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國外傳 魯王禁軍初遇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狼行三國 >>狼行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外傳 魯王禁軍初遇敵

外傳 魯王禁軍初遇敵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5日  作者:諸葛不要太亮  分類: 重生爭霸種田穿越 | 諸葛不要太亮 | 狼行三國 


常山王趙云掛帥,各路大軍云集,名將薈萃,漢軍出動精銳人馬三十萬,如此兵力對付異族怕只是在武帝之時擊敗匈奴才有過一次。不同處在于漢武帝窮兵黷武,將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國力幾乎揮霍一空,到了晚年則要下罪己詔來平定四方浮動的民意!可在開元天子的治理之下,沒有了戰亂的大漢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發展,足以負擔戰爭。

出動如此規模的大軍不僅僅是因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開元天子要借此向四方昭示大漢的強大,敢于挑戰大漢的威嚴就會遭受嚴酷的打擊!漢軍要用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漠北。還有一點原因則是練兵,借鮮卑之力將戰刀磨到最為鋒利,隨后漢軍的百萬大軍將會飲馬長江,解決割據東南的劉備孫策,實現大漢真正的大一統,從而使漢帝國開始飛躍。

進軍北漠,趙云擺出了一個齊頭并進的架勢,以魯王劉信的禁軍為先鋒,重騎,西涼,涼州,并州,白馬,冀州等六大騎軍主力一字排開,輔以張遼的燕云軍和于禁的飛燕軍為兩翼,在長達一數百里的戰線之上推進,猶如一把釘耙來鏟除所有敢于抵抗之敵。趙云與眾將的目的就在于讓鮮卑大軍避無可避,就算對方最得意的游擊漢軍也絲毫不懼。

一般而言這樣齊頭并進戰線過長的陣型很容易出現兵力不足的弱點而被敵軍各個擊破,常山王久經戰陣豈能不知?之所以還如此為之便是對麾下漢軍的戰力有著足夠的信心,且在這幾年的整軍之中,漢軍的裝備和通訊手法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足以支撐長距離推進的戰法。倘若敵軍真得想各個擊破,那么漢軍各部就會分進合擊,一舉抓住敵軍主力。

除卻以上因素,參謀部的詳盡分析也為趙云的戰術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在種種推演之中,漢軍任何一路騎軍在遭受對方合圍之時至少有能力堅持三到四個時辰,而這個時間至少足夠兩隊友軍趕到身邊。而三軍形成聯手,憑借彼此之間的默契配合,漢軍實力還會不斷地增強。為了此次戰術,天狼拿出了最強陣容,四大軍師及龐統徐庶等人盡皆參與其中。

常山王趙云親領白馬營和近衛鐵騎位于整個陣線的陣中,此刻數萬鐵騎在草原之上推進顯得極為雄壯。常山王一身披掛白袍銀甲,胯下白馬神駿非常,如今的子龍已然年近四旬,頜下蓄起了胡須,再不是當年豐神俊朗的少年模樣,少了幾分意氣奮發,卻是多了歷練與沉穩。

“常山王,按腳程來算,魯王的禁軍所部應該已經推進到了卡蘭草原之處,前方并未有戰況傳來,天耳的分析很有道理,這拓跋玉的確與眾不同,光這份隱忍已然足夠讓人高看一眼。”趙云右側男子身批錦袍,正是鳳雛龐統,原本此次兵部尚書郭嘉也要隨軍前來,卻被天子阻止,北地苦寒,長途奔襲連續作戰天子擔心奉孝的身體,后者便推薦龐統代替自己。

說起來當日定下出兵之事時劉毅本來準備和甘寧趙云親自領軍的,三兄弟很長時間沒有一起合作馳騁疆場了,但此論一出卻是遭到了包括四大軍師在內的大部分臣子的反對。在文臣看來,天子不可輕離京都,武將心中則覺殺雞不用牛刀,一個鮮卑哪有讓天子御駕親征的資格?

大部分文武如此,劉毅只得從善如流,而甘寧的飛虎軍卡住長江令孫劉不敢輕動也是重要所在,這才讓趙云掛帥前來。至于謀臣方面劉毅選擇了更為年青的龐統徐庶。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鳳雛的戰術天賦顯露無疑,眾人經常將之與郭嘉相提并論,蓋因二人都是那種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也都是有點放浪不羈,強要說起奉孝的容貌是要遠勝龐統的。

“常山王,士元之言不假,面對我軍厚勢,那拓跋玉定然知曉正面對抗乃是自取其辱,因此此番怕也是在精心尋找戰機,倘若能殲滅我軍一路或者數路,這一戰他方才能有機會。”此時說話的中年男子一身戎裝,但卻不減文雅之氣,乃潁川徐庶徐元直也,龐士元膽大包天天馬行空,有徐庶為他查遺補缺正是互補,恰如當年張虎在郭嘉賈詡身后一般。

