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賦系統第970章【親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物天賦系統 >>人物天賦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0章【親戰】

第970章【親戰】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5日  作者:簫輕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簫輕宇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第970章親戰

與此同時,諸葛瑾派出三員戰將,分別從南門、北門、西門同時殺出,每個人各帶領一萬馬步。

江陵城外,吳軍的大都督周瑜正在觀戰,看著投石車不斷的砸向了東門,城墻的外圍也已經被砸得破爛不堪,便笑了起來,心想再過一會兒,就可以發動真正的總攻了。

忽然,一騎飛馳而來,奔到周瑜身邊,便大聲叫道:“大都督,漢軍出城了,分別從南門、西門、北門殺出,聲勢浩大,齊攻三門外的營寨,諸位將軍請示大都督命令……”

“出城了?漢軍中除了關羽、張飛、田豫、嚴顏就沒什么將才了,怎么可能會出城展開攻擊?”周瑜也是吃了一驚,自從密探發現諸葛瑾將關羽、張飛的家人送走之后,周瑜便已經制定好了計劃,為的就是今天。

此時,他營造了一天的氣氛,徹底被攪亂了,因為他將所有的兵力全部抽調到了東門,這也是為什么他一直用投石車不停的攻打東門的緣故,其他三座城門外面的營寨留下的兵力只有一兩千人,面對漢軍的攻擊,肯定會顯得吃力。

他當機立斷,立刻吩咐道:“潘璋、董襲、蔣欽聽令!”

“末將在!”潘璋、董襲、蔣欽齊聲叫道。

“命你們三人各自帶領︽長︽風︽文︽學,ww@w.cf$wx.n@et五千人馬馳援三座大營,務必將漢軍擊退。很有可能是漢軍想來個魚死網破,絕對不能讓他們突圍而出,把他們逼回城里去!”

“諾!”

話音一落,蔣欽、潘璋、董襲三將便立刻率領人馬去馳援三座城門了。

周瑜這次雖然用十五萬人馬圍城,但是在他的估算中,五萬人馬即可攻下江陵城。所以他所動用的兵馬實際上只有五萬,其余十萬則在一旁壯其聲勢。

江陵城里,諸葛瑾回到了東門,看到吳軍已經開始有兵力調動了,便立刻下樓,對傅彤道:“傅將軍。一切拜托了,不要管兩翼的兵馬,直接沖著周瑜所在的中軍殺去,只要周瑜的中軍一退,兩翼的指揮就會失靈!”

傅彤點了點頭,在馬背上向著諸葛瑾抱了一下拳,說道:“諾!”

“打開城門,放下吊橋!”諸葛瑾當即下令道。

隨著諸葛瑾的一聲令下,士兵便將城門先行打開。然后將吊橋放了下來,吊橋一經放下,傅彤等五千騎兵便浩浩蕩蕩的從城門沖了出來,直撲周瑜的中軍。

周瑜正在觀戰,突然看見東門這里也殺出了兵馬,便冷笑了一聲,說道:“原來如此,諸葛瑾看來還頗有用兵之道。不過。很可惜,這里是我攻擊的重點。兵馬三萬人,身后十萬大軍更是穩如磐石,區區數千騎兵,能耐我何?凌操、陳武!”

“末將在!”

“各引八百連弩手,散在左右兩翼,專射敵軍座下戰馬!”

