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賦系統第928章【內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人物天賦系統 >>人物天賦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8章【內訌】

第928章【內訌】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3日  作者:簫輕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簫輕宇 | 人物天賦系統 
小竅門:按→鍵可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第928章內訌

作者:下載:

蔡邕什么都沒說,也什么都不敢說,再多說一句,只怕會給自己惹到麻煩。他注意到林南的眼神帶著一絲異樣,他是聰明人,自然明白林南所擔心的是什么。在整個燕國現有的官僚體系,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官員都是他的門生故吏,或者是由他直接舉薦和間接推舉的,如此龐大的人脈關系,卻都向他看齊,難免會惹來非議,而遭受到別人的猜忌也是正常的。

林南翻身上馬,朝蔡邕拱拱手之后,便輕聲地喝了一聲,騎著馬便離開了,心卻暗暗地想道:“貂蟬,對不起,只能委屈你了,畢竟蔡氏已經在燕國悄無聲息的占據了龐大的官僚體系,何況蔡琰又給我生下了第一個兒子,為了不給以后眾位大臣留下反駁的口實,只能如此做了。不過,你放心,不管是皇后還是貴妃,我對你的情一直都不會改變。”

蔡邕見林南離去,提著的心終于回到了原處,長出了一口氣,擦拭了一下額頭上滲出來的冷汗,便自言自語地說道:“此主雄才大略,古往今來,能與之相提并論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了吧?”

“大人,剛才主公問起,為什么大人不直接讓琰夫人當皇后呢?”車夫不解地問道。

“你以為主公是心甘情愿的讓琰兒當皇后嗎?其實他的心里還是希望蟬夫人當。只不過,礙于我的門生故吏太多。而且琰兒又給主公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所以才讓琰兒當皇后的。看來,我必須盡快撇開和門生故吏的關系。盡量和他們少來往,也免得給人家落下口實,說我蔡邕有什么非分之想。”

“大人,琰夫人生下的可是主公的長子,等以后一旦主公不在了,那琰夫人的兒子不就是可以接替主公了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大人沒有什么非分之想。這種事情,早晚也會落在大人頭上……”

“閉嘴!以后休要再說此等話語。否則的話,我就讓你變成啞巴。還有,從今天開始,我的那些門生故吏。任何人沒有要事的,一概不見,有要事的,請他們稟告各自的上司,不必再來蔡府!主公聰明絕頂,必然能夠知道我這樣做的目的。”蔡邕對自己的車夫厲聲說道。

車夫跟隨蔡邕多時,早已經是蔡邕的心腹了,聽完蔡邕的話,便不再吭聲了。扶著蔡邕上了馬車,他揚起馬鞭,趕著馬車便回蔡府了。

林南回到王宮。立刻召集了田豐、蓋勛、盧植、鐘繇、司馬防五個人,他逐漸意識到了漢末的人才選舉制度的弊端,短短的兩年功夫,蔡邕的門生故吏就已經占據了整個燕國地方官的四分之一,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個數字,他自己以前都沒有估算過。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直到最近幾天,他才意識到這種人才推舉制度的弊端。說實在得。不是說蔡邕的門生故吏不好,而是當他們多的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就會逐漸抱成團,形成一個團體,很容易動搖根基。所以,他要改變這種人才的推選制度。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世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現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斗爭激烈。

在這種背景形勢下,曹操唯才是舉的主張就顯得要高明的許多。曹操曾三次布求才令,他明確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異質”,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要起用他們來治理家國,來帶兵打仗。

這無疑是對當時強調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沖擊,也是對當時用人標準的一次大糾正。

指導思想的改變,引來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逐漸改變了東漢以來由門閥世族主持鄉閭評議和控制選舉局面的形勢,從而為建立新的選舉制度創造了條件。

曹孟德去后,曹丕在采納陳群的創議后,就把曹操“唯才是舉”的方針制度演化了,便成了九品正制,后來,這種制度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但當時察舉尚未完全廢除。

不過,九品正制也并不靠譜,所以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尷尬局面。

歷史,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有反思。

林南反思過種種的人才選拔制度,包括科舉制在內,都曾經繁榮一時,但最后還是盛極而衰。在這種情況下,他倒是想出了一個類似科舉制的方法,那就是效仿后世社會的選秀節目,利用這個方法親自來選拔人才。

正當林南還在思索當時,田豐、蓋勛、盧植、鐘繇、司馬防五個人先后走進了大殿,異口同聲地拜道:“參見主公!”

