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特種兵
貞觀二十三年業已走到了盡頭,在沒有太宗皇帝的貞觀二十三年之中,先皇駕崩,新帝繼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整整大半年的時間,這個龐大帝國的政局悄然完成了過度,大唐帝國也即將度過輝煌的貞觀之治,不如永徽元年。
朝中的一班老臣,存世的大多也都已經致仕,碩果僅存的也就是褚遂良這個尚書令了,可誰都看得出來,隨著新皇登基,少壯派崛起,真正執掌權柄的,并非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尚書令褚遂良,而是掌握了這個帝國全部軍事力量的杜睿。
驟登高位,杜睿也是如履薄冰,好在如今大唐軍界新興起的勢力當中,大多都是當初跟隨杜睿東征西討的老部下了,倒也沒什么會和杜睿為難,可越是如此,杜睿處在現在這個位置上,越是戰戰兢兢,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尤其是杜睿,手中如此大的權柄,身處嫌疑之地,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雖說李承乾對他信任有加,可是卻也不敢恃寵而驕,伴君如伴虎,誰知道那塊云彩下什么雨。
歷史上的長孫無忌一手將李治送上了皇帝的寶座,結果怎么樣呢?還不是落得一個發配嶺南,服毒自盡的下場,身世何等凄涼。
杜睿雖然深得李承乾的信任,相互引為摯友,可一朝登基為帝,誰又能保證兩人的朋友關系會一直維持下去,誰知道什么時候杜睿違逆了李承乾的意思,會惹禍上身。
后世的大宋朝,鄭恩和宋太祖趙匡年輕的時候,食則同桌,寢則同床,這關系夠鐵了吧,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滿朝的大將軍一個個都回家抱孩子去了,唯獨這個鄭恩依然官居極品,掌握著大宋朝將近一半的軍事力量,這等恩遇在大宋朝可是絕無僅有的,可是就因為一點兒小錯,還不是照樣被砍了腦袋,最后還上演了一出“打龍袍”的鬧劇。
當然這倒也不是說,李承乾登基為帝之后,對待杜睿的態度變了,事實上,李承乾也始終感念著杜睿當年的相助之恩,在守孝期滿,第368章!?”
褚遂良第368章,祈求個太平而已,畢竟現在的大唐帝國實在是太強大了,強大到讓那些小國日子過得戰戰兢兢,身邊站著這么一個龐大帝國,便是誰也不會過得安穩。
那些小國奉上的國禮自然有禮部接著,反正都是些土特產,和一些金珠寶貝,沒什么新意,李承乾也懶得去理會,吏部自然會按照那些東西的價值,回贈國禮。
現在的大唐在杜睿的建議下,可不講究那些表面文章,不會像以往那樣,別人送來一根稻草,就成千上萬的給予回禮,白白做個冤大頭。
同時,如今大唐也不接受任何國家稱番的請求,以前有的那些個屬國,也隨著劉仁軌兵臨琉球,琉球王主動獻土歸降,全都并入了大唐的國土之內。
大唐現在一邊宣稱著和天下萬國平等交往,一邊也在磨礪著刀槍,隨時準備將大唐的國土再拓展一番,要是接受了那些小國稱番的請求,將來動起刀槍了,自然也就從道義上落了下乘。
李承乾看著,突然目光一凜,將一份國書拍在了御案之上,怒道:“真真豈有此理!”
見李承乾突然發怒,眾臣也是一片凜然,誰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個倒霉的國王言辭之間將這個好脾氣的大唐帝國皇帝陛下個惹惱了。
杜睿和褚遂良對視了一眼,還是杜睿起身道:“圣上!此刻動怒,不知所為何事!?”
李承乾面色陰沉,怒氣不息,對著侯義示意了一下,侯義連忙捧著那份國書下了御階,遞給了杜睿,杜睿看過之后,也是面色一怔,又將國書交給了褚遂良。
褚遂良看過之后,又遍閱群臣,這下朝臣們才知道,為何好脾氣的李承乾,都會如此惱怒。
一個半截身子都入了黃土的外邦國主,居然生了狗膽,向李承乾這個大唐皇帝的嫡親妹妹晉陽公主李明達求婚來了。
誰不知道李承乾對這些個弟弟妹妹一向回護的很,特別是李泰,李治兩個嫡親的弟弟做了謀逆之事,一個圈禁而死,一個發配倭州之后,還在世的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濮陽公主就成了李承乾的心頭肉。
特別是晉陽公主李明達,太宗在世的時候,就備受寵愛,李承乾繼位之后,也是恩遇有加,以至于都養成了晉陽公主說一不二的性格,連婚事都耽擱了下來,現在一個老邦菜居然敢像大唐明珠求婚,真是不知道死字該怎么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