“諾!”凌操、陳武欣然領命。各自率眾分開兩邊。

分布在左翼的宋謙和右翼的賀齊看見傅彤帶著五千騎兵沖了出來,都是一陣冷笑,認為這么少的人,怎么可能是吳軍的對手,遂派人向中軍周瑜處去請命。

周瑜認為中軍有實力解決這五千騎兵。所以對于宋謙、賀齊的提議予以駁回,讓他們只在兩翼觀戰,養精蓄銳,因為攻城時,他們才是主力。

徐盛、丁奉身在后軍,聽聞漢軍出城了,紛紛策馬來到了中軍,見到周瑜后,便要求請命迎戰。

周瑜依然予以駁回,留下徐盛護衛在自己身邊,讓丁奉回去壓陣。

說話間,傅彤等人便沖了過來,凌操、陳武立刻帶領連弩手予以射擊,專射漢軍馬匹。

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弩箭射向了漢軍的馬匹,傅彤等人都是敢死之人,沒有絲毫的畏懼心理,傅彤帶領著前軍一千騎兵僥幸躲過,身后四千騎兵盡皆人仰馬翻。但是四千騎兵一經從馬背上跌落下來,也沒有慌亂,而是握著兵器,迅速地朝前奔跑著。那奔跑的速度極度的驚人,跟在傅彤的后面,相差并沒有多遠。

周瑜看到這一幕,倒是吃了一驚,沒想到漢軍當中還有如此善于奔跑的人,簡直可以和他收編的山越人所組成的軍隊相提并論。但是,他依然自信滿滿的,絲毫不將這些人放在眼里。

這時,傅彤的騎兵隊伍即將奔馳到了前軍,前軍的弓弩手頓時萬箭齊發,專射傅彤等人的座下戰馬。

“希律律……”

馬匹發出了一連串悲鳴的叫聲,箭透體內,鮮血橫流,一些戰馬負傷繼續向前奔跑,在身中數十支箭時,戰馬終于抵擋不住疼痛,轟然倒地。

傅彤等人早就做好了準備,在戰馬倒地的一瞬間,便立刻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不至于摔在地上。眾人一經落地,便立刻抽出了自己腰間的裝備的飛刀,紛紛朝著吳軍的弓弩手射了過去,一時間道道寒光刺穿了吳軍的喉嚨,在前軍前排的弓弩手盡皆喪命。

但是,漢軍的反擊并未就此結束,在每人裝備的七把飛刀射光之后,隨即抽出了腰中配到,左手則伸向背后,用力一拽,便將早就背負在背后的圓形藤牌取了出來,一手持著藤牌,一手持著明晃晃的佩刀,迅速地組成了一道防線,快速地朝吳軍的前軍沖了過去。

“嗖!嗖!嗖……”

無數支箭矢朝著傅彤等一千人射了過來,均被一千個手中持著的藤牌擋住,此時傅彤等人靠近了吳軍的前軍,前軍的人這才看清傅彤等人身上穿著的并不是盔甲,而是全部是藤條編制而成的甲衣,整個人都裹在那層藤甲的里面,箭矢射到他們的身上,竟然無法穿透。

“轟!”

傅彤等一千藤甲兵,迅速地沖撞上了吳軍的前軍,手起刀落,吳軍的弓弩手盡皆人頭落地。鮮血噴涌,灑滿一地。

傅彤背后的那四千失去戰馬的士兵,看到傅彤等人沖了過去,也個個奮勇,分布在兩翼的連弩手射出來的弩箭,竟然無法射穿他們身上的甲衣。弩箭一經撞在他們身上所穿的藤甲上,便立刻被反彈了出去,讓凌操、陳武也是大吃一驚。

與此同時,四千士兵當中,立刻分出兩千撲向了凌操、陳武所在的兩翼,藤牌護面,藤甲護身,手中佩刀緊握,一經沖上去。便立刻將吳軍殺的哭爹喊娘。

凌操、陳武等人也舉起兵器便砍,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們的兵刃竟然刺不穿漢軍身上的那層藤甲,無奈之下,只要四散逃竄。

周瑜騎在馬背上,看到傅彤等人勇不可擋,而且身上的那層甲衣也不過是藤條制成,怎么可能會箭射不穿、刀砍不動、槍刺不穿呢。

他不禁吃了一驚。看著自己布置好的士兵就這樣被傅彤等人沖散了,吳軍手中兵器失去了作用。便抱著敵人扭打成一團,可是卻被敵人的兵器所傷,只這片刻功夫,吳軍就陣亡了兩千余人。

