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宋西門慶第九三章 廷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水滸>> 霸宋西門慶 >>霸宋西門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三章 廷議

第九三章 廷議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24日  作者:三王柳  分類: 歷史穿越 | 水滸 | 金瓶 | 穿越 | 重生 | 三王柳 | 霸宋西門慶 
徽宗自當rì失言之后,正愁變不出閻羅大王、五道將軍率領十萬天兵天將來給自己助陣圓夢,沒想到就有西夏這個冤大頭碰上門來,兩眼放光之下,徽宗向愛卿蔡攸丟個眼色。

蔡京死后,蔡攸滿以為就該輪到自己上相了,沒想到徽宗提拔了自家的舅子鄭居中為相,蔡攸只好為其副貳,蔡攸年輕氣盛火力壯,哪里肯屈居人下,可想要上位就得立功,立大功,蔡攸自己又沒有一口水平吞梁山三十萬大軍的肚量,只好每天燒香祈禱,盼鄭居中早死。

現在天賜良機,如果能把西夏出兵的事情攛掇成了,功勞豈不是大大的有,那時想辦法將鄭居中坑下去,妥妥的就該自己人前顯貴、傲里奪尊了。

于是蔡攸接到官家的指示后,抖擻精神,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上金亭驛館拜見察哥去了:“晉王千歲,昨rì筵上所言可當真。”

察哥便故意含糊道:“小王量淺,昨rì縱然說了些什么,也是醉后胡言,作不得準。”

蔡攸心中燃燒著進取的火焰,表面上卻是云淡風輕,拉了察哥只問些西夏的風土人情,說到西夏土地貧瘠,百業不振的困局時,蔡攸便道:“貴我兩國既已停戰,便是兄弟之邦,兄弟有難,合當援助,,正好我大宋境內有巨寇西門慶作亂,吾皇愿加一倍歲幣,雇傭貴軍入宋助剿,如此一來,我得臂助,君開財源,豈不是兩全其美。”

察哥便搖手道:“軍馬調動入異國,這是何等大事,若無我皇兄作主,萬萬行不得。”

蔡攸鼓動如簧之舌,許下了諸般明里暗里的好處,察哥終于意動,躊躇道:“若要我幫著勸說皇兄出兵,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價錢……”

聽到事情有門兒,蔡攸喜上眉梢,于是大包大攬:“晉王千歲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包管貴國君臣滿意。”

察哥便道:“我皇兄是一國之主,歲幣什么的,打動不了他,若貴國真有誠意,須割邊境土地,我必出兵。”

蔡攸聽后呆了半晌,方道:“茲事體大,我卻不敢做主,須稟明我主萬歲圣裁。”說著勿勿告辭,去見徽宗商議。

君臣兩個秘密計較了兩rì,期間也征詢了楊戩、梁師成、王黼、鄭居中等重臣的意見,這些人都收了西夏的土特產,除鄭居中唯唯諾諾沒個準話外,其它人都是唯徽宗馬首是瞻的,君臣一心,終于拍板定案,于是召開朝會,與百官廷議。

徽宗先引言道:“如今梁山猖獗,兵圍汴梁,大宋國威,蕩然無存,卻不知哪家文武,有神機妙算,與本道君做解憂之杜康。”連問三聲,并無一人能應。

這一下情何以堪,徽宗便作色道:“朝廷養士百年,值此存亡之際,卻無一人為本道君出力,要爾等何用。”群臣皆慚愧惶懼,莫敢仰視。

蔡攸見火候已足,急忙出班跪倒,大聲道:“我主萬歲,微臣有言上奏。”

徽宗做余怒未消狀,點手喝道:“講。”旁觀者見了,無不為蔡學士捏一把冷汗。

蔡攸卻是不慌不忙,侃侃言道:“梁山雖然圍城,但上有我主圣明,中有百官忠義,下有軍民一心,汴梁城實有金城湯池之固,但城不可獨守,須有勤王之師外援,方能里外夾攻,克賊破敵。”

徽宗便道:“這不廢話嗎,這幾rì軍情報道,有幾隊好不容易來勤王的人馬,都被梁山西門慶打散了,還有何處兵馬,可為外援。”

蔡攸便道:“我主天威浩蕩,感懷遠人,致使西夏束手歸心,望東而拜,夏主乾順遂派弟察哥,來我大宋獻款求和,如今和約已成,正好集聚邊境悍勇人馬,回師攻剿梁山,必能一鼓而平。”

眾臣聽了,都吃一驚,侯蒙便出列道:“我主萬歲,西夏雖與我約和,但其國虎狼之心,萬不可信,邊兵若東調,西夏必然撕毀和約,侵我疆土,那時內有叛匪,外有宿敵,國無寧rì矣。”

梁師成是個重義之人,收了西夏的土特產,當然要幫人家說話,當下奮然而出,大聲道:“侯大人,西夏仰我天朝上國之榮光,不遠千里,特來求和,其心誠掣,人所共見,如今和約墨跡未干,你就妄言和約將被撕毀,如此詆毀友邦,你安的是什么心,莫非兩國兵禍連綿,烽火rì舉,你侯大人方才心中快意。”

侯蒙聽了,急得兩手齊搖:“老夫可不是這個意思……”

徽宗主持公道道:“梁愛卿所言有理,疑人不信,信人不疑,若逆而行之,非招撫遠人之道也,然侯卿所言,亦有中肯處,,若邊軍東調,邊境空虛,卻當如何。”

梁師成便順水推舟道:“臣有一計,可釜底抽薪,邊境雖虛,亦可保圣心無憂。”

徽宗做大喜狀:“梁愛卿計將安出,快快獻來。”

梁師成眉飛色舞地道:“夏人重利,只消官家修下國書,許以重酬,請西夏軍起兵助我平叛,西夏兵鋒指向梁山西門慶,邊境復有何憂。”

