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特種兵)
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母長孫皇后,是太宗異常寵溺的女兒,這單從封號上就能體現,晉陽正是李唐龍興之地,太宗給李明達“晉陽”的封號,足見他對這個女兒的珍視
晉陽公主也的確值得太宗喜歡,她性情內斂有急智。尤其是在太宗年老,性情變得愈發急躁之后,時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怒斥臣下,聰慧善良的晉陽公主總能抓住時機為朝臣們辯解,故亦贏得臣下的贊美和喜愛。
杜睿前世看史書的時候,還曾仔細研究過晉陽公主的勸諫的方式,不難發現其與長孫皇后生前的迂回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晉陽公主利用太宗的“殊寵”保護臣下的時候,才不過十多歲的年紀。
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晉陽公主年紀還小,不能理解母親的死,沒有什么反應,長大后,再經過長孫皇后生活過的地方,則悲不自勝。
長孫皇后去世后,與太宗所生的子女中,只有時封晉王的李治和晉陽被太宗皇帝親自撫養在身邊,可以說,晉陽公主是有史可考的享有皇帝親養殊遇的唯一一位公主,就連比晉陽公主更為年幼的新城公主和濮陽公主都沒有過這樣的待遇。
因此晉陽公主和李治的感情也最為深厚,李治每次出宮去,晉陽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門,流淚而別。
貞觀十六年,李治十五歲,這在當時已經是男子的grén之年了。所以,太宗下令讓李治瘡服上朝,列于朝臣之中。
得知這個消息,晉陽公主哭著說:“哥哥現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站班,不能再留在宮中了嗎”說完,哭得哽噎不能控制。太宗聽后,也為之跟著流淚。
其后李治謀逆,被太宗發配往倭州,晉陽公主雖然識大體,沒有為李治求情,然李治在離開之后,晉陽公主便大病了一場,幾乎喪命,由此可見晉陽公主對親情的眷顧。
此外晉陽公主還異常聰慧,太宗自己善書飛白書,后來又喜歡杜睿所創的各種筆體,晉陽公主常年跟在太宗身邊,久而久之,也能寫一筆跟太宗一模一樣的書法,下人的都無法分辨真假,就連杜睿看過之后,都說晉陽公主的書法造詣,假以時rì,定能超過他。
可這位可愛的小公主因為遺傳了父母雙方的疾病,身體從熊不好,當初太宗給她取小名為兕子,就是因為“兕”是一種獨角母犀牛,兇猛壯碩,太宗是希望晉陽長得像兕一樣健康,能抵擋一切不測和疾病。晉陽字明達,這個字也可以講解一下,這是個佛學常見詞匯,明指三明,達指三達。本章節由網友上傳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則叫做三達,取字如此,也有求佛保佑的意思吧。
可惜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小名和字,并沒能賦予晉陽公主健康的身體,在十二歲的時候,晉陽不幸病逝了。
“吐蕃使臣祿東贊叩見天朝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祿東贊,對李承乾和杜睿來說也稱得上是老熟人了,當初李承乾奉命攻拔吐谷渾之時,吐蕃派人來見李承乾,要求歸還吐谷渾的國土,來的就是這個祿東贊。
說起這個祿東贊,在歷史上也稱得上是個能人,據史料記載,“雖不識文記,而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并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
松贊干布即位之初,他曾受命為大論,輔佐贊普治理朝政,統一諸羌部落,開拓疆域,創法立制,鞏固王權,參與吐蕃軍政大計,對內進行除叛臣,分桂庸,查戶口,劃田界,立丁冊,征賦稅等重大的政治、經濟變革。
對外平息諸部反抗等等,特別是他主張與唐朝以及鄰國尼婆羅和親,并幾次親自出使長安通好。
唐貞觀十三年,為松贊干布迎請了尼婆羅尺尊公主人藏;翌年又從松贊干布之命,到唐朝求親。
在原本的歷史上,祿東贊攜帶眾多的黃金、珠寶等,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能迎回賢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國王的妃子。
為之,太宗也非常為難。據說為了公平合理,他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由于吐蕃以外的使臣們有勢力,所以他們搶先取去,絞盡腦汁,怎奈幾挽也沒有穿過去。而聰慧的祿東贊坐在一棵大樹下想主意,偶苫發現一只大螞蟻,于是他靈機一動,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系在螞蟻的腰上,另踴頭則縫在綾緞上。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把螞蟻放在另一邊,螞蟻聞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祿東贊吹氣的力量,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從另一邊爬了出來,綾緞也就隨著絲線從九曲明珠中穿過。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系。比賽開始,但見各位婚使輪流辨認,有的按毛色區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則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錯了。最后輪到祿東贊了,得到馬夫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著,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投料,不給水喝。次rì,當眾馬駒被放回馬群之中,它們口喝難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親吃奶,由此便輕而易舉地辨認出它們的母子關系。