他此時此刻才明白過來,這撥人根本不是騎兵,而是步兵。戰馬也不過是為了將這五千人送到前線的一個工具而已,其目的就是讓這撥人來攪亂他的中軍。

漢軍的反擊達到了目的,吳軍的前部無法抵擋,傅彤等一千人勢如破竹,雖然受到吳軍的阻擋。卻很容易沖破。這個時候,傅彤部下的另外四千人都一起沖了過來,和傅彤匯聚在一起,迅速凝聚成了一股很強大的力量。

吳軍的將士紛紛涌上去阻擋,可是傅彤等五千人卻像是一尊滾動的小山,滾到哪里,無論來多少人,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大都督,漢軍出奇兵,此時勢不可擋,該如何是好?”徐盛急了,看到前軍凌操、陳武被漢軍追的像狗一樣狼狽的逃了回來,士兵也都盡皆丟盔棄甲,便立刻問道。

周瑜早有定奪,退兵時早晚的事情,但是,他之所以遲遲不退兵,就是想看清楚傅彤等藤甲兵有什么弱點沒有。可是,觀察了那么久,他始終無法看出藤甲兵的弱點,藤甲兵就是刀槍不入,殺起吳兵來,也像是砍瓜切菜一般。

徐盛看到傅彤等人兵鋒越來越近,前軍潰不成軍,便急了,大叫道:“大都督,退兵吧,暫避鋒芒,來日再戰!”

周瑜緊皺著眉頭,看到傅彤一馬當先,身上鮮血淋漓,作戰勇猛異常,便立刻叫道:“退兵!”

聲音剛落,徐盛還來不及傳令,便忽然聽見吳軍背后一片噪雜的聲音,后軍存放糧草的營寨頓時火起,而且左右兩翼的營寨也都起火了,同時,火光當中,“漢”字大旗迎風飄展,一員年輕的小將手提一把大刀帶著千余騎兵從背后殺了出來。

周瑜扭頭看到這一幕,便立刻叫道:“漢軍被圍的死死,何來的漢軍從背后殺來?”

前后皆有敵人,但是對于吳軍來說,糧草大營最為主要,如果盡皆被焚毀,那么他們就會失去在荊州立足的根本。周瑜當機立斷,大聲叫道:“鐵甲軍斷后,后隊變前隊,全軍撤回大營,糧草萬萬不能有失,救火!”

徐盛領了命令,帶著環繞在周瑜周圍的五千鐵甲軍,立刻組成了一道牢固的墻,放前軍的吳軍回來,目的在于擋住傅彤等人的藤甲兵。

在后軍的丁奉立刻變換隊形,回營救火,數萬大軍全線撤退,周瑜臨走時,還看了一眼江陵城,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傅彤一路追殺吳軍,后來看到徐盛的鐵甲軍斷后,吳軍全線撤退,而吳軍大營的后面又起了大火,便立刻顯得很是興奮,正要向前追擊,城中卻奔出一騎,帶來了諸葛瑾的命令,讓傅彤撤軍回城。

傅彤不甘心,試圖沖徐盛所帶領的鐵甲軍,沖了兩次,沒有沖過,這才撤軍回城。在回城的路上,傅彤遇到從南、北、西三門撤下來的兵馬,殺紅眼的他們,便直接撞上了潘璋的軍馬,一番血拼,潘璋根本不是對手,潰散而逃。傅彤卻越發英勇,陣斬潘璋部將馬忠,提著馬忠的人頭回城邀功。

吳軍撤退回應,出現的那一小支漢軍騎兵也消失不見,而營寨中的火,也因為搶救及時而沒有釀成大禍。周瑜吃了這一虧。心中不勝懊惱,但是始終想不出來,漢軍哪里又來了一支軍隊。

戰事一了,吳軍此戰損兵一萬多人,而漢軍只損失了佯攻南、北、西三門外的吳軍營寨的千余人,漢軍首次取得了被入侵后的勝利。

這個結果,司馬朗最不愿意看到,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漢軍居然還有如此戰斗力。但是表面上。他還是恭喜了一下諸葛瑾。