林南擺擺手,示意免禮,緊接著說道:“讓諸位大人前來,也是有一件事迫在眉睫,還需要諸位大人共同協助。”

“主公盡管吩咐,我等當竭盡全力。”

林南道:“如今原已定,然而恢復原需要大量的人才,我的意思是,暫時將冀州各縣的縣令調到原,歸賈詡統一管轄,治理地方。另外,再公告天下,我大燕即將舉行一場人才大選,、武皆有,凡是有才者,都可以報名參加。武分開選拔,凡是能一舉奪魁者,官封為尚書令,武官封為衛將軍,除此之外,還賞金幣千枚,授予二等侯爵之位。”

眾人聽后,都頗感震驚,沒想到這次人才大選竟然給了如此豐厚的獎賞,也由此可見林南對人才的渴求。

林南繼續說道:“凡進入前十名者。皆可為官,其余優秀者,也可以做官。你們將此命令草擬成檄。公布天下,只要是有才之人,不管他是哪國人,不管是否仁孝,只要能治理地方,帶兵打仗,就可以在我燕國為官!”

眾人見林南求賢若渴。也都毫不猶豫地表態,異口同聲地說道:“諾!我等必定竭盡全力。將此消息公諸天下。”

林南點了點頭,說道:“恩,至于選拔的地點就設在落陽舊都,時間嘛……就定在十月初八。”

“洛陽?”田豐狐疑地問道。“主公,洛陽已經成為了廢棄之地,四周荒無人煙,在那里舉行選拔人才,會不會有些不妥?”

“沒有什么不妥的,我這樣做,也是為了燕國的防守著想,如果放在薊城,其他國家前來選拔的人才就會覺得路途遙遠。而且也很難保證其沒有什么渾水摸魚的奸細,冀州兵力空虛,一旦被奸細知道了。必然會在燕國境內搞破壞。洛陽周圍雄兵二十萬,即使有奸細存在,洛陽一片廢墟,又有什么可以讓他們查明的呢?”林南急忙解釋道。

“主公英明。”眾人聽后,齊聲答道。

林南笑著說道:“即刻布成公,散向各地。由趙云擔任這次武官選拔的主考官,至于官選拔的主考官嘛……就交給盧植大人好了。”

盧植聽后。心一怔,他從未想過這個主考官會是自己,當即說道:“主公,這……這會不會有點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盧大人可是平定了黃巾之亂的大功臣,后來又榮升為大漢的尚書令,門生故吏也多不勝數,海內知名,名聞天下。如果沒有盧大人,就沒有我林南,當年平定黃巾之亂時,若非盧大人如此信任我,讓我建立功勛,我又怎么能有今天?我以為,盧大人擔任這次官選拔的主考官,再合適不過了。”林南義正言辭地說道。

盧植聽后,內心里涌出了一番感動。他的學生也不少,其以公孫瓚、劉備最有作為,林南也是他以前提拔的部下,曾經在他的手下擔任前軍司馬一職,也是他委以重任的一員猛將,如今即將成為大燕的皇帝,他的心里不知道是為自己的部下的這種成就感到歡喜,還是對自己人生的際遇感到悲哀。

經林南這么一說,在場的田豐、蓋勛、鐘繇、司馬防才想起來,林南之前確實是盧植的部下,如今卻翻了個翻,部下成主人,確實有點天意弄人。

不過,好在盧植為人并不愛斤斤計較,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對于自身的才華也很了解,能夠看到自己昔日的部下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已經很欣慰了。也許等多年以后,他抱著自己的孫子講故事時,還可以說“知道嗎,當今的皇帝,以前是你爺爺的部下”,這是多么有榮耀感的一件事情啊。

盧植想了良久,最終抱拳道:“諾!我定然不會辜負主公的厚望。”

林南笑道:“盧大人的為人,我自然清楚,我聽說盧大人的兒子也很有才華,不如讓他一起來參加這次選拔吧?”

