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宋西門慶第七章 折家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水滸>> 霸宋西門慶 >>霸宋西門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折家將

第七章 折家將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07日  作者:三王柳  分類: 歷史穿越 | 水滸 | 金瓶 | 穿越 | 重生 | 三王柳 | 霸宋西門慶 
第675章折家將

第675章折家將

三王柳

當西門慶在東京城下運籌帷幄之時,西方邊境已是烽煙繚亂。(/吞噬

西夏這一次興兵侵擾,因為有宋朝昏君徽宗的割地文書在手,可謂是名正言順,所以舉全國之兵,傾巢而動,三面出擊,西方邊境上的宋軍雖然是北宋最精銳的部隊,但一來童貫下江南,已經調走了大半主力,防御兵力大受影響;二來先受割地之詔影響,再受東京城破打擊,邊軍士氣不振,所戰皆潰。

只除了一個地方,,河東麟府路。

在宋、遼、西夏的地圖上可以看到,麟府路位于宋朝西北角,其勢就如一枚鋒利的釘子,直楔進西夏和遼國之間,歷來令兩國,,尤其是西夏如芒刺在背,遼國在檀淵之盟后,和宋朝和平相處,麟府路的威脅自然可以忽略不計,但西夏卻和宋朝時常交兵,吃足了麟府路的苦頭。

守御麟府路的,是一群特殊的人,號稱折家將,與朝廷任命的官僚不同,麟府路因為地狹人少,油水不多,西夏人還經常來野營拉練,所以被貪官污吏向來視作畏途,沒一個愿意到這里來保衛邊疆的。

官府指望不上,百姓只能自救,于是,在反抗西夏侵略的戰斗中,一支義民兵脫穎而出了,,他們就是當地大族折家的子弟,因為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園,退后一步,再無死所,所以這些本地人作戰勇猛,屢敗西夏,侵略者畏之如虎,號為“折家軍”。

朝廷于是順水推舟,封折家軍首領為麟州知州,世襲罔替,有這一支能打的民兵擋在西邊賣命,省了執政者多少煩惱。

但大宋有一項優良傳統就是猜忌武將,,隨著折家將立功日多,威名日盛,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越演越烈的猜忌與防備。

按慣例,宋朝在設置通判一職,以牽制知州;這還不算,到了一零四九皇佑元年,宋朝又在麟府路設走馬承受,為皇帝窺探當地情況,及時上報;而且頒布諭令,河東路諸監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對府州均有監察之權。

就這樣,對折家將的綁強越來越多,終于到了嘉祐五年,當時的府州知州折繼祖實在受不了了,于是要撂挑子不干,朝廷這才發現,在這塊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廢地上,除了折家將,還真找不出第二個能干的人來,因此又轉成了笑臉,密加撫存,折家將這才安下心來,繼續給趙宋朝廷當肉盾。

除了文官的監察,宋朝還在麟府路屯駐了禁軍,起初為兩千人,慶歷四年增加到了一萬多人,其任務雖然是抵御西夏侵略,而更重要的是“疑其強盛,別置兵馬一司,以視其舉動”,此司全稱管勾麟府路軍馬司,歷來是虛套在折家將脖子上的一根絞索,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這根絞索就會突然收緊。

但諷刺的是,正是這根絞索拯救了折家將,拯救了麟府路。

西夏先禮后兵,趾高氣揚地派使者前來,出示了徽宗皇帝親筆簽押的割地文書后,勒令折家將向西夏投降。

折家的族長折可大這時正抱病在床,聽聞噩耗,仰天大呼:“祖宗百戰基業,已傳九代,今日竟要葬送吾手,縱死,亦羞見先人矣。”義憤填膺之下,折可大咳血而逝。

這一下算是炸了馬蜂窩,折家將豈是善男信女,只不過礙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通例,勉強把西夏使者當人看而已,現在這家伙竟然氣死了自家老大,西夏使者人當不成,只好做鬼。

殺了西夏使者后,折家將以折可求為首,于祖宗祠堂中瀝血為盟,,折家男女老少誓死不認割地偽詔,愿與麟府路共存亡,戰至最后一人亦在所不惜。

就在這時,家人通報,有管勾麟府路軍馬司統領袁遠來拜,折可求一咬牙,反正已經決意違背昏君詔令了,索性不做二不休,先把朝廷的走狗做了,于是吩咐下去,兩廂密布刀斧手,,“令汝砍,即砍為肉醬。”

誰知袁遠還沒踏進門檻,就先喝道:“如今朝廷有割地之令,麟州府州豐州火山軍保德軍等諸處,再非我中華領土,如今可大君已逝,可求君繼任府州,卻不知欲做何圖。”

折可求便裝模作樣道:“我亦欲降,卻只恐鄉黨不容,子弟恥笑。”

袁遠聽了,目眥欲裂,戟指折可求罵道:“鼠輩,可恨折家將九世威名,今日輕輕喪于汝手,中國之土,豈可割尺寸于西賊,汝不思為國報效,為家報仇,卻只思投降,折家先祖有靈,必不佑汝。”