徽宗便拍案叫絕:“好,好一個釜底抽薪。”

楊戩閃出:“我主萬歲,梁公公此計何止釜底抽薪,還有驅虎吞狼之效,以西夏人馬攻打梁山叛逆,敵則兩弱,而我獨強,亦不戰而屈人之兵之善法也。”

徽宗笑容滿面,突然嘆息一聲,垂頭做沮喪狀:“若要西夏出兵,必然許以重酬,,然江南山東俱叛,朝廷國庫空虛,如何拿得出財帛。”

侯蒙一聽,心驚膽戰,急忙拜倒在丹墀下:“我主萬歲,戶部實在是沒錢了啊。”其聲愴然,聞之涕下。

王黼出班拜伏:“我主萬歲,臣有一策,可濟戶部之急,可遣西夏之兵。”

侯蒙一聽,如同絕處逢生一般,也顧不上君前失儀,搶先問道:“卻不知王大人有何善策,莫非是各位大人捐了糧食后,還要捐錢嗎,若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這位侯大人天真爛漫,還想著蔡京、楊戩、梁師成等人家里都是富可敵國,不拘哪里省一抿子出來,也夠國家花用幾年了。

這一言,卻戳在了幾大權臣的肺管子上,前些天他們之所以捐了一倉陳糧霉米,是因為形勢所逼,不得不填飽那些小兵的肚子,來保衛他們的身家富貴,米糧雖捐,心中滴血之慘狀,又有誰知,現在侯蒙還想著讓他們捐錢,簡直是窮瘋了在做中國大夢。

眾人如玉殺人般的目光,正做中國大夢的侯蒙視而不見,但王黼的話一字字傳入耳中,卻如同冰水淋頭,讓他激靈一下醒了過來,原來王黼說的是,。

“西周末年,犬戎圍鎬京,國家喪亂,當此時,有周王奮起,封秦以關西之地,秦貪其利,遂鼓勇抗擊犬戎,逐北千里,邊患終平,秦亦成為周朝屏藩,,今rì之勢,與當rì何曾相似也,我主萬歲何不效仿周王,盡以關西河東之地封西夏,利誘其心,必能驅虎吞狼,最后終成大業。”

侯蒙聽了,目眥玉裂,正要上前痛叱王黼,卻早有一人撲出,大叫道:“我主萬歲,王黼此計萬萬行不得。”定睛看時,卻是太尉宿元景。

徽宗問道:“原來是宿卿,,卻不知王愛卿之計,如何行不得。”

宿太尉叩首道:“萬歲,如今河北已降梁山西門慶,大宋北部,再無國防,其勢危急,河東關西,已成天下根本,無河東,豈特秦不可守,汴亦不可都;有關西,則可募秦兵十萬,自古秦兵耐苦戰,尚足以抗敵,,若兩地俱拱手送敵,猶棄萬貫家財而玉全身家富貴者,可得乎,望我主萬歲明察,王黼之計,喪國之言,萬不可從。”

附和著宿太尉,稀稀拉拉跪倒了一小撮,皆齊聲道:“望我主萬歲明察。”

王黼嘴角上露出一絲譏諷,這些人,不識時務,螳臂擋車,真叫人可發一笑。

其實,這朝會只是做做樣子,好證明徽宗并非獨斷專行的明君,有他們這些重臣的支持,會后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事情早已經定下來了。

只是這些話,徽宗不說,蔡攸不說,楊戩不說,梁師成不說,只有王黼進步心切,奮不顧身,勇做先鋒,敢為天下先,只消能升官發財,世人的唾罵,又算得了什么,何況王黼心中,深信自己是在做正義正確的事情,縱然千夫所指,他也是義無反顧。

于是王黼大聲道:“我主萬歲聽稟,,梁山西門慶圍城甚急,邊兵若不東調,汴梁若失,空留西陲之地何用,邊兵東調,若來得少了,難免重蹈當rì童太尉覆轍,只有全軍盡出,才能與西門慶一戰,那時邊境無人,西夏若趁虛而入,誰能擋得,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索性將關西河東之地,暫時‘借’與西夏,誑其兵為我賣命,當其與梁山西門慶兩敗俱傷之時,我趁時而起,誅叛逆,復失地,還能趁勝追擊,掃平西夏,成就一統之功業,此因勢利導、千古一時之良機,若就此喪失,必成終天之恨。”

蔡攸、楊戩、梁師成等一大幫人盡皆跪倒,齊聲道:“王大人之言,正合人心天意。”

侯蒙、宿元景等廖廖數人連連叩首:“我主明察。”

徽宗慢慢從龍椅上站起,朝袖一拂,正色道:“退朝,不rì后,寡人自有主意。”

與此同時,早有人暗中將割地的密約送到了察哥手中,文書印璽,一應俱全。

察哥撫著這些官方執照,感慨萬千:“西門慶啊西門慶,我在你手里得不到的東西,卻在宋朝君臣手里得到了,你若知之,不知作何感想,哈哈哈……”

又想到:“得了這些文書,接收起邊地來,那叫做理直氣壯,名正言順,宋朝邊軍中,劉法、折家將都是烈性,到時稍加挑撥,正好再起邊釁,如此一來,自然是宋朝背約,我大夏人馬,只平邊陲,再不入中原一步,想讓我軍和西門慶二虎相爭,哼,哪兒有那么容易。”

想到得意處,察哥仰天長笑,這正是:

目光短淺因腐朽,機謀淺薄為貪婪,卻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去讀讀www.qududu.cm)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TXT全文下載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請進入《》發表您對該作品的建議或者感想。

字母索引:

去讀讀、、、、、等類型的下載!


上一章  |  霸宋西門慶目錄  |  下一章