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異能興農家第一百零二章 開分店、辦學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帶著異能興農家 >>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開分店、辦學堂

第一百零二章 開分店、辦學堂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撿貝拾珠  分類: 古代言情 | 穿越時空 | 撿貝拾珠 | 帶著異能興農家 

孩子們一走,大人們的話題自然落到家長里短上。六家干親都對宏遠娘的“神布”、“神麥”很感興趣,一致讓宏遠娘事情經過。

原來,昨天晚上六個家庭分別住進梁家屯里的六戶人家,每一個人都聽了關于宏遠娘的經歷。人們把“神布”、“神麥”夸張的無以復加,把六家人的興趣全調動起來了。

宏遠娘仔細了一遍,最后深有感觸地:“因為有了這‘神布’‘神麥’,家里的日子才一天天好起來。后來有了資本,租房開了門市。不瞞你們,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家還吃了上頓沒下頓呢。這都是老天爺爺對我的恩賜。我這一輩子,什么也不信,就信老天爺。有了難處,也求老天爺。結果是事事如愿,處處稱心。我這心里啊,真想每天對著高天喊千遍萬遍‘老天爺爺’。”

“你這話我信。”竇金安母親:“別你受老天爺爺這么大恩惠了,你祈禱老天爺爺救了我兒子,除了對你感激外,我都想對著老天爺爺磕上三天三夜的響頭。到現在一想起老天爺爺來,心里就激動地直想喊。”

“我們也有這樣的心情。”其他五家也迎合著。

“你們的門市里,賣的都是老天爺爺賜的東西呀?”金安母親進一步問道。

“不全是。”宏遠爹:“有幾樣就行。人們就認為有‘神氣兒’,都愿意上這里買。所以買賣一直不錯。”

對于這個法,是宏遠爹和宏遠娘商量好的。是這個家庭里的小秘密,就連宏遠爺爺梁龍勤、叔叔梁德貴。都不知道。

梁曉樂一見到買賣上了。靈機一動,與宏遠娘對接上靈魂:

宏遠娘(梁曉樂):“如果你們也愿意做買賣,可以在你們村里開個分店。我們供貨,按批發價合給你們,賺多賺少全歸你們。”

“對呀!”宏遠爹高興地:“我過去還往集上的糧店里送過呢。自己開了門市后。店老板在大雪封道的情況下,愣是找了來。非要買我的麥子。村里人不干,是‘神麥’。得先緊著本村人買。不讓出村。我沒辦法,只給了店老板兩口袋,讓他自己吃。你們要是賣。咱沾親帶故的。村里人誰也不能什么。實在不行,我給你們送貨。”

“要開門市,也得需要一些資金墊底吧?!”竇金安的父親。看來他有些動心。

宏遠娘(梁曉樂):“你們要開分店,只要有房就行。貨款可以一撥壓兩撥。”

“一撥壓兩撥?”金安父親不懂。

宏遠娘(梁曉樂):“就是第一撥和第二撥貨佘著,第三撥送到以后,收第一撥的貨款。第四撥收第二撥的貨款。這樣,你們那里總有兩撥貨賣。賣不了的退回來,或是當地處理。損失老店里承擔。”

開門市不用往外掏一分錢,也沒有賠這一。這不是天上往下掉肉餅嗎?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欣喜之色。

“我們自己來取,當時也沒有車。如果你們這里給送貨的話。我們掏運費。”金安父親覺得買賣太便宜,自己總得有所付出。

宏遠爹忙擺擺手:“不用你們掏。運費算總店的。也許我親自送。也許讓別人去送。多賣了貨,我也得實惠。這是互惠互利的事。”

“你要這么,我們還真打算開個分店,你店里賣什么,就給我們送什么,行不?”

宏遠娘(梁曉樂):“行!”

“那,今天咱就定了,我回去就收拾房子去。”金安父親高興地。

宏遠娘(梁曉樂):“可以。你們誰還打算開,什么時候開,給我們一聲,我們保證及時供貨。”

各家互相商量了商量,都表示愿意開。

宏遠娘(梁曉樂):“大家都愿意開的話,就把我們這里叫梁家屯總店,你們那里叫分店,比如,野雀林村就叫梁家屯野雀林分店,一此類推。這樣,當人們知道這家店里賣的是梁家屯總店的‘神布’‘神麥’,買賣可能會好一些。”

“對,確實是這么個理兒。”大家異口同聲地。

六家干親有五家定下開分店,解老秀才夫婦感嘆道:“很好的買賣,可惜我們老了,沒這個精力了。”