勝利之后,兩個人再次小酌時,諸葛瑾才道出了其中緣由,原來今天這場勝利,竟然是他按照諸葛亮留下的計謀而行事的,司馬朗聽后也是一驚,不禁佩服起諸葛亮來。

江陵城北五十里外的一處廢棄的村莊里,司馬懿帶著賈逵靜靜地等候在那里。身邊十名精壯之士護衛著。

“大將軍,前次你讓文將軍回去報信。屬下就有點好奇,我們也正在用人的時候,大將軍卻為何讓文將軍一去不返呢?”賈逵坐在篝火邊,望著對面的司馬懿,問道。

司馬懿正在閉目養神,雖然沒有睜開眼睛。但是耳朵卻聽得仔細,蠕動了一下嘴巴,說道:“有驃騎將軍張郃、右將軍陳到,再加上虎衛大將軍甘寧的五萬水軍,足以讓我掌控一切。皇上那里正是用人之際,讓文聘回到皇上那里,也不浪費人力啊。”

賈逵苦思不解的問題終于得到了答案,便不再說話了。

文聘本來是跟著司馬懿一起到了當陽的,當司馬懿布置好一切后,便將文聘遣返了回去,所以賈逵才會有此問。

過了好大一會兒,村莊外面聽到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司馬懿突然睜開了眼睛,急忙站了起來,對賈逵道:“出去迎接關將軍!”

一行人來到外面,見一員提著大刀的白凈小將翻身下馬,司馬懿便笑著抱拳說道:“關將軍,我在這里等候你多時了,事情應該成功了吧?”

被稱呼關將軍的人年紀不過十五六歲,面目俊朗,目若流星,唇紅齒白,乃是漢國大將軍關羽的長子關平。關平一經下馬,便向著司馬懿拜了一拜,說道:“大將軍智謀過人,那周瑜果然中計,只可惜大將軍給予我的兵馬太少,不能讓我痛痛快快的殺上一場,否則的話,我定要燒毀周瑜的糧草大營,讓吳軍全部餓死。”

司馬懿道:“關將軍不必如此,我華夏國和吳國好歹也是盟國。今天破例幫助關將軍,也是事出有因。既然今天成功了,那么關將軍是不是也該按照約定,回到我們華夏國了?”

“不!我要去找我父親,我臨行前已經和家母說過,不找到我父親,我絕對不會回去的。大將軍,只要我找到了我父親,我會按照當初我們的約定歸順華夏國的。”關平執拗地道。

司馬懿點了點頭,說道:“百善孝為先,關將軍也是個孝順的人啊,既然如此,我也不好阻攔。只是,你記住,以后千萬不可再魯莽行事,若不是我先遇到了你,單憑你一人之力,怎么可能是周瑜十五萬大軍的對手?”

關平道:“怕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嘛!”

“關將軍的膽略仲達自然不會否認,只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你這樣死去,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這里有五十枚金幣,七天的食物和水,你帶在身邊,路上也不至于餓著,這匹馬,也一并送給你了。”司馬懿讓士兵拿過來了盤纏、食物和水,遞到了關平的面前。

關平道:“謝大將軍了。我走之后,還望大將軍代為照顧家母和舍弟,以及我三叔的家眷。”

“放心,皇上對關、張兩家會照顧的無微不至的,見到你父親后,記得告訴你的父親,就說皇上一直會在洛陽城里等著他,只要他愿意,隨時都可以去見皇上。你們的家也會安置在洛陽。”

關平點了點頭,抱拳道:“那告辭了!”

說完,拿上司馬懿給的東西,騎上戰馬,只攜帶了一柄短劍,便策馬而走。很快便消失在了夜色當中。

賈逵見關平離去,問道:“大將軍,關平也算是將門虎子,這樣放他歸去,豈不可惜?”