盧植聽到這里時,便黯然失色地道:“主公,你有所不知,我膝下有三子一女,長子、次子盡皆死于黃巾之亂……近年來,我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不知道哪一天就要離開這個塵世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那雙兒女……”

“盧大人盡管放心,盧大人對我有知遇之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盧大人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我定然會好好的照顧盧大人的家人。”

蓋勛和盧植同時大漢舊臣,也同樣心甘情愿的輔佐林南,他和盧植也有所交集,聽到這里,便急忙在一邊煽風點火,緩緩地道:“主公,屬下聽說盧公之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二八佳人,待字閨,不如……”

盧植聽出了蓋勛話的意思,急忙打斷了蓋勛的話,說道:“小女庸脂俗粉,樣貌丑陋,所以至今未許配他人,主公雄才大略,當娶天香國色之女,小女姿色平庸,不能般配。”

蓋勛聽后,狐疑地看了盧植一眼,不知道為何會否定自己的說法。不過他并沒有再說話。而是靜觀其變。

林南也聽出了意思,明顯是盧植不想把女兒嫁給自己。不過,他現在也沒有心情談婚論嫁。再說盧植之女到底相貌如何,他也從未見過,再美,能美的過貂蟬?

人貴知足,林南就很容易滿足,女人多了雖然不是什么壞事,但是也并非什么好事。

大廳內一片寂靜。靜的讓人心里毛。

這時,田豐挪了一步。打破了寧靜,稟告道:“啟稟主公,屬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稟明。”

“哦,相國大人請說!”

“并州。西接秦國,北達遼闊的草原,我軍兵力大多在原,萬一鮮卑人窺探了虛實,大舉東犯,必然會深受其害。以前有張遼鎮守朔方,鮮卑人畏懼張遼威名,不敢進犯,如今張遼駐守南陽宛城。朔方一萬狼騎兵全部是匈奴人,而且在并州境內的匈奴人也并不像烏桓人那樣對主公如此忠心,屬下擔心。長久下去,匈奴人會滋生事端。”

林南聽后,覺得田豐說的很有道理,林南尚未和匈奴人打過交道,兩者之間的唯一系帶便是郭嘉的妻子喀麗絲,可是這種系帶維持的很有限。女人。在匈奴人眼里,不過是一件物品。可有可無而已。

而且自從北逐鮮卑后,匈奴人在并州異常活躍,韓猛也曾經多次派密信給林南,聲稱在并州境內的匈奴人太多,難以掌控。當時,林南因為冀州初定,而且還需要借助匈奴的力量來防守并州,是以一直沒有什么對策。如今,原已定,燕國境內四海升平,唯一有隱患的地方,便是這撥匈奴人了。

“這件事我知道了,你給我提了個醒,我差點忘記了這件事。相國大人,你以我的名義,給匈奴的大單于羌渠寫一封信,派人送過去,就說我準備稱帝,要對他的部族進行封賞,請他率領匈奴貴族來薊城接受封賞。”

田豐聽后,已經明白林南是什么意思了,當即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諾!”

林南想了想,最后決定召見所有燕國境內的外族領,包括已經和燕國融為一體的烏丸人,還有臣服于燕國的高句麗人、夫余人,以及東夷各部族。

田豐都按照林南的意思,一一派出了國書,讓人送達各處。烏丸、匈奴最近,騎馬即可抵達,然而三韓和高句麗以及夫余較遠,選擇從上京港出海,由水路抵達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

之后,林南又調遣龐德去駐守朔方郡,讓盧橫駐守包頭,讓太史慈駐守云州,剩下的就是等待接見各部族領的日子一天一天的來臨了。

并州,西河郡,美稷縣城,南匈奴單于庭。

單于庭內,南匈奴的大單于欒提羌渠端坐在大單于的寶座上,年過六十的他須花白,身軀壯實,近年來因胖略顯臃腫,臉上的輪廓與整個體形都往圓的方向展,但腰板還是挺得直直的,看得出年輕時是個出色的武士。

他頭戴飾有金貂的王冠,身披青底繡金綢袍,腰束飾有獬豸的大帶,足登牛皮戰靴,給人的印象華貴、威武。

單于庭內,一位燕國的使者站在正央,手捧一份國書,宣讀了國書上所書寫的內容,宣讀完畢之后,正等待著羌渠的回答。

單于庭內一片寂靜,最后,羌渠話了,說道:“使者遠道而來,當在我匈奴好好歇歇,燕侯即將稱帝,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我作為匈奴的大單于,理當帶上貴重賀禮前去朝賀,請貴使轉告燕侯,我羌渠必然會去薊城接受封賞。”

