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范

第312章 同族大才呂范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3日  作者:常歡樂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樂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常歡樂

呂布便直接說道叔至,我看你個性謹嚴厚重,以后就做我的親軍副統帥吧,只是從此之后你便少了許多攻城拔寨的正面作戰機會,也會少了許多戰功,不知你意下如何?”

陳到稍微想了一下,笑道能夠在主公鞍前馬后護衛,末將還怕少了軍功不成?”

呂布恍然想起,這樣的主公不像三國時期大部分由世家子弟轉化成的主公,他們都是龜縮在后方的,而這樣的主公為三軍戰魂,少不得要征戰廝殺,陳到跟隨身后,戰功也少不了,剛才那番話是按照一般主公的侍衛統領的角度來說的,比如歷史上趙云、陳到作為大耳賊的侍衛統領,領兵出征建立功業的機會就比關張馬黃魏少上很多。./<

廣告全文字

呂布點頭贊許道叔至,你見微知著,我很滿意,只是你初來乍到,對中央軍系統并不熟悉,還是跟文長一樣,先在教導營里做一個隊的隊長,三個月后再兼任飛虎軍一營營帥。”

陳到欣然領命。

又過了一日,呂布期待已久的族內高才,汝南細陽人呂范前來投奔。

呂范身高八尺五寸,身材偉岸,一身白袍,豐神俊美,跟滿寵一樣都是當之無愧的美男子。

呂范見到呂布的第一句話便是主公且看,我呂子衡寧當久貧者乎?”

“子衡,以你之能,絕非久居人下久居貧寒之人,若得良機,必能飛黃騰達,如今你慧眼識主,投奔與我,我敢擔保,你未來必是朝中重臣!”呂布難得得到一個族內高才,十分振奮,繼而又詫異地問道子衡,你為何如此相問?”

呂范微微一笑,把緣由細說了一遍。

呂范原來是汝南郡細陽縣的一介小吏,以“容觀姿貌”著稱于世。細陽縣城里有一個劉姓大戶,他們有個女兒,是名符其實的白富美。呂范本人算是三分之二的高富帥,因為他又高又帥,就是家里貧窮,靠自學成才做成了小吏,他絲毫不為家貧而自卑地淪為吊絲,反而非常自信地登門求親。那個姓劉的白富美的母親呢,是天底下大部分丈母娘的典型代表,嫌棄呂范家貧,不愿意結親,可那個白富美眼光獨到,對母親說觀呂子衡寧當久貧者邪?”

呂范的準丈母娘見呂范人才出眾又有才學,便同意了女兒的論斷,沒要呂范出多少萬彩禮,也沒有強迫呂范一定要在洛陽汝南這樣的大城市買房子,還賠了很多嫁妝送女出嫁。(<

網點點)

長得帥就是好,呂范一下子就從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變成了可以招攬上百名門客的富翁。

但是,雖然呂范招攬了上百名各有所長的門客,但因為他是寒庶子弟出身,又有倒插門做小白臉的不良名聲,所以一直沒有達官貴人薦舉他,他也一直遇不到慧眼識英的明主前來招攬他,還屈居在細陽縣做一介小吏,蹉跎了兩三年還沒有混出頭,原本就嫌棄他家貧的丈母娘便又開始嫌棄他的黯淡前景。

呂范被丈母娘念叨得煩不勝煩之際,呂布的征辟書信到來了。呂范便想立馬動身前去投奔呂布,卻被他丈母娘拉住,說要再看看呂布這個無名小卒到底能在洛陽掀起大風大浪,直到呂布成為征北大將軍并擁兵十余萬的消息傳到細陽,呂范的丈母娘才容許呂范前來鄴城。

呂范前來投奔呂布除了輔助呂布成就大業順便讓揚名立萬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做出一番大業來回報妻子的青眼之恩,回報丈母娘的白眼之恩。

呂布很清楚,像呂范這樣有真本事大本事的人才即便是一時之間被埋沒,只要時機已到,自然會崢嶸出來,即便是被羅灌水給埋沒了。

在演義上,呂范只是給孫策出過拿玉璽換人馬的計策、給劉備拉過皮條,似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東吳謀士,但熟讀三國志的呂布呂范是一個值得拉攏的大牛。

在正史上,呂范對東吳來說,絕非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謀士,而是股肱之臣。

歷史上,呂范避難至壽春,結識了當時在袁術手下效力的孫策,孫策認為呂范與眾不同,以禮相待,于是呂范將的百余名門客交由孫策指令,自此跟從孫策。當時孫策還未建立功業,手下就只有呂范和族人孫河經常跟隨左右,二人常為孫策四處奔走,不避危難,因此孫策亦視呂范為至親,每每請其赴宴,便與吳一起飲食,并不緊執君臣之禮。