“只要關羽歸附,關平自然會歸附。張飛也會。皇上在漢水河邊發現了關羽在破舊的土地廟里寫下的字跡,所以才會讓我如此做。現在,收拾兵馬,撤軍回營。明日一早,大軍全線進發,兵臨江陵城下,與吳軍爭鋒。”

賈逵道:“可是皇上讓我們駐守當陽,截斷襄陽和江陵的聯系,大將軍不得圣旨。私自出兵,而且還是和盟軍爭奪,會不會引起兩國邦交上得爭端?”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何況皇上已經委任我為征南大將軍,全權處理征南事宜,征南,指的的就是江陵以南的地方。皇上要是怪罪下來。一切罪責,有我扛著。與你們無關。還有,你派人去通知虎衛大將軍甘寧,讓他的五萬水軍折道返回,由長江進入江陵一帶,橫在江上,切斷荊南四郡和江陵之間的聯系。”司馬懿一臉冷峻地說道。

賈逵驚住了。心想這司馬懿也太大膽了,不過才是征南大將軍,怎么敢向甘寧發號施令。他楞了一下,問道:“大將軍,甘寧可是五虎大將之一。又是皇上親封的虎衛大將軍,大將軍現在的官銜也不過和甘大將軍平級,只怕……”

“我有皇上親授手諭,負責全權征南事宜,任何人都要協同作戰,必須要聽我調遣,如果軍令無法統一,如何完成征南事宜?你拿著皇上寫給我手諭,親自去竟陵見甘寧,陳說利害關系,并且讓陳到由陸路出兵,屯兵華容道。”

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賈逵是曾經的武科狀元,被封為左車騎將軍,但是在品級上,卻低了司馬懿一級,是從一品。他聽后,也無法反對,便抱拳道:“諾!屬下遵命!”

司馬懿點了點頭,轉身對哪一千名騎兵說道:“大家辛苦了,現在全軍回營。”

司馬懿等人回到營寨不多時,便有斥候來報,說是有兩撥人馬分別從當陽奪路而去,斥候疑是看見了吳國的皇帝孫策以及大將周泰,另外一路斥候則說看見了諸葛亮。

兩路斥候匯總到司馬懿這里時,司馬懿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多言,并列下令所有人不準在追擊,撤去當陽一帶所有防護,準備明日拔營起寨,向江陵進發。同時,司馬懿派人去通知張郃,讓他從夷陵出兵,朔江而上,攻打秭歸、巫縣、魚復三地,并且以他所部軍馬駐守在益州巴郡的魚復縣,伺機而動。

另外,司馬懿分派帳下一個中郎將帶兵五千去駐守夷道,控制長江兩岸。

這邊命令下達之后,華夏軍便紛紛做好準備,只等平明拔營起寨。

江陵城里,諸葛瑾大勝了一場,就連傅彤等人也都毫發無損,不禁對這五千副藤甲尤為依賴。

時至半夜,守城軍士忽然看見一小撥人靠近城池,問明之后,方知是諸葛亮帶著沙摩柯回來了,守城將士立刻開門放入,并且派人去通知諸葛瑾。

諸葛瑾聽聞諸葛亮回來了,喜出望外,便親自去迎接,一番寒暄之后,這才迎入房中。

“兄長,這些日子吳軍動向如何?”諸葛亮一進入大廳,不問別的,專門問吳軍的動向。

諸葛瑾于是便將一個晝夜的激戰告訴了諸葛亮,并且將周瑜后營起火的事情也一并說給了諸葛亮聽。

諸葛亮聽后,狐疑道:“奇怪,我并未在城外留有軍馬,周瑜后營如何起火?”

諸葛瑾道:“我也納悶,只是不知道是何處兵馬所為,我還知道是你秘密留下了一手,讓人在外面配合。”

諸葛亮想了想,笑道:“司馬懿大軍駐扎在當陽,分兵三路成為品字形,意在鉗制吳軍,我想,周瑜后營起火,必然是司馬懿所為。兄長,聽聞司馬朗在此間,怎么不見?”

“哦,我這就去派人叫他過來。孔明,你與華夏國皇帝洽談如何?”

“確實是一位明主,而且見識非凡,非我能比擬。”

諸葛瑾聽完諸葛亮的話,便已經明白了,道:“這樣做,只是覺得有點愧對陛下……”

“兄長。陛下防備自己的結義兄弟都像防賊一樣,對于我們又怎么能夠放心?五年來,關羽、張飛都被丟在荊南,雖然有大將軍、大司馬之名,卻沒有大將軍、大司馬之實,我想兄長在荊南也是親眼目睹。關、張二人待陛下又是如何?”

