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展與成效(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展與成效(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 發展與成效(二)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在宏遠爹準備按照韓元壽的建議買樹木的時候,梁曉樂想到了方圓百十里地里那茂盛的分層馬蓮草。

宏遠娘(梁曉樂):“馬蓮草遍地都是,也有油性,何不用它做原料?!”

“能行嗎?”宏遠爹將信將疑。

“行不行,試試再說,過去用過葦子。”韓元壽說。

于是,發動工人們去割馬蓮草,曬干,然后用于造紙。

嘿!旗開得勝!造出來的紙比用麥秸作原料的韌性還大,用手撕都撕不破,其堅韌程度,一點兒也不亞于梁曉樂前世現代的牛皮紙。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分層馬蓮草在夏天里是綠色的,曬干后也不褪色,造出來的紙也是綠瑩瑩的顏色。拿到市場上去賣,價錢肯定賣不過白粉連紙。

怎么辦?

梁曉樂想著想著,忽然靈機一動:何不都糊成大小不一的包裝袋,投放到包裝行業里去!這樣,既加速了包裝袋的發展,還解決了米面的小包裝問題。

而且,把紙糊成包裝袋,利潤又能提高不少。還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讓更多的人從中獲取勞動報酬,改善目前的貧困狀況。

啊呵,鬧好了,這還是一項造福于廣大人民大眾的行業呢?!

梁曉樂美美地YY了一下,又與宏遠娘對接上靈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宏遠爹。

宏遠爹覺得這個辦法可以,就與宏遠娘(梁曉樂)商量著,在所有有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村里,把入進來的宅院,揀好的修正一番,成立“包裝袋加工點”。

然后由造紙廠把馬蓮草造的紙切割成不同規格,分發到“包裝袋加工點”。所有參與糊包裝袋的人員,一律在自己家里作業。按件計酬,掌握在快手一天能掙十二、三文錢。

加工點安排專人負責。給村民們分發紙張、回收糊好的包裝袋。并當場結算工錢。

馬蓮草造紙有了出路,宏遠爹很快在四外村里張貼廣告,大量收購曬干的馬蓮草。并定出收購價格。

馬蓮草本是“野生”的,誰砍了誰賣錢!于是。村民們紛紛拿起鐮刀,砍起馬蓮草來。曬干了,或肩擔,或車推,運往韓紙坊造紙廠。算起收入來,比外出打工掙的還多。

書中交代:誰也不用擔心分層馬蓮草有砍完的時候!一來梁曉樂移植的面積非常廣大,方圓百十平方里;二來馬蓮草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梁曉樂再斷不了給它們澆點兒空間水,十幾天就能割一茬;第三么,看著實在短缺了,梁曉樂就用異能促其瘋長。

比如,第一個人在這里砍完了,離開了,第二個人朝這里走的時候,梁曉樂在空間里趕緊用異能。馬蓮草就會在瞬間長到原來的高度和厚度。

第二個人看到的,是一片沒人動過鐮刀的生長了很長時間的馬蓮草。這樣的情況可以在一天內重復好幾次,畢竟一個人一天之內不會反復到同一個地方去割草。

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同時在多個地方使用。梁曉樂駕著“氣泡”飄飛在空中。幾十平方里盡收眼中。哪里有動靜了,就多看兩眼。而且異能又是隨著意念而動的,眼睛看到了,異能也就用到了。同時掌控幾十幾百個點兒,一點兒也不成問題。

這就形成了馬蓮草永遠也沒有砍敗的時候。

啊呵!將空間里的植物移植到現實中,原來有這諸多的方便呀!梁曉樂從心里感激韓光平爺爺給她講的那個關于《紙坊村的來歷》故事。要不是受韓善友丟失“仙紙”后又恢復到一窮二白的影響,她絕不會想到這里。

讓梁曉樂沒有想到的是,當初她只是想把虛幻的馬蓮草(空間里的東西應該算虛幻的吧)在現實中繁衍起來,至于做什么用,卻沒一定目的。如今卻被她自己充分利用了。

聽了《紙坊村來歷》的故事。讓自己萌生了移植馬蓮草的動機,如今又成了造紙業的主要原料……

是巧合?!還是冥冥中有誰在點撥自己?!

梁曉樂在心里猜測著。同時告誡自己:無論是巧合還是有誰點撥,自己一定要把這項產業發揚光大,造福人類!

