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發展與成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發展與成效(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發展與成效(一)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宏遠娘(梁曉樂)面對宏遠爹:“那咱就買幾十只鴨子,讓他放養吧?!”

“也行。”宏遠爹說。

宏遠娘(梁曉樂)又面對丁大、龐巖峰:“既然這樣,那你在這里還干你的老本行。我買幾十只鴨子交由你喂養。倉庫只是臨時住地,日后找個有坑塘的村落安置下你們,你們就在那里發展養鴨事業。”

龐巖峰一聽,臉上立時閃過一絲兒興奮之光:“恩人這樣瞧得起我,我一定不辜負恩人的期望。不出二年,我就能把幾十只鴨子繁殖成幾百只,上千只。”

宏遠娘(梁曉樂):“你有這個決心就行。現在先按我們這里的工資標準,每月給你開三百文錢,怎么樣?”

“工資我就不要了,只要有活兒干,有飯吃就行。”龐巖峰說。

宏遠娘(梁曉樂):“給你工資就是讓你吃飯的。你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鴨群。等到了一定規模,就給你建個養鴨場,讓你在里面全權負責。到那時,我們再按利潤分配。”

“別,別,到什么時候,我都是給您們打工。”龐巖峰擺著手,一臉誠懇地說。

龐巖峰的養鴨計劃,給梁曉樂的頭腦里打開了一扇窗:

對呀,發展養殖業,也是一條掙錢的路子,而且還是實業,只要發展起來了,就什么時候也沒不了。自己還可以用異能和空間水促進它們生長,創造更豐厚的利潤!

這么一想,梁曉樂又只罵自己糊涂:怎么就這樣死心眼?光按照空間里有的,在種植上大動腦筋!空間里沒有活物,我在現實中發展起來了,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擴大了自己的實業規模,豈不是比“萬有空間”又勝一籌!到時候就算奇典大神不承認這一塊,那坑塘和養鴨場。也是規模的一部分啊?!最起碼給自己創造了利潤,買土地的步伐也會加大不是?!!!

梁曉樂這么一想,心里豁然開朗起來。決心利用龐巖峰的技術,建個家禽養殖場。專飼養鴨子。

與宏遠娘靈對接后,終于說動了宏遠爹,很快在距離梁家屯村五里遠的艾家莊,買下了一個二百多畝的大坑塘。而且坑塘的價格比土地便宜一半兒。這讓梁曉樂十分高興。

艾家莊里有四戶無兒無的孤寡老夫婦住進了陽光養老院。宏遠爹又在這個村里買了三十多畝閑散地,雇了一個長工在這里看管。

隨著老人們入進來的四處宅院,有兩處還很不錯。宏遠爹讓人修整了修整,讓龐巖峰和丁大兩個人住了一處。另一處讓長工住。

剩下的比較破的宅院。一處當了鴨圈,另一處則被丁大要求當了養雞場。她說她在家里幫著母親喂過雞,這活兒也不累,就是日后帶著孩子也能喂養。日子長了,自己也不能光閑著不是。

這樣一來,四處宅院都利用起來了。

這又讓梁曉樂大開眼界:四外村里入養老院的宅院大部分都還閑著,且每個村里幾乎都有坑塘,雖然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干枯了,但這在梁曉樂手里不成問題。如果買了來,日后用來放養鴨子。宅院則用來當鴨圈、養雞場。豈不是都利用起來了?!

梁曉樂又通過靈對接,讓宏遠娘與宏遠爹商量了此事,結果宏遠爹很同意,還一個勁兒地夸宏遠娘想的周到,并很快落實到了行動上。

龐巖峰果然不負重托,對養鴨子傾注了全部心血。把小鴨養大了,產了蛋就用來孵小鴨,然后再把小鴨養大了……周而復始,果然沒出二年,他就繁殖了大幾千只鴨子。在這同時。宏遠爹還讓他帶徒弟,傳授技術,然后連人帶鴨子分放到自己買有坑塘的村里。沒幾年,養殖業就在四外村里開了。此是后話。

梁曉樂見宏遠爹對養鴨事業重視起來以后,又把力投放到從空間里往外移植分層馬蓮草上。

分層馬蓮草現實中雖然沒有,但它畢竟是草科植物。大面積種植。是會讓人說笑的。梁曉樂除了在養老院附近的地里種了五畝外,其他地方,都種在了葫蘆溝兩邊、坑塘周圍,墳地及地塊的邊邊沿沿。不論是誰的地,只要適合種,她就移植。目的就是為了在現實中繁衍起空間里的這種植物,并逐漸形成規模。

梁曉樂是按照她所畫的“版圖”移植的。方圓百十里,都進行了移植。她用異能取出分層馬蓮草的根部,然后用異能把它們種植到自己看好的地面上,再澆上空間水,便讓它們自然生長。

梁曉樂用了將近一個月的夜晚,才把方圓百十里的面積種過來。當綠油油的分層馬蓮草遍地生長起來后,人們無不詫異:

“這馬蓮草怎么一下子繁殖的這么快?!”

