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兒風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兒風波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兒風波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樂樂,醒了嗎?”

原來是宏遠娘。

“娘,我剛醒。”梁曉樂答應著,起身拉開了門閂。

宏遠娘走進來,摸了摸梁曉樂的額頭。

“娘,我沒發燒。”

“娘是怕你發燒。”宏遠娘笑瞇瞇地望著她:“先時你睡得真沉,娘敲了半天門,也沒醒。”

原來,宏遠娘見梁曉樂吃晚飯時精神“不好”,擔心她夜里發燒。睡覺時想過來看看,卻怎么也敲不開門。于是,心里便不安起來。

“孩子累了,你讓她踏踏實實睡個安穩覺?!”宏遠爹看出她的不安來,勸道。

“我擔心她發燒!”

“睡覺時沒事,就是發燒也到了后半夜了。別再吵孩子了。”

宏遠娘懷著不安的心情,躺了一會兒,還是不放心,又二番過來敲門。

梁曉樂心里一驚:虧著早些回來了。要不,就露餡兒了!往后,再用這個辦法,得加倍注意。

第二天,人們仍然心急火燎忙忙碌碌地尋找囡囡。梁曉樂無法把昨晚上的情況告訴大家,也只好聽其自然。心里盼著縣衙的馬車早些到來。

讓梁曉樂感動的是,梁龍才一早便過來套車,執意要親自往分店送貨。

宏遠爹考慮他心情不好,勸道:“三伯,過兩天再送吧,咱先找囡囡。”

梁龍才把眼珠子一瞪,氣呼呼地:“不能因為咱家的事,影響分店的生意。搭伙做買賣,要講信譽。”

“三伯,我腿腳不好,要不,今天我去吧,你留下來找孩子。”

“不,今天出車。不僅僅是送貨。你三伯就是指望著你家的‘神氣兒’發財、享福哩。二侄子,什么也別了,你三伯心里明鏡兒似的。”

梁龍才要以自己的行動,來支持梁德福。在他的心目中。梁德福家的“神氣兒”,是能給大家謀福利的“神氣兒”!那些生拉硬拽的歪理,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葡萄酸,別有用心!

宏遠爹聽三伯梁龍才把話到這份上,也不好再勸,只好給他裝上了車。

“三爺爺,您送貨回來。囡囡就活蹦亂跳地出現在您面前了。”梁曉樂望著梁龍才,心里。

天快晌午的時候,當人們以為囡囡確實找不到、丟了的時候,縣衙的馬車出現了。從車上抱下來的,不僅囡囡,還有和囡囡差不多大小的五個小女孩兒。

當時家里只有三奶奶和囡囡母親,婆媳二人感動的熱淚盈眶。

大太太遵照“天書”的旨意,沒有明六個孩子的來處。也沒有及縣衙里的蚜蟲和“天書”。而是精心編造了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琢磨出來的謊言:縣衙抓住了一伙人販子,交代出拐賣六個小女孩兒的罪行。是從這村里抱走的,所以。就送了過來。

大太太并沒有明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后,放下孩子就要走。

三奶奶婆媳二人感謝的話了一大籮筐。執意要他們吃了午飯再走。卻被大太太婉言謝絕了。

大太太臨上車還加了一句:“這件事驚動了老天爺爺,是老天爺爺讓送到這里來的。”

三奶奶婆媳和來看熱鬧的人們光顧了高興了,又聽是老天爺爺讓送的,心里更是暖洋洋的,以為還是和梁曉樂“失蹤”后,領回的六個男孩子一樣,過后通知他們的家人來領,或者把她們送回去。也就行了。

當問起五個小女孩兒的家鄉地址,姓甚名誰,父母都叫什么時,才知道不是這么回事:五個小女孩兒,誰也不上自己是哪村哪店的,記不清自己父母的名字。就是她們自己的名字。報出的也是勾欄院里給她們起的藝名。只有一個小女孩兒知道自己原來的小名叫臭丫。

不知道家鄉住址,不知道姓甚名誰,又是老天爺爺讓送來的,這里面肯定有道。三奶奶想起自己求宏遠娘為囡囡禱告的事,“難道真是老天爺爺顯靈,把囡囡和與囡囡在一起小姑娘們一塊兒送來了。”

三奶奶心中疑惑,拉著囡囡的小手問道:“囡囡,給奶奶,你是不是一直和這幾個小姐姐在一起呀?”

囡囡點點頭:“嗯。奶奶,這幾個小姐姐都不知道她們的家在哪來,讓她們住在咱家吧!”