造紙的原材料解決了。

各村的“包裝加工點”也紛紛成立起來了。

由于造紙廠不是很大,且加工點多,又出現了“僧多粥少”、紙張供不應求的現象。

宏遠娘(梁曉樂)又與宏遠爹商量。讓各加工點同時收購草編包裝袋。

草編包裝袋不如糊紙的簡便,但場地不受限制,在膝蓋上放塊兒平板都可以。而且工錢也和糊紙的差不多,原材料又遍地都是,草編包裝袋一下在民間大興盛起來。

包裝產業發展起來了,而且形成了全民參與。再指望那十來個銷售點已經遠遠不夠了。

不過,這對前世財經大學畢業的梁曉樂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

梁曉樂通過靈魂對接,讓宏遠娘和宏遠爹商量,動員村里沒地的(自然是租賃給他們了)男人們,出去搞推銷。

理由是:“他們都沒地種了,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我們又沒活雇他們做。讓他們出去推銷,掙了錢,更能體驗出租地的好處,這樣,日后出租地的就更多了。對我們對他們,都有好處。”

方法是:按銷售額提成,多推銷的就多掙錢。

“這行么?他們可從來沒做過買賣。”宏遠爹表示出極大的懷疑。

宏遠娘(梁曉樂):“怎么不行?!當初我推銷的時候,不是也是愣闖的嗎?!”

“你是在周邊兒村里,這個得出去很遠。我怕沒人敢應。”

宏遠娘(梁曉樂):“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你不讓他們去,他們就沒有鍛煉的機會;他們不出去,就多會兒也學不會推銷。這只是一個包裝袋,日后我們地里收的農產品,如水果呀,蔬菜呀,甚至糧食,少不了往外推銷。你指望著哪個呀?”

“我總覺得,與人家不沾親不帶故的,怎好讓人家給咱賣力氣?!就拿咱開的這幾家買賣來說,都不是沾著親嗎?就是造紙廠里往外賣紙的,也是韓英豪的親戚——造紙廠里的會計,由廠里給他發工資。”

梁曉樂在心里苦笑了一下:宏遠爹的小農意識還真是夠濃的。

不過這也不能怨宏遠爹。因為在這個時空里,還沒有“跑業務”這一說(最起碼農村里沒有)。人們不懂得給別人賣貨還可以提成,從中賺取利潤。

宏遠娘(梁曉樂):“這個你不用擔心。不管張三李四,只要給咱推銷了貨,咱就給他提成。因為出門在外沒別的憑證,錢給多少不好說,咱就以推銷貨物為準。多推銷多掙錢,少推銷少掙錢。這樣也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要是一個也推銷不出去,那人家不就賠了。”宏遠爹擔憂地說。

宏遠娘(梁曉樂):“這說明他不適合干這項工作。以后也就不出去了。誰勝任咱讓誰干,平等競爭,誰也沒說的。”

在宏遠娘(梁曉樂)的解釋下,宏遠爹終于同意了在梁家屯村廣聘推銷員。凡是有能力并愿意出去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去搞推銷,按比率提成。

廣告貼出以后,梁家屯村的年輕小伙子們都踴躍參加。有個頭腦靈活的,一個月竟賺了二兩多銀子。消息一傳開,人們既眼紅,又羨慕。“跑業務”的人更多起來。

當然,白花花的銀子也“嘩嘩”地流進宏遠爹的腰包。

夏天里是梁曉樂最忙的時候:家里諸事要惦記;買賣上要按時從空間里往外取貨;發展實業要出謀劃策;還要時不時地發個善心救治個人……

而最重要的,也是需要經常做的工作,還得算田間管理。

俗話說,農村最忙數三夏。小麥收割完后,夏播、夏管也就跟上趟了。

夏播倒是不成問題,一切都是雇人,幾天也就完成了。

田間管理卻是一項常抓不懈的艱巨任務。澆水、除草、消滅病蟲害,一項緊接一項,反復進行,做起來確實不容易。而且,梁曉樂還都是在夜間進行。把梁曉樂忙的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但要說起來,又沒什么可說的。也無非與去年基本一樣,梁曉樂駕著“氣泡”在田間查看,做著與去年一樣的澆水、除草、消滅害蟲。念著與去年一樣的“草死苗活地發暄,害蟲死凈”的咒語。實在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就略過不寫了。

由此作者想到:天下最偉大的人是農民。他們用繁重的體力勞動,從事著大田里簡單的程序,今年和去年一樣,今天與昨日沒有區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遠都有做不完的活計。他們生活中的故事,才是最值得書寫、最值得頌揚的啊!

要說與去年有區別的話,就是大秋作物的產量,無論春播和夏播,畝產都達到了八百斤以上(當然是梁曉樂控制的產量)。這讓宏遠爹奠定了一個信心:以后少留或不留春地,多種小麥,收了麥子種夏播玉米、谷子、紅薯等,爭取一年兩季。

無論夏收還是秋收,所有糧食全部曬干、揚凈,存放到了宏遠爹修建的糧倉庫里。()

(在線書吧)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