兄,你看一下,這老李的電報是什么意思?”

盛宣懷看到那幾個字以后,對李振華說道:“他這是真心地愿意給你拿這銀子,沒什么的,要是他不同意,他不會給你來電報的。不過將軍的這一手實在是太妙了,讓那些大地主們不得不自己把糧食拿出來,而我們也是沒有和他們撕破臉皮。這一下應該是讓那些老百姓們高興了,讓朱道臺也在皇上面前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以后誰要是沒事光想著對付朱保三,那可就要好好地掂量一下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朱保三在完成皇糧以后向朝庭發了一個奏折,說了一下自己征糧的事情,看到他敢于向一些朝庭大員們開刀,這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也是很開心的,她們娘倆認為這是自己知人善任的結果,馬上給朱保三發了一道上喻,對他勉勵一番。

朱保三的作法,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自己占了上海這樣一處肥缺,不會沒有人不服氣的,他們肯定是要找自己的毛病,但是自己有了這一步棋,也就沒有人敢隨便的攻擊他了。

盛宣懷實際上看的比較遠,人們是不會去主動的攻擊李振華的,但是他們要是對李振華做手腳,那就是對他的下面動手,也就是原來的“左、李之爭”,表面上沒什么,但是下面卻是把胡雪巖給坑了,讓胡雪巖當了左宗棠的替罪羊。

對于上海道朱保三搞的這一步棋,很多的官員也想模仿一下,但是他們自己經過分析以后,他們都放棄了,自己是沒有那樣大的魄力的,要是自己敢來這一手,別說官職了,就連腦袋都不一定保的住的。

去年自己在茶葉和生絲上擺了洋商們一道,讓那些各國的洋商們可是心疼壞了,這件事一提起來,就讓那些作洋莊的茶商、絲商們津津樂道,去年可是真正的掙錢了,自己下面的茶農們也是多收入了一些。

茶葉這一宗貨物,從去年春天開始,那些中國作洋莊茶的商家,就在朱保三的搓合下聯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個“茶葉外銷協會”,他們居然自己定出了外銷的價格,這讓那些洋商可是大大地鄙視了一把,那些頭上留著辮子的商人們,原來都看那些洋商的眼色吃飯的,這一次他們居然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什么“茶葉外銷協會”。

這讓那些洋商們可是沒想到的,什么時候中國人也學會了想要控制價格了,不行他們馬上召開了針對中國茶商的會議,當時在上海的西洋商人們,他們有自己的組織名叫“西商公會”,這是一個由英國人把持的商業組織。那些洋商們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肯定是十分的團結的,他們這個組織在中國那是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的,他們在中國商人中十分地吃的開,但是今年卻是不行了。

他們經過一番密謀,他們馬上就發起了反擊,那些老外們坐到了一起,他們又要行使他們的老一套的辦法了,那就是先用高價開始收購茶葉,每擔茶葉價為一百塊銀元,等到大批的茶葉上市以后他們就開始壓低價格了,那時一擔茶葉的價格就要降低到六十塊銀元,或者是更低的價格,但是中國的那些茶商們根本就不理睬他們。因為他們今年自己定的價格是一百二十塊銀元一擔。

看到中國人根本就不懼怕他們的壓價,西商公會的會長英國人保羅安得森決定,讓那些洋商們自己找自己的客戶,對華商們進行分化籠絡,也就是要讓他們私下里定價,讓他們脫離自己的“茶葉外銷協會”,然后把價格進行對比,那么或高、或低的價格也就出來了,那個什么“外銷協會”也就名存實亡了。

但是幾天以后,當他們再聚到一起開會的時候,各位的匯報卻是發現那些中國的商人們卻是出奇的一致,三分之二的商家對他們是根本就不再那么恭順了,他們一致保持要一百二十塊的價錢,雖然有一些人心里有話,但是他們卻是不敢說出來的,也有的干脆就找個借口說自己不在家,讓那些洋商們白白的跑了幾趟。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