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養老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養老院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養老院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


推薦本書

收藏本書

返回書頁

游園提供.游園地址:/謝謝您的閱讀及收藏!

跟我讀WEN文XUE學LOU樓

記住哦!

宏遠娘(梁曉樂):“你這一說,我忽然想起一個辦法來,咱不如就此成立一個養老院,專門收留像世榮奶奶這樣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包括洗衣洗澡,看病買藥,全部有養老院工作人員負責。百年之后,由養老院負責發送。自己的親戚朋友,隔段時間來看看,給老人解解悶,也就行了。”

“就像建立孤兒院一樣?”宏遠爹迷惑不解。

宏遠娘(梁曉樂):“性質差不多。不過呢,孤兒院是咱先付出,等孤兒們長大以后,再回報;養老院則是咱先向他們收取一定的費用,然后再為他們服務。老人奔波了一輩子,多少都會有些家產。”

“咱們收多少呢?”

宏遠娘(梁曉樂):“咱商量著定。宏遠他爺爺奶奶一個人帶二畝地入伙。他們的這二畝地,指的是地租,地還是他們的。老人如果帶地入養老院,在養老院里養老送終,這地就是養老院里的了,等于老人把地賣給了養老院。這自然和帶地入伙的有區別。你看,咱按帶地入伙的一半兒收地,怎么樣?”

“你是說一個老人一畝地?”

宏遠娘(梁曉樂):“嗯,這樣的話,窮一些的孤寡老人也能進的來。我看咱這里的人家,一家最少也有四、五畝。好戶好地多,窮戶破地多,哪家都有地。”

“差不多。孤寡老人家的地不見得少。哎,你說的這一畝地,是不是指的都是好地?”

宏遠娘(梁曉樂):“不見得。給什么地咱都要。你也見了,咱買的種果樹的那二十五畝零散地,今年的棉花長得多好。只要是地就行,不分好賴。”

“這話咱倆知道也就行了,別說出去。有那小氣的人,保不準會把好地換成破地交過來。”

宏遠爹說著,自己先笑了。[]

宏遠娘也笑了笑。

宏遠娘(梁曉樂):“沒想到你還有這個小心眼兒!”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宏遠娘(梁曉樂):“還有,農村不是有誰發送老人誰受宅院的鄉俗嗎?凡是進養老院的老人,百年以后,一律由養老院發送。他們的宅院歸養老院。”

“嗯,這條說得過理兒去!”

宏遠娘(梁曉樂):“這樣,咱就可以定一個制度:每一個進養老院的老人,每人都要帶著一畝地、半處宅院。是夫婦倆的帶一處。進入養老院以后,由養老院負擔老人的一切費用。養老院就設在新房里。夫婦倆的住有套間的,單身的住單間。凡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或是喪失了勞動能力的人。只要達到了這個條件,就可以加入。現時咱的房子還少,先接受孤寡老人。以后發展壯大了,有兒有女的老人也可以住進來。”

“是不是也和孤兒院一樣,在食堂里吃?”

宏遠娘(梁曉樂):“人少的時候在一塊兒。等以后人多了,給養老院和孤兒院建一個食堂,讓他們就近用飯。也和我們的一樣,吃自選餐。飯菜多樣化。誰想吃什么,給食堂說一聲。盡量讓老人、孩子們吃的順心,吃的舒服。”

“這樣對咱也有好處。最起碼宅基和土地越來越多。”

宏遠爹總算醒過味兒來了。

宏遠娘(梁曉樂):“有付出就有回報。對社會。對咱家,是兩全其美的事。”

“行,我給族長說一聲去。然后讓牙行再去征求世榮爺爺的意見。愿不愿意加入,那就在人家了!”

當宏遠爹對族長一說,和成立孤兒院一樣,族長雖然不理解,但表示支持,還給開了證明。[]

養老院在梁家屯里正式成立了。

宏遠娘(梁曉樂)和宏遠爹商議,養老院院長就由宏遠爹擔任。工作人員暫時不外聘,就讓父親梁龍勤和繼母梁趙氏先管理著。每月每人三百文錢。

梁曉樂是這樣認為的:梁趙氏今年才四十七歲。要在自己的前世現代,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給她這個差事做,把她也算利用起來了;

梁龍勤今年五十九歲,也還不到退休的年齡。這個老人心地善良,又有韜略,是宏遠爹的一個好幫手。你就是不聘任他。他也少幫不了忙。巧支使人的事,梁曉樂干不來。自己一家子,何必不哄老人喜歡?!

給梁龍、梁趙氏一說,美得梁趙氏不行:一個月三百文錢呀!想不到老了老了又掙上工資了!