諸葛瑾搖了搖頭,說道:“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諸葛氏,希望這一次你真的沒有看錯,華夏國能成為你的用武之地。”

“兄長放心。”

兩人商議完畢,便讓人去請司馬朗。諸葛亮知道,司馬朗是司馬懿的長兄,又是外交部的尚書,在華夏國也算有分量的人,便準備通過他。來實現自己的大計劃。

不久,司馬朗便來到了前廳,看到諸葛瑾、諸葛亮二人,雖然他沒有見過諸葛亮,但是見相貌和諸葛瑾相差無幾,也能推測出來,當即抱拳道:“見過二位諸葛大人。”

諸葛亮笑道:“司馬大人好眼力,既然已經知道我是誰了。那么我就不再自我介紹了,請坐。”

司馬朗坐下之后。問道:“諸葛丞相不是在襄陽嗎?”

“此一時,彼一時。司馬大人,咱們就不再客套了,直接開門見山,我有一計,可助華夏國奪得除卻江夏以外的荊州。不知道司馬大人可否愿意聽?”

“當然。不過,我想諸葛丞相這個計謀也必然會有什么條件吧?”司馬朗也不笨。

諸葛亮笑道:“當然,我幫華夏國奪取江陵和荊南四郡之后,便會歸附華夏國,華夏國也應該秉公處理。為我論功行賞。”

“這個是自然,華夏國向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絕不徇私。”

“這個我就放心了。”諸葛亮于是將自己醞釀已久的計劃給說了出來。

司馬朗聽后,不禁一陣狂喜,道:“如若果真如此,真是荊州百姓幸甚。”

“嗯,你此刻就出城,連夜奔馳到當陽,你的弟弟司馬懿將大軍駐扎在那里,你且將計策說給他聽,讓他明日只管來取江陵即可。”諸葛亮道。

“好,我這就出城。”

當夜,司馬朗快馬加鞭,在傅彤的護送下,離開了江陵城。而與此同時,諸葛亮趁著吳軍敗績,讓沙摩柯帶人出城,返回武陵,而自己則讓兄長諸葛瑾帶城中半數兵馬秘密出城,在南門外立下營寨。

吳軍雖敗,斥候猶在,漢軍的行動自然被斥候看在眼里。于是,斥候急忙將江陵城中的異常舉動報知了周瑜。

周瑜聽到之后,與眾將計議道:“諸葛瑾親自帶兵出城,在南門立下營寨,那么城中必然有人守備,聽說劉備已經宣布諸葛亮為國賊,只因華夏軍在當陽防守嚴密,未曾放過漢軍一名斥候,所以江陵城中無人得知。此必是諸葛亮回到了江陵城,夜晚那撥人也必然是諸葛亮等人。看來,他是想與城外營寨互為犄角,以免我軍再次受到我軍攻擊。這諸葛亮到底是比他兄長諸葛瑾聰明一些,知道困守并非上策的道理。”

“大都督,那我們該如何應對?”蔣欽問道。

“無妨,先停一天再說,今天士兵都盡皆疲憊,不可再行攻擊,這個時候,陛下也該……”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帳外忽然傳來一聲大喊,孫策當先走了進來,身后跟著周泰。

帳內周瑜等人一起拜道:“臣等叩見陛下!”

“免禮。”孫策回來,大步流星地走上大座上,問道:“江陵城形勢如何?”

“臣今日佯攻一個晝夜,卻不料城中有人殺出,穿一身藤甲,盡皆刀槍不入,我軍無法抵擋,損兵萬余人,無奈之下,只好退兵。又諸葛亮使奸計,與城中士兵里應外合,險些燒掉我軍糧草,幸好撲救及時,不至于犯下大錯。”周瑜很簡單的說明了今天一天的事情,向孫策匯報道。

孫策也是風塵仆仆的,聽到周瑜的話后,并沒有責怪,只是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漢軍實力猶在啊。”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應該是先讓士兵休息一日,待后日起大軍。以十數萬兵力同時強攻江陵,江陵城墻今天被我軍用投石車砸的也差不多了,如果強攻的話,或許能在三天之內拿下江陵。”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江陵,是漢國最難啃的骨頭。只可惜我們當時估計不足,以至于才有此敗。公瑾,你就按你的思路去做吧,不必稟告于我,我說過,指揮大軍,全權由你負責,沖鋒陷陣,就交給我!”