呂范給孫策出主意,讓他拿玉璽換人馬,遂開孫策、孫權雄霸江東三分天下之基。

起初孫策的軍隊軍紀散漫,綱紀不整,呂范請纓任都督,監管軍紀,從此之后,孫策軍中威令謹嚴,紀律日趨嚴整,方才橫掃江東,奠定霸業。

孫策病逝,孫權接掌東吳勢力,再征江夏,呂范奉命與重臣張昭留守根據地吳郡。赤壁之戰中,呂范跟隨周瑜破敵有功,戰后官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受彭澤、柴桑、歷陽三地奉邑。

之后,劉備親自來到建業與孫氏結為姻親,呂范曾建議軟禁劉備,然而其計最終沒有實行。

當孫權正要背盟偷襲劉備駐守荊州的大將關羽前,同呂范說過如果當初聽從你的建議,今天就不必勞師動眾了。如今我將逆流攻討關羽,你要幫我守衛好建業。”結果孫權成功討破關羽,之后回師遷都武昌。呂范拜為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楊太守,治理舊都建業,并監督扶州以南直至南海地區一帶的軍隊。

黃武七年,呂范遷任大司馬,可是印綬尚未下發便因病逝世。孫權為其素服舉哀,并遣使者追贈印綬。在回建業的路上,孫權經過呂范墳墓,仍忍不住悲呼子衡!”并且淚流不止。孫權回都后,更下令以太牢之禮(豬、牛、羊三牲齊備謂之太牢,是古時天子祭祀社稷天地所用的大禮)祭祀呂范。

看遍正史,呂布非常欽佩呂范的賢德才干。

當然,呂布重用呂范的原因,并不只是因為他過人的賢德才干,更是因為他是跟同姓。

呂布注意到,后來鼎立三國的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都有心腹至親作為軍中將領。

劉備能夠在三國群雄里崢嶸出來,跟他有兩個鐵桿結義的異性關羽、張飛密不可分。

曹操前期能夠發跡,跟他曹家和夏侯家人才眾多,有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等大將之才,亦是大有關聯。

孫家也有孫靜、孫河、孫賁、孫輔、孫瑜、孫韶等族內才俊。

反觀呂布,五原郡九原縣的呂氏宗族內人口凋零,沒有幾個像樣的人才,根本不可能像曹操、孫權那樣重用至親來轄制外將。既然祖輩沒給留下至親給助威,那就只好找一些同姓的賢才,認作的族內。

在東漢三國時期,家大于國,很多人都把家族利益擺在其他利益之上,有些人為了保家而不惜出賣現任的主公,有些人甚至為了家族宗親而不斷更換主公,如陳珪陳登之流跟隨過陶謙、劉備、呂布、曹操,但沒人敢背叛的家族。

雖然認的沒有血緣傳承來的親,但依然比一般武將的忠誠度高,因為他們背叛的成本要比一般將領大得多,為了下一個主公而背叛現任主公還算是“良禽擇木”,背叛家族只會淪為“喪家之犬”。

呂布屬意的是呂蒙、呂范、呂岱、呂虔等呂姓高才。

呂布事先就曾派人前去汝南調查過呂范的家譜,跟呂布的家譜一對,兩家出自呂氏的不同分支,根本無法對應起來。

呂布這一支的祖先追根溯源應該是伯夷。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帝舜時,姜姓后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伯夷就被舜分封到南陽附近,組成了一個彊域不過七十里地的候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候,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候國。這也就是為伯夷的后人姜尚又稱為呂尚的原因。春秋戰國時代,古呂國和齊國并存了三百余年,到呂尚的第12世孫齊桓公時,楚文王發兵北上,借道南陽鄧國,攻打南陽古申國,申國被楚國滅掉之后,位居申國以西的呂國人,懼怕楚國發兵來攻,一大部人東遷新蔡,建立了新的呂國,史稱東呂國。公元前553年東呂國被蔡景公滅國,公元前391年齊國被田氏所篡失國,齊宣公及一部分子孫流亡他國,就以祖上的封國名作氏,呂布祖上這一支便從此開始盛行。

呂范這一支則是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后,便封魏犨為大夫,魏犨的魏锜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為呂锜,呂锜的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

追根溯源,這兩個呂一個出自黃帝姬姓,一個出自炎帝姜姓,根本沒辦法湊在一起續家譜。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