“你們成了工作人員,那地租我就不能再要你們的了。我給你們記著賬,以后你們想怎么處理就怎樣處理。”宏遠爹說。

梁龍勤笑呵呵地說:“隨你吧,我知道你不在乎,你也知道我不在乎。等過了六十歲,我就加入養老院。”

梁世榮老兩口詳細詢問了養老院里的一些規章制度后,高興的了不得。說:“活著有人伺候,死了有人送終。吃食堂,住新房,還有老人們給做伴兒說話,上哪里找這樣的好事去!”隨即讓女婿套車,把他們送了過來。

征求了梁世榮的意見后,把他的四畝地和宏遠爹租賃的這處宅院,劃歸給養老院,剩下的那三畝,按當時的最高價賣給了宏遠爹。并在族長那里寫了過戶手續。

梁大柳雖然少落了錢,但父母親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顧之憂,心里也很滿意。

“梁德福成立了養老院,一個老人只要帶著一畝地、半處宅子,就可以住進去。住的是新蓋的瓦房,吃的是他們家食堂里的自選餐。梁世榮老倆口在里頭滋兒的不行。”

這話很快在梁家屯里傳開了。沒兒沒女或是像梁世榮一樣,有女兒,但都嫁出村的老人們,開始動了心。結著伴兒地到養老院里參看,詢問有關事項。

梁世榮更是現身說法:“長期在閨女家住,對孩子也是一種負擔,自己也不適應。在這里有人照顧,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強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榮老伴兒說:“一天三頓飯,頓頓都十幾樣飯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這里吃上一天飯,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樣數都過。”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榮接著說:“我來時身體很不好。到了這里以后,德福院長給我請了郎中,抓了兩付中藥吃。這不,什么毛病也沒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梁德福家里有“神氣兒”,這是村里人們公認的。梁德福任院長的養老院,肯定也有“神氣兒”罩著。再經梁世榮老倆口這么以宣傳,多數人動了心,想加入進來。

有年齡小些的,雖然對養老院里的吃、喝、住,都很滿意,卻又顧慮重重:“這‘神氣兒’乃蹊蹺之事,說沒就沒了。俗話說,‘爺兒爺兒(太陽)不能光照一個地方’,到那時,養老院境況愈下。地和房子都入進來了不說,自己一點兒積蓄也沒了,以后豈不受了罪!”

宏遠爹聽到人們議論以后,立即在規章制度里,又增加了一條:

入院自愿,出院自由。養老院生活水準和服務質量一旦下降,或者散了,入進來的地和房子,一律歸還原主。如果房子倒塌,或者被拆遷挪用,養老院包賠兩間瓦房。另外,無論入院時間長短,都贈送二年地租,作為經濟補償。

這一來,老人們吃了定心丸:用三間破土屋(老人住的多有都是年久的坯房)換兩間大瓦房,最起碼不用擔心下雨天漏雨!結著伴兒地加入進來。原來定的一排十間房,很快住滿,又借用了客房和孤兒院里的閑屋。

王奶奶也加入了養老院。

按照王爺爺王長柱的意思,是想晚進來二年。他家里有五畝地,全租給了宏遠爹,一年的地租就是一千五百斤糧食,老兩口打著滾兒地吃,也吃不完。先過幾年舒心日子,等有了些積蓄,年齡也大了,再進養老院。

王奶奶卻不干。對老伴兒說:“在家里,一天三頓飯,反過來調過去,就是那幾樣飯食。人家養老院里一頓飯就十幾樣,一天三頓不重復,什么飯菜都有,還不用自己做。你知道扎灶火旮旯做飯多辛苦?!”

“鬧了半天,你是想吃現成飯呀?”

“就是。自從進了你家的門,就光做飯了。一做做了快五十年了。幸虧趕上了這么個好時候,我也該享享清福了。”王奶奶據理力爭:“再說了,那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的,多開心。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有了病養老院里給請郎中。上哪里找這樣的好事去?!”

“我也沒說不去呀?!我只是想晚二年,等有了一定的積蓄,再過去。”

“進了養老院,什么也不用自己管,你還要積蓄干什么?”

王長柱想了想,覺得老伴兒說的在理兒,“嘿嘿”一笑,道:“我收回我的成令,隨你吧!”

王長柱住進養老院后,覺得事事稱心,處處如意,高興地對老伙伴兒們說:“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梁德福的‘神氣兒’,把女人的見識也給拉長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跟我讀WEN文XUE學LOU樓

記住哦!

sodu燃文/快眼看書/sodu5200/并提供

2.游園所提供,可以將到手機、電子書等載體進行隨身。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