周瑜想說些什么。但是話到嘴邊又忍住了。因為他知道孫策的個性,如果反駁的話,肯定不會聽到什么好聽的。在他心里,孫策是皇帝,沖鋒陷陣應該是將軍干的事情,哪里有皇帝親冒矢石的道理,雖然知道孫策悍勇,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孫策有個三長兩短。那吳國的基業將托付給誰?

孫策似乎看出了周瑜的所想,笑著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說道:“放心,朕洪福齊天,不會有事的。”

約到平明,司馬朗才奔馳到了當陽。馬不停蹄,直接奔到司馬懿的營寨,眾人都認識司馬朗,也都不敢阻攔,所以一路暢通無阻。

司馬懿剛剛起身。穿戴好盔甲,掛上佩劍,正要出門,忽然見到自己的兄長風塵仆仆的趕來,便急忙迎入,問道:“兄長從何而來?”

“江陵!仲達,快……快……快發兵江陵,在午時之前務必要趕到江陵,如此一來,江陵城就是我軍的了。”司馬朗急忙說道。

“兄長,你且慢慢道來,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司馬懿卻顯得很是平穩,不慌不忙地問道。

“哎呀,仲達,快發兵江陵,有什么話,路上再說!”

司馬懿笑道:“兄長,在你抵達這里的時候,我軍的一支輕騎就已經抵達江陵城下了,我已經派牛金去了。”

司馬朗也是很驚詫,當即將諸葛亮對他說的話完全說了出來。

司馬懿聽后,點了點頭,托著下巴說道:“諸葛孔明果然是一個智者……兄長,事不宜遲,我這就上路,牛金雖去,兵馬卻少,如果吳國翻臉,不足以抵擋吳軍,兄長一路艱辛,且在此休息……”

“都這個節骨眼上了,還休息個什么?累不死,江陵城重要!”

于是,兄弟二人一同上路,司馬懿引一萬騎兵在前,司馬朗領三萬步兵隨后,一路浩浩蕩蕩向著江陵城而去。

與此同時,江陵城下,牛金率領著一千輕騎往來奔馳,來到西門時,看到城墻上防守嚴密,扭頭要走時,卻被一人叫住。

“將軍且慢!”

牛金本來是來江陵打探消息的,作為前哨部隊,只是巡視,并無任何攻城之意。他回頭看見城門上立著一人,那人他見過,正是昨夜司馬懿讓他放跑的諸葛亮,當即勒住馬匹,問道:“丞相喚我何事?”

西門突然吊橋放下,城門打開,諸葛亮叫道:“將軍請進城,江陵城是你們的了,免得被吳軍占去。”

牛金一陣狐疑,不敢進城,在外躊躇不定。

諸葛亮看到牛金在那里猶豫,便道:“我已經將兵馬盡數撤到城外,你若不進,就必然會被吳軍乘虛而入,不可再遲疑不決!”

牛金道:“先別撤,大將軍大軍未到,我只有一千人,只怕守衛不住江陵城,你且等到午時,我大軍一到,必然會入城。”

諸葛亮道:“好,你且回去轉告司馬懿,讓他快點來,過了午時,吳人生疑,你們可就無法占據江陵城了。”

“知道了。”牛金說完之后,轉身便走,帶著一千輕騎原路返回,去見司馬懿。

諸葛亮站在城墻上,命人關上城門,升起吊橋,大聲喊道:“午時從北門進入!”