三奶奶聞聽心里一“咯噔”:這個家里本來就不富裕,一下添五個孩子,還真負擔不起。

梁龍才三個兒子,三處宅院。大、二兒子成家后,每人給了他們一處,搬出去住了。老兩口和三兒子梁德恩住在一起。

梁德恩有一兒一女,老兩口帶著五歲的囡囡住北房東里間,小兩口帶著一歲多的臭臭住西里間。東廂房做伙房,西廂房放雜物,已經住的很緊張了。

可是,既然和囡囡一塊兒送來了,還是老天爺爺讓送的,明與這個家里有緣分。

養又養不起,拒絕又有緣分,這可愁住了榮鳳葉粱榮氏。眉宇間擰成了一個大疙瘩。

“這事應該縣里管,憑什么把別人家的孩子給咱送來?”梁德恩回家聽后,氣呼呼地。

“那個女的臨上車的時候,是老天爺爺讓送來了。”三奶奶解釋道。

“嘴長在她腦袋上,什么你也信?”

“當時光顧了高興了,也沒問清楚。”囡囡母親有些后悔。

正在這時,梁龍才回來了。見了失而復得的孫女,高興的老淚橫流。了解情況以后,對一家人:“既然人家這樣,咱就信。最起碼咱的孩子回來了。四外村里也有丟孩子的,誰聽過有找回來的?還是大馬車送來的,這事本身就蹊蹺。不定馬車和那女人,還有趕車的,都是神仙變化的呢!七、八十里路來給送孩子,連頓飯也不吃,世上有這種事嗎?!”

“也許是老天爺爺為了救囡囡,就好事做到底,把和囡囡在一起被拐賣的五個孩子一塊兒送來了。”三奶奶迎合著老伴兒。

“可是,我們家里一下添五個孩子,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吃的,穿的,還有以后出嫁……我們能養得起嗎?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家孩子跟著咱也是受罪。”囡囡母親:“要不,有領養的咱就讓人家領養,知根知底的人家,也算對得起孩子們了。”。

“你想的怪美!誰愿意領養女孩子?”囡囡父親梁德恩沒好氣地沖了妻子一句。

囡囡父親的不無道理:在農村,女孩子被看成“賠錢貨”,養大了,有了婆家,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

跟著宏遠娘過來看囡囡的梁曉樂,把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聽在耳朵里。這樣的情況也是她預料的結果:在地下室的時候,她就已經知道,這是五個無家可歸的可憐的孩子。也正因為此,才讓她萌生了一塊兒救出來的想法。

梁曉樂有梁曉樂的打算:

穿越一年來,她本著奇典大神借她異能和空間的期望,用異能和空間,致富了一窮二白的宏遠爹一家。收留了本村父母雙亡的梁玉云姐弟、逃難路上走投無路的辛慶同一家三口,和外鄉孤兒馮良存。家里人口增多了,財源反倒滾滾而來。這明她做的對!

她費盡周折,救出了六個祭天的男童,為家里增添了五個分店、一個學堂。也因為有了這五個分店,家中經濟不斷翻番。她利用六家分店所獲得的利潤,買了四十多畝地,已經建成了磚木結構的十間一排的四排大瓦房。還用異能增產的優勢,租賃了八十多畝糧田……

自己的異能有多高,她不知道;空間有多大,她也不知道。但有一點她清楚:她的志向有多高,異能就有多高;她心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她做的好事越多,得到的回報也越豐厚。

在她的心里,時刻裝著前世的商場、超市、米面加工、服裝店、飯店、洗衣店、理發店、學校、養老院、孤兒院……

目前有的商店、米面加工、飯店(食堂)、學校,雖然還都是雛形,畢竟已經有了眉目,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養老和救孤方面,她還沒有邁出步子。

現在有五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兒擺在面前,而且是她想盡辦法救出來的,她梁曉樂應該接管起來,而不應該給三奶奶家增加負擔。

因為,她有這個能力——有奇典大神借給她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有空間;她也有這個志向——造福人類!

何不借這個機會,建一個孤兒院,先收留這五個女孩,然后再收留與這五個女孩一樣的沒有父母或是被遺棄的孤兒,讓他們在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當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沒有義務撫養他們;異能和空間,是奇典大神借給自己的,不是與人共享,自己也不能白付出。

還像收養馮良存那樣,定一個法:等他們長大以后,參加了工作,他們要將自己的勞動所得舀出十分之一,來回報養育他(她)長大的孤兒院。然后孤兒院用他們的回報,擴大孤兒院規模,再收養更多的孤兒。

這樣一來,就把“義務”變成了“互惠”:既能救助了社會上的孤兒,還能讓自己的事業借力發展!

啟蒙書網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