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416章 老英雄走馬上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6章 老英雄走馬上任

第416章 老英雄走馬上任


更新時間:2013年07月16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梁曉樂聽了老英雄的長篇大論,高興的了不得。心中暗道:真不愧是做領導工作的,說出話來,出口成章。而且說的引經據典,把“借壽”駁的體無完膚,把養老院捧成了一朵花兒。這一番大道理,就是自己這個兩世為人的本科大學生,說起來也不見得如此深刻。

這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實踐經驗是一寶啊。

梁曉樂望了一眼身邊兒的宏遠娘,見她一邊鼓掌,一邊興高采烈地笑。便拉了拉她的衣角。

宏遠娘自是知道女兒有話要對自己說。便把頭彎下來,湊近梁曉樂,說:“樂樂,有事?”

“娘,就著今天人多,又有老英雄這一番說教,你何不趁機把咱發展養老院的計劃,說給大家知道。”梁曉樂湊近宏遠娘耳朵,小聲說。

宏遠娘點點頭:“嗯,娘剛才心里還琢磨說不說呢。有你這句話,娘拿定主意了。”

書中暗表:最近一段時間,梁曉樂很少與宏遠娘進行靈魂對接了。一是覺得自己長大了,無緣無故去牽宏遠娘的手,感覺有些不好意思。二是經過這幾年的鍛煉,宏遠娘已經由一個家庭婦女,成長成了一個企業管理者,在很多事情上都能拿出自己的見解。而這見解,往往都很令梁曉樂滿意。為了培養宏遠娘的獨立處事能力,梁曉樂便逐漸減少與她靈魂對接。看出什么事來的時候,就直接對她說明。宏遠娘見女兒長大了,也很尊重她的意見,每次都是言聽計從。

宏遠娘見大家一直熱烈地鼓掌,老英雄也一直抱拳向大家致意。便趁熱打鐵,往前走了一步,向大家揮了揮手。大聲說道:

“感謝老英雄對‘借壽’之說和對養老院老人長壽的解釋,感謝大家對養老院的信任和支持。

“對養老院來說,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我代表院長老天爺爺,再向大家宣布一下養老院里的新規定:

“孤寡老人還和過去一樣,到六十歲就可以入住。身體不好的,視情況可以提前。

“有兒女的老人,到七十歲就可以入住。條件和孤寡老人一樣,繳納一畝地,兩間草房。身體不好的,也視情況可以提前。

“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一律免費入住。有兒女的老人,只需繳納一畝地或者一畝地的錢款便可,兩間草房免交。

“現在養老院里還有余房。愿意來的老人,可以馬上報名,馬上入住。”

宏遠娘的話一說完,立即又引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老英雄張景峰對壽命的解釋和對老人過集體生活的贊譽,深深地打動了圍觀的人們。人們回去后。又把這個說法添油加醋的一宣傳,那些有兒女的老人們聽了以后,都想著來住養老院。

這個時空里的人們壽命低,‘人活七十古來稀’是這里的真實寫照。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還真不多。而六十多歲的老人,又大多被病痛折磨著。

這樣一來,宏遠娘又不得不放寬了入院條件:凡是身體欠佳有病的老人。六十歲以上就可入住養老院。

條件一放寬,很多帶病的老人便住了進來。有的已經臥病在床(炕)了,還非得嚷著讓兒孫們把他(她)抬到養老院來“撿條活命兒”。

養老院自是照收不誤。

短短一個來月。就收入老人五百多名,養老院的老人人數超過了兩千。

養老院一時又處于住房緊張狀態。宏遠爹只得又讓梁德順增加建筑隊,爭分奪秒的大建特建養老院住房,擴大養老院規模。

而養老院里最受尊敬、老人們最樂意接近的,要算老英雄張景峰了。

老英雄引經據典說明了養老院老人們不病不死的原因。批倒了“借壽”的謠言,老人們的思想包袱一下解除了。再也不認為活著是給兒女們造罪,一個個歡欣鼓舞,從心里敬佩老英雄的多才多識。

英老奶奶、燕老太太、史開順這三個被說成“借壽”的老人,經歷了生離死別復又團聚,更是把“借壽”之說恨得咬牙切齒,對老英雄敬佩有加。

老英雄的身邊兒經常聚集著一大群說話聊天的老人們。

“大兄弟,你說這人真的能活到一百七十多歲嗎?”

