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第133章 我必須要接這個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晚清崛起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3章 我必須要接這個局

第133章 我必須要接這個局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24日  作者:老沈陽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老沈陽 | 晚清崛起 
第一卷起步

江南機器制造局是自強運動幾個兵工廠中,規模最大、預算最多的一個,除了開設當年投資約25萬兩的費用之外,其后早期主要經費來自于淮軍的軍費,后來7年時曾國藩獲得許可從上海海關取得百分之十的關稅作為制造局的經費,9年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這相當于每年有至少40萬兩以上的經費,這光是他們的的后期投入就有一千多萬兩了。

制造局最高領導人是督辦,曾國藩、左宗裳、張之洞等人均曾擔任,但晚清大多時期是由李鴻章擔任,督辦以下為行政主管,早期由李鴻章選任馮焌光和沈保靖為行政主管,并由上海道臺5年時為丁日昌)加以兼督,實際的機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則多由西方人負責,例如早期的席工程師霍斯(TFF為美國人。

江南制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國工人,包括滿人和漢人,在其中操作及學習機器,因其專業技能,當時工人的薪水是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至8倍。這些工人成為中國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產業技術工人。

每支步槍的成本高達174兩,而外國同類產品成本僅為10兩左右,江南機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于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例如從5年開始,在李鴻章、曾國藩的主持下,江南機器制造局開始了對德式武器的仿制,7年仿制出德國毛瑟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該槍使用黑火藥和鉛彈頭,威力驚人,在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藥,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藥,對于后來捻亂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槍彈之外,該局也在年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號。1891年時,為中國次煉出了鋼鐵。

但整體而言,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時的軍備生產品質并不好,例如步槍的水準不高,性能不佳(據說因此連李鴻章率領的淮軍都拒絕使用),且生產成本高于直接購買。造船的情形亦類似,年次生產之后,陸續造了數艘汽船,但所造船的度不快,整體生產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結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國購買(自造一艘船的錢大約可以向英國買兩艘船)。

制造局軍備生產成本的高漲,可歸因于幾個方面:一、所有的生產原料幾乎都靠進口。二、人員薪水偏高。三、申購物資浮濫。四、人員人數過于浮濫:除了外國顧問日漸增加,中國官員、職員有不少人是利用關系進入,坐領干薪。以官員而言,1870年代初期只有40人,大約不到十年人數就增加了一倍之多。

到19世紀末,江南制造總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彈9萬、地雷200枚、槍支2000支。

進入到機器局里以后,三人都是一副墨鏡,別人也看不出他們的樣子,他們到處去轉了一下,看到這個當時在東亞最大的機器制造工廠,現在已經成了李鴻章手中的雞肋,這真讓李振華有些哭笑不得了。

管理上的落后,人員的冗余,技術力量低下,,工人們在混日子,這些都是廠里致命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盛宣懷這一次到江南來的目的,那就是來解決問題的,可是不從體制上改變,那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解決問題的,就光是那些編制外人員,那都是不能處理掉的。

現在李鴻章心里是十分的茅盾的,扔了固然可惜,但是不扔,每年幾十萬兩個投入,制造出的武器也從不合人意。他只好是一次次的把盛宣懷派來救火,來一次解決一些皮毛問題,不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他還是得再來。

三個人在車間里轉著,盛宣懷在向李振華進行介紹,這里生產一車間是專門生產槍支的,那里的二車間是生產子彈的,但是在他們的門前卻是看到大批的廢品堆放在那里,李振華不由得問道:“盛先生,怎么這里會有這么多的廢品啊?”李振華答應盛宣懷到防城來連他的稱呼也改了,不叫他大人而是改為稱呼先生了。

盛宣懷說道:“外國進口的機器已經非常落后,同時技術力量也不行,工人的技術水平較低,這幾方面湊合到一起,那還不就完了,以前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廢品最多時占到百分之九十,就這樣那些只領錢,不干事的人還是一個勁地大吃大喝,繼續在中飽私囊。我來了幾次以后,雖然說是好了一些,但是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什么叫不干事的人?”

“唉!這里的制度將軍您是知道的,那就是官督商辦,那個衙門不想沾點光啊,他們都派出自己的人進駐到廠里來,一開始是督,后來就只是占個位子什么也不管了了,再往后又有一些人擠進來,他們只是來拿松心的薪水的,他們什么也不干(他們同時也是什么也不會的)。而且他們的工資要高于普通工人幾倍的工資的。”盛宣懷答道:“養了他們這一幫子蛀蟲,那機器局就別想搞好了。”

“那現在的設備怎么樣?”

“設備都已經老化了,大都是外國淘汰下來的設備了。”

“那中國人的技術力量如何?”

“他們根本就沒有言權,他們大都不能主事,有些有思想、有頭腦的,都要受到打擊。”

“那工人的情況怎樣?”

“工人也是到了這里來混日子,干一天得一天的工錢。”

李振華心里在核算著,現在的情況這個機器局是不好干下去了,設備老化不要緊,工人松懈也不要緊,關鍵是看你的制度如何了,局里的總工是外國人,干好干壞一個樣,再說了他們根本就不愿意讓你富強起來,二是吃閑飯的人太多了,養著他們有什么用?三是設備要更新,只有徹底的革新這個制造局才能活了。


上一章  |  晚清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