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313章 呂范正軍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3章 呂范正軍紀

第313章 呂范正軍紀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常歡樂

等呂范到了鄴城,感念呂布對他的重用,主動提出續家譜,呂布便把實情告訴了呂范。//<

全文字)

呂范胸襟坦蕩,朗聲笑道當年高祖自認為炎帝之后,未有信史可考,可現如今有誰敢說劉姓皇族非炎帝之后?主公若有意,亦可效仿高祖故事,認我為弟,你我同姓既為同宗,哪有外人敢說閑話?!”

呂范在原來的歷史上慧眼識英,押寶押中了孫氏,成為孫策孫權極其信任的重臣,在這個時空里,呂范慧眼識英,迅速投奔呂布,也得到了呂布的信任。

對于一個人才來說,眼光有時候比才能還重要!

呂布見呂范如此通達,心里不再糾結,哈哈大笑道賢弟,你前來投奔愚兄,想要位置的官職,盡管開口!”

呂布呂范是一個進退的人物,所以他才會這樣說,若是遇到一個不天高地厚沒有自知之明的家伙,呂布是萬萬不會這樣說辭的。

呂范呵呵笑道大哥,眼下我們還是先去拜見太后、天子,由他們親證我們結為同宗,天下人才認可我們的關系,然后我再去大哥軍中觀看一番,才能定下做做何種官職。”

呂布見呂范行事周密嚴謹,心中大喜,便領著呂范前去皇宮。

呂布領著呂范拜見了太后和天子,太后何蓮呂布想要擴大家族勢力的意圖,臉上掠過一絲不滿,不過她現在不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身體上都依賴呂布,所以不能說任何反對的意見。

呂布正想開口向太后、天子出面,親來將軍府內的呂家祠堂里為呂布呂范結為同宗的儀式見證。

跟隨呂布身后的中軍師中郎將董昭連忙勸諫道主公您不是向呂岱、呂虔、呂蒙等呂氏俊杰們都發了認宗的書信嗎?據說呂岱、呂蒙已經啟程趕來鄴城,主公可等呂岱、呂蒙兩人來到鄴城,再一起舉行儀式,不然三番兩次地勞師動眾舉行儀式,恐讓外人非議。”

呂布想想也對,便克制住的急性子,向太后和天子告退,帶著呂范來到中央軍駐地。(<

網點點)

呂范幾天內走遍了中央軍各個軍營,一身盔甲,渾然是一個小卒,沒人把這個小白臉放在眼里,他只是看,并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干擾正常的軍事訓練。

看了好幾天以后,呂范來到中軍帳,向呂布稟告他觀察到的情況大哥,您現在的大業日臻鼎盛,麾下將士數量與日俱增,可您麾下這些將士來源很雜,有并州兵、何進何苗的部曲、北軍五校、白波降兵、黑山降兵、匈奴降兵、世家私兵,這么多來自不同的地方的將士混雜在一起,軍紀難以嚴整。

大哥你對敵殘狠,卻御下不嚴,綱紀不明,與此同時,大哥你有賞而無罰,下面的將士對大哥是懷德而不畏威。尉繚子曾說過‘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這樣的將士跟著大哥打順風戰是可以的,一旦戰事不利,恐怕他們難以支撐下去,因為中央軍中沒有嚴明的軍紀!”

“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呂布反復默念了好幾遍這句話,心里豁然開朗,他原來一直覺得的中央軍欠缺一種,原來就是嚴格的軍紀。

因為呂布出身于并州軍,并州軍在丁原的治理下軍紀散漫,敗壞的程度不亞于西涼軍。

中央軍之所以到現在還沒鬧出大事情,完全是靠呂布個人的魅力凝聚力在支撐,還有宣撫營的不斷地宣傳、各級參軍對各級將士的不斷洗腦,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一團和氣,等到了戰場,一旦戰事不利,恐怕瞬間就會變成一團散沙。

之前雖然在河東郡聞喜縣搞了親民四法,挽回了一些民心,但對整個軍隊的軍紀并未有明顯的提高。

“大哥治下太寬,卻不曾想過,真正赤膽忠心肯為大哥霸業著想的下屬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既然他們都各懷心思,大哥你又何必太過心慈手軟呢,該殺就殺,該罰就罰,決不能姑息,該立威的時候就要立威,一團和氣是沒辦法打造出一支無敵雄師的。大哥,請讓我暫代軍正之職,以正全軍的軍紀!”

呂布聽罷,便說子衡啊,你是一名文士,我將來準備把你培養成總參軍,現在豈可屈就于一個職位較低的身份,去管理軍中的瑣碎事務呢?”