于是,使者告辭,羌渠加以挽留,卻無濟于事,最后只得放其歸去。

等到使者走后,坐在羌渠右手邊的一個年漢子便喝了一大碗酒,然后說道:“大單于,大漢的天下已經四分五裂,先有西涼馬騰篡漢自立,緊接著西蜀劉璋,荊州劉備先后稱帝,現在又輪到了燕侯林南,看來國正處在多事之秋,我大匈奴歸順漢朝已久,備受欺凌,現在漢朝已滅,我們就是自由身,鮮卑已經遠遁,塞外大片肥美草原可以占用,如果我們乘勢而起,先奪取并州,緊守關隘,或許能夠有所作為!”

羌渠看了一眼說話那人。是他的兒子于夫羅,當即搖了搖頭說道:“飛將軍之勇武,天下莫敵。卻敗給了燕侯林南,何況燕侯對我匈奴不錯,兩年來經常派遣使者前來噓寒問暖,還特意將并州的西河郡、上郡劃為我匈奴駐地,正式承認我匈奴在燕國的地位,而且你妹妹喀麗絲還是燕侯帳下心腹郭嘉的妻子,燕侯待我匈奴不薄。我匈奴怎可背棄?”

于夫羅四十歲年紀,等身材。渾身肌肉綻露,異常結實,一雙深陷的眼睛透出一股子精明,雙鬢長著的那部細密卷曲的胡子又添了幾分成熟與老練。他的臉龐與身架都像刀削斧砍一樣,輪廓分明,顯示出一種力量與意志,站立在那里矯健挺拔,真是鐵錚錚的一條漢子。

他現在是南匈奴的右賢王,是大單于的副手,他見慣了漢朝的紛爭,雖然已經被漢化了,但是骨子里流著的匈奴血卻一直在蠢蠢欲動。他聽了羌渠的話語。知道羌渠不想大動干戈,便說道:“大單于果然老了,如今天下動蕩。不趁此時恢復昔日匈奴之舊貌,更待何時?”

羌渠聽到于夫羅的這番話,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于夫羅我兒,無論你再怎么努力,匈奴都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樣貌。自匈奴分為南北二支之后,北匈奴遠遠向西遷移。我們這一支歸附漢朝,蒙求漢朝的庇護。雖然現在鮮卑人被趕走了,可是我們匈奴人才幾十萬而已,又怎么能夠抵擋的住千千萬萬的漢人?”

“大單于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匈奴就是一頭狼,只要有獵物,就應該出擊,不死不休!”于夫羅辯解道。

“于夫羅,你說錯了,我大匈奴正因為是一頭狼,才要更多的關心是否可以延續,如果你執意如此的話,我也無可奈何,反正我也老了,也管不住你了。可是,我提醒你,燕國不好惹,縱觀燕國,在短短幾年內便可以平定原,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是怕你惹了燕國,會給我大匈奴帶來滅頂之災!”羌渠苦口婆心地說道。

“呼廚泉!如果我要對燕國動攻擊,乘勢占領并州,你可愿意帶來右部人馬協助于我嗎?”于夫羅沒有再理會羌渠,扭頭看了一眼坐在他對面的呼廚泉。

呼廚泉是于夫羅的弟弟,比于夫羅要小差不多二十歲,現在是匈奴的右賢王。

匈奴人實行的是三權分立,把整個匈奴一分為三,大單于自己統治匈奴的心區域;東部交由左賢王管轄;西部由右賢王管理。

三王各自建立王庭都或府,另外,匈奴以左為尊,所以左賢王的地位僅次于單干,左賢王一般是單于的候補人選,因此常常由單干矚意的兒子擔任。在賢王以下,分別設有谷蠡王、大將等職務,分別隸屬左、右賢王。他們的地位高下順序是:

左賢王第一,右賢王第二;

左谷蠡王第三,右谷蠡王第四;

左大將第五,右大將第六;

左大都尉第七,右大都尉第八;