緊接著,太宗又出題讓指認百只雛雞與百只母雞的母子關系。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難住了,誰也指認不清。祿東贊便把雞珊趕到廣場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雞一見吃食,就“咯、咯、咯”地呼喚笑來吃,只見大多數笑跑到自己媽媽的頸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頑皮的笑不聽呼喚,各自東奔西跑地去搶食,于是祿東贊學起鷂鷹“瞿就兒——瞿就兒——”的叫聲,雞娃聽見,信以為真,急忙鉆到了各自母親的翅膀下藏起來,母雞與雛雞的關系再被確認開來。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rì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只羊,還要把羊皮揉好。比賽開始,別的使者和隨從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棄得滿地又是毛,又是血,接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肉還沒有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還顧得上揉皮子。祿東贊則讓跟從的一百名騎士排成隊殺了羊,并順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塊小塊地吃肉,一面揉皮子,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凈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試:太宗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讓人分辨其根和梢。祿東贊遂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卻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一天晚上,宮中突然擂響大鼓,太宗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祿東贊想到初來乍到長安,路途不熟,為不致迷路,就在關鍵路段做了“田”字記號。到了皇宮以后,太宗又叫他們立即回去,看誰不走錯路回到自己的住處。結果,祿東贊憑著自己事先做好的記號,再次地取得了勝利。
第六試:辨認公主。太宗及諸部大臣來到殿前親自主試。但見衣著華麗、相貌仿佛的300名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從宮中排開,宛如300天仙從空中飄來,輕盈、瀟灑、俊美,看的人眼花繚亂。其他使者都沒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獨祿東贊因為事先得到了曾經服侍過公主的漢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體特征:體態娟麗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性格堅毅而溫柔,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有黃丹圓圈,牙齒潔白細密,口生青蓮馨味,頸部有一個痣。祿東贊反復辨認,最后終于在左邊排行中的第6位認出了公主。
婚試完畢,太宗非常高興,將美麗多才的文成公主許婚于吐蕃首領松贊干布,祿東贊終于完成了迎親使命,成為傳頌千年藏漢聯姻的佳話。為此,太宗還很器重祿東贊的才識,封他為“右衛大將軍”,并欲以瑯琊長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妻之,挽留他久居長安,不時垂問。然祿東贊稱:“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婉言謝絕了太宗的好意,堅持要求回歸了故土。
當然這些史料的真實性如何,根本難以考證,而且也無需考證了,因為杜睿的出現,文成公主早已嫁為他人婦,長子都已經十歲了,跟那位松贊老布全然沒有了半分關系。
祿東贊雖然急智過人,然此時見李承乾面色陰沉,等了半晌都不見李承乾說那句“平身”,心下也是惴惴,知道此番求親,怕是也沒什么好結果了。
其實在來之前,無論是祿東贊,還是那位夢想著做老新郎的松贊干布都對求親成功,不抱太大的期望,只是如今兩國關系,讓松贊干布不得不憂心。
雖說沒有刀兵相向,然吐蕃幾次要求重開邊市,進行貿易的要求都被大唐一方拒絕了,大唐安西都護府又時常厲兵秣馬,一副嚴陣以待的架勢,讓松贊干布這個雄才大略的吐蕃英主都擔心不已。
再加上如今松贊干布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世子芒松芒贊又非英主,松贊干布這才生出了向大唐求親,利用和親來歡呼兩國的關系,為將來的繼承人尋求一頂保護傘。
可是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打起了晉陽公主的主意,大概也是因為近些年來兩國交往不多,他們只知道晉陽公主才氣,美貌俱佳,松贊干布這個老不休本就是個貪花好色之徒,便生出了迎娶晉陽公主,修補兩國關系的主意。
可他們哪里知道,晉陽公主可是太宗和李承乾這兩代大唐帝王的心頭肉,對其寵愛幾乎到了不講道理的地步,也是因為晉陽公主自身的意愿,如今連比她年幼的新城公主都出嫁了,她還待字閨中。
李承乾陰沉著臉,看著祿東贊,好半天才道:“祿東贊你主好大的膽子”
祿東贊聞言,心下一沉,可他畢竟身居高位,處變不驚的本事倒還了得,忙道:“外臣不懂上皇因何而怒”
李承乾怒道:“好好一個不知,你主老而昏聵,如何敢打朕親妹的心思,真真豈有此理”
祿東贊聞言,知道求親一事,恐怕是很難實現了,可嘴上卻不含糊,道:“上皇容稟,我家贊普確實仰慕晉陽公主才名,才備齊金珠寶貝前來求親,如何能說是冒犯還望上皇能諒解我小邦對天朝一番敬仰恭順之情,允諾了這門婚事”
“放肆”李承乾聞言怒不可遏,大聲道,“朕妹乃天之驕女,先帝視為掌上明珠,豈能嫁給你家松贊干布那老匹夫,此事無需再言還不速速退下”
李承乾當真是怒極了,一向很有涵養的他,居然都爆了粗口,褚遂良聞言,心下一陣擔憂,杜睿倒是眼睛一亮,或許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