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383章 救治燕慶喜(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3章 救治燕慶喜(一)

第383章 救治燕慶喜(一)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24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世界華人齊聚聚軒閣,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撿貝拾珠


宏遠娘的講話在組長們之間引起很大震動。組長們都認為酊院長說的對,都不相信“借壽”之事的存在。一個組長說:“我們組里的老胡今年九十歲了,他無兒無女,又借誰的壽活這么大歲數?!”

“就是,甭看他們傳的這么邪乎,早晚有水落石出的時候。”另一個組長說。

就好像配合宏遠娘的講話似的,第二天早晨,梁龍久的尸體不見了。

當人們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還在躺著不吃不喝的英老太太時,英老太太睜開渾濁的眼睛,迷茫地說:“不見了也是死了呀?難道說他們連我兒子的尸骨也不放過?”說著又哭。

英老太太的組長趕忙勸道:“老嫂子,這事你得從兩方面考慮。保不住啊,你昨天這么一哭,驚動了咱們的院長老天爺爺。老天爺爺不忍心讓你如此痛苦,便把你的兒子接了走,保護起來了。說不定哪一天給你送回一個健健康康的兒子呢?”

“你哄我?”英老太太哽咽著說。

“老嫂子,你活了八十七歲了,聽說過死尸自己爬起來走沒了的吧?”組長問。

英老太太想了想,忽的坐了起來:“你是說我兒子不見了尸首,就有活的希望?”

組長:“哎,對了,老嫂子,有尸體的話,說明這個人確實死了。如果沒有了尸體,那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死,一是沒死。我們是老天爺爺照顧的養老院,我們活大歲數,是老天爺爺對咱的恩寵。根本與‘借壽,無關。老天爺爺既然這么看重咱們,難道他就不會關心咱們的子孫嗎?”

英老太太:“你這么一說,我心里踏實了很多。只要見不到我兒子的尸體,我就認為我兒子沒死!你說對不?”

組長:“這就對了,老嫂子,遇事往寬里想就能心想事成!”

英老太太:“聽你的,我一定要好好活著,等著我兒子回來看我。”

英老太太說著,把身上的被子一撩就要下地。

組長:“老嫂子,你這是……”

英老太太:“我到食堂里要點兒吃的去!”

早有工作人員端來了熱好的飯菜,和藹的對她說:“英奶奶,飯菜給您預備著呢,你就在這里吃吧!”

宏遠娘聽說了丟尸體和英老太太思想扭轉的事情,雖然覺得蹊蹺,但畢竟英老太太進食了這就是最大的勝利。民以食為天,一個八十七歲的老太太在極度悲痛之中不吃不喝,她真不敢想象還能活幾天?

對于丟尸體這件蹊蹺事,宏遠娘是這樣認為的:在這個村里,越蹊蹺的事轉機越大。比如神布、神麥、神果子,自從進了這個家門,任你怎么用,怎么賣永遠沒有斷的時候。這事夠蹊蹺的了吧?!可它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三小姑梁艷秋未婚先死夫,成了“望門寡”。

這將意味著她的婚事只能找死過妻子的鰥夫。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她直想去當尼姑,卻獲得了“天賜姻緣”。這事也夠蹊蹺的吧?它不但改變了三小姑的命運還把“望門寡”從傳統的舊風俗中徹底清除了出去:只要沒結婚就都是大閨女,什么樣的人家都可以嫁!

侄女李巧巧,沒有圓房就成了寡婦。這將意味著她一生不能再嫁。她用真誠喚起了一個傻子的記憶(宏遠娘是這樣認為的),感動了上天,獲得了“天神賜婚”的美好姻緣。這事也夠蹊蹺的吧!卻因此改變了寡婦不能再嫁的舊風俗,光梁家屯村里就有四、五個寡婦擁有了第二次婚姻……

宏遠娘通過自身經歷和身邊發生的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越蹊蹺轉機越大!

梁龍久丟失尸體這件事,又意味著什么轉機呢?

宏遠娘這里正琢磨著這件事,又傳來了燕老太太兒子身亡的噩耗。同樣,伴隨而來的又是“借壽”之說。

宏遠娘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焦慮的心情了回家找到女兒梁曉樂,對她述說了一切。

“樂樂,難道又是沖你的神壇來的?”宏遠娘擔心地說。

梁曉樂聽了以后,聯想到小玉麒麟的猜測,心里猛然一驚:看來,小玉麒麟估計對了果然是摁倒葫蘆起來瓢!對方的來頭不小,連個喘息的時間都不給,就又制造出第二起來。這要是······

梁曉樂不敢想下去。

“娘,不管沖誰來的,現在先救人要緊。要不,咱倆到燕家莊去看看?!反正離得也不遠。”梁曉樂對宏遠娘說。

事情既然已經出了,也只好暫時讓他們牽著鼻子走,發生一處解決一處了。當務之急是先把人救醒

宏遠娘:“也行。燕老太太村里來車接她了。干脆讓他回去,讓燕老太太坐咱的馬車,咱娘兒倆一塊兒送她回去。”