折可求唯恐袁遠是在耍孩兒詐自己,遂作窩囊狀道:“官家諭令,誰敢有違,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縱然痛心,也只得從君命,舍小家了。”

話剛說完,袁遠“呸”一聲一口唾沫就吐了過來,折可求急閃時,就聽袁遠大罵道:“老子綠林出身,當初招安,是為了保境安家,朝廷上那個狗皇帝,老子覷他如草芥,今日昏君下了昏詔,想要老子奉詔,千難萬難,姓折的,你既然決意要做忠臣,老子先在這里成全了你吧,只怕你死到九泉之下,也見不得祖宗。”

“嗆啷”一聲,袁遠鋼刀出鞘,直取折可求,兩廂刀斧手一看這還了得,不等折可求摔杯子摔碗為號,早已一涌而出,將袁遠圍在垓心,正待下手,卻聽折可求一聲大叫:“且慢。”

刀明斧利中,折可求問袁遠道:“閣下貴為管勾麟府路軍馬司禁軍統領,又非是本地人,何必強出頭架這無謂的梁子。”

雖然身畔大斧斧面闊若真極牛頭,霜鋒凜冽,袁遠兀自面不改色,嗔目厲喝:“吾所部雖為禁軍,卻都是中國人。”

折可求聞言,淚如雨下,叱退刀斧手,向袁遠納頭便拜:“今日方知袁兄肺腑矣。”

吩咐一聲,左右已將西夏使者頭顱呈上,袁遠見了,恍然大悟,至此兩家敵意冰釋,遂于府州城中筑壇三層,列五方旗幟,祀以烏牛白馬,袁遠與折可求于滿城百姓面前歃血為盟于壇上,誓詞曰:“宋室無道,皇綱失統,昏君奸臣,割我邊境,然吾輩皆中國子民,豈肯屈膝降敵,為祖宗所羞,為萬民所恥,此土地雖貧瘠,亦先輩英烈熱血所沃,男兒生于斯,長于此,寧死不從亂命而輕棄,求、遠等遂聚甲兵,修戰守,愿與麟府路同生死、共進退,今日同盟,戮力同心,若有渝者,身死族滅,皇天后土,祖宗英靈,實所共鑒。”辭氣慷慨,聞者無不涕泗橫流,于是軍民齊心,堅壁清野,準備背城一戰。

折可求、袁遠見軍心民心皆可用,雖然歡喜,但亦有憂愁處:“麟府路孤城困守,內乏糧草,外缺救兵,如何能得長久。”反復計較,卻苦無善策。

正煩惱間,卻有折可求之弟折可同執一書自外入,大叫道:“哥哥,小青妹妹有書信送上。”

袁遠聽了驚起:“莫不是折家的陸地神仙折小青折姑娘到了。”

折可同道:“我正安排城防,突然小青妹妹和妹夫出現在身邊,將此信交予我后,他們二人就飄然而去了。”

聽了此言,折可求大翻白眼:“你這廝忒不長俊,妹子妹夫俱身懷道術,腹藏奇謀,有神鬼不測之機,若得他們在此,你我皆可高坐,麟府路萬無一失,,你如何卻把這天大的救星放走了。”

折可同嘟囔道:“原來哥哥你也知妹子妹夫身懷道術,我倒想把他們兩口子綁在城樓上,可我綁得住嗎。”

袁遠和稀泥道:“兩位且不必爭論,先看信中說了什么要緊。”

于是拆開信封一看,信中只有七言詩一首,。

“大旗卷風是我家,燕子飛時開血花,但得梁山西門慶,為國談笑靜胡沙。”

“梁山西門慶,。”眾人不由得異口同聲。

折家兄弟想道:“我們好呆,怎的沒早些想到這位三奇公子,妹夫燕青,亦曾是梁山頭領,梁山和折家說起來也不算外人了,今日折家有難,若求到梁山面上,三奇公子西門慶義氣過人,必能相助,只是……”

看到折家兄弟的目光向自己看過來,袁遠揮手道:“昏君的亂命都背反了,還計較其它那么許多干嘛,西門慶是反賊又如何,至少這個反賊沒有給外國割讓土地,若能從西門慶那里求來救兵,解麟府路之圍,我沒二話。”

與此同時,袁遠心下思忖道:“這信可是你們折家有名的神仙青姑娘寫的,那是天意,我若與天意作對,那不是自己找雷劈嗎,老子這顆頭,寧挨刀,不挨雷。”

于是兩下計議已定,折可求備下快馬,派人喚來兩個堂妹折美鳳和折美鸞,命她們持了折小青的書信,火速去往東京開封府,向三奇公子西門慶搬兵。

雙姝領命,背了兵刃干糧,二人四騎,一路頂著冒冷沖寒,急趕往中原來,這一日行到衛州黎陽監,人困馬乏,不防迎頭撞上了一支人馬,眨眼間,四面已是刀槍圍攏逼來,有人喝問道:“來者何人,膽敢亂吾軍陣。”這正是:

未解來日一城厄,先見此時兩命危,卻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閱讀設置

保存設置

最新評論

①精彩小說《》連載于吞噬,更多關于《》內容,

吞噬魯2


上一章  |  霸宋西門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