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農莊第二百二十三章 辣白菜上架及與二位大廚論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悠然農莊 >>悠然農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辣白菜上架及與二位大廚論茶

第二百二十三章 辣白菜上架及與二位大廚論茶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3日  作者:風漂舟  分類: 都市 | 鄉土 | 風漂舟 | 悠然農莊 

這天早上,來包子鋪用餐的顧客們發現店里又多了一味小菜名為特制辣白菜,陳列在玻璃柜臺中,色澤鮮艷,賣相頗佳。//標價五元一小碟,而且沒有任何的宣傳活動。

這個價格不便宜,而且辣白菜不是什么稀罕物,外面很多菜市場、食品店都有賣的。

但經常光顧包子鋪的老顧客們都知道,包子鋪食物品種不多,但出手必為精品,從來不欺客宰人,價格貴點兒自然有它貴的道理。

所以連一般飯館推出新產品時通常都有的試吃程序也免了,不少老顧客出于信任和好奇,自然而然地掏腰包嘗鮮。

一試之下,特制辣白菜口感脆嫩,滋味鮮辣酸甜,配比恰到好處,而且刺激得人食欲提升,胃口大開。

這和外面賣的辣白菜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嘗鮮者連連稱贊,說這種小菜美味爽口,自己還是頭一次知道辣白菜也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為了這個,今天連包子都要多吃兩個。

當然,和麻辣涼面就不能一塊兒吃了,除非你的舌頭是鐵打的。

其他顧客見狀,也忍不住紛紛購買,不過他們中不少人承受辣味的能力有限,館子里頓時傳出一片吸溜吸溜的聲音,服務員見狀,建議他們再來一碗白米粥,可以中和一下辣勁兒。

接受建議的顧客把端上來的白米粥就著辣白菜一起吃,發現這才是最佳的搭配。

經特制水熬成的白米粥飽滿軟糯,滑潤可口,氣味清香,與性情剛烈的辣白菜結合,當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好東西當然要大家一起分享,于是這些顧客連連向熟人推薦。

結果這一早上,不但辣白菜賣出去一百多碟,連帶著白米粥的銷量也是大大提升。

以致后來·一碗白米粥配一碟特制辣白菜,成了包子鋪顧客的一種固定吃法,就像老京城人喝豆汁配焦圈兒一樣,常年樂此不疲。

這倒是包子鋪管理人員事先沒有想到的。

空間里·李悠然正站在三號田塊的茶樹邊上,觀賞前些日子的勞動成果。

那兩排扦插的茶樹枝條已經全部成活,嫩綠的新葉依次在枝頭綻開,煥發出新的生機。//

也許用不多久,這些新茶樹就會和它們的母本一樣茁壯了。

不過也是在意料之中,空間土地、空氣和水,蘊含著未知的強大能量·滋養撫育著所有在這里成長的生物。

茶樹上的芽尖和嫩葉又生出了不少,看上去可以再采一次了。

李悠然取過小竹筐,開始采茶。昂昂老老實實待在田埂上,觀看那一雙不纖細但卻無比靈巧的手在綠葉叢中翻飛游走。

半個小時后,他停住手,看看竹筐,估計可以制作半斤綠茶了。

這茶好是好,就是產量太低·多幾個人喝就緊張了。

而且,還沒有個正式名字呢,經過空間改造·這茶總不能還叫龍井吧。

他望著新采的嫩稍,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色澤翠綠鮮活,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翠|卑。”他脫口而出。

對,就是這個名字了,很形象,又上口。

呵呵,憑翠鋒的優秀品質,這要是上市·又將是一代名茶。

不過他目前還沒有把茶葉包裝拿出去賣,賺上一筆的念頭。

一則自己人還不夠喝,二來茶葉這種東西,尤其是高檔名茶,那是很講究出身的,據了解·有關部門對國內一些知名茶樹品種實行了原產地地理標志認證制度,不是規定地方的出產,哪怕品質再高,味道再好,也屬于野路子,得不到官方的承認。

自己手里這點兒貨色,自然見不得光,新產品的宣傳和認證更是無從談起。

還不像桃花養顏蜜,那玩意兒雖然也見不得光,但是強悍的護膚美容和治療效果擺在那里,口碑已經傳開。所以盡管同樣沒有官方認可,但至少可以做為一種另類的民間自制特效藥品,在黑市和拍賣會之類地方那是吃香得很。