英老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興高采烈地說。她比老英雄大三歲,覺得這樣稱呼還顯親近,所以稱“大兄弟”而不喊“老英雄”。

“能啊!”老英雄一副認真的樣子:“雖然只是推測,但能活過一百歲的,歷史上卻大有人在。書上記載,說一個小山村里有一個很老很老的老太太,人們不知道她的出生年限,但根據她的家史推算,她至少活到了一百三十多歲。”

“我的老天爺!活到一百三十多歲?那得老成什么樣子了?”英老奶奶驚奇地說。

在坐的史開順、燕老太太,以及李耀庭、何更運、王長柱等,也都無不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人能活一百多歲,這是真的嗎?

“據史料記載,”老英雄繼續說:“說這個老太太25歲時生下大大兒子,大兒子20歲結婚,28歲生下兒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孫子。而老太太壽終時,她的孫子已經80歲了,她的一個健在的兒子已經102歲了。

“在朝里(朝廷)的時候,有一次下去考察民情,我就親眼見過一個活了一百二十多歲的老太太。這個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手腳也沒問題,只是動作慢了些。但腦子有點兒問題——糊涂。

“我們去的時候是夏天。她到大街上和小孩子們一塊兒玩兒,小孩子們在地上滾爬,她也在地上滾爬;小孩子們脫了上衣搭在肩膀上,她也學著小孩子的樣子做。純粹就是一個老小孩兒。后來聽說她無病而終。”

“看來長壽真不是神話。”英老奶奶說:“虧著我沒絕食身亡,要是那樣的話,我真虧死了。”

“老英雄,這人要是老了,就好糊涂。你說,怎樣才能保持腦子好用呢?”燕老太太問道。

老英雄笑呵呵地說:

“要想保持腦子好用,就要經常用腦。別看我們在一起聊天,看著輕松快樂,其實這也是鍛煉腦子的時候。因為你要說話,就得思考:這句話這樣說行嗎?怎樣說才能把心里的意思表達的更準確、更能吸引人聽呢?這都需要動腦子。

“還有我們搞草編,也是促進腦活動的一項工作。手指動,腦子就跟著動。經常編織,大腦就能得到充分鍛煉。這樣,腦子就退化的慢了。我們養老院里搞這項工作,實在是英明之舉。

“再就是我們養老院里的一切文體活動。如我們的扭秧歌、演節目、二胡演奏、連拳腳、習畫練字等這些愉悅精神的文藝活動,不僅可以延緩衰老,且有精神寄托,實現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這些,都是防止老年糊涂的有力措施。”

“聽你這么一說,養老院里的這些活動,還真的積極參加。”燕老太太高興地說:“我就怕老了后糊涂,給小人們添亂。”

“往后哇,我們光聽養老院里的,聽老英雄的。”史開順摸了一下自己的頭頂,羞赧地說:“外面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一個也不聽,也不理。有了這么好的條件,不好好享受,對不住老天爺爺,對不住李院長一家人。”

“這樣說就對了。”老英雄精神抖擻,又侃侃而言:

“雖然推算人能活到一百七十多歲,我看在咱養老院里還不止這個年齡。因為我們這里太適合老年人居住了。一是環境好,讓人心情舒暢;二是手底下有活干,讓老人不覺得自己是在這里坐吃等死;第三嘛,就是這里有天地靈氣兒。你們想啊,無論病的多么厲害的病人,抬著進來了,沒幾天,就能下地走路,恢復元氣了。上千號老人,一年到頭沒有一個生病的。這充分說明有神靈在保佑著我們。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

“我進來以前,人都不行了。來到這里后,三、四天就能下地走路,發表演講。現在更是渾身有勁兒,好像一下年輕了二十多歲一個樣,感覺身體倍兒棒,吃么兒么兒香。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也可以說碰上了好運氣,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上了年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做些;做不了,就好好保養自己,不給家里的小人們、這里的領導、工作人員添麻煩,就是在幫他們的忙。”

“你說的太對了,老英雄。往后再也不干傻事了。”史開順說。

老英雄的這番話,在老人們的心里點亮了一盞燈:原來愛護自己,保養好自己,也是在為養老院做貢獻啊!

從此以后,人們更加愛護養老院,愛護自己的生命,團結友愛,兩千多人的養老院,團結的就像一個大家庭。

梁曉樂見老英雄很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老人們也都很信服他。便建議宏遠娘,讓老英雄張景峰擔任了養老院第二副院長之職,負責養老院的組織紀律,做老人們的思想工作。

老英雄也不負重望,一走馬上任,便顯示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