宏遠娘(梁曉樂):“大爺,你可以辦個學堂啊。咱農村里最缺先生,大部分孩子都不上學,滿街跑,把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你要辦學堂的話,我們幫助你。”

“咳,出了幾檔子事,把我的心寒透了,再也沒心思教書育人了。”

解老秀才嘆著氣,慢慢地對宏遠爹娘訴了自己的經歷:

原來,解老秀才原本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夫婦二人養育了一個兒子。兒子結婚后,生了一個孫子,就是現在的解玉成。兒子兒媳在家種著八畝地,解老秀才在外教書,每年能舀回二、三兩銀子來。囤里有糧食,兜里有錢,小日子過得很舒心。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兒子得了一種怪病,到處請郎中抓藥,就是不見好。折騰了一年多,把家里的積蓄,以及所有值錢的東西,全賣掉給兒子看病了。兒子最終還是撂下老的老,小的小,撒手人寰。

兒子一死,家里又窮的叮當響。兒媳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

正在老兩口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之時,解老秀才唯一的弟弟解老二,因醉酒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老二的妻子前幾年跟著相好的跑了,解老二從此一蹶不振,每日以酒消愁。酩酊大醉是常有的事。想不到最終還是毀在了這上面。

解老二有個兒子解立君,當時十三歲。正跟著解老秀才求學。解老二這一死,解立君成了孤兒。解老秀才便收留在自己家里,老少四口相依為命。

這一來,兩家的十多畝地就沒人種了。光靠解老秀才教書的那點薪水,又養不了老少四口。解老秀才考慮再三,辭掉教書工作,回家種起兩個家庭的地來。

怎奈他一生求學教書,莊稼活不內行,加之年齡又大了,地里的收成不足人家的一半兒。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閏七月,上面派到天地林村一個祭天名額。解玉成又正好在被選范圍內,抓鬮時給抓到了。

這樣的事,幾十年上百年一遇,又關系到生死存亡,抓到了只好認倒霉。解老秀才夫婦倆把眼淚都哭干了。唯一的希望是第二天能領會孫子,哪怕是一個被嚇出毛病的孩子。

第二天早起發現孩子沒了,解老秀才躺在炕上三天沒起來。要不是聽孫子得救了,這會兒,老命還不知保住保不住呢。

“怪不得他一見解玉成就老淚橫流,還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梁曉樂心想。

宏遠娘(梁曉樂):“大爺,我覺得你滿腹學問,不教書育人怪可惜的。我給你商量一下,我在村里辦一所學堂,聘請你來當先生。把大娘、解玉成,還有你的侄子都接來,我管吃管住,一年再給你三兩銀子,你看行嗎?”

“是啊,你可以把家里的地租出去,收些祖糧賣掉,又可以增加些收入。”宏遠爹也勸道。

“這個行!大爺,你既能發揮所長,生活還有保障,一家子還能在一起。”那五個家庭也七嘴八舌地勸起來。

解老秀才還有些猶豫不決,舀眼望了望老伴兒。

“如果他來教書,我家成兒是不是也可跟著學了?”解老秀才的老伴兒問。

宏遠娘(梁曉樂):“那自然。我這幾個干兒子,愿意來上學的,都可以來。就住在我家,和宏遠他們一塊兒念書、學文化。”

“那敢情好,就是給你添麻煩了。我們舀伙食費。”金安母親剛完,其他四家也表示贊同。

宏遠娘(梁曉樂):“什么也不用舀。我的干兒子,我管飯,幾個孩子吃不窮我。”

“大爺,你來不來?你要來,我就不讓金安走了。”

“是啊,大爺,你有這個本事,就發揮出來吧。我也讓我加顏輝跟著你學。”

“來吧,大爺,你叫的可都是你的親孫子和干孫子。”人們七嘴八舌,勸起解老秀才。

解老秀才有些激動,聲音打著顫:“不是我不愿意來。這樣的條件,除了這里,沒處去找。一來就四口,我是怕……”著望了望宏遠娘:“怕讓你們太破費了。”

宏遠娘(梁曉樂):“這個你放心。我家的情況你們也看到了。常言得好:‘留金留銀,不如留本事’。東西不是主要的,只要孩子們有出息,這比什么都重要。”

解老秀才本就是個明白人。經過一天的耳聞目睹,認準了這里有“神氣兒”,富有,知道依附在這里絕對受不了罪。他又是有文化的人,相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有“神氣兒”的人家里做事,肯定能沾光。自己孫子得救就是證明。

再,人家救了自己的孫子,等于救了自己這條老命,把自己會的奉獻在這里,比來世做牛做馬報答不現實!何況還能舀薪水。

啟蒙書網


上一章  |  帶著異能興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