左大當戶第九,右大當戶第十。

左、右賢王有固定的游牧地域,他們手下的谷蠡王等高官也有相對固定的駐牧之地。這些高官和單于一樣,同時也是各級軍事長,大的統領萬騎,小的數千。其萬騎長有四個。

在萬騎長以下,又有千騎長、百騎長、十騎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官員。由于匈奴帝國是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直接過渡到國家形態,所以保留了很多舊習慣,以上這些大小官員基本上都是家族世襲的,普通士兵努力征戰并不能升官,把虜獲的俘虜、財物賞給士兵本人是唯一的激勵方法。這種僵化的統治結構為匈奴后來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匈奴的統治結構看起來比較簡單,左、右各部“自治”的色彩很濃,集權的味道很淡,但是適合了匈奴不很達的游牧經濟水準。甚至連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也受到他們的影響,一直延續著這種簡單的統治結構。

呼廚泉想了想,給出了自己最終的意見,說道:“左賢王,我覺得大單于說的對,我們地處燕國的包圍當,燕國給了我們西河郡和上郡作為居住地。可是西河郡的郡城離石仍舊掌控在燕軍的手里,上郡也同樣如此。何況并州刺史韓猛坐鎮晉陽,燕軍又駐守朔方、五原等地。等于是將我們包圍在了這里,一旦我們有所蠢動,必然會群起而攻之。”

于夫羅道:“只要我們突然動襲擊,必然能夠攻擊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并州肯定唾手可得!”

“于夫羅!”羌渠話了,“你可曾為我大匈奴的以后想過?就算占領了并州,又能如何?燕軍戰斗力不弱。短短幾年連續擊敗好幾個強雄,公孫瓚、袁紹、呂布、曹操。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叱咤風云的人物?最后的結果還不是敗在了燕軍的手里?我想,你應該知道烏桓人的做法,烏桓人依附燕軍,不斷的給予燕軍支持。現在已經和燕軍融為了一體,而且燕侯對待他們又非常的好,并不強行打散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丘力居才會死心塌地的歸附。不錯,我們是一頭來自草原的狼,可是面對燕國這頭猛虎,如果不能審時度勢的話,必然會被猛虎咬死。”

“可是,大單于。我匈奴難道要效仿烏桓人嗎?那樣我們大匈奴的顏面將何存?不管你們同意不同意,我今晚就率領左部人馬偷襲離石,然后從離石攻晉陽。三日后,必然能夠趕走韓猛,占領并州!”

話音一落,于夫羅轉身便走出了大帳,坐在他那一列的部眾,全部起身離開。

呼廚泉看到這一幕。問道:“大單于,難道真的要坐視左賢王胡來嗎?如果他一動攻擊。只怕喀麗絲那邊就很為難了。大單于,你不出面制止一下嘛?”

羌渠搖了搖頭,說道:“剛才的事情,你也看見了,于夫羅是我匈奴的第一勇士,只怕他要動攻擊,你的右部也會跟著鼓噪,我已經老了,對他沒什么約束力了,在他眼里,我不過是個沒用的老頭子而已。”

“可是這樣一來,我們極力和燕國的維持的友好就要被打破了,五十萬匈奴人,也即將面臨滅頂之災,難道大單于要看到自己的族人被屠殺嗎?”呼廚泉和喀麗絲是一個母親,不僅擔心喀麗絲的安危,更擔心匈奴的未來。

“無可奈何,無可奈何……”羌渠搖了搖頭,嘆氣地說道。

“大單于!要阻止左賢王,如今只有一個方法!”此時,坐在呼廚泉身邊的右谷蠡王去卑站了出來,朗聲說道。

羌渠、呼廚泉以及在場的人都看了一眼去卑,眼睛里都露出了一絲喜色。

去卑是一位英俊的武士,濃眉大眼,一副健壯勻稱的身材。他才十八歲,可已是匈奴人聲名赫赫的神射手。平時,他以射獵為生,專射猛禽猛獸,箭無虛,百百,為人又和善,樂于助人,因此,在各部當頗有威信。

他剛剛繼任了父親的右谷蠡王的大位,見到羌渠、呼廚泉都在為匈奴的未來擔心,便毫不猶豫地站了出去。

“你有什么方法?”羌渠、呼廚泉齊聲問道。

“只要殺了左賢王,便可以拯救整個匈奴。”去卑聲音洪亮,面不改色的說道。

“要殺左賢王?談何容易?你可知道左賢王的身邊有多少人嗎?不等你靠近他,你就已經被箭矢射穿了。何況,就算讓你和左賢王單打獨斗,你也未必是他的對手,他可是我們大匈奴的第一勇士……”呼廚泉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道。