呂范回道大哥,您這話,我不認同。我之所以舍棄故鄉,千里迢迢,跟隨大哥,并不是為了養妻活兒而已,而是希望借此得以濟世救民。如今我們就像是坐在同一艘船上,正要渡過大海,如果有任何事情稍微失誤,我們都會為此而失敗。因此我不只是為了大哥您而作出計劃,我也在為打算!”

呂布呂范的好意,但他心存顧慮,只是微笑,不發一言。

呂范見呂布默許,便走出帳外,脫去的一身文官打扮,披上盔甲,手持呂布的七星寶刀,召集眾將前來,宣布已領中央軍軍正之職,要監督全軍軍法。

呂范將要被呂布認為族弟的消息一經傳遍整個中央軍,所以即便呂范現在沒有資歷威望,軍中諸將領看在呂布面上,也對呂范敬畏三分。

呂范準備沿用《尉繚子》上所記載的嚴苛軍法來作為中央軍的軍法。

呂布之前沒有看過《尉繚子》,從呂范那里接過《尉繚子》細細看了一遍,啪地一聲把書簡丟在地上子衡,這里面的軍法也實在太過嚴苛了!”

這《尉繚子》主張用重刑來維持戰場以及軍隊紀律,甚至說善之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什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其什三者,力加諸侯;殺其十一者,令行士卒。”

看到這一句,呂布都不想看下去了,至少要殺掉十分之一的士卒,才能使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這不扯淡嗎?再詳細去看,幾乎每條違背軍法的都是殺,殺,殺!

呂布十分不同意這樣殘暴地以殺立威。

呂范見呂布把《尉繚子》丟在地上,皺起眉頭,十分不滿大哥,千載而下,孫武、吳起、司馬穰笡、韓信、周亞夫、趙充國均是如此治兵,從嚴治軍,有何不對?!”

“我不是不同意從嚴治軍,我只是覺得按照尉繚子這套搞,會不會太過于打壓士氣,太過于挫傷軍心,其實很多罪行不必動不動就殺的!”

呂布想起后世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他以訓練精兵著稱,但是他并不一味主張重刑。他認為軍隊中要“嚴賞罰”,不過對于士兵平時一般過,他都要求初犯、再犯予以警告,三犯之徒才予以嚴懲。責打軍棍以五下為度,視情節增減。主要貫徹責打的嚴肅性,必定要召集全隊,說明理由,重重責打,而不必過多責打。戚繼光沒有那么凡事都殺,也沒有影響他的軍隊成為天下少有的精兵。

再說后世的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也沒有動不動就殺人立威啊,但是它照樣成為中國歷史上軍紀最好的一支軍隊啊。

“那以大哥的意思呢?”呂范問道。

“尉繚子里面有些是可以保留的。”呂布重新把書簡撿起來,指著上面的法條說給呂范這個《勒卒令》篇可以保留,這幾條禁止逃亡的法令可以保留,帶領千人以上的軍官棄城投降或臨陣脫逃的,為國賊,本人處死,暴尸示眾,其家屬沒入官府為奴隸,并發掘其祖墳;帶領百人以上的軍官有這樣行為的,是軍賊,同樣要處死、抄家。”

在給呂范講述的時候,呂布算是又重新回顧了一下尉繚子,突然這里面只是懲罰措施重了一點兒,具體的條令還是比較周全的,便吩咐道呃,這里面的法條其實大多都可以保留,只是要把動不動就斬殺的懲罰措施稍改一下,改為軍棍懲罰,把這里面的罪責分成輕罪和重罪,若有觸犯重罪的當即斬首,若有觸犯輕罪的,第一次就杖責五十軍棍,第二次就斬首示眾!”

呂范問道何為輕罪?何為重罪?”

呂布想了一下士兵酗酒斗毆、聚眾賭博、偷盜財物,像這樣的,凡是未上戰場,對戰事沒有直接影響的,大多都可以量為輕罪吧,重罪包括不聽指揮、畏敵不前、逃跑等罪行,大多都是在戰場上的,會影響戰局的,都是不能饒恕的。”

呂范把呂布所說的都記下,點頭稱道其實我對尉繚子也有些意見,量刑太重,最根本的問題是無法執行下去,留作一紙空文,毫無意義,反而有損軍法的威嚴。大哥把這罪行分為重罪和輕罪,量刑適當,軍法才可以執行下去,讓將士敬畏。”

呂布點點頭那就召集眾將議事,重新確定一下我們的軍紀軍規。我一定要把中央軍打造成一支仁義之師、鋼鐵之師、威武之師、無敵之師!我們中央軍現在最差的地方莫過于軍紀,還須要子衡你多多助我!”

呂范呂子衡朗聲笑道請大哥放心,嚴明軍紀,乃我使命,我責無旁貸,必定竭盡全力,以求成功。”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