傅彤聽后,問道:“丞相,你這樣大聲的喊,萬一被吳軍斥候聽到,那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笑道:“喊的就是給吳軍斥候聽得,你過來,到了午時,你只需……”

傅彤聽后,哈哈大笑,當即說道:“丞相妙計,吳人又要折損兵馬了。”

諸葛亮道:“既然要決定歸順華夏國,自然要消耗吳軍,打出幾個漂亮的仗,才能在華夏國立足。”

傅彤道:“末將明白。”

吳軍大營里,斥候將在江陵城西門外聽到的諸葛亮和牛金的對話全部告知孫策和周瑜。

孫策和周瑜聽后,不禁心頭一震。

周瑜道:“陛下,看來諸葛亮是想將江陵城獻給華夏國,如此一來,我軍苦戰在此,損兵折將,將什么都得不到了。”

孫策道:“既然他們相約在北門,時間定在午時,只要我軍派兵阻撓司馬懿進軍,然后我軍偽裝成華夏軍進入江陵城,那么江陵城就可以唾手可得。”

“陛下英明。只是,派人去阻撓司馬懿,卻不能發生沖突,一般武將司馬懿絕對不會放在眼里,我親自去見司馬懿,也想會一會這個征南大將軍。”周瑜道。

“不!我去!我是皇帝,司馬懿見到我,絕對不敢放肆,我要拉著他敘事,他也不能違抗。你去了,反而不好。”孫策道。

周瑜點了點頭,說道:“臣遵命。”

計議已定,孫策便委托周瑜全權負責此事,自己則孤身一人帶著十余名親隨,浩浩蕩蕩的去江陵城的必經之路上等待司馬懿。

周瑜則聚集周泰、蔣欽、凌操、陳武、董襲、潘璋、徐盛、丁奉、宋謙、賀齊等將,一一分派命令,準備全力奪取江陵城。

不多時,又有斥候來報,說江陵城內又有兵馬出動,從南門進入了城外的營寨,往來反復好幾次。周瑜聽后,更加深信不疑,加上他早就洞悉諸葛亮有投靠華夏國的傾向,只是一直搞不明白,為什么諸葛亮不直接在城頭懸掛華夏國的軍旗,直接投降了事。

雖然不明白諸葛亮是怎么想的,但是這樣卻是對吳國有利,如此一來,吳國也可以見縫插針,直接進入江陵城,這樣吳國才不至于有所損失。

不管怎么樣,這一次周瑜是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江陵城了。在一切調度完畢之后,剩下的就是在等時間了。

司馬懿正在向前行軍,忽然遇到牛金回來,兩下相見,牛金將諸葛亮所言之事一說,司馬懿聽后,便立刻催促大軍前進,萬馬奔騰,川流不息,冬日里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長長的馬蹄印,踩得雪地上得泥土也都成了稀泥。

大軍向前奔馳不到三十里,司馬懿便見前面去江陵城的必經之路上一個人身穿龍袍,頭戴皇冠,身后十余名武士盡皆身披金甲,顯得華貴異常,不是孫策,還能是誰。

于是,司馬懿急忙抬手命令手下停止前進,大軍駐足,他則單騎向前,來到離孫策還有五米遠的地方,翻身下馬,向前走了幾步,單膝下跪,抱拳道:“華夏國征南大將軍司馬懿,參見吳國皇帝陛下!”

“平身!”孫策笑著說道,抬起了手,示意司馬懿起身。

司馬懿站起身子之后,一臉和藹地說道:“久聞吳國皇帝陛下威武異常,今日一見,果然名不遜傳。只是外臣不知,皇帝陛下如何會在此荒郊野外出現?”

“呵呵,司馬將軍,朕是在這里專門等你啊。”

“等我?”司馬懿從見到孫策的那一刻起,便已經在心中有所猜測了,聽到孫策如此說話,便故作不知。

“是啊,朕聽聞司馬將軍親臨戰場,準備配合我軍去攻打江陵,所以特意再次等候司馬將軍。司馬將軍,聽說你是華夏國第二屆文科狀元,今日一見果然是一表人才,朕好久沒有見到如此青年才俊了,想和司馬將軍坐下聊聊,不知道你意下如何?”孫策說著,便翻身下馬。(未完待續……)

最新小說


上一章  |  人物天賦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