“這是咱當地的馬蓮草嗎?怎么長這么高?”

“或許是今年雨水勤!”

“有什么用項呢?”

“聽說陽光養老院的老人就是用這個編的草編包裝袋。就是咱買東西時,店家免費給的袋子。”

“那個袋子其實很好編,一看就會。不知咱遍了有處賣沒有?”

“沒處賣自己用著也方便呀。砍些,練著編去。”

“對,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幾個婦說完,都彎下腰,“噌噌噌”地砍起來。

“氣泡”中的梁曉樂聽到這些議論,看到人們的舉動,心中暗想:

草編包裝袋既然已經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并使用,那就應該把它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讓廣大的人民大眾參與編織,形成民間產業。這樣,自己就可以不用異能復制了。免得像《紙坊村的來歷》故事中的韓善友那樣,“仙紙”不在手里,就什么也沒有了。

這樣,自己可能少收入一些。但是也沒關系,為人民謀福利也是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何況,自己也不見得少掙(錢)了。

于是,梁曉樂又讓宏遠娘(當然是通過靈對接啦)告知梁家屯村里的人們,尤其是把地租給自己的農戶,讓他們砍村邊上的“野生”馬蓮草,編織包裝袋,“草編包裝袋經營批發部”按略低于零售價、高于批發價的價格收購。

人們一看坐在家里就可以掙錢,都積極地編織起來。一傳十,十傳百,連四外村里的人們也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個行列。

分層馬蓮草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梁曉樂再斷不了給它們澆點兒空間水,十幾天就能割一茬,永遠也沒敗的時候。

當然,在整個春天里,梁曉樂也沒誤農作物的田間管理。該澆水的澆水,該除蟲的除蟲,該滅草的滅草,把個梁曉樂忙的不亦樂乎!

幾陣南風吹麥黃。

小麥熟了。

宏遠爹種植的九十多畝一尺二寸三角樓密植小麥,長勢非常喜人。麥穗大不說,由于種的密,壟與壟都分不出來了。麥穗挨麥穗地擠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領席。

有個小伙子新鮮,把自己穿的上衣脫下來,放到麥子上,愣沒下沉一點兒。

“這麥子,真神了哎!”

“當初還擔心人家收一地草(麥秸),真沒想到長這么好?!”

“人家的‘神氣兒’都罩到大田里了!”

“一畝得五、六百斤吧?”

“我看不止!”

麥子長在大田里,誰見了誰夸。四外村里的人們都趕來參觀。沒一個不伸大拇指的。

割麥子完全是雇得本村里的人。說好一天三十文錢,管中午和晚上兩頓飯。工錢是平常的三倍不說,管兩頓飯更出乎人們的意料。原計劃雇三十個人三天割完,結果來了五十個人,兩天就全部完工了。

最后一合產量,畝產八百多斤。

這還是梁曉樂控制著長勢,沒讓麥粒可著勁兒地灌漿。她怕超過一千斤后,更讓人們震驚了。

在麥收上,梁曉樂也沒有用異能。因為這是讓村里人掙錢的機會。她想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嘗到為宏遠爹打工地甜頭,為以后大面積承包土地打好基礎。

隨著小麥豐收的,還有那白滑滑的麥秸。

這時,宏遠爹在韓紙坊村建的造紙廠,也已竣工。宏遠爹任廠長,主管人是干兒子韓光平的父親韓英豪,光平爺爺和村里的幾個年齡大的老人被聘為顧問。

韓元壽則被聘為技術總指揮。需要現場指導的,就和宏遠爹一塊兒坐馬車去韓紙坊,能在養老院里說清的,就不動身。無論去與不去,每天記一個積分。把個韓元壽高興得整天張著大嘴笑。

工人一律雇韓紙坊村里的人。

宏遠爹雇車把自己收的麥秸全部運到造紙廠后,造紙廠正式開了工。

造紙廠第一批紙造的就很成功。由于全部是用麥秸造的,紙張潔白平滑,有韌,很適合書寫和印刷。

但是,正像韓元壽說的那樣,這里的麥秸人們都不賣,原因是一般農戶小麥產量低,麥秸自然也就少,人們都留作自己喂牲口、泥房、脫坯用。宏遠爹貼出廣告收購,基本沒有來賣的。

自己的百十畝麥秸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