“王爺,以在下淺見可能不久就會有戰報傳來了,拓跋玉和我軍正面對抗的確不智,但他若想針對我軍一路,試探卻是必不可少,我軍又是否可以示敵以弱?”此刻又一名文士打扮的年青男子出言道,此人裝束與鳳雛大致相同,但很顯然他的長相就要勝過不少了,言語亦是極具信心。

“三位之言具是,我料拓跋玉也該有所行動了,至于孝直所說示敵以弱之法的確可行,不過我軍此次擊破鮮卑就是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強力鎮壓,讓一眾異族皆知我大漢之強!三位不如一想,倘若拓跋玉要找一路下手的話,那么看起來誰會是我軍較弱的一環?”趙云頷首笑道,多年的歷練和大戰的熏陶,如今子龍身上已然有了一種王者之氣,不怒而威。

卻原來另一名文士恰是法正法孝直,當年為曹操效力之時曾為之獻反攻漢中之策。后來的漢中大戰因為張虎張遼張合等人的完美發揮以漢軍的勝利而結束。但所有人也都要承認在那般情況下法正的選點還是極為準確的,倘若沒有謀劃已久的子午谷奇兵,加上魏延的精彩發揮,戰局的結果并不一定如此,當年張虎也都做好了放棄漢中退守的準備。

劉毅是很清楚法正的優秀的,因此也盡力勸說他加入為大漢效力,后者后來亦的確如此。和龐統相比法正的奇謀并不在其下,只是性格方面稍稍有些缺陷,容易睚眥必報。但劉毅用人向來只用其才,亦有著很大的包容心,此次鮮卑之戰,法正亦是憋著一口氣要在戰場上證明才能。

“我軍此次前來草原的大軍都是跟隨天子多年的勁旅,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強要選之怕是于禁將軍的飛燕軍,蓋因此軍成軍最晚,又位于我軍的最右翼。”常山王之言雖然沒有同意自己的建議,但法正并不以為忤,聞言稍稍思索之后又再言道,相比鐵騎營各軍和張遼的燕云軍,于禁的飛燕軍至少在名氣上要小得多,換位處之就極為容易成為敵軍目標。

“王爺,孝直所言有理。”徐庶一旁言道,雖然法正的表現多少有些搶功的意思但元直還是可以理解對方急于建功證明自己的心情,因為他也曾經有過,且法正之言的確在理,性格寬厚的徐庶自然會給與支持。

“嗯,的確有理,但亦不能排除敵軍出我軍不意的可能,比如說魯王大的禁軍或是張將軍的燕云軍皆有可能。”龐統素性坦蕩不喜遮掩,贊同了法正的言論之后也給出了自己的補充,觀之前與匈奴烏桓聯軍的作戰,鮮卑拓跋玉極有統軍之才,也很善于出奇制勝,不得不防。

“魯王的禁軍?嗯,以拓跋玉的用兵倒的確有此可能,不過當真如此的話最開心的應該就是信兒了,他和大哥一樣,都是上了戰陣就精力無窮,燕云軍張將軍自不必說,若是鮮卑找上文則將軍也一定會后悔。”趙云溫言稍加沉吟,隨即一抹笑容就出現在臉上,戰場之上的劉信實在是太像劉毅了,如今解決了后繼的問題,魯王更要成為大漢的一代名帥。

張遼的燕云軍?趙云根本就不會擔心,文遠也不知打過多少苦仗,險仗,司隸之處的韓張聯軍,漢中抗拒曹操,這般艱險之戰都能打得下來且發揮的淋漓盡致。面對鮮卑異族,燕云軍更當游刃有余才是。

至于于禁的飛燕軍趙云也有著很深的了解,首先統帥于禁,副統領樂進,按天子之言那都是不輸徐晃張合張遼的名將,青州一戰趙云親率大軍與之對決,深知天子之言不虛。一個能在龍驤,烈火,疾風,遼東四軍圍攻之下堅持下來的軍隊又豈會懼怕鮮卑騎軍?更別說這幾年飛燕軍的訓練都是極為苛刻,于文則嘴上不說,實則便有一爭長短的想法。

中路突進的魯王劉信禁軍,左翼張遼燕云軍,右翼于禁飛燕軍,看上去在陣型之中這的確是漢軍比較薄弱的三點,亦是眾人為鮮卑設下的陷阱之一,那么拓跋玉會不會上當?他又會選擇那一路來加以突破?目前誰也不能預料,只能依據接下來的戰況進行判斷,大草原地廣人稀,極難潛伏,天耳在此的威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說到底還需隨機應變。

而就在常山王趙云和龐統徐庶法正等人商議戰情之時,劉信統領的禁軍前部已然發現了敵蹤,大約一萬的敵騎在和自己交手之后很快就退卻了,似乎有誘敵深入之意。

新書、、、、、、、、、、、


上一章  |  狼行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