“第一勇士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都已經過去二十年了,相信有不少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愿意向他挑戰,光我的部下,就有許多人不服氣左賢王,很想和左賢王比試比試。大單于,如果大單于能下定決心的話,我去卑,愿意去殺掉左賢王,以換取我們大匈奴的長治久安!”去卑向著大單于行了一禮,憤然請戰。

羌渠猶豫了片刻,一方面是自己的兒子,一方面是整個匈奴的未來,最后還是做出了取舍。他緩緩地站起了身子,淡淡地道:“現在已經是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了,我這個老頭子,已經沒有用了,你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但是有一點,不要讓匈奴內亂,殺于夫羅一人即可。事若成。呼廚泉為左賢王,你去卑就是右賢王。”

“諾!”

羌渠離開大帳之后,呼廚泉尚有點擔心地問道:“去卑。你真的有把握打敗于夫羅嗎?”

“右賢王放心,去卑有這個實力,為了大匈奴的將來,去卑愿意去殺左賢王。不過,左賢王的部下隨從太多,我進不了身,還請右賢王設下鴻門宴。讓人告知左賢王,說右賢王愿意以右部相助。請左賢王商量相關事宜,左賢王必然會親自前來,我也就在酒宴上下手,斬殺左賢王。”去卑獻計道。

“你的主意不錯。就這樣辦,你們去準備吧,一會兒到我的大帳來。”呼廚泉對于夫羅沒啥感情,殺于夫羅對他的好處最大,當然會不遺余力的去做。他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母親,一旦羌渠去世,那么自己的母親就會淪為于夫羅的閼氏,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匈奴人有“收繼婚”的制度。即父親死了,兒子娶自己的后母;哥哥死了,弟弟會收娶他的妻子。

這是匈奴的風俗。之所以流行這種婚姻方式,實際上是由他們的生產方式決定的。草原生活很艱苦,聚集一點財產很不容易。在草原上婦女是有一定地位的,如果父兄死了,允許后母寡嫂另外婚配,她們肯定要帶走屬于她們的那一部分財產。辛辛苦苦攢下的家產豈不要灰飛煙滅?

所以,為了防止財產流失。匈奴人一般都會采取收繼婚,這也成為了一種傳統,逐漸的流傳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個匈奴人都會去采取這種收繼婚,不然的話,兒子娶了自己的生母,那就真的是亂套了。

左賢王于夫羅剛回到大帳不久,呼廚泉的人便來了,告知他呼廚泉同意出兵相助攻打并州,喜出望外的于夫羅想都沒想,直接帶著隨從便去了呼廚泉的大帳。

只是,于夫羅并不知道,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于夫羅帶著幾名親隨來到了呼廚泉的大帳里,見呼廚泉已經備下了酒肉,大步流星地走到了最上的位置,當仁不讓地坐在了呼廚泉的右賢王寶座上,擺出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冷哼了一聲,說道:“看來,你終于想通了。如果你再稍微遲一點,我就會去殺了那個老頭子,順理成章地坐上大單于的位置,然后指揮所有我大匈奴的子民殺向并州,屆時并州一舉可定!”

呼廚泉唯唯諾諾地道:“左賢王雄才大略,非我所能比擬,大單于年邁體衰,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朝氣,日后領導我們大匈奴的,非左賢王莫屬,還希望左賢王能夠帶領我們大匈奴問鼎天下。”

“哈哈哈……那是當然的了!”于夫羅當即抓起了一個羊腿,吃了一口羊肉后,便大大咧咧地說道,“只要你肯聽我的,服從我的命令,帶領你的部下隨我一起沖鋒,不久的將來,等我們大匈奴占領了中原,我就在中原當皇帝,讓你當我們大匈奴的大單于,你看怎么樣?”

“很好!能蒙左賢王恩賜,我心滿意足。”呼廚泉說話的時候,看了一下跟隨于夫羅一起來的幾名隨從,臉上表現的有點陰郁。

于夫羅早就注意到了呼廚泉的動作,當即問道:“右賢王,你好像心不在焉啊?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呼廚泉嘿嘿笑道:“我最近得到了一名美女,有傾國傾城的姿色,想借此機會獻給左賢王,希望左賢王以后善待我右部子民!”