梁曉樂:“那,娘,我去換身衣服。”

梁曉樂說完,“呱嗒呱嗒”跑回自己的住屋。閃身進到空間后,喚出小玉麒麟,首先肯定了它的猜想,然后簡單扼要地對它說了事情經過,要它在空間里跟隨自己前往,好在關鍵時候幫自己一把。之后又從貨架子上的陶瓷罐兒里,拿了幾顆女鬼眼淚放進貼身衣兜里。然后閃身出了空間,換了一件寶藍色長袍,便跟隨宏遠娘去了養老院。

燕老太太見副院長和“小神童”親自送自己回去,感動的了不得。一路上倒也沒有哭哭啼啼。這讓宏遠娘和梁曉樂少費了不少口舌。

燕家莊距離梁家屯村也就六、七里路,馬車又快,不大工夫便到了。

因為有“借壽”之說,村里的人們都出來看熱鬧,大人孩牙站了一大街。

梁曉樂從車篷的縫隙里看到這陣勢,不由心中暗想:看來人們對“借壽”之說還是挺敏感的!要不然就不會傾巢出動了?!

燕慶-喜的門外已經掛起“招魂幡“(注1)。燕老太太一見,便再也忍不住悲痛,“兒啊”“兒啊”地大哭起來。

馬車停穩后,有婆子上來攙扶燕老太太。燕老太太下車后,沒忘向來接車的人介紹宏遠娘和梁曉樂的身份。

大家聽說養老院副院長和其女兒小神童親自“送”燕老太太回家,都很激動。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非要把宏遠娘和梁曉樂讓到鄰居家休息,說家里已經設了靈堂,陪靈的和管事的特別多,沒地方坐。

梁曉樂說:“不用,我們先看看死者去。”

梁曉樂的話立時在圍觀的人群中引起一陣議論。

這個時空里還沒有“單位吊唁”這一說。

作為燕老太太的領導,憑吊一下亡靈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去看死者呀。因為要看死者的都是死者的至親好友。

梁曉樂通過人們的神色,看出了她這句話的反響。不過她已經顧不了這些了。因為她看見死者的靈魂,還在庭院的角落里飄蕩。

梁曉樂攙扶著宏遠娘的胳膊,在一個管(喪)事的中年男人的帶領下,穿過靈棚,來到了北房屋里。

燕慶喜的尸體停放在北屋堂屋里,一條藍色的帶有八仙圖案的蒙子,蓋住了尸體的全部。藍色的蒙子與梁龍久的一模一樣,大概都是在壽衣店里買的。

梁曉樂知道宏遠娘沒有接觸過尸體,勢必驚怵。便讓宏遠娘到里屋里坐著等自己。然后對帶路的那人說:“你讓陪靈的人們先出去一下,我給死者做做法事。”

帶路的見說,立馬把堂屋里陪靈的人們都攆了出去。

梁曉樂來的靈床前,掀起蒙子的一角,見死者面目還算安詳,后腦勺處墊著一團棉絮,上面浸滿血漬,知道那便是致命傷。

因為有“借壽”之說,梁曉樂本能地與梁龍久事件聯想起來。

但從死相上看,梁龍久的驚恐,這個安詳,一點兒相同之處也沒有。要不是有“借壽”之說,梁曉樂很難把兩件事情聯系起來。

最好的法子就是把他救活,讓他自己說出真相。

梁曉樂心里想著,便把蒙子全部從尸體上揭下來,讓死者暴露在靈床上面。

靈床的頭置上擺著供桌。上面點燃著一支蠟燭,香爐里插著四炷香(民間有“神三鬼四”的說法,人死后的靈魂便是鬼,所以要點燃四炷香)。備用的蠟燭和香散放在供桌上,正好拿來使用。

梁曉樂拿起一捆備用香,在蠟燭上點燃了,然后拔去香爐里還在燃燒的那四炷,將自己手里的整把香插進香爐,同時嘴里念念有詞,之后又在蠟燭上點燃了一張符紙,拍向死者的額頭。

就見一個灰色的影子飄進屋里,慢慢地隱進靈箔上的尸體里·……

(注1:俗稱“門骨朵”。即喪幡,過去用“毛太”紙,一裁兩截,每截為一張,按死者的年齡,每歲一張,外加“天”一張,“地”一張,一并用半圓形紙鑿鑿為三節。第一、二節分兩列,一列寬二寸許,一列寬寸,長等于紙寬,皆鑿制錢印痕;第三節,成長方形,下方中間鑿一方孔,用青麻搓成繩聯結起來,用長竿挑起,按男左女右懸于門旁。其作用既用于招魂,亦用于告喪,以示周知。)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積分提示

·每票3

·積分2

·評論刪除積分4

·精華書評積分50

·保持版面清潔,請勿灌水!

·投光每日推薦票,積分賺不停!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