茶葉再好,也只是滿足嗜茶人的口味,并無其他的特殊功用。所以還是踏實點兒,先留著自己和朋友享用吧。

下午,包子鋪南店二樓老板辦公室,李悠然和陳傳忠、劉森江兩位大廚一起,坐在沙發上飲茶談笑。

陳大廚身著便裝,手拈水壺,用嫻熟的手法沖泡出三杯茶水·置于幾面,觀之湯色碧綠清澈,聞之氣味清香悠長。

“劉師傅,你難得有空閑,好好嘗嘗我們這兒自制的翠鋒。”李悠然抬手示意。

“呵呵,已經有名字了。翠鋒,形色兼具,不錯。”劉大廚端起玻璃杯,先觀賞茶色,然后送到嘴邊輕吹兩下,慢慢啜了

閉目品味,片刻,睜開雙眼,點頭贊道:

“香氣清鮮,緩緩不絕,滋味甘醇,無一絲雜味,令人忘我。好茶,難得的好茶。”

他又飲了一口,將玻璃杯放下,接著對李悠然說道:

“其實啊,我這已經是第三次喝這個了,老陳在廚房里炒茶,還能瞞得過我去。”

李悠然和陳傳忠聞言都笑了。

“要說這市面上的名茶,什么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云南普洱。我大致都嘗過,和這些名茶中的特級品比較起來,你這新出來的翠鋒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劉大廚給予翠鋒茶很高的評價。

“老劉,你說的這些我都認可。不過這么多年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卻另外一種茶。”陳大廚喝了一口,慢慢說道。

“呵呵,老陳,我知道你說的是什么,武夷山大紅袍,對吧?”劉森江笑著說道。

“是啊,當年一位老友送了我十克,是真正的原生大紅袍。有明顯的‘巖韻,特征,飲后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九次猶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不愧是‘武夷茶王,。可惜后來就再也見不到了。”

陳傳忠說起這個,臉上現出悠悠神往之意。

“你不錯了,還有人送你十克,我可是從來只聞其名,無緣得見啊。”劉森江羨慕地說道。

“喝大紅袍就不能用這玻璃杯了,最好是紫砂壺,用功夫茶的方式沖泡,才能泡出它的真味。”陳傳忠繼續聊道。

“大紅袍?我在茶店還經常看到呢。”李悠然奇怪地問。

“市面上的,都不是真正的原生大紅袍,而且非常雜亂。”劉森江搖搖頭。

“老劉說得對。真正的原生大紅袍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產于福建省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巖下永樂禪寺之西的九龍巢,現陡峭絕壁上僅存四株,它們由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潤,不用施肥,而生長茂盛。人們于每年五月架起云梯采摘,產量極少,大約只有一斤多。聽說最近幾年為了保護旅游資源,當地政府已經停止了古樹的茶葉采摘。”陳傳忠解釋道。

一斤多,乖乖,那可不是一般人無法見到了。李悠然心中驚嘆,對這種名茶的興趣大增。

“后來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從九龍窠剪了大紅袍枝條帶回來進行扦插無性繁育,成功后又返回武夷山地區批量栽種,現在市面上那些大紅袍就是這些茶樹產的,算是第二代、三代了。不過和母本的差別還是不小,缺少‘巖韻,特征,最明顯的是最多沖泡六、七次,就已經淡薄無味了。”劉森江端起茶杯飲了一口,做出補充。

二代、三代?李悠然聽到這里,心思開始轉動。

那么說起來,當前批量種植的大紅袍茶樹和那峭壁上的古樹從根子上來講,還是屬于同一個品種,不過一來年頭兒不夠,二來缺少古樹那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所以產出的茶葉不如古茶樹也就可以理解了。

古茶樹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自己也沒有飛檐走壁的本事,不用去想。

但,如果把二三代的茶樹移植到空間去栽種,那會是什么結果呢。會不會恢復到母本的水平?

而且茶樹這東西不像人參,對年頭兒的要求似乎沒有那么高吧。

空間要是能多一個高級茶樹品種,豈不是美事一樁。連兩位大廚對大紅袍都這么向往,滋味應該差不了。

呵呵,擁有功能這么強大的空間,要是不種點好東西簡直可稱為暴殄天物啊。

想到這里,李悠然對兩位大廚說,問他們能不能找找人,從武夷山茶區弄點兒正品大紅袍茶樹苗過來,如果能搞到二代茶樹那是最好不過,實在不行晚兩代也湊合。

自己有一位老鄉專門搞新品茶樹種植,有特別的技術,翠鋒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如果能試種大紅袍茶樹,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劉、陳二人對視一眼,覺得能弄出翠鋒的人,定是位種茶高手,如果依小李老板所講,也是一樁很有意義的事情,至少自己的口福有望。然后都蹙起眉頭回想自己的關系。

想了一陣子,似乎沒有什么頭緒,只能說回頭再去打聽打聽。

李悠然笑著說這事情不用著急,慢慢來。當前還是享用翠鋒為好。

于是,三人放下心思,又愜意地飲起茶來。纟


上一章  |  悠然農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