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佛跳墻
收費章節(12點)
文強又留了一天,拾掇些細碎的活計,給小白尋來條皮頸圈,扣上根細細的鐵鏈子,然后,在小白同學很怨念的眼神里,告別了。
上次做的腐乳,都交給老爹帶走了,文玉和姥娘一起,訂購豆腐、佐料、壇子,拉拉雜雜的一大堆,準備大干一場。
尤其是老人,心勁兒很足,在莊稼地里忙活了一輩子,到頭來卻,原來只要變個方式,掙錢就容易的多了。文玉趁機做思想工作,這要是不讀書、不出門長見識,那就變革不了,就是說呢,還得放出去,別老在家關著孩子才正確。
姥娘的心思到底活動了沒有,目前還看不很清楚,但是當文玉給小白套上項圈,牽起鏈子,老人卻放下手里的活計,跟了上來。
一老一少,還牽了條焦躁的狗狗,就這樣貌似很奇特的,走在了鄉間小路上。
小白很不習慣套著這,不斷地歪著頭,意圖去撕咬那項圈,夠不到,于是不停的轉圈圈。
文玉幾次想把這束縛給小白解脫開,都被姥娘那威嚴的眼神給制止了,只得繼續訕訕的溜達。
遇到面露異色的鄰居們,姥娘總率先打起招呼,解釋這遛狗的來歷,不外乎扯到身上,說在家呆悶了,帶孩子出來透透氣,順便也讓狗熟悉一下環境。
文玉相跟著點頭微笑稱呼人,心里暗暗思忖,原來這時節,并不流行正常人家出門遛狗,瞧惹得老人這些解釋,仿佛,一旦跟遛狗沾上邊,就化身成了不務正業的紈绔。
痛苦又糾結的路程劃回圓點,這個累呦
“玉丫頭,走的很辛苦嗎?”無錯不跳字。姥娘看孫女的憊懶樣子,忍不住詢問。
“心不苦,命苦”文玉撅撅嘴,這世道,也忒不自由了吧?無不少字
“臭丫頭,還命苦上了?去,拿針線簸籮來,你這性子,得著實剎一剎”姥娘又惱了。
沒有辦法了,文玉認命,去搬了老人的常用家什,針線簸籮,嗬,針頭線腦,五顏六色,針錐子,頂針也是明晃晃的,還有,文玉尋寶似的查看,了圓圓的,繡花用的箍棚子。
一個圓圓軟軟的花布針匣子,正中一個裹了棉花的大南瓜,一根根亮閃閃的縫紉針就扎在了上面,一圈肉肉的小娃娃手拉著手把匣子圍起來,個個紅襖綠褲,頭上一根朝天椒,煞是可愛。
文玉愛不釋手,捧著那匣子左看右看我能不能先學做這個?拿花布做的小娃娃可真好看”
姥娘恨鐵不成鋼的一把搶匣子不能先把鞋底子納好,再說別的”
納鞋底兒是農村一種布鞋的做法,先在桌子面上刷一層自家熬好的糨糊,把舊的衣服布料扯開,若干層重疊鋪上去,每一層中間都要均勻的抹上糨糊,等徹底干透了,從桌面上揭下來,便成了很硬的隔板。
然后把隔板剪成需要的大小形狀,用白布條再包上邊,最后取四到五張這樣的隔板疊在一起,用棉線一針一腳細細的納,針腳越細密,鞋子的壽命越長,穿著也越舒服。
納好的鞋底做的布鞋通爽,透氣,舒適且輕便姥娘講得頭頭是道,手下針線如飛,一看就是個納鞋底的好手。
說是要讓文玉學會納鞋底,其實也不可能真就放手去操作,畢竟小手還嫩,戴了頂針也納不通透,姥娘的本意也只是讓她先看懂而已。
“丫頭啊,日子再苦,也不能讓的親人打赤腳,不管新舊,腳上總得有一雙鞋,困難的人家,冬天打赤腳在農村不是一件出奇的事情,如果哪家做娘的有些笨拙了,她的孩子們可能就難逃厄運嘍。大冷的天,還在赤腳走路的人,腳凍得都失去知覺了,所以說呢,女孩兒家家的,必須得學會做鞋納鞋底”
文玉聽得直點頭,鞋底的樣子是不是玲瓏,鞋底索打得是不是精巧,也是評判農村婦女的標尺之一。有那做活細作的閨女,鞋底做起來真的是有模有樣,好看又耐用,深得同鄉人的贊譽,鞋底常被當作典范供人模仿,那么這閨女就會名聲遠揚,說媒的就可能把門檻踩低嘍。
原來,姥娘是擔心咱嫁不出去,文玉傻笑,沒有反對,而是靜靜的坐在姥娘的身邊,看她如何把一塊塊碎布片拼湊成一雙玲瓏的鞋底,還不時的討教著一些問題,討老人的歡心。
千層底的鞋底啊,納進了一代代農村婦女扯不斷的愛。
祖孫倆還練習了用棉線搓繩子,一人一頭,把白色的棉線拉開,用手心將五六根線搓在一起,這樣就結實耐用了。
“玉兒,姥娘看你做針線,還有點兒是那么回事。”終于,姥娘的好評來了。
“嘿嘿,看看師傅是誰,徒弟準差不了”文玉揉揉酸痛的脖子,也很自滿。
“,給你些碎布片,愛捯飭就捯飭去吧”姥娘發了特赦令。
“好唻”文玉大聲答應姥娘,累了不?我去做飯吧?無不少字日頭已經升到正中,午飯可別耽誤了”
“這丫頭,還是跟吃最近”姥娘搖搖頭,繼續做活。
自然是跟吃最近的,文玉笑嘻嘻,哼著歌在灶房忙上忙下,燒火炒菜,所有的疲累竟然都消散了。
小白湊上來,拼命的搖尾巴,那意思:跟玩一會兒唄?