于夫羅一聽說呼廚泉要獻美女,便來了精神,將羊腿扔下,在身上擦了一下滿手的油污,對呼廚泉道:“美女?可比得過喀麗絲嗎?”

呼廚泉投其所好,見于夫羅上鉤了,便點了點頭,說道:“比喀麗絲漂亮百倍有余……”

“如果果真有此美女,那可堪稱我們大匈奴之最啊……”于夫羅斜視看了一下跟他來一起來的隨從,用目光示意他們出去。

呼廚泉知道于夫羅好色,而且并不喜歡有人打擾他和美女的好事,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屏退左右。他向著于夫羅施了一禮,說道:“左賢王在此稍等,我去將美女親自帶來伺候左賢王。”

于夫羅見其他人都退走了,心花怒放的他一個勁的喝酒,在幻想著出現在他面前的將是何等的美女。

呼廚泉帶著跟隨于夫羅一起來的隨從走出了大帳,然后放下卷簾,轉身對他們說道:“幾位勇士,我也為你們各自準備了一名美女,不知道你們是否有興趣……”

他見那幾名隨從都面面相覷,還有點猶豫,當即說道:“哦,你們放心,左賢王是我的親哥哥,在我這里,就像是到了自己家,你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幾名隨從想想也是,這呼廚泉向來都是以于夫羅馬是瞻,就連大單于都對于夫羅敬讓三分,更別說是其他人了,于是點了點頭,跟隨著呼廚泉的手下去了各個不同的氈房。

幾名隨從一進入氈房,便看見氈房里有一名美女,色心大動,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便從氈房外面沖進來了幾個提著刀的勇士,直接朝他們身上劈砍,不給他們任何還手的余地。

而與此同時,在右賢王的大帳里,去卑帶著一個戴著面紗的女人走進了大帳,朝著坐在那里的于夫羅便施了一禮,說道:“左賢王,美女帶來了!”

于夫羅看了一眼那女人,擺擺手,示意去卑離開,同時喊道:“美人,過來,到我這里來……”

美女顯得扭扭捏捏的,去卑見狀,便一把拽住了美女,朝于夫羅那邊走,呵斥道:“左賢王叫你過去,你沒有聽見嘛!”

只片刻功夫,去卑便將美女帶到了于夫羅的身邊。

于夫羅憐香惜玉地說道:“好了好了,你出去吧,這里不需要你了,沒有我的吩咐,任何人不得進內……”

話音還沒有落,他赫然看見去卑從腰后拔出了一把短刀,寒光從面前閃過,眼見鋒利的刀鋒朝自己身上砍來,他意識到了危險,順手將那名美女搶在了手里,用力向前一推,去卑的刀便砍在了那名美女的身上。由于去卑力氣大,出手狠,一刀下去,直接將美女的半個肩膀給削了下來,血光濺的四處都是,可憐那美女連叫都沒有叫一聲就已經一命嗚呼了。

經過這么一個緩沖,于夫羅已經跳到了一邊,同時抽出了自己腰中攜帶著的彎刀,惡狠狠地盯著去卑,厲聲喝問道:“右谷蠡王!你想造反?”

去卑不卑不亢,也絲毫沒有怯意,抹了一下臉上的血絲,對于夫羅大聲喊道:“造反的是你!我奉大單于之命,特來殺你!”

“大單于?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于夫羅驚詫地說道。

“你只顧自己,不顧匈奴存亡,燕國強大,不是那么好惹的,為了顧全匈奴的大局,大單于毫不猶豫地下令殺你,這是事實,今夜你休想走出這個大帳!”去卑橫刀在胸前,厲聲說道。

“來人啊!來人啊!把這個叛亂的賊子給我拿下!”于夫羅大聲地朝帳外喊著,可是沖進來的卻都是去卑的手下,一個個都是身強體壯的匈奴勇士,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未完待續)

舉報:/

**作者:簫輕宇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果您是《》作品的版權所有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刪除。**

**本小說《》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立場無關。**

筆下書友正在閱讀:


上一章  |  人物天賦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