文玉隨手撿起根木柴,向院子里一丟小白,去,叼”
小白終于有活兒干了,一扭身子,就竄出去,叼起那根木柴,樂顛顛兒的跑到食盆那兒玩去了
文玉等了半晌,不見小白回返,出門一看,已經身子斜躺在地上,把木柴咬的七零八落,玩得不亦樂乎呢。
“哎,想帶著去打獵,同志還得努力啊”文玉嘆息,這狗狗再聰明,也還是不如人不是?
“姥娘,咱下次,去地頭上遛彎好不?順便也能看看咱家的花生發了芽沒。”文玉吃著飯,進一步征求老太太的意見。
姥娘警惕的看文玉不會又想跑遠處了吧?無不少字那山上,可不能去”
被說中了心思的文玉只好裝傻哪兒能呢?就只是去地頭上,轉完就。”
心里犯起愁了,這姥娘大人,要不要一直這樣草木皆兵的的呀,春天的山頭,可正好看呢,想個法子,讓老人開恩呢。
祖孫倆走在地頭上,田里,已經有春耕的莊稼人,小孩子們熱熱鬧鬧的,在田野上撒歡的瘋跑。
又一次,碰到了文家村的里正,也扛著犁耙,站在地頭上艷羨文家的小麥呢。
“里正爺爺,吃午飯沒?”文玉按照習慣打招呼。
“是文玉啊,爺爺吃過了,來看看你家的小麥,長的真好哇要是豐收了,今年,叫咱們村都這么種”里正花白著胡須,精瘦精瘦的一張臉,人倒很溫和。
“那可好啦,爺爺,這地里閑一個冬天,多叫人心疼啊要是咱村里都種上了冬小麥,那,您老可是首功一件,說不定,縣守大人也得來嘉獎您呢”文玉打蛇隨棍上,先一頓拍。
這一記馬屁拍的到位,里正的臉立馬笑開了,胡須也抖啊抖的文玉丫頭,你爹不在家,這家里有啥活兒,地里有啥干不了的,都來找爺爺,咱全村人可都等著呢,一定得把這十畝小麥地看管好嘍”
“那是必須的我們娘兒倆在村上住著,一定少麻煩不了您”姥娘也很客氣的回答,順便,還學了點兒文玉的口氣。
“就得這樣,一個村住著,又是同族,一筆寫不出兩個‘文’來,多來爺爺家玩啊,這小姑娘,可是招人喜歡。”里正的笑容,更瓷實了,這么懂事又禮貌的小輩兒,在村里可不多見。
小白也搖頭擺尾,隨著主人的腳步且行且止。
“丫頭的小狗很厲害啊,上次,把俺家老2的手可咬著了,現在訓的樣了?還跟生人親熱不?”里正看著小白,沒敢再靠前。
“嘿嘿,爺爺,那個叔叔,是您的啊?謝謝了啊現在小白可改了,任何生人,都不讓近身哩”文玉有點兒尷尬了,貌似那主意出的,真有點兒損。
“那就好,咱農村人不講究,其實這狗要是訓好了,能擋大事呢。”里正捋捋胡須,一臉的回憶俺年輕時,還曾經從山里帶回只狼崽子,想養大了看門的,結果被俺老爹一頓暴打,連夜送回山里去了,說是會給村子招災哩”
“呵呵,真有這樣的事?”文玉瞪大雙眼,全是新奇那狼崽,樣兒?”
“就跟你這小狗差不多,所以啊,俺才看著喜歡,抱下來的。”里正看著小白,陷入懷想。
“也這么雪白?很像?那我這狗,是不是就有狼的血統?”文玉對狗的了解不多,太想自家這雪犬,屬于品種的了。
“就是白色的,很漂亮的狼崽,你這只,是不是狼犬,爺爺也不,村里有個老獵戶,才從山上搬下來的,你可以去問問情況。”里